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所踩"不給買,倒地就哭"的坑,家有"魔童"該如何應對呢?

說到育兒的坎坷之路,每一對父母(尤其是母親),都有著數不清、道不明的辛酸歷史。那些挺著大孕肚腦海中瀰漫天使般笑臉的孕媽媽,都有過夢幻般的憧憬和期待,當真正擔當起育兒重責的時候,發現有心無力和不堪言語的辛酸淚,要遠遠蓋過孕期的幻想和期待。

那些年所踩

育兒的過程,"計劃趕不上變化"要顯得更貼切一些,家有兒女初成長的父母們,是否體驗過扯著嘹亮"戰歌"的出世橫然宣佈,是否有過被"魔童"糾纏的時光呢?育兒的坎坷之路,那些和孩子一起走過的糾纏時光,你還記得哪些呢?


那些年被"魔童"糾纏時光,所踩的坑被逐一戳破,你經歷的有哪些?

不給買,倒地就哭的熊孩子

在超市的一角,總是可以看到熊孩子為了買一件東西而耍潑打滾,這種被"魔童"糾纏的時光也總是揮之不去,相信很多父母都遇到過超市裡的尷尬一角。曾經在朋友圈看到過這樣一則感動文字,一位新媽媽曬出一張和新生寶寶合拍的照片,並配上一段這樣的文字:"寶貝,感謝你投胎到我的名下,你是第一次當孩子,我也是第一次做媽媽,希望以後我們彼此關照,可以共同成長,共同來演繹這段來之不易的緣分。"

那些年所踩

當時看到這段文字的時候,我的心房一瞬間被親子緣感動,每一段兒女的佳話演繹都是一段來之不易的緣分,每一次"關照"和治癒系的文字,都摻雜著一段段被魔童"糾纏"的時光。曾經在超市一角,我也遇到過孩子因為一件芭比娃娃而耍潑打滾的尷尬一幕,面對於眾人的指指點點,我堅持給孩子5分鐘的冷靜時間。

那些年所踩

在5分鐘時間裡,不論孩子如何哭鬧我都保持安靜不妥協,儘管當時被旁人吐槽是"後媽",是沒有愛心的狠心媽媽,但是我的原則堅持也看到了理想中的效果。5分鐘之後,孩子主動從地上爬起來,沒有了剛開始的強硬態度,這個時候的談判在態度上也更加柔和一些。記得從那次以後,帶孩子逛超市的時候再也沒有經歷過,那躺在地面上撒潑打滾的尷尬一幕了。

那些年所踩

分析:

不給買想要東西就撒潑打滾的孩子,幾乎每一個家庭都經歷過,由於每一位家長的處理方式和態度不同,以至於在孩子的習慣和態度養成上,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不同的差異感。若不想因為錯誤的教育方式育兒,父母在面對於眾人的指指點點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明確自己不給孩子"買"的理由。

那些年所踩

比如說我不給孩子買芭比娃娃的理由,是因為我知道孩子內心中並不是真正想要,而是喜新厭舊的習慣性消費。這種慣性如果不及時更改的話,最終孩子那無規則性地索取,只會在養成不懂感恩心的同時,也不知道金錢的來之不易。現在很多孩子小小年紀滿口名牌,攀比之心的孩子也一個接著一個,而這些正是因為寵溺和嬌慣的緣故。

那些年所踩

面對於那些"不給買,倒地就哭的熊孩子",父母必須有一個扼殺的決心,不要把這種習慣繼續留存在孩子的身上發展。有一種育兒態度叫做"越鬧越兇",育兒也相當於修身養性,"修"的是身體的沉重冷靜,"養"的是性格的穩定和明理。遇到熊孩子很正常,如果父母也跟著一起失去理智,那麼當熊孩子和不理智家長相遇的時候,育兒教育的失敗只會是越描越黑了。

那些年所踩

育兒過程,我們無法滿足孩子所有需求,只能互相拉扯共同跨越

在育兒這條漫漫無期的長途之路上,我們不得不承認,作為父母是解決不了孩子的所有需求,更滿足不了孩子的所有需求。在養娃的坎坷之路里,有的抗我們可以追循過來人的指引繞開來走,有的坑卻只能依靠自己的磕磕巴巴來摸索,和自己的孩子來互相拉扯,共同將一個又一個坑跨越過去。

那些年所踩

作為父母,最忌諱的就是擺出父母的身份架子,拿出一副什麼都懂的態度,去要求孩子幹什麼,阻礙孩子的選擇和思想。想要教育出優秀的孩子,父母必須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健康同時,還要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在育兒路上還需要虛心學習,絕不能拿著規律性的指標硬生生地操控孩子的成長。

那些年所踩

每一個孩子都是個性化的存在,也帶著自身獨特的氣質和發育水平,育兒需要針對性應對,不要執著於完美和標準性的追求,在孩童的世界裡良好的成長氣氛特別重要,所營造的良性心理環境更顯著重性。遇到育兒難題,聰明的父母都不會大吵大鬧,而是沉著冷靜地應對態度。

那些年所踩

不管是"不給買,倒地就哭的魔童",還是深陷叛逆期的孩子,作為父母最應該擁有的基礎素質,就是擁有"推己及人"的良好成長氣氛。那麼,那些年所踩"不給買,倒地就哭"的坑,家有"魔童"的你是如何應對的呢?歡迎評論區一起分享交流。


我是2歲寶寶的爸爸,孩子的成長,爸爸絕不能缺席,“爸媽快來看” 的育兒老爸每天分享育兒經驗,一起感受孩子成長的快樂......

養娃,其實等於我們重新過了一個童年,和孩子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