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李蘭娟之後,又一位國士迅速刷屏,實力圈粉

鍾南山、李蘭娟之後,又一位國士迅速刷屏,實力圈粉

5日,白巖松在《新聞1+1》欄目對話重量級專家王辰院士,針對方艙醫院興建、疫情“拐點”等問題,解讀了大家關心的疫情相關問題,通過本次採訪過程,王辰院士主要傳達了以下信息:

1、武漢形勢很嚴峻,大批患者沒有及時收治到醫院,由此造成的家庭和社區感染,是加劇疫情的最重要的因素;

2、武漢市的確診病例增長數取決於試劑檢測速度,對於核酸檢測呈假陰性的問題,正在研究更加合理的確診方案;

3、目前重中之重是通過方艙醫院收治確診的輕症患者,只有切斷傳染源才能控制疫情;

4、關於特效藥,我們對瑞德西韋抱有希望,其他藥物包括中藥,需進一步觀察;

5、沒有事實可以作為依據,所謂“拐點”根本無從談起;

節目剛結束沒多久,就上了熱搜:

鍾南山、李蘭娟之後,又一位國士迅速刷屏,實力圈粉

王辰院士迅速刷屏、圈粉無數,網友們都贊他“邏輯清晰、用詞精準、娓娓道來,解釋全面易懂,說話實事求是”。

這次發言被評為疫情發生以來聽到的最專業,乾貨最多的專家發言!

鍾南山、李蘭娟之後,又一位國士迅速刷屏,實力圈粉

鍾南山、李蘭娟之後,又一位國士迅速刷屏,實力圈粉

圖源:央視新聞微博

說到王辰院士,他迄今58年的生涯中,幾乎有一半時間都是和“呼吸病”做鬥爭的。

曾經有一篇刷爆朋友圈的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其中兩家主角醫院——中日友好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為例,這兩家都是國內呼吸病學非常有威望的醫院。

鍾南山、李蘭娟之後,又一位國士迅速刷屏,實力圈粉

圖源:知乎@Dr.Yan

這兩家醫院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因為他—王辰院士。

鍾南山、李蘭娟之後,又一位國士迅速刷屏,實力圈粉

圖源:新華社

1985年,王辰畢業於首都醫科大學醫療系,獲醫學學士學位,6年後王辰的名字便登上了北京日報,這一年,他取得醫學博士學位,成為當時我國最年輕的副主任醫師。

醫學界看來,29歲的他已經走到了一個青年醫生的高峰,但他的奉獻與貢獻才剛剛開始。

鍾南山、李蘭娟之後,又一位國士迅速刷屏,實力圈粉

1993年起,他先後歷任北京朝陽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院長,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長,衛生部北京醫院副院長;2013年-2014年,任原衛生部、原國家衛生計生委科技教育司副司長、2014年任中日醫院院長等。2018年,王辰院士成為北京協和醫學院的校長,協和是目前國內最好的醫學院。

同時,王辰院士是國內現呼吸病學領域的兩個院士之一,另外一個是鍾南山。所以呼吸界流傳過“南有鍾南山,北有王辰”的說法。

青年成名,王辰已是業界翹楚;壯年臨危受命,掛帥非典與新甲流一線;他推動建立的從控煙到肺移植的呼吸病全程防治照護體系,拯救了無數的生命。

鍾南山、李蘭娟之後,又一位國士迅速刷屏,實力圈粉

鍾南山(右)為王辰(中)頒發終身呼吸成就獎

17年前的“非典”,他義無反顧

時任北京朝陽醫院院長的王辰,是北京市第一個接觸“非典”病人的專家,衛生部、北京市防治“非典”專家組成員。他帶領醫護人員承擔起了北京市“非典”會診、編寫防治手冊、培訓醫務人員等工作。

熟悉他的人經常見到他奔波於朝陽醫院和其他醫院會診危重“非典”病人,返回到醫院辦公室時已是黎明……

鍾南山、李蘭娟之後,又一位國士迅速刷屏,實力圈粉

2003年06期《食品與健康》發表王辰對非典的科普

王辰院士一直堅持奮鬥在呼吸與危重症診療一線。

2003年7期《北京支部生活》對他的報道:“防治非典以來,他從一線回到辦公室常常已是黎明,藍色的襯衣上滲透著一片片白色的漢鹼,可他還在考慮和部署第二天的工作。”

13年5月,王辰被授予在抗擊非典做出突出貢獻的“醫德風範獎”,而他將獎勵的2萬元獎金分別捐贈給了為抗擊非典而犧牲的人民醫院醫生丁秀蘭,和愛人因到一線送飯感染非典而病故的東直門醫院急診科主任劉清泉。

鍾南山、李蘭娟之後,又一位國士迅速刷屏,實力圈粉

《北京支部生活》 2003年07期,作者對王辰的採訪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他戰“疫”一線

早在1月20日,王辰就牽頭組成新型肺炎專項工作組,重點聯繫傳染病防控領域的多位院士,動態徵集意見建議。

他說:疫情防控有兩條主線,一是防控和診治,二是科學研究。在重大突發疫情的關鍵時刻,科研人員要能頂得上,及時科學研判疫情,制定有針對性的防控策略。

2月1日,王辰迅速前往武漢調查最新疫情。記者問他:“身處武漢您佩戴的還是普通醫用口罩,為何不是N95之類的專業口罩?”

