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买太平洋保险,说年固定利率8%外加不确定分红,10年后利率3%,该怎么办?能告它吗?

用户声声慢


千万不要相信保险理财收益率!

我之前买过一个平安的理财产品,平安金通,宣传如下:

年化4.3%,收益率曲线也很完美,但是我其实还是不太相信的,就买了1万块。

结果过了46天,现在收益如何呢?

昨天还是负收益,之前也有过,把我给惊呆了,我还没买过还有负收益的理财产品呢,而这收益率4.3%,也不高啊!46天收益不到40块,还没有我买的其他收益率不到4%的产品收益高!这说明这个产品宣传的收益完全达不到,肯定没有4%。

这就是保险产品销售的伎俩。都是讲过往收益,说的很高,但实际上呢,到手就不是这么回事了。虽然我知道保险理财没几个靠谱,我也亲自实测了下,就用1万块,发现真心不靠谱,以后再也不买保险理财产品了。

保险理财是所有理财产品里收益最不靠谱的产品了,保险,就要回归它的本质,保障,而非理财。既想保障,又想理财,是不靠谱的。

所以,要理财,还是找银行吧,银行理财收益率虽然低点,但是基本还是靠谱的。


赵冰峰财经


我是野猪,我来回答。

10年前买太平洋保险,说年固定利率8%外加不确定分红,10年后利率3%,该怎么办?能告它吗?

答案是肯定可以告,但是大概率无法告赢。

第一,您是否有证据?

  • 保险的收益都是以条款为准。据我所知,除了96年中国人寿江西省分公司推出的“99鸿福”曾经在最早的一部分保单上打上8%的复利之外,还没有任何一家公司会在合同上打上8%的收益。(中国人寿当年赔本赚吆喝,因为这一批保单带来的利差损可真是头大如斗。最后是在2000年左右,由国家财政部拨款400亿,才填上这个窟窿。)


  • 当年帮您办理保险业务的保险代理人,在向您介绍条款的时候,是否留下了证据?可以证明他向您承诺过保单有8%的固定收益。例如纸质的的利益说明,或者他的录音录像啥的?如果有的话,可以向银保监会投诉,或者去法院上诉。不过,我认为很大概率,您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

第二,您是否在利益演示上有理解上的偏差

  • 保险公司在理财险的介绍方式上,喜欢以高中低三个预估利率来为客户做利益演示。事实上,到现在也上如此。不过一定会有一行很不起眼的小字,告诉客户,每年的分红利益以实际经营结果为准。保险公司每年会向客户提供分红年报,告知每年的红利事项。

  • 因为人的趋利性,很多客户在看红利的利益演示的时候,很容易被预估的高利率吸引并一厢情愿的认为这就是保单的回报率。而业务员也可能在介绍的时候,有意无意的把利益以实际经营结果为准,一笔带过,没有去故意强调。

如果问题出在您自己的理解偏差上,而且您也无法提供任何证据证明保单的固定收益为8%,那么您去打这样的官司,大概率会输。


千万不要认为理财保险是一种可以带来高回报的投资方式。它只是一种理财方式,其目的主要是:

  • 抵御通货膨胀,保证现有的资金的购买力,

  • 可以做到专款专用抵御养老风险

  • 可以规避因为婚姻风险带来的个人资产损失,

  • 免税的家庭资产精准传承。

我是野猪,希望回答可以帮到你!

