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为什么入侵阿富汗?

遥见仙人彩云里


阿富汗“帝国坟场”的称号可真不是白来的,当年英国就曾经对阿富汗大举出兵,但是,最终在阿富汗战场上英国人以失败告终。

对苏联人来说,英国人的前车之鉴他们不可能不清楚,不过,在1979年,苏联还是不顾一起的入侵了阿富汗,而要说苏联入侵,完全是因为一件事所引发的巨大变故。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阿富汗就在苏联边上,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可能很多人觉得苏联正是看中了可以通过阿富汗进入地中海的原因。

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苏联真正看重的是阿富汗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一旦阿富汗被苏联控制了,也就意味着西方国家想要通过阿富汗影响苏联地区的阴谋的破灭。

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因普什图斯坦问题发生了严重争执,苏联看好了这个机会,觉得可以借此将阿富汗拉拢到自己的阵营中。


之后,苏联主动对阿富汗示好,支持阿富汗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也正是借着这样的机会,阿富汗和苏联的关系一度非常的亲密。

而后,苏联开始向着阿富汗输送各种各样的战略资源,重要物资等等,并且对阿富汗的人才开了绿灯,允许阿富汗科研人员和军官前往苏联留学。大概过去了十年的时间,在苏联的帮助之下,阿富汗发展的非常迅速,国力方面远远超过了之前。

苏联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在于他们想要从实质上对阿富汗进行控制。如果按照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的话,阿富汗越来越强大,对苏联越来越依靠,苏联对于阿富汗的控制也越来越稳定,苏联根本不可能,更没有必要出兵阿富汗。


不仅如此,阿富汗在1965年成立了人民民主党,努尔·穆罕默德·塔拉基当选总书记,他可是个彻头彻尾的亲苏总书记。

但是,后来事情出现了反转。1979年哈菲佐拉·阿明发动政变杀了向苏联一边倒的塔拉基,和塔拉基不同,阿明不看好苏联,相比之下,他更希望阿富汗可以和美国等西方国家搞好关系,特别是美国。

这让苏联大为恼怒,之前在阿富汗身上花费的资金数不胜数,苏联高层一致认为他们养了头“白眼狼”。


而且,之前苏联在埃及方面上就出过类似的情况,苏联非常不希望埃及的问题在阿富汗身上重演,但事实却是真的要再次上演。

但是,恼火归恼火,苏联也并没有着急着出兵,而是派出了外交官去和阿明谈判,不料遭到了阿明的拒绝,苏联外交官还死在了阿明保镖的枪下。

这样的事情发生之后,苏联的最后一丝希望已经破灭了,他们实在是不想看着在阿富汗经营了20年的成果被西方国家窃取,于是,苏联高层下定决心出兵阿富汗,将阿明政府推翻。


夏目历史君


苏联入侵阿富汗又叫阿富汗战争,其发生的原因是冷战的大背景下苏联推行全球战略,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简单说苏联入侵阿富汗是因为要争夺世界霸权。

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二战后美苏冷战态势的影响。在二战中美苏使同盟国共同抵抗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在二战结束以后,美苏的共同敌人消失,他们之间的国家利益冲突越来越严重。由朋友逐渐变成敌人,由合作逐渐变成对抗。尤其是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了杜鲁门主义,明确提出要遏制共产主义。冷战开始以后,苏联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对抗性措施。美国要称霸全球,苏联要维护边界安全。而控制阿富汗实际上是苏联维护边界安全的一项措施。阿富汗与苏联有陆上边界线,如果阿富汗被美国控制,那么苏联就会直接受到美国的军事威胁。所以处于自身安全及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苏联需要控制阿富汗。或者直接控制,或者建立亲苏政权。

第二,苏联扩展国家利益的需要。冷战到了70年代,在美苏争霸的过程中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也就是说苏联占有战略优势地位,在此形势下,苏联要使国家利益最大化,建立了亲苏的塔拉基政权,但后来被阿明政权推翻。虽然后来苏联又颠覆了阿明政权,建立了亲苏的卡尔迈勒政权。但糟糕的是卡尔迈勒政权的镇压导致了阿富汗战争的爆发。由此苏联对阿富汗进行军事介入。

