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每朝都更名錶忠心,竟然做了四朝高官,成為文史上的笑話


此人每朝都更名錶忠心,竟然做了四朝高官,成為文史上的笑話

一個人一生中如果能經歷四個朝代,那給人的感覺絕對是有超長的壽命。可這個人如果生活在五代十國的歷史階段,由於朝代更替頻繁,經歷四個朝代也用不了幾十年的時間。今天和大家講的這位主人公,就是用了不到三十年的時間,經歷了大齊、唐、後梁、後唐四個朝代,這位四次易主、趨炎附勢的人就是張全義。

此人每朝都更名錶忠心,竟然做了四朝高官,成為文史上的笑話

五代十國

張全義本是農民家庭出身,在縣裡曾做過幾天小吏,因為受不了縣令的欺辱,於是逃跑後就加入了唐朝末年黃巢的起義軍。等到黃巢的起義軍攻入長安城,建立大齊政權時,張全義已經被黃巢任命為吏部尚書,以及主管大齊水運事務的大官了。其實這時的張全義嚴格地說還不叫這個名字,這個時期他的名字叫張言,也有記載叫張居言。唐朝末年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從開始到建國,一共就經歷了6年的時間,張全義能從草根一枚發展到大齊政權的肱股之臣,可以想象他也有一定個人本事的。

此人每朝都更名錶忠心,竟然做了四朝高官,成為文史上的笑話

朱溫像

公元884年,黃巢在降將朱溫的窮追猛打和唐將李克用的圍追堵截下起義失敗,據說自刎於泰山腳下。作為大齊重臣的張全義則逃到河南,投降了唐將諸葛爽,因在軍中屢立戰功,諸葛爽表請唐廷封張全義為澤州(今山西晉城)刺史。當時的唐昭宗看到奏表後非常高興,准奏的同時還賜予他“全義”這個名字,這就是歷史資料上張全義這個名字的真正由來。

此人每朝都更名錶忠心,竟然做了四朝高官,成為文史上的笑話

唐昭宗劇照

待諸葛爽死後,張全義因不甘屈居人下,先是背叛了諸葛爽的兒子諸葛仲方,後又採用背後偷襲的方式,背叛了自己的盟友李罕之,自任河陽節度使。李罕之無奈之下投靠了當時實力雄厚的唐末大將李克用,並借來三萬兵馬圍攻河陽。因李罕之長時間圍困河陽城,城內糧草殆盡,張全義不得不向當另一位實力選手朱溫求救才得以解圍活命,從此張全義就投靠於朱溫帳下了。等到唐朝滅亡朱溫稱帝后,張全義竟然被封為魏王,他還主動請求更改名字,於是朱溫就賜予他名字叫張宗奭(shi),這已經是他第三朝第三個名字了。

此人每朝都更名錶忠心,竟然做了四朝高官,成為文史上的笑話

李存勖像

到了後梁末期,曾經位高權重的張全義已經不再受末帝朱友貞信任了。在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率軍攻佔梁都開封時,張全義專程從梁西都洛陽趕來拜見。原來他在後梁時就已經通過其弟張全武秘密地和李存勖方面交往了,所以李存勖對他自然會很客氣。張全義為了表示效忠新朝,改掉了朱溫所賜的宗奭之名,又改回了唐昭宗所賜的“全義”之名,因為李存勖建立的政權史稱後唐,被世人認為是唐朝李氏江山的延續。

此人每朝都更名錶忠心,竟然做了四朝高官,成為文史上的笑話

張全義塑像

不僅如此,張全義還通過重重賄賂的方式,討得了李存勖的皇后劉氏歡心,竟然成為了皇后劉氏的義父。如此一來,張全義自然保住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先後被封為魏王和齊王。就是這樣一個毫無氣節、趨附權勢的小人,居然一直能身居王候之位,這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也是少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