险道求生的野猪


你这买的是太平洋的分红两全险或者万能险吧?10年了,很多事儿都成了往事了,当年即使留的证据估计也已经找不到了,即使找到,估计业务员也改行了。这10年变化太大了,所以维权基本上可以放弃了。

只要涉及到保险分红和理财,那么说的所有都是预期回报率。因为在法律上是不容许承诺保险回报的(除了年金类保险和部分万能险),那么当时讲的预期回报率即使是写在保险合同上,只要没有保证条款,也是告不赢的。

而且我推测,很有可能当初在保险合同中写了“保底收益3%,上不封顶”条款,那么更不可能维权成功了。

只要是“理财+保险”产品,都存在着这么一个问题,那就是他的资金使用,一部分要拨与保险的理赔,那需要保持极大流动性,不能产生高收益。一部分才能用于真正的投资回报。

这样的结果就是从纯的投资理财方面,收益比不过银行系和证券公司系的理财产品,如果存存的保险方面,那价格又比纯保险产品高。这就由于天生存在理财和保险的矛盾所导致的。

如果持有到现在,利率回报还有3%,再加上适当分红,总体可能能达到4%左右呢,那还应该说不错的。因为现在的保险收益测算,一般就是按照回报2、4、6来测算。回报达到4%的标准就基本上属于中等可接受回报了。现在的保底保险,一般只写“保底2%+不确定分红”,越来越少了。

同时保险合同持有10年,保险保障的重要性就越来越高了,同时保险现金价值就越来越高啊。未来如果急需钱时,拿保单去做质押借款,利率相对也比较低,能借到的钱也越来越多,也不错的。

所以这事儿就这么样吧。未来再买保险或其他理财产品时,要记得分清楚预期收益率和保证收益率。同时如果是保证收益率,那必须在保险合同里面有明文写下来。古话说口说无凭,落字为证,就这个道理。

保险还是应该每个家庭需要配置的,但是购买前还是要仔细研究合同条款,以合同文本为准。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由专业变得通俗,如果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


匀枫财技大兜底


10年前买太平洋保险,说年固定利率8%外加不确定分红?

首先,你这个保险是不是太诱人了?让人觉得不敢相信啊。相当于一个月差不多接近0.7%的利息,还有不确定分红。我觉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保险肯定是有问题的。可能你没有在10年前看清合同条款啊。保险我是有所了解的。一份保险成交了,业务员的提成也是很高的。除了提成,还有管理费等各种各样的费用,加上你这个固定的高利率,哪里还有分红的可能啊?10年了差不多就要付出翻倍的利息。保险公司是在做亏本生意吗?

其次,这份保险如果当初合同约定的利率是8%,现在怎么会变成3%呢?所以,还是合同条款本身有问题。怪你当初没有看清楚合同条款。你可以拿出合同条款,仔细阅读一下,如果前后出现误差,保险公司没有按照合同执行的话,肯定是可以告他们的。而且胜诉的机会很大。当然,如果你没有了合同。只是空口说白话,无凭无据。相信即使告了也没有多少用。

最后,由于保险的合同条款相当重要,一些保险在宣传时会讲得非常好。实际执行中保险合同条款却不是那么一回事。因此,一定要多注意看看保险的合同条款。看看合同条款是不是和宣传时一致。一致的话再来购买比较好。

最近问答点赞好少啊,虽然行情不好,但还是希望多多帮忙点赞哦,谢谢!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关注!


股海重生2015


能告吗?答案肯定是可以的。但告的赢吗?答案肯定是告不赢的。分红型保险最早出现在18世纪的英国,后来被美国引进,最初的定位是为了抵抗通胀率和存款利率波动带来的未知风险。



但是,虽然美国人的现金分红和英国人的保额分红理念很好、卖的也相当火热,最后购买人却发现根本兑现不了它当初的“承诺”,究其根本分红险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景。


分红险是指保险公司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以后,将上一个会计年度该类分红保险的可分配盈余,按一定的比例、以现金红利或增值红利的方式,分配给客户的一种人寿保险。

也就是说,分红险的收益与保险公司的可支配盈余关系极大,换言之它并不是固定的收益,而是与保险公司的经营情况息息相关,这其中蕴藏的风险可想而知到底有多大!


