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族买车难题:选“鸡头”还是“凤尾”?

中国有句老话,叫作“宁当鸡头,不做凤尾”。

这句话是说,宁愿在一个等级次一点的环境里锋芒毕露,也不愿意待在一个高等的圈子里默默无闻。

买车的时候同样如此,在预算相同且有限的前提下,买低档的高配车,还是买高档的低配车,是许多人买车时遇到的最大难题。

说到底,这其实就是一个面子和实用性的选择问题,多出现在20、30来万的车型选择上。

打工族买车难题:选“鸡头”还是“凤尾”?

如果是十年前,20万想买豪华车,只能去二手车市场买二手车,但现如今汽车市场飞速发展,豪华品牌的身段越放越低,20多万可选的豪华车也很多。

再加上国产品牌的崛起,如今消费者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广,这可难坏了纠结症患者,在这种情况下,到底是选择更有面子的豪华品牌车型,还是更务实的普通品牌车型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先说说鸡头和凤尾各有什么优缺点吧。

首先是凤尾,低配豪华车的优点非常明显,就是你买了一辆让你更有面子的车,还有就是二手卖掉更加保值。豪华品牌一般从研发到采购到制造都有更高的标准,用料也更为讲究,在外观和内饰的设计上一般更注重仪式感和豪华氛围的营造。

但凤尾的缺点是受限于预算,有些配置只停留在宣传上,实际的配置不会太高。另外,高档车在后期维修保养上花的钱也要更多一些,买车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后续养车支出。

打工族买车难题:选“鸡头”还是“凤尾”?

再来说说鸡头,同样价格的高配普通车的优点就是配置高,不管用不用得上但是人无我有,加上维修保养费用实惠省心。鸡头兼顾了动力、经济、舒适和实用,配置全面无短板,价格便宜量又足。

但是也有缺点,贬值率高。但是,大部分人买车都是家用,一般一辆车的使用年限最少也有个五六年,所以贬值率这个事儿,也是仁者见仁。

打工族买车难题:选“鸡头”还是“凤尾”?

那什么时候应该选凤尾呢?

对于同一款车型,尤其是产品线中使用相同发动机变速箱等几个配置越“乞丐”的,通常性价比越高,制造装配的时候,低配车上所有的东西,几乎是包含在高配车里面的,所以它的所有零件成本都被均摊到了每一位车主身上。

而座椅通风这种高级配置只有少部分人选装,那么关于座椅通风的成本就只落在少部分人身上。

但也不是说“乞丐版”就是性价比最高的车,任何的车型都要考虑起售价,低的起售价才可以吸引到消费者,这也是一种营销手段。有些乞丐车的配置低到甚至连安全配置都是不全的,这样的车就是不能买的。

打工族买车难题:选“鸡头”还是“凤尾”?

另外,人们在预算打紧的情况下,选择买豪华车主要也是看中它的车标,毕竟车标能给我们带来面子上的附加值。如果你要经常开车出去谈生意,买凤尾就变成了一个门面,这也是购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了。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

一个金融行业销售人员,在刚工作不久的时候,就狠下心贷款买了一辆高档轿车来跑业务,身边的人都表示不理解,因为以他目前的收入根本无法负担起这车的各方面支出。

但是几个月后,这个年轻人依靠那辆高档轿车,谈下了许多大客户,很快就成了公司的销售冠军,升职加薪,前路坦荡。

这故事倒不是说要让销售人员们都跟着买好车,只是从侧面反映出好车在商场上的附加价值。试想一下,假如你是一个想要做金融投资的老板,有两个业务员同时在跟你推荐收益差不多的产品,一个人开着豪车,而另一个人骑着共享单车,你更相信谁能带你挣钱?

打工族买车难题:选“鸡头”还是“凤尾”?

总而言之,普通品牌保证用车感受的下限,豪华品牌则给人更多用车上限的幻想空间,如果想要务实低调、注重性价比就选择鸡头;如果想引人注目、期待认同就选择凤尾。当然,一切的前提都是衡量自己的钱包,不勉强自己最重要。

无论做鸡头还是凤尾,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态。人要活得快乐,也要追求进步。

开凤尾时,不要因为落于人后而整天闷闷不乐,而是正视自己的弱点,超脱于外界评价,努力过得开心。

开鸡头时,要对自满保持警惕。人总是不满现状,追求进步,不局限于狭小的一方土地,而是争取了解更广大天地,认识形形色色的人。

如果要让我选,我大概率会跟着自己的喜好,选择一款既好看又不太贵的车型,毕竟我是颜值党+务实派。

打工族买车难题:选“鸡头”还是“凤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