第三,苏联有强大的经济及军事实力为基础。70年代。勃列日涅夫对苏联进行了改革。一定程度上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修改,调动了工人、农民及地方政府的生产积极性。国家的经济实力有所增强,经济上与美国的差距在缩小。到70年代苏联的经济力量相当于美国的60%以上。财政状况改善以后,苏联政府大力发展军事。尤其是大量增加核武器的数量,形成了与美国战略核武器的均势局面。常规军事力量甚至超过美国。因此,这个时期的苏联采取的是进攻性的战略方针。入侵阿富汗就是苏联进攻性战略的外在表现。

第四,阿富汗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具有战略性意义。北接中亚,东出与中国接壤,南控印度洋,西控西亚——也就是控制了世界上最重要的产油区。阿富汗具有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苏联必然要进行控制。当然,阿富汗也有相当丰富的自然资源,不排除苏联通过掠夺阿富汗财富,补贴国内经济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冷战的大背景下,苏联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以强大的经济及军事实力为基础对阿富汗实施军事入侵。也就是说当时的国际形势导致了这次入侵事件。但这毕竟是非正义的,遭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反对。并迫使美国与中国改善关系以对抗苏联。

以前是中美对抗苏联,现在是中俄联合对抗美国。以后会如何?我们必须明确: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流,要创造和平友好的氛围,扩大贸易规模并提高贸易速度以发展各国的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历史纬度


1979年12月27日晚上,进驻喀布尔的5000多名苏军占领阿富汗首脑机关,打死了阿富汗领导人阿明,扶植卡尔迈勒上台,并宣称阿富汗发生政变,苏军系应邀进入阿富汗境内。

从28日开始,苏军在边境集结的6个师,从东西两路对阿富汗发动进攻。

1月2日,东西两路苏军在坎大哈会师,一周之内已经基本完成了对阿富汗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的控制。

阿富汗政府军几乎没有抵抗,归顺了卡尔迈勒政权。

但是接下来,苏军却跟反政府武装进行了9年多的长期战争,始终无法取胜。

1988年,苏联和反政府武装达成了日内瓦协议。

1989年2月,苏军完全撤离阿富汗。

苏联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和物资消耗,最终以失败告终,两年后,苏联解体。这个结果,当时作出出兵决策的苏联领导人恐怕根本就不会想到。那他们当初为何要作出出兵阿富汗的决策呢?决策的背后其实有着非常复杂的动机。

一、苏联出兵的直接原因是阿富汗新政权出现了离心倾向

1953年,有红色亲王之称的达乌德出任阿富汗首相,为苏联向阿富汗渗透提供了机会。

从1954年到1979年,苏联向阿富汗提供了从经济到军事全方位的援助,除了工业方面的投资,很多援助都是直接赠送。

比如1960年,苏联赠送给阿富汗3万吨谷物。

1974年,苏联直接提供1.5亿美元的贷款,帮助阿富汗建设天然气管道等21个项目。

1977年,苏联向阿富汗提供了4.25亿美元贷款,用于喀布尔7年建设计划。

所有经济项目所需的技术和专家全部由苏联提供,加强了阿富汗对苏联的依赖。

在军事方面,苏联除了直接提供军事装备,还负责训练军官,建设基础设施。每年有超过100名阿富汗军官在苏联受训。

从1956年-1978年,阿富汗在苏联接受训练的军官高达3725人,而到美国受训的军官只有487人。

除了经济和军事的渗透,苏联还直接扶持共产主义性质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进行政治控制。

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成立于1965年,内部分为两派,旗帜派和人民派。旗帜派的领导人是卡尔迈勒,人民派的领导人是塔拉基。

两派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旗帜派倾向于走温和的改良路线,而人民派倾向于激进的革命路线。人民民主党很快就于1967年分裂了。

