客觀中肯分析中西醫,你能認可麼?


客觀中肯分析中西醫,你能認可麼?

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中,中醫是不可否定的。

從遠古洪荒時代,古人不可能用原子分子角度去分析疾病和健康狀況的。但他們卻找到一個肯定正確的途徑,從哲學哲理的角度,從大自然的規律,從各種事物的關聯角度,去比對疾病的發生和治療。

“神農嘗百草”,“伏羲制九針”。那是發生在六七千年以前的的新石器時代的晚期的事。但先民對醫學的探討,絕不是從那時才開始。應該是史前一萬多年就開始了。

小時候,讀“黃帝內經”,我曾想過,古人太偉大了。他們是不是收到外星人的指點?

客觀中肯分析中西醫,你能認可麼?


在漫長的歲月裡,出現很多著名醫家。扁鵲,華佗,張仲景,李時珍,葉天士…。人們永遠都崇敬他們,那些為了人們健康而孜孜不倦貢獻一生的人。當然,年代久遠,也難免會有些渲染失真之處。

現在,即使西醫越來越發達,但有些醫院治不好的疑難病症,中醫仍然是有用武之地的。

中醫不能消失,中醫不能取締。中醫永遠都是百花園裡的一朵豔麗的花。

但我們也應該跳出狹隘的思想觀念,客觀公正地看問題。

現在的中醫,和二千多年前相比,有質的飛躍麼?雖然不否定有一定進步,但,基本理念並沒有新的拓展,發展極其緩慢。

從從醫人員的素質看,現在又能有多少痴迷杏林,治病救人,醫技精湛,不為金錢的醫家?

從中醫的脊樑~中藥材看。傳統的中草藥都是嚴格挑剔地理位置氣候水質的。如果改變了條件,那就已經不是原來意義上的藥材了。現在的藥材,大多都是種植的甚至用農藥化肥,地點也不太挑剔。那還能有多大的療效?

從中醫的指導思想,理論構建上看,如果說,二千年前,用陰陽五行去比對人體健康,那是很高明的。但今天科技已經高度發達了,而中醫還停留在那個時代,幾乎沒有什麼發展。不發展不就等於走向消亡麼?

中醫還有其先天的弊端。中醫是不研究人體解剖的。對人體沒有深入具體的解剖研究,那怎麼能深入去研討呢?這大有隔靴撓癢之嫌。

各種藥材,其實都有複雜的成分。有的是可以治病,有的卻是有害的。中醫由於沒有藥物的化學分子學研究,所以只能是辯證分析,四診八綱。其實這就是完全憑經驗。這就在實踐中很難把握。還有就像“以毒攻毒”,“以形補形”之類,也往往牽強附會。一個人同樣的一種病,找不同的中醫,就會有不同的診斷結果,開出不同的藥方。

五十年代以前,人們的壽命也就平均四十多歲吧。原因固然很多,但後來人類壽命的普遍提高,和抗生素的出現關係重大。那時,好多傳染病、鼠疫、天花、霍亂,結核,基本都是束手無策的。只能等死,就連清代的皇帝也無能為力。小時候,還時常看到臉上有麻子的天花存活下來的人。中醫雖然也能治癒一部分傳染病人,但大多都是治不好的。但自從有了抗生素之後,大多傳染病才退出歷史舞臺。人們的壽命才顯著提高。

還有一些需要手術的病。還有心臟病,肝臟病,腎臟病。中醫大多也都無能為力的,個案除外。

還有些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壓,中醫也只能是輔助治療。初期治療。而要真正控制,只能靠西醫了。

那些所謂的能夠治療,甚至能夠根除。更有甚者,打著中醫祖傳旗號,似乎任何病都你治。那純牌是忽悠欺騙。

有人說,西醫治標,中醫治本。這話有一定道理。但所謂治本,只是出發點。大多都是不能治本的,好多病,得了就是一輩子。能根除的也只是個例。而所謂治標,比如高血壓、糖尿病,只要科學治療,養成良好習慣,不是也一樣會健康長壽麼?

西醫,近年來,很活躍,日新月異,突飛猛進,新儀器層出不窮。好多病一查便知,快速準確,簡直是科幻世界,充滿了無限活力。看目前這態勢,將來,就是從基因修改來治療疾病,也不是天方夜譚的。

西醫越來越與時俱進,成為醫學主流,這是大勢所趨,歷史的必然。中醫,將會越來越邊緣化,這也是不可阻擋的。

要客觀公正地看問題,不要帶有偏見。更不能帶有狹隘的思想去分析問題。該發揚的就要發揚,還淘汰的就淘汰。不要故步自封,抱殘守缺。

那麼,中醫的春天在哪呢?

中醫必須從藥材的化學結構,分子原子成分的角度,去研究各種藥材的複雜架構,以及這些成分對人的機體的作用。還要有大量的臨床驗證數據。這樣,才能蓬勃發展起來,前途廣闊。現在不少西藥,不也是用自然界的動物植物為原料的麼?

中西醫要求互相融合,採長補短,要共存。但前提是中醫必須發揚光大,開拓創新。

客觀中肯分析中西醫,你能認可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