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灯官”是个啥“官”?

烟台习俗 | 元宵节的“灯官”是个啥“官”?

  若碰上有的人善夸海口却做不成事情,或有的人没有什么真本事还愣要充大个,对这样的人,胶东人就会说他:“你真是个灯官。”甚至直接称其为“你就是个灯”,说:“你就和个灯儿一样”,说人是“灯官”、“灯”,有贬低人的意思,表示看不起该人甚或有辱骂对方的意思。

  这个灯官是什么?就是报灯名的官。农历正月十五又叫灯节,主要的活动就是观花灯,花灯有多种,皆有名,报灯名者即为灯官。京剧《打龙袍》里就有“报灯名”的灯官,穿官服,鼻梁上抹白,是京剧行当里文丑的形象。

  烟台海阳行村镇庶村正月十五晚上有“跑灯官”习俗,也叫“报花灯”,与海阳大秧歌相结合,模拟知县巡察民情的场景,全村巡行一遍,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锣鼓队,之后是秧歌队,再后面是衙役,手举“回避”“肃静”的牌子,中间是京剧文丑扮相的地方官,也就是报灯名的灯官,再后面是骑马的知县和知县夫人,整个队伍大约有上百人,加上围观的村民,满街都是人,大家簇拥着队伍行进。每走到挂灯的人家门口,知县便要灯官报灯名来听。

  张挂彩灯的人家门前早已摆好鞭炮,主人等候在门前,队伍还没到门口,就开始燃放鞭炮和礼花迎接,燃放完毕,知县喊:“传地方!”衙役应声:“哦——”地方官应答:“到!”知县问:“这是盏什么灯?”灯官便根据彩灯的造型和这户人家的情况来报灯名,说一段吉祥的念白,或者是传统戏台上的报灯名:“这是盏一团和气灯,和合二圣灯,三阳开泰灯,四季平安灯,五子夺魁灯,六国封相灯,七星高照灯,八仙过海灯,九子十成灯,十面埋伏灯!”或者是即兴编说:“大人在上仔细听,细听在下报灯名。这盏灯真是强,年年有余最吉祥。风调雨顺收成高,生意兴隆达三江。”每次报完,知县便说一句:“这真是一盏好灯。”众衙役附和道:“好灯!”所有在场的人也不由会随声高喊一声:“好!”之后队伍继续前行,到达下一家。一样的程序重复走下去,变化的只是灯官的报灯名内容,或祝生意兴隆、五谷丰登,或祝家庭幸福、事业有成,或祝子女学业有成,前程锦绣。

  灯官是元宵节夜晚的主角,他带领人们跑遍整个村子。这个官有名无实,无权也无势,因此,说是官却不是官,也没人把他当官,甚至由于当了这个官而成为人们嘲讽他的由头,正因为这个灯官没有级别,也管不了事,所以生活中人们称没有能力或作为的人为“灯官”。可是在这个晚上,他就是“官”,虽然他只有这一个晚上“做官”的权限,却实实行使了一把自己的“权力”,那就是为父母官报灯名,给人们送去了欢乐,也借他的口表达对普通百姓人家的祝福。仅凭熟悉所有人家情况这一条,他就是个让人尊敬的“好官”。

  民生疾苦确实是要走到民间才能体察到的,无论什么时代,希望官员们也要少些形式主义,不能像知县大人骑在马上走一趟那样只是露露脸,做做面子工程。若真的像灯官一样熟悉每家每户老百姓的情况,何尝不是个好官。

文 / 兰玲

原文发表于《烟台晚报-烟台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