苏联起初没有特别在意这种分裂,而是采用平衡的手段,试图在两派中找到平衡点。

1973年,达乌德在旗帜派的支持下发动政变,结束了阿富汗的君主制,成立了共和国。

不过达乌德掌权后,就开始清洗旗帜派,并且宣称“阿富汗不属于任何大国集团”。

1977年,达乌德颁布新宪法,取缔了旗帜派和人民派,公开转向。

苏联当然不能忍,撮合了旗帜派和人民派,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再次成立。

1978年,人民民主党发动政变,推翻了达乌德,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塔拉基任总理,卡尔迈勒任第一副总理,原人民派的阿明担任副总理兼外长。

塔拉基上台后,立即全面倒向苏联,在国内全盘照搬苏联模式,引起了民众的强烈反对,一些部落开始叛变。

政权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愈演愈烈,塔拉基先排挤了卡尔迈勒,然后跟阿明的矛盾又开始加剧。

由于阿明不好控制,苏联支持塔拉基干掉阿明。结果阿明先发制人,干掉了塔拉基,而且还跟美国缓和关系。


对于苏联来说,自己在阿富汗辛苦经营了十几年,眼看着就要一夜回到解放前。而塔拉基的死,苏联无论如何也要讨个说法,不然还怎么带领东欧的那帮小弟。

于是,勃列日涅夫决定,一定要对阿明采取措施。

二、从地缘政治来讲,阿富汗对苏联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

阿富汗位于亚洲腹地,同时又属于中东地区。

中东地区的战略重要性毋庸多言,控制了阿富汗,就可以威逼整个中东地区,包围波斯湾,控制石油通道。

二战之后,苏联在中东地区的渗透很有效。但是进入70年代,埃及首先摆脱了苏联势力,接着伊拉克、叙利亚也走上了民族主义道路,开始发展跟西方国家的关系。土耳其则是北约成员,跟苏联关系一直不睦。

苏军战机从阿富汗起飞,20分钟即可抵达波斯湾。控制住阿富汗,才能威慑中东各国,保住既得利益。

此外,阿富汗和苏联的中亚加盟共和国接壤,中亚地区存在着严重的民族和宗教矛盾,控制阿富汗,可以避免阿富汗出现原教旨主义政权,防止宗教极端势力对中亚的渗透。

从苏联的全球战略来说,阿富汗是关键的一环。苏联在欧洲和美国对峙,在东方则面对中国这一巨大屏障。东西都动弹不得,唯有采用中央突破的方法。

占据阿富汗,西可包围波斯湾产油区,东可控制印度,与苏联在东南亚的攻势相策应。还实现了苏联从陆地上包围中国,牵制美国和日本的战略。


控制了阿富汗,还能策应在印度洋活动的苏联海军力量,可以帮助海军获得印度洋的立足点。

70年代,苏联海军经过大力扩张,变成了一支全球海军,与美国在全世界争雄。

印度洋是贯通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的交通要道。阿富汗让苏联打开了前往印度洋的通道,强化对印度的控制,为海军提供活动基地,实现其称霸海洋的野心。

三、美国对外战略的收缩刺激了苏联扩张的野心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迅速膨胀,经济达到美国60%,而军事实力几乎和美国不相上下。

与此同时,美国对世界的控制力却在下降。随着西欧经济的复兴,西方阵营开始分化。而越南战争则让美国陷入了泥潭。

由于长期的财政问题,美国不得不采取收缩战略。

在苏联向阿富汗全面渗透的时候,美国也没闲着。美国也在提供各种援助,试图让阿富汗远离苏联。

不过美国主要提供的是军事援助,对阿富汗的经济没有帮助。而且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有领土争端,美国偏袒巴基斯坦,令阿富汗非常不满。