至于你说的固定利率为8%,还有另外的分红收益,作者都不用考证就知道这只是保险业务员为了推广产品而故意夸大其词的对其进行包装。你能不能告它是以保险合同的条款为准,而不是以业务员许下的口头承诺。

为什么好好的保险产品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这必然是有原因的。一部分是保险机构将心思花到了推销上而不是深耕产品上面;一部分是业务人员喜欢通过夸大其词的方式来吸引客户。“存单变保单”大家都听说过或者经历过吧,这其实卖的就是一种分红型产品。



依作者的观点来看,纯保障型的保险产品必须买,尤其是重疾险和百万医疗。但分红险完全没有必要买,论收益它不如理财产品、论安全性它不如定期存款、论保障它更是几乎没有,性价比在哪?不吹牛怎么可能卖的出去?不过,吹牛确实不犯法啊!


奇葩财经说


这个问题只能说你真的是“too young to simple”,太年轻,太幼稚了。在目前的社会上,大部分的定存利息是保持在一个6%以下的区域,基本都是无风险的,而保证你能够达到6%以上收益的产品,基本都是理财,保险,基金,股票等有风险的项目。

并且根据一个收益的高低,所需要承担的风险也是不同的。所以,说你固定利率8%左右的,还有外加分红的,基本都是当时推销产品的人给你画的“饼”。但是在实际牵动的合同上,并不会是这样保证收益的承诺。

这样来看的话,想要告他们基本没戏,除非合同上承诺是一个保证收益,并且没有其他附加的条款!当然了,我认为这样的概率是非常低的。

关于投资回报率的问题,我觉得你应该好好了解和参考下:

(1)国债回报率4%,银行固定收益理财也这水平。

(2)打理社保基金的就是只能赚不能亏的高手,长期年化是8%。

(3)社会各行业平均回报率8%,这也是现金流折现模型中经常使用8%来折现的原因。

(4)公募基金经理长期年化超过15%的只有10人,年化超过10%的有60人。

(5)公募基金经理长期年化收益超过20%只有1人他4年年化21%。

(6)巴菲特年化22%即60年回报15万倍,78年544万倍。

承诺8%以上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要做好本金全部损失的打算,因为加上销售费、行政费及盈利,至少16个点以上了,长期能赚16%的业务好少,而且能赚这么多的公司可以直接拿5%以下的正规资金,为什么拿你16%以上的资金呢。

所以,只能吃一亏长一智了,还好你的本金还在,10年的收益率还有3%,总比那些10年后看不到本金,被别人卷钱跑路的要强。


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点赞关注我⭐带你了解财经背后更多的逻辑。


琅琊榜首张大仙


购买商业保险,一定要看懂商业保险的保单,以及各种说明书。

10年前的2009年,银行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3.6%,后来虽然经历几次加息,相应利率也最高提高到了5.5%。

说商业保险固定利率8%,简直是说笑的。商业保险为了规避风险,央行和银保监会明确要求它们规定的保底利率不能过高,最高不能超过3%,一般在1.5%~3%之间。另外,为了体现银行存款产品和保险的区别,防止大家混淆,保险是不允许说自己的利率是多少的。只能明确收益率。

如题目所说的这种情况,很有可能被误导,偷换了概念。

第一,预测利率误解为固定利率。一般来说,保险都会给出高中低三档预测收益率,预测的最高收益率是理论的上限值,可以达到6%甚至8%。但是这些只是理论上而已,并不一定能够实现。只会根据保险基金的实际经营情况来确定收益率。如果经营情况较差,只能够领取保底收益率。不过一般来说也不会太差,也就是3%~4%的收益率。

第二,注意保单的现金价值。保单的现金价值才是我们真正实现增值的部分。很有可能我们投资1万元,只有8000元进入保单的个人账户,形成保单现金价值。被扣掉的2000元一般用于账户的管理费、保险条款的保险费等支出。真正用于投资运营生息的也就是8000元,有的保险甚至更低。




