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红旗下》:浅析清朝末世社会底层人民的三种人生选择

生命就这么沉浮在有讲究的一汪死水里。——老舍《正红旗下》

可死水下总有气泡,那是有的人在挣扎。

《正红旗下》:浅析清朝末世社会底层人民的三种人生选择

老舍是我国著名的作家,习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写社会底层人民的故事,《正红旗下》便是这样一本小说,老舍从“他”出生那年写起(1898年),从大姐的婆婆一家到福海二哥的舅舅家再到门前的王掌柜家徐徐道来,依照当时的社会事件,把大动乱时代下的人民的心理和生活描述出来。

在那动乱时代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有的人逃避时代潮流,固执相信吃白食的生活能一直延续下去;有的人努力适应时代的潮流,在看清时代特征后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为自己谋一条生路。

但还有的人,想要凭自己微薄的力量改变时代的潮流,让自己和别人,都能安稳的活。

《正红旗下》:浅析清朝末世社会底层人民的三种人生选择

逃避时代的发展,想要龟缩于清朝统治下继续享有旗人优惠的旗人

大姐的婆婆是书中一个典型的旗人形象,她生活在清朝末年,虽然一家子都在做官,但还是过上了“寅吃卯粮”的生活,丈夫和儿子这时候做的官已经成为了一个虚的名头,他们能从这些官名里得到最多的利益就是每月可以领到的不够生活的钱粮和一个向周围人借钱的由头,凭借着清朝几百年统治下人们对旗人和官人根深蒂固的尊重,她靠着赊账过上了“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的生活。

我们现在可能无法理解“凡能赊者必赊之”的生活,但在那个时候,大姐婆婆却以这种生活为豪,认为这正是他们旗人高贵的象征。

老舍在描述大姐婆婆的心理动作时用了极直白的写法,将大姐婆婆对于赊账过日子的态度极直接的写了出来。

“不赊东西,白作旗人。”

大姐婆婆一家虽然过得并不宽裕,但却都是极讲究的人,在喜欢喂鸽子并把喂鸽子当作终身事业的大姐夫和喜欢“吃喝玩”的大姐公公婆婆面前,作者一家显得尤为寒酸。

可每到大年三十,作者的父亲还是要担心大姐婆婆一家被逼债的逼上绝路。

这并不是大姐婆婆一家的悲剧,是整个“八旗制度”下旗人的悲剧。

《正红旗下》:浅析清朝末世社会底层人民的三种人生选择

清朝的“八旗制度”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清朝的封建控制,给了像大姐婆婆一家一样无数的旗人不用努力就能得到的光荣和钱粮,但随着清朝末期统治的崩塌,“八旗制度”越来越崩溃化,

大姐婆婆一家根本不够用的钱粮,不允许外出的制度,以及总觉得自己可以一直这样安逸生活下去的“梦”,是整个社会旗兵的真实写照,也是大清灭亡的又一个深沉原因。

清末,旗兵冗多,而很大一部分大概都是只会“养鸽子”的旗兵和只会“玩”的佐领大人了。

在这样的“一汪死水”一样的时代,大姐婆婆一家即使并没有真本领,也遵循着身为旗人缥缈即散的高贵,即使这时候的大姐婆婆已经意识到门口要账的都可以指着她的鼻子辱骂了,但她还是坚信,他们是比别人高一等的。

于是就算是在被要账还不上的时候,大姐婆婆也保持着身为旗人的尊严,绝对不能出去学门手艺,也绝对不能在别人要债的时候失了威风。

因着这份高贵,就算那时家里的钱粮已经不够家里生活,他们还是做着旗人永远安逸的梦。

这让我想起来生活中得到一个职位就不再努力的人,天天去办公室混吃混喝等下班,对着每个月不到三千的工资安稳知足,不再在自己的行业道路上多看一本书,多努一份力。

这样的人,在某些时候,又何尝不是寅吃卯粮的旗人,不是“凡能赊者必赊之”的大姐婆婆呢?