60年代以后,美国减少了在阿富汗的援助,影响力自然也就降低了。

1979年2月,伊朗爆发了革命,亲美的巴列维政权被推翻,建立了反美的伊斯兰政权。没多久,伊朗又爆发了人质危机。

伊朗一直是美国扶植的,用来确保中东利益以及遏制苏联南下的支柱。现在这根支柱倒了,美国被搞得焦头烂额。

从全球形势以及阿富汗内部局势来说,苏联出兵的条件极为有利。

四、苏联不太正常的决策机制导致了最后的出兵

塔拉基上台后,由于执政力量太弱,曾经请求苏联出兵,结果被苏联拒绝了。

阿明打死塔拉基后,阿富汗局势恶化。

苏军驻喀布尔的代表对阿富汗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苏军总参谋部根据代表们获得的信息,最初也是拒绝出兵的。

但是克格勃的代表却认为单凭自己的力量无法将阿明赶下台。

70年代,苏联的决策机制由集体领导变成了个人集权,勃列日涅夫独揽党政军大权。

重大问题本来应该由苏共政治局全体委员讨论决定,但是1973年以后,所有重大问题都只是由四个人来定夺:总书记、外交部长、国防部长、克格勃首脑。

在阿富汗出兵问题上,苏军总参谋部没有发言权,他们曾经向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表达过拒绝出兵的想法。但是乌斯季诺夫是个外行,并非职业军人,他是由勃列日涅夫任命的。

外交部长葛罗米柯是个不倒翁,从来不会表露明显的政治立场,此人历经斯大林时代、马林科夫时代、赫鲁晓夫时代、勃列日涅夫时代以及安德罗波夫时代,一直屹立不倒。戈尔巴乔夫也是他极力推荐的。

安德罗波夫作为克格勃首脑,他受到的信息当然是克格勃的代表从喀布尔发来的,因此,他是支持出兵的。

最后,四人会议上使用的也是安德罗波夫提供的材料。这种会议的结果可想而知,四人最终做出了出兵阿富汗的决议。

决议作出后,他们“请”其余的政治局委员签名。没有人会有异议,因为如果和总书记意见相悖,就意味着会被清除出去。

就这样,苏军总参谋部虽然否定出兵,但是党指挥一切,苏军也很无奈。

最终,在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苏联对阿富汗发动了攻击。


我是迷蝶梦,以上为个人浅见,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呦。

<strong>


江蝶梦


我是怪咖,我来回答。苏联为什么要打阿富汗,个人认为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从阿富汗所处的地位置来看,阿富汗地处南亚和中亚的交汇处,像是一个十字路口各个国家想要东进西出以及南下北上都是需要经过阿富汗的。阿富汗对于苏联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阿富汗对于苏联来讲控制了阿富汗南下印度洋,浸入温水海洋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

其次,阿富汗和苏联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转变。因为在阿富汗战争以前,苏联和阿富汗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苏联和阿富汗都是站在同一战线上,共同反对美国的。但是后来随着阿富汗国内的一场政变后,新的一批人掌管阿富汗后,对苏联的态度并不是很友好。而且阿富汗屡次提出要和美国搞好关系,这样一来,苏联对阿富汗的所作所为是既恼怒又害怕。于是,苏联选择攻打阿富汗。

另一方面就是阿富汗是又穷又破,实力又很弱,苏联可以很快的占领那里。

综上所述,苏联攻打阿富汗,如果占据了阿富汗有利的位置,苏联势力到达印度洋,就可以和美国争霸的战略态势得到明显的改善,向西可以威胁中东产油区,向东可以进入东南亚,而且还能将连接欧亚大陆的海上通道切断。所以说,阿富汗对于苏联有如此大的战略意义,实在是让苏联无法抗拒。


怪咖军武


1979年12月27日夜晚,苏联伞兵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向阿富汗总统府冲去。几个小时后,喀布尔电台播放了震惊世界的消息:阿富汗总统阿明被革命法庭判处死刑,已经枪决,卡尔迈勒被任命为阿富汗政府总理,苏联军队被阿富汗政府邀请进驻阿富汗。这消息其实表明了,阿富汗已经被苏联占领了。