当然一般缴费时间越长,扣缴的各种账户管理费用就会越少,最终只扣长期保障的保险费。账户现金价值,有点像我们购买了一只基金,有他们投资理财一样。

第三,注意单利和复利。如果固定利率是8%,1.08的10次方实际上是216%,相当于10年时间就会实现翻倍很多。

实际上,商业保险一般把保险期限拉得很长,保险缴费期长达20年,待遇享受期长达30年。实际上如果是3.5%的收益率,利滚利50年,也能够增值4.58倍。相应利息,如果单利计算就能够达到458÷50%,等于9.16%。

所以,有些结果只是名称上好看,而实际收益率也就那么回事。

当然,保险并不是一无是处。如果我们出现保险责任中需要赔付的事情,那么一定也是受到保障赔付的。

对于我们参保人,最好还是在参保前或者参保后的15天内看懂保单的内容,15天犹豫期内可以退保。利率3%,绝对不可能在保单里体现保证8%的。

有人会说我看不懂,太麻烦了。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自己不去操心,那么吃亏也没办法了。


暖心人社


朋友们好!

说的是不算的,关键是合同里面是如何约定的。如果白纸黑字写着8%年利率,那么10年后利率为3%,无疑你是可以去告他的。但是如果合同里面只写着保底利率3%,那么白纸黑字,你也只能是忍受了,没法告的。下面来分析一下。

保险理财一切以合同为准的

投资保险理财一切都是以合同为准的。你听着保险理财推销人员说的很热闹,但是实际上还是要落实到签订的合同上面,只要合同里面没有的东西,可以说一切承诺都是不算数的。

投资保险理财产品的时候,还是要研究好合同,如果合同里面没有写上推销人员说的年利率的话,那么到了10年后,你还能够找到谁呢?再说了,即使你找到人了,那也是以合同为准的,推销员可能也不会承认的了。

因此,在投资保险理财产品的时候,一定要对合同认真研究,特别是保险理财合同里面的保底收益率到底是多少,这个可能非常大概率就是最后的实际收益率了。

好多保险理财推销员说的收益率比这个保底收益率要高的多,但是最后能够实现的保障也就是这个保险理财合同里面规定的保底收益率。

原则上来说,只要保险理财最后兑现的是合同里面的保底收益率,你可能非常气愤,但是实际上也无话可说了。毕竟白纸黑字的合同写着的就是这个收益率,并不是保险推销人员说的那个利率。

保险理财是以合同为准的,对于合同一定要研究透彻才能够投资,只要合同里面没有写明保险理财推销人员说的利率,那么最后可能就是按照合同里面写明的保底收益率作为兑现利率的。

因此,你还是先看一下合同里面规定的收益率是多少。如果合同里面约定是8%收益率,你可以去告,但是如果合同里面约定的是3%的收益率,那么你是没法告的。

投资保险理财一定要谨慎

投资保险理财一定要谨慎。保险理财产品一般时间会比较长,而且保险理财产品如果提前支取的话,可能要付出较高的违约金。

对于保险理财产品,好多保险理财销售人员都会给你说的天花乱坠,年利率多高多高,而且还可能会有分红,但是这些说的话一般都是没有写在保险合同里面的。

这些话只要没有写在合同里面,可以说也就是听听而已,也当不了真的。毕竟保险理财都是以合同为准的,一般来说,保险理财兑现的收益率一般都是合同里面规定的保底收益率。

而且投资保险理财还要注意的是,保险理财产品对于提前支取是有限制条件的,而且如果要提前支取的话,可能会付出较多的违约金。

因此,如果真想投资保险理财产品的话,一定要认真看清楚合同规定然后再签字,一定要谨慎投资。


综上所述,如果合同里面约定是8%收益率,你可以去告。如果合同里面写的保底收益率就是3%,因此兑现3%收益率也是正常的,你就只能忍受了,没法告的。


如果您喜欢我的观点,欢迎您关注我,也欢迎您加入我的免费投资圈子,可以进一步交流。欢迎大家多多评论,点赞,关注!