顺应时代潮流发展,对时代发展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不惧他人眼光学一门手艺

有些事情即使是对的,但也因为不合时宜,会被人质疑。

比如学了手艺的旗人福海二哥。

福海二哥是清末京都旗人里最不一样的人,他懂旗人引以为豪的吃喝玩乐,却也不喜欢单纯的吃喝玩乐,在一堆以“学手艺”为耻的旗人里,福海二哥天生就展现了不一样的眼光和谋略,决定学一门手艺,为自己讨另一门生路。

那时候的福海二哥可能并看不清清末即将衰败的历史潮流,但他能看的懂越来越不足以支撑旗人生活的“八旗制度”,也能看得到越来越不尊贵的“旗人”在失去尊贵后又毫无生存能力会面临什么样的后果。

福海二哥是清朝封建统治下的觉醒者,也是践行者,他不仅认识到了吃白食会断粮的危机,也走出去,努力做着没有白食吃时也有活路的准备。

做手艺时的福海二哥仿佛不是旗人,不是四品参领的儿子,而是一个工人,靠着自己手艺吃饭的人。

这和作者书中许多白吃钱粮的旗兵有着巨大的不同,福海二哥有自己的思想,不会因为别人的轻视就放弃学手艺,也不会因为别人的误解就放弃信白莲教。

这是封建时期觉醒的新生思想,是顺应清朝灭亡时代发展潮流下努力生活的新生力量。

是“八旗制度”控制下的觉醒的第一批人。

1999年,电商平台还没有进入大陆,一位人民教师在杭州整装待发,带着他的“十八罗汉”,决意在网络上打出一片天地。

这在当时,无异天方夜谭。

很多人不信马云要在网络上创建一个世界的想法,可马云却依旧保持着自己卓越的眼光,相信时代发展潮流下互联网应用的广阔前景和蓬勃生机。

说干就干,阿里巴巴网站自此成立,继而发展,持续壮大。

如今,阿里巴巴已成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公司,淘宝电商平台也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正红旗下》:浅析清朝末世社会底层人民的三种人生选择

马云眼光的前瞻性与超乎常人的谋略令我们钦佩,也让我们懂得,在时代发展潮流下,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多学知识,多努力,当机会或危机来临时,有能力也有决策力给自己另一条路。

想要改变时代潮流发展,努力与洋人抗击的十成

十成是老舍书里我最欣赏的一位。

1899年,山东、直隶一代兴起义和团运动,王掌柜一直养在山东的儿子十成就是其中一位。

《正红旗下》:浅析清朝末世社会底层人民的三种人生选择

这是清末社会死水下的气泡。

是清末中华儿女们为了拯救中华大地做的一次血的尝试。

十成一腔热血,满心报国志,喊着扶清灭洋的口号,却又得一路避着清政府的追杀,抱着想要不被洋人欺负的心愿一朝参教,却不知清末的政府,根本抗击不了洋人的欺辱。

看似矛盾的一幕幕,是贫苦大众对时代发展潮流的无力,是作者对当时社会和统治者的无情抨击。

政府都抗击不了,何况一支隐于黑暗中,被四处围剿追杀的散兵呢。

十成不懂政府,却依旧想试一试。

十成告别福海二哥踏上“自救”路的时候,我心里藏着怜悯,也藏着敬佩,这是清末许多敢于与时代潮流斗争人的缩影,是隔了一千多年又出现的陈胜吴广,是心怀大爱,又敢担当的中华儿女。

中国社会有很多这样有血性的人,比如一生执着于变法的戊戌六公子谭嗣同,比如为了改变国人命运而不停努力的梁启超,这些人都像书中有血有肉的十成一样,以心中正义,以一己之躯,努力改变时代的潮流。

通过老舍对十成的描写,史书上这些为中华大地做过努力的辉煌的名字都有了活生生的温度。

《正红旗下》:浅析清朝末世社会底层人民的三种人生选择

我们能感受到,义和团的每一个人,为了中华的崛起与时代抗争过的每一个人,他们像十成一样,也是父母的孩子,是妻子的丈夫,是幼儿的父亲,他可能年龄也并不很大,却四处奔波,饥寒交迫,为了心里一个温暖的希望,也为了能够坚持自己的正义。

我们应该对这样的人充满敬意,也应该像福海二哥一样,拥有渴望与这样的人为伍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