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原因,是因为1978年4月22人民民主党发动了十月革命,推翻了王国政府,掌握了政权。1979年9月,新任的总统阿明处决了苏联支持的人民民主党书记塔拉基,独揽国家大权。苏联为了确保持续控制阿富汗,派兵入侵阿富汗,处决了阿明,扶植卡尔迈勒上台。卡尔迈勒属于阿富汗亲苏一派。



为了进一步控制阿富汗,苏联派了10万军队常驻阿富汗。 阿富汗人民自发的组织武装抵抗苏联,联合国大会也多次要求苏联无条件的从阿富汗撤出全部军队。苏联人民也对苏联自己侵占阿富汗的战争表示不满。


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苏联于1989年2月,全部撤出了阿富汗。 苏联入侵阿富汗,给阿富汗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战争使得,500多万人流离失所。苏联自己也遭到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耗资多达200亿美元,而死亡,失踪的人口也达到了大约5万人。


红雨说历史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简单说来,苏联之所以想要入侵阿富汗,主要是因为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对阿富汗不爽。

那么勃列日涅夫为什么对阿富汗不爽呢?主要是因为此时的阿富汗羽翼渐丰,已经不想再受苏联摆布了。

时任阿富汗人民民主党领袖阿明不是苏联培养的傀儡,雄心勃勃的阿明一直想要脱离苏联的控制,于是遭到了勃列日涅夫的忌恨。

应该说这是苏联入侵阿富汗的直接原因,但是在克格勃将阿明处决之后,苏联还是以数十万大军大举入侵阿富汗,这就不是简单的报复问题了。

那么勃列日涅夫入侵阿富汗到底有什么样的考量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几点:

1、打开印度洋出海口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是苏联国力最鼎盛的时期,当然也是美苏争霸的高峰期。

60年代以来,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在对外扩张中受到掣肘;70年代以来,由于和中东国家关系的恶化,美国遭遇了二战后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不得不在美苏争霸中转为守势。

而同时期的苏联,在勃列日涅夫的领导下。重新转向以重工业为主的发展模式上,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因此在美苏争霸中开始转为咄咄逼人的攻势。

在苏联国力得到极大提升的情况下,苏联开始了其自沙俄以来既定的扩张战略,即将国土扩张至四大洋。

此时的苏联已经将国土延伸到北冰洋,大西洋和太平洋,只剩下印度洋还没有染指,所以如何打通印度洋出海口,成为勃列日涅夫思索的主要问题。

一直以来,无论是沙俄还是苏联,都受制于没有温暖出海口的窘境。所以向南扩张,也一直是苏联的目标。

若苏联将势力扩展到印度洋沿岸,可以向西威胁中东地区,削弱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为接下来向非洲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而到达印度洋沿岸之后,苏联也可以向东封锁通往东亚的海上航道,从而威胁日本等以进口中东石油为主的国家。

另外作为一个让曾经的超级大国大英帝国折戟的地方,阿富汗被称为帝国坟场。在勃列日涅夫看来,如果苏联能够征服阿富汗,则可以显示出苏联的强大实力以及勃列日涅夫的超强能力。这对于树立苏联在国际上的威望,争取更多的主动权,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从西面威胁我们

应该说勃列日涅夫的思路并没有错。但是从地图上看,苏联从伊朗南下要比从阿富汗南下更有可行性。

虽然从伊朗南下需要经过伊朗高原,但是阿富汗境内也基本上是山地,而且从阿富汗方向向南进攻除了需要拿下阿富汗,向南还需要征服巴基斯坦才能到达印度洋,理论上说从伊朗向南到达印度洋更具有可行性。

但是1979年,伊朗国内爆发了伊斯兰革命,霍梅尼推翻伊朗的君主立宪制后,开始推行反西方的路线。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和伊朗走近成为可能。此时苏联若贸然进攻伊朗,势必引发国际社会,特别是伊斯兰世界的震动,而且对于苏联和伊朗的未来关系也会产生很多消极影响。

