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鼓励居民储蓄进入股市,增加股市的长期资金,难度在哪?

谭浩俊


管理层出台政策,引导鼓励居民储蓄进入到股市,增加股市的长期投资,这对于目前的A股市场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但如果落实到实际的操作情况,并且起到很好的作用,还是有一些现实难度需要解决的。第一,A股市场必须要有赚钱效应。从2015年的5178点以来,A股市场已经连续调整了5年的时间,可以说市场股指的总体方向是向下的,虽然有过几次大级别的反弹,但亏钱效应还是比较大的,股市交易者在A股市场获利的难度比较大,这是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居民储蓄是为了保本获利,而A股市场目前依然是亏钱状态为主,如果这个现状不得到根本改变的话,居民储蓄是很难大面积入市的。



第二,A股市场的交易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行当,需要比较多的交易经验和专业知识,但目前绝大多数居民储蓄者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如果想鼓励居民储蓄入市,必须要加大相关的知识培训和学习,这个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因为如果不经过严格的培训,居民对于市场的风险认知不足,最后会造成风险的成本过大,偶尔导致投资失败。而且另一个方面,虽然都是进入到股市投资,还应该开发出多种多样的产品,让投资产品覆盖所有的投资者,即便是你没有足够交易经验的投资者,也能够找到合适的产品投资A股市场,这样就能够促进储蓄资金入市。

总之,储蓄资金入市困难有两点,第1点是A股市场必须有足够的赚钱效应,第2点是多种多样的产品可供选择,只要解决了这两个方面的问题,除夕资金入市就水到渠成了。


小散李大鹏


奉劝各位。千万别进入股市,有可能这几天赚点钱,但长期看来,普通人是100%绝对亏光光,就算是专业金融人员,能活下来的不到一半。普通人就更不用说了,99%亏剩条裤子。奉劝各位,有钱的,要珍惜珍惜再珍惜,千万别贪念股市里的钱。你把钱拿去大街散了,也好过把钱拿去炒股,别以为你很聪明,进到股市,除了韭菜,你什么都不是。


ya_mao


不要忽悠人民了。2015年11万进股市,现在只剩5万。想要老百姓的钱,干脆要老百姓捐还好看点,忽悠进股市那就是骗。


南海有家


别来忽悠百姓的这点血汗钱了。对中国股市来说,股市有风险,进场需谨慎,这只是场面上的提示。其实真正的提示应该是,股市有猫腻,进场需背景!作为普通老百姓,一没权势背景,二没财富底蕴,三没卑劣人格,进股市只有给上述三种人送钱的份,哪轮得到赚钱好事?看看这多年股市,有几个普通股民是赢利的?又看看这多年,股市出了多少只大大小小的硕鼠,当然这只是面上的,实际上还有多多少少大小的硕鼠们,仍然在明里暗里地举行着它们偷吃股民血汗钱的狂欢盛宴?如此股市,唯题主可进,权贵们可进,屁民们还是远离,让他们自娱自乐去吧!


杭州匹夫


只引诱投资者入市不规范上市公司给投资者回报,那是引蛇出洞引君入瓮关门打狗,那是请君跳坑啊!


木木木相


目前股市有不好的现象就是上市套现 然后拍拍屁股走人。要知道他们自己原始股就是1元每股 一旦上市就是几十元每股 甚至几百元每股 瞬间翻了几十倍几百倍 毫无风险。

所以投资者现在都望而却步,毕竟自己血汗钱送给别人套现 花几十倍钱几百倍钱 买原来只值1元的东西 谁都不愿意。


nea310st562


我们回顾一下,居民储蓄是怎么进入楼市的?