睿思天下


10年前买保险时说固定利率8%,10年后才发现原来只有3%,这就是买理财型保险的普遍结果。至于怎么办,只能认账,一般是没地方讲理的,因为这一利率一定没有写在合同里面。


保险公司的套路比银行要多得多,最喜欢夸大收益,并且在合同中咬文嚼字做文章。10年前也就是2019年的五年期存款利率仅有3.6%,一直到今天也没突破过6%。8%的固定利率,还要加上不确定的分红,保险公司会这么大公无私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保险公司的盈利一方面来自于低理赔率,另一方面则是使用超低成本的投保资金获得投资收益。


为了获得更多资金,保险从业者往往会夸大保险产品的好处,进行虚假宣传。最为常见的就是夸大保障范围,以及夸大收益水平。如果消费者听信了宣传,保险合同也是厚厚的一本,一般人往往不会字斟句酌完整的去看,不容易发现问题。


理财型保险的合同中往往会按高中低三档注明收益,留下充分的操作空间。最高收益是用来宣传忽悠人的,实际绝对达不到,一般人更容易拿到低收益。值得注意的是,一旦中途退保,投保人只能拿到现金价值,少说损失30%的本金,多则损失80%以上。


时隔10年,当年忽悠办理保险的人已经不知去向何方,当年一定没有录音录像,缺乏有效的证据,因此只能拿合同说事。保险公司赚得是这份钱,自然会把合同设计的非常完善,充分保护公司利益。不管是打官司还是见报纸,都能理直气壮。


就本案例而言,10年3%的年利率,如果考虑复利因素,2.5%都不一定有,远不如直接存银行定期合适,要知道五六年前的五年期存款利率已经达到5%以上了。


吃一堑长一智,不要迷信理财型保险,基本没有投资价值。


财智成功


大家好!我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分红险指保险公司在每个会计结束后,将上一会计该类分红保险的可分配盈余,按一定的比例、以现金红利或增值红利的方式,分配给客户的一种人寿保险。

分红保险的主要特征在于:投保人除了可以得到保单规定的保障责任外,还可以享受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即参加保险公司投资和经营管理活动所得到的盈余分配。中国保监会规定保险公司至少应将分红保险可分配盈余的70%分配给客户。

由于分红保险的推出时间不长,投保者很容易受到保险办理人员不专业的说明,而掉入分红险陷阱。

分红险两部分收益:

1.固定收益,这是按合同领取的。

2.浮动分红,保险公司至少拿70%利润来分红,理论上是可以为零的,但实际上每个公司都有的,比较低的水平就是3%。

你所说的固定利率8%我想多半应该是保险代理人员给你的口头承诺,这一点肯定不会体现在保险的责任条款中,你去起诉也是无济于事。

我们在购买分红保险产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择较强实力的保险公司

大型的保险公司往往实力雄厚,赔付能力充足。因为分红险的分红是不固定的,是根据投保公司的经营利润来分红的。所以,我们在购买分红险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保险公司的品牌形象、经营情况和管理能力等情况来综合考虑。

二、根据自身情况购买分红保险

保险姓保,我们购买保险首要考虑的是保障。在完善了健康、医疗的保障情况下,我们才应该选择保险的分红。切记盲目跟风购买,分红保险一定是在不影响日常生活条件的情况下购买的,是一笔长期的投资,如果中途退保,将得不偿失,甚至连本金都会亏损。

三、购买时应以保险公司官方的信息为准,业务员的承诺不一定正确

任何一家保险公司的分红险,分红都是不确定的,业务员给你看的计划书的演示,都是按公司现在的情况,以中档利率来给你演示的。有时候业务员也可能给你承诺高的回报率,你一定要准确的辨别,不要盲目听信,掉入高收益的陷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