而进攻阿富汗,除了消灭阿明政权,最重要的是此时的阿富汗和我们是邻国。苏联入侵伊朗,如同50年美入侵半岛北,是对我们的严重挑衅。

50年代后期我们和苏联关系恶化后,70年代我们和美国关系缓和,对苏联形成巨大威胁,因此苏联不得不加紧对我们的封锁。

1979年年初,针对东南亚小霸肆意扩张以及挑衅我边境的嚣张态势,我们发动反击作战。而此时的东南亚小霸是是苏联在东南亚的重要盟友,也是在南部牵制我们的重要力量。

不过因为苏联正在密谋入侵阿富汗,所以对于我们的行动,苏联并没有向小霸提供任何支持。勃列日涅夫的设想是在9月份入侵阿富汗,从西面威胁我们的安全,并找回年初的面子。

3、拉回南亚的盟友

勃列日涅夫之所以选择阿富汗动手,除了因为阿富汗是我们的邻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阿富汗的南部就是南亚国家巴基斯坦。

1947年印巴分治后,巴基斯坦和印度前后进行了三次边境战争。

二战后因为宗主国英国的衰落,已经无力干涉南亚的军事纷争,而此时美国和苏联则参与到南亚事务中来。

在印巴两国的对抗中,美国支持巴基斯坦,而苏联则支持印度。苏联和印度的关系可谓非常深厚,在1941年苏德战争时,节节败退的斯大林就曾经设想过苏联亡国后到印度建立流亡政府。而到了二战后,苏联和印度的关系更进一步。

在我们和印度不断发生摩擦时,苏联一贯选择偏袒印度,致使印度气焰更加嚣张,进而引发了62年战事。

到了70年代,印巴冲突再度升级,此时的美国为拉拢印度,选择抛弃巴基斯坦,这使得印巴出现一边倒的局面,关键时刻我们出手帮助巴基斯坦顶住了印度的冲击。

在此时入侵阿富汗,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可以威胁巴基斯坦,进而为他的传统盟友印度壮胆,而且苏联可以利用地理优势重新发展和印度的关系,进而排除美国的影响。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因为苏联想把阿富汗变成外蒙古,并且像借外蒙古威胁中国一样威胁巴基斯坦,进而染指印度洋。

1979年的合纵连横是这样的:苏联和中国对抗,苏联和美国对抗,中国、美国和巴基斯坦走在一起,于是苏联想搞掉巴基斯坦。

50年代,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因为领土纠纷险些打了起来,苏联很高兴,然后宣布支持阿富汗,想把阿富汗拉入自己势力范围,一旦阿富汗变成了像东欧和外蒙古一样,下一步苏联就可以侵略巴基斯坦,这样苏联就有了印度洋热带的出海口,要知道苏联虽大,可没有一个好的出海口。一旦有了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或瓜达尔港,就能够控制世界石油的咽喉——波斯湾。

可是苏联一直没能将阿富汗变成另一个外蒙古,比如苏联一直无法在阿富汗驻军。

到了70年代,苏联和阿富汗关系越来越紧张,苏联想控制阿富汗的军队、情报机关、和警察,而阿富汗则要求苏联召回大使,召回大使这就很严重了,就差断绝外交关系了。

苏联在阿富汗付出了这么多,不能竹篮打水一场空,于是决定入侵阿富汗。


刘权林



1979年,苏联控制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并在接下来的十年里试图控制整个国家及其人民。苏联的入侵是一次失败,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造成了严重后果,至今仍有后遗症。



为了更好地理解苏联入侵和失败的原因,首先必须了解阿富汗的地理和文化。这片土地多山且干旱。参差不齐、无法通行的山脉分割了这个国家,使通行变得困难。由于这些地理和文化上的分裂,人们观念狭隘,对他们特定的氏族或种族群体比对政府或国家更加忠诚。大多数民族是普什图人,但有十多个少数民族。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苏联开始援助阿富汗。苏联修建了道路、灌溉甚至一些输油管道。20世纪70年代,推翻了君主制,并试图推行社会改革。农村人口认为土地分配和妇女权利与其传统的伊斯兰文化格格不入,在这种文化中,一夫多妻制、遮盖妇女和以血换血的做法被接受。20世纪70年代喀布尔的政府缺乏农村人口的普遍支持。