有一个讲了很多年,大约被人们忘记了的故事,鸡汤式的故事,并且被商界、学界乃至政界为了各自的目的,广泛引用,这个故事起先流传,应该是我上中学的时候,也就是本世纪初。就是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故事,中国老太太到了临终的时候拉着子女的手说:儿啊,辛苦了一辈子,终于买了一套房。还没来得及享受就驾鹤西去了。美国老太太同样拉着子女的手,说的是另外一番话,辛苦了一辈子,贷款还完了,不同的是,房子我住了,该享受的也享受了。

这个故事刚开始流行的时候,极具煽动性,本意是讲中美两种文化差异下,对待生活的态度。最后被商业化地带进了生活。要知道,这个故事流行之初,也是中国住房按揭制度的开始,也是中国房地产行业黄金时代的开始。

其结果就是,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房地产飞跃发展,长期储蓄率下降,和居民杠杆的加高。仅用了10年,中国居民杠杆率水平从20%提升至50%。

居民把钱存入银行,银行再通过存贷比例把钱放贷出来,买房,储蓄资金成功进入楼市。储蓄率与杠杆率是相互补充的两个概念,储蓄率高意味着刚刚率低,相反,储蓄率低意味着杠杆率高。

对居民来说,股市与楼市分别意味着什么?

中国居民杠杆因按揭买房,迅速扩大的背后,是住房价格的持续高涨和M2(货币发行)发行量增大的叠加。之所以能支撑,其原因除了房价上涨,也因为此前的高储蓄率提供了极大的加杠杆的空间。那么对于引导资金进入股市的两个难点就呼之欲出了,其一,为目前的高杠杆率,加大长期储蓄资金进入股市的难度;其次,与股市相比,储蓄资金进入楼市的支撑因素是房价持续高涨

试想一下,如果房价如股价,其波动频次和速度如果像股价一般,那么对高杠杆水平下的楼市持有者将会是沉重打击,不管你是住房还是炒房都会如此。

最后,回答一个问题,鼓励储蓄资金进入股市这个路径要不要得?

储蓄的本质,实际上是储备未来的购买力,以备不时之需。发达国家居民之所以拥有低储蓄高消费的生活方式,源于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当你对未来的担忧减少一分,那么储蓄的长远意义也就会减少一分,但至少目前,在我们国家,居民个人储蓄是必须的。从这个角度讲,引导储蓄资金进入股市,是不靠谱的。

是不是完全不靠谱呢,我认为,掌握在一定的度以内可以,但超过了度就不行。中国股市自九十年代初以来,上证指数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5%,从这个角度讲,股市无疑是一个使资产发生增值的好地方。但是,股市当中的股票,其背后代表的企业,有其行业特点,有周期特点,相应的也有其风险。大部分的居民并不掌握分析企业或者经营企业的技巧。而只能交给专业投资者。

在满足了基本的未来预算的储蓄以后,剩余的资金我认为是可以入市,但看要采取哪种方式入市。并且,随着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各类基金机构的发展,居民过剩的流动性也正在逐步流向股市。

所以对于居民储蓄来讲,并不用刻意去引导进入股市,事实上这件事正在发生,刻意引导,则会矫枉过正。


如果对本答案感兴趣,请点“关注”,分享更多有趣的财经知识。


财经龚少


20多年了进入股市的百姓哪个不输?这种论调以前在股市低迷无法上升时多次出现,事实证明这是骗局。是很不负责任的瘦主意。周立波有很精彩而形象的描述进行调侃,不信可以看看他的小视频。


美丽回忆13


我93年股市入了50万,89年的会计师,至今还在原地踏步,还很多人亏损了,跑了,当时房子二三百块钱一平米,购当地2000平米的房子钱,而现在2000平米房子至少价值在4000万左右,加之自己的承受力还比较大,而且是部分资产入市,还不是自己的全部资产,所以说百姓不要盲从,最多只能拿出资产的一半,等亏了的时候,领导会告诉你,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快乐1694776971092


鼓励居民把储蓄钱进入股市,首先要股市规范运转,其次上市公司彻底杜绝欺骗造假上市,对那些一毛不拔铁公鸡上市公司进行治理,同时要改变熊市时太长,牛市弹花一线,股市创新高需十几年时间实在太长,人生有几个十年,居民进股市没有赚钱机会,谁敢进,看到的进入股市人都是亏本,没有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