王辰說:“我來武漢後,沒捨得輕易扔過口罩,保護好、可再利用。不是病房、醫院等要害地方,一般的室外環境使用普通醫用口罩就可以了。這些緊缺物資應該優先保障一線醫護工作者。”

鍾南山、李蘭娟之後,又一位國士迅速刷屏,實力圈粉

呼吸專業領域,他屢屢突破創新

在呼吸領域,面臨很多呼吸科大夫嫌重症監護病房工作累的情況下,王辰院士富有遠見的提出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捆綁式發展;

在某城市以市場為主導,呼吸科主要發展肺癌專業的情況下,提出結核病向呼吸科的歷史性迴歸,既為結核專科醫院的發展指明方向,也極大促進了我國結核防控;

在菸草行業佔有巨大的經濟利益的情況下,干預得罪既得利益集團,長期積極推動我國戒菸工作;

在無人關注塵肺患者的情況下,推動呼吸間質病學組承擔這部分社會責任;

將慢阻肺納入慢病體系,慢阻肺絕大多數是窮人病,不像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王辰院士曾說過:“軍裝,意味著要有犧牲;白衣,意味著視救死扶傷高於一切。”

鍾南山、李蘭娟之後,又一位國士迅速刷屏,實力圈粉

圖源:新華網

醫學是科學,更是人學

王辰院士還一直關心著愈漸緊張的醫患關係問題,他提出醫療問題的本質是照護,而不是服務!

鍾南山、李蘭娟之後,又一位國士迅速刷屏,實力圈粉

人類最本元的情感是什麼?喜怒憂思悲恐驚。我認為,只有兩個是最本元的,一個是愛,一個是怕,其他情感都源自於此,由其混合交融產生。

人生要真正愛其所愛,如親人、事業、民族、國家;懼其所懼,如對違法、貪婪、怨恨、不健康生活方式等,深存戒懼之心。

作為醫生和護士,除把握自身愛懼外,更要將這兩種最本元的情感傳遞給患者,讓患者能夠愛之所愛,懼之所懼,趨利避害,維護好身心健康。

—王辰院士在央視《開講啦》節目中的演講

基辛格在《論中國》裡說:“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

疫情剛開始,相信很多人就被這張圖刷屏了。鍾南山,一個84歲的老人,有了疫情臨危受命,他一面告誡大家不要去武漢,一面不顧個人安危,乘坐動車奔赴武漢瞭解情況。

鍾南山、李蘭娟之後,又一位國士迅速刷屏,實力圈粉

他第一個向大眾明確提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認人傳人、戴口罩可以有效隔斷病毒傳播。正是他的勇氣、堅持和良知讓我們在抗疫路上少走了很多彎路。

而面對採訪時,鍾南山數次哽咽,眼裡閃爍著淚花:

“武漢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有全國人民幫忙,多措並舉,武漢一定能夠過關!”

鍾南山、李蘭娟之後,又一位國士迅速刷屏,實力圈粉

還有一位73歲的老太太在春節前夕主動請纓,毅然來到了疫情最為嚴重的武漢,為了打贏這場抗疫大戰,她一天只睡3個小時,被稱作“和病毒賽跑的老太太”。

她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

“我可以帶隊去支援武漢。”、“國家的大事,自己義不容辭。”

李蘭娟和鍾南山一樣,儘管年事已高,卻不約而同的投入疫情最前線,和險峻的疫情搏鬥。在收治危重患者的定點醫院不分晝夜的忘我工作,普及對病毒的認識、與醫護人員共同商討診療方案。

鍾南山、李蘭娟之後,又一位國士迅速刷屏,實力圈粉

圖源:長江日報

除了王辰、鍾南山、李蘭娟這樣的國士大家,在戰“疫”一線衝鋒,還有很多院士及千千萬萬的醫護工作者,爭分奪秒地在奮鬥,向您們致敬!

鍾南山、李蘭娟之後,又一位國士迅速刷屏,實力圈粉

北醫三院院長喬傑院士,率領團隊馳援武漢

鍾南山、李蘭娟之後,又一位國士迅速刷屏,實力圈粉

深入疫區進行科研攻關的陳薇院士,圖源:中國科學報

鍾南山、李蘭娟之後,又一位國士迅速刷屏,實力圈粉

摘下口罩的醫護人員,被勒傷的臉

在我們能平安宅在家裡,他們逆向而行,和死神博弈,從死神手裡搶奪生命。他們是醫生、護士,也是別人的父母和兒女,妻子和丈夫。明知道那是最危險的地方,卻仍在前赴後繼,是職責所在,是使命感召。

人心惶惶的疫情背後,是他們冒著生命危險,託舉起了我們的幸福和安定。

現在的我們離戰“疫”的勝利尚有距離,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無論是17年前的非典,還是現在的新冠肺炎,病毒之殤一直在告誡我們——沒有敬畏,人就是在“裸奔”。

在王辰院士最新採訪中,記者最後問到:現在最需要做的是什麼?

王辰只說了三個字:抓落實。

鍾南山、李蘭娟之後,又一位國士迅速刷屏,實力圈粉

圖源:新華社

所以,每個看到這裡的你,記得好好落實防疫措施:好好吃飯、好好睡覺、記得多鍛鍊,勤洗手,儘量不出門,出門記得帶口罩。

鍾南山、李蘭娟之後,又一位國士迅速刷屏,實力圈粉

參考來源:央視新聞、新華社、新浪微博、《開講啦》等;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