出于多种原因,苏联于1979年向阿富汗派兵。首先,他们希望扩大在亚洲的影响力。他们还想保留20世纪70年代建立的政府,该政府由于缺乏军队以外的支持而濒临崩溃。第三,苏联希望保护他们在阿富汗的利益不受伊朗和西方国家的侵犯。



苏联派遣十多万士兵,迅速占领了喀布尔,并任命巴布拉克·卡尔迈勒为傀儡领导人。然而,当他们冒险走出要塞进入农村时,遭到了激烈的抵抗,赢得了伊斯兰世界的支持。美国给了他们武器和资金。游击队对苏联采用游击战术。他们会很快攻击或突袭,然后消失在山里,造成巨大的破坏而没有激战。战士们使用了他们可以从苏联获得或美国给予的任何武器。抵抗者分散在阿富汗各地,就像一条没有头的毒蛇,可以被砍断,但没有一个强大的中心据点可以抵抗。



军机处留级大学士


无图无真相,先来看地图!

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苏联时期世界地图,所以先拿了现代地图来用一下,划红线的部分为苏联领土与他国领土的分界处。

从图中可以看出苏联的北部是大海,东部也是大海,南部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国,所以苏联唯一需要关心的就是西部与西南部。

西部

北欧与自己接壤的芬兰是自己人,东欧与自己接壤的波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也还是自己人。

这意味着战略缓冲地带已经有了,国家威慑力也已经做到了极致!而且在向西发展那就德国意大利了,那就相当于自己再次开始主动惹事,挑起纷争了,毕竟他们都是坚定的资本主义。

况且现在太平洋的出海口已经有两个了:

  • 波罗的海——太平洋

  • 黑海——地中海——太平洋

再发展既没必要也没发展空间了,那就看一下西南部吧!

西南部

沙皇时代他们就有一个理想,那就是打通南方的航道,去获得一个出海口,这样他就可以凑齐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四颗龙珠,召唤神龙,获得印度洋舰队!

而且从第一副图中不难看出,整个欧亚大陆的中心连接点就是伊朗或阿富汗+巴基斯坦,只要占领了这两个连接点中的一个,南亚与西欧根本无法有效连接,从而造成两边的亲美国家直面苏联的威胁,地缘政治格局即刻改变,而苏联的威慑力将进一步放大!

这时候美国的控制亚欧大陆计划就泡汤了,甚至是再也无法挽回了!

既能改变地缘政治格局,还能多一个想了两百多年的出海口,为什么不干?

既然要做,那么要考虑的就是搞伊朗还是搞阿富汗+巴基斯坦,于是开始抉择了!

  • 搞伊朗

优点:一次性搞定印度洋出海问题,而且还能附带控制波斯湾,并且伊朗石油储量惊人!

缺点:国家有些大,美英对此地的石油事业十分热衷,而且伊朗还是欧佩克组织的,我这控制你容易被美英扣上抢石油的帽子,然后就可能陷入一种莫名奇妙的战争里。

  • 搞阿富汗+巴基斯坦

优点:阿富汗现在是个亲苏政权,所以我只要巩固一下他的亲苏力度,然后再找个理由干掉那个亲美的愣头青巴基斯坦就一切完美了,而搞巴巴羊的话印度应该会很热衷的!

缺点:嗯... ...诶?好像没啥缺点啊?还能顺便把一个国家转化成亲苏的呢!

但苏联万万没想到啊!

“首任”领导人离心:本来计划的是稳定阿富汗的亲苏政权,然后再渗透一下巴基斯坦搞搞破坏扶持个亲苏的政权,结果巴基斯坦的领导人查希尔国王不知咋想的突然开始对苏表现出离心倾向!

第二任领导人又离心:怎么办?那就暗中扶持他的堂兄达乌德篡位上台,结果这兄弟刚开始做得很好深得苏联欢心!然后结果他好了伤疤就忘了疼,马上忘记了他的堂弟查希尔国王是怎么下台的了,又开始表现出对苏的离心倾向!

苏联有些蒙,我就想搞个巴巴羊,你们在这里抢什么戏啊!

第三次领导人还离心:但好在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是苏联一手扶植起来的,于是派几个人过去帮一下民主党制定个计划,搞个政变啥的!然后成功啦,新的政权上台,塔拉基为国家新领导人!但这人虽然听话,但结果在民主党内天天排除异己,这你排着排着排着不就排到我头上了?于是苏联收留了被排除的党内敌对派的领导人们。

第四次领导人继续离心:虽然现在是人民党塔拉基派领导这国家,但这个党内党里其实还分为两党,而且另一党的党首阿明疑似反苏?于是苏联暗示塔拉基干掉阿明,结果阿明技术过硬吧塔拉基给反杀了,于是阿明成了国家领导人!苏联什么也不想说了,你当就你当吧,别反苏就行了了,结果他还就真的反苏不听指挥了!

苏联怒了

你一而再再而三这都第四次了,那既然遥控指挥行不通,我就直接派军清洗吧!

于是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苏联入侵阿富汗扶植新政府的战争,而一拖十年,也就这样慢慢的拖垮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

  • 那么苏联为什么没扫平阿富汗呢?

  • 美国离得那么远又是否有办法支持阿富汗呢?

  • 看热闹的兔子是否又暗地里出黑手呢?

  • 奇怪,我怎么说又了... ...

欢迎点击关注支持黑枪汪哦,下一次更新一定给您结果!


暴躁的嘿嘿汪


因为在出兵阿富汗的大部分时间里,苏联都觉得自己胜券在握,更没有因此而感到负担沉重或损失太大承受不起。

坊间总爱说苏联在阿富汗战争中“蒙受巨大损失”,并以此臆断“陷入阿富汗泥潭”是苏联解体的一大外因云云。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从1979至1989年,苏联先后派出150多万官兵赴阿轮战,耗资约450亿卢布,苏军在阿损失约5万人(丧生1.5万人),并损失近千辆坦克、装甲车和约450架飞机(超过7成为直升机)——上述数字看起来挺“吓人”,但请注意这可是整整10年战争的损耗。

换言之,每年苏联在阿花费不过45亿卢布,仅相当于苏联每年3万亿卢布GDP的万分之十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同时期苏联每年教育经费都有近400亿卢布)。至于损失的战车和军机看似不少,其实分别只占苏军装备量(战车约15万辆、军机约1.3万架)的万分之七、千分之五,凭借强大的军工体系,这点装备损失苏联只消几个月就能轻松弥补。

实际上,从1980年3月至1985年4月的5年时间里,苏军一直牢牢掌控着战场主动权,可以说始终把阿富汗游击队压制得非常狠,特别是苏军米-24武装直升机给游击队造成很大损失。有资料显示,同时期阿游击队却有约8万人战死、超过7.5万人受伤,另有数百万平民伤亡。

直到1986年美国开始向阿游击队提供“毒刺”便携式导弹后,这一情况才有所改观,并创造了连续200天日均击落1架苏军飞机的战争奇观。

但军机损失增大也并非苏联撤兵的主因,至于说苏方高层为何软化对阿战争立场,归根结底还在于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开始推行“新思维”,其对苏联传统战争观大加鞭挞,认为“现代战争不会使任何人从中获利”。据此,1986年戈尔巴乔夫公开宣称“(阿富汗战争)是苏联一个流血不止的窗口”,并开始着手从阿富汗撤军。

总之,苏联从阿富汗撤军更多、更主要地是因为自身百病缠身,所以不想也不愿再打下去——国内政经形势不佳(特别是计划经济已陷入停滞)、外部敌对势力强大,因此苏联才主动做出“收缩力量和战线”的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能力将这场战争持续下去(最好的例子莫过于美军在阿富汗苦战17年、伤亡2万多人、耗资4万亿美元还在死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