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痛風就與豆製品絕緣了嗎?

園園熊


得了痛風就不能吃豆製品!不僅很多患者是這樣認為的,很多醫生也是這樣告訴患者的。而且在臨床上也確實有患者攝入豆製品以後就容易誘發痛風的發作,於是大家就認為所有的豆製品都不能吃,包括黃豆、綠豆、豆漿等等,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在各種豆製品當中確實存在著比較高的植物性嘌呤,但是在做成豆漿以及水豆腐等食材的時候,經過了層層的工序,嘌呤已經流失了大部分,所以大家可以看上圖,對於水豆腐來講每100克含有的嘌呤含量是60多毫克,這個量是屬於中等嘌呤含量的食材,痛風患者在非急性期的時候是可以適量攝入的。目前在新加坡、日本以及我們國家的上海,都有大量的數據研究證明豆類並不會增加痛風患者的尿酸升高風險,而且目前還有研究發現,豆製品當中有一定的成分會降低尿酸。

另外現在的研究顯示植物性食材當中含有的嘌呤,並不會誘發高尿酸血癥以及痛風患者的血尿酸劇烈波動,是相對來講比較安全的食材適合痛風患者食用。這些植物性食材包括以前大家都很害怕的韭菜,菠菜。對於菠菜這種很多痛風患者談之色變的食材來說,真正有損害的不是其中的嘌呤,而是在菠菜當中所富含的草酸,草酸有可能加重痛風患者出現腎結石的風險。處理這個草酸是非常簡單的,大家在處理這些綠葉食材之前,可以打一個水焯,草酸就會被消除掉了。

另外現在也鼓勵痛風的患者,要多攝入綠葉的蔬菜,尤其是深綠色的蔬菜,每天建議不少於500克左右。因為蔬菜當中的植物纖維會幫助尿酸的代謝,而且最新的研究顯示,適量的攝入,蔬菜能降低痛風患者,尿酸鹽結晶誘發的炎性反應。


痛風患者的飲食設計很關鍵

痛風急性期的飲食

痛風患者的急性期尿酸發生了劇烈的波動,此時要及時的進行控制疼痛,口服藥物,在發作部位進行冰敷,多喝水促進尿酸的排洩。

在痛風發作的急性期間,飲食上就要儘量注意了,儘量要以清淡的飲食為主,一些中嘌呤含量的食材,就不要再攝入了,可以吃雞蛋,喝脫脂牛奶,少量的水煮蔬菜,粥,儘量減少外源性尿酸的形成。

而且在痛風的急性期,這段時間還要注意控制鹽的攝入,如果在這個期間吃的太鹹,也會導致尿酸的波動。

緩解期的飲食如何設計

相信很多痛風的患者都會有這樣的感受:“醫生叫我這也不是,那也不是,我不如喝西北風算了!”

其實首先大家不要有這樣的抱怨,因為醫生告訴大家這麼做目的是出於好心,歸根結底的目的是不想讓痛風的患者反覆遭受痛風的折磨,是不是這樣呢?除了患者自己和家人,真正能擔心痛風患者是否痛苦,是否能減少痛風發作次數的也就是醫生了。

但是如果實實在在的嚴格控制飲食,相信很多人都是做不到的,很多痛風的患者寧可疼,也要吃點兒想吃的東西,就像前一段時間在網上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這樣問的:“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讓我喝酒,但是不痛風發作?”,因為長時間的壓制,一個人的慾望只會使慾望越來越強烈。

所以個人認為在痛風緩解期,痛風患者學會設計自己的飲食,科學合理的攝入一些中嘌呤含量的食物是完全可以的,我們來聊一聊,如何設計痛風患者的飲食

對於痛風的患者,尿酸的代謝已經出現了問題,高尿酸血癥的患者,通過飲食或者是運動控制,效果就不會那麼的好,那麼堅持正確的用藥是控制尿酸的前提也是基礎。建議痛風的患者一定要堅持到同一家醫院,配合同一個大夫進行自己的尿酸控制,這樣醫生會非常好的瞭解每一個患者的狀態,時間久了以後會變成朋友,對於患者的病情也會特別的瞭解。

那麼飲食如何設計呢?

第一,一定要避免的食材。比如長時間用牛油熬煮的火鍋,比如動物的內臟,各種含有酒精的飲料,比如海鮮當中的貝類,沙丁魚,小魚乾,魷魚,還有海蝦,很多的油炸食品,這一類的食材尿酸都是特別高的,無論是痛風的急性期還是緩解期,都是絕對不要攝入的,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很有可能一次放縱的飲酒,吃了一頓海鮮,就會在半夜發作痛風。



第二,可以適量攝入的中嘌呤食材。比如像金槍魚、三文魚這樣的中等嘌呤含量的食材,個人建議痛風患者在緩解期是可以吃的。嚴格來講應該說是適量攝入的。像三文魚這樣的食材,建議每週可以吃一次到兩次,每次的量一定要控制在100克以內,而且烹飪的方法儘量要採取烤或者是水煮的辦法,一定不要用油炸的方式烹飪。

而且一定要注意如果這一週吃了兩次三文魚,那麼在剩下的時間內,就不要再吃大量的中等嘌呤含量的食材了。比如週一您吃了二兩的三文魚,那麼在週二週三可以儘量吃的素一點。如果想要吃少量的牛肉,那麼完全可以更換到下一週,也可以在同一周的週一吃三文魚,週四或者是週五吃二兩左右牛肉。其他的時間內主要以素食、蛋類或者是奶為主。這樣設計好自己的飲食模式以後,就可以既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又不會使自己的尿酸進行過度的波動。而且最重要的是不會導致營養的失衡。另外有很多淡水魚,比如鱖魚、鱸魚這兩種魚的嘌呤含量相對來講低很多,可以適量放開攝入的量。

第三,蛋、奶、蔬菜、水果輔助輸出。人每天是要吃一定的能量的,如果長時間的不能滿足自己的能量需求,人就會變得情緒低落抑鬱。所以在不能吃肉魚的時候,可以適當的攝入蛋類以及脫脂牛奶,可以適當的增加綠葉蔬菜的攝入,比如西蘭花等食材,這樣可以很好的給予我們飽腹感,而且充足的能量。前面所提到的豆製品也完全可以設計在蔬菜當中,除非是對豆製品特別敏感的痛風患者,其它患者是可以適當攝入豆製品的。

發生痛風的患者多數是男性,而男性很少有喜歡吃水果的,或者說喜歡吃水果的男性比較少。如果不攝入適當的水果,對於控制飲食來講,還是會有營養成分的丟失的。所以建議痛風的患者在痛風的緩解期可以適當的攝入一些富含維c的水果,比如檸檬,蘋果,維c成分本身可以促進尿酸的代謝。另外像櫻桃這樣對痛風患者身體非常有好處的,水果每天可以攝入20顆左右,研究表明,每天吃一些櫻桃可以很好的降低痛風發作的幾率。

還要注意運動

痛風患者的運動一直是所有醫生都建議的重要降尿酸措施。科學合理的運動可以促進尿酸的代謝,而且可以幫助患者控制血脂、血糖、血壓,而且可以幫助患者控制體重,要知道體重超標也是誘發高尿酸血癥以及痛風的重要因素之一。

建議痛風的患者,在急性期不要進行運動,在緩解期最適合的運動是游泳,跑步和快走這三項。這三種運動出汗都不是特別的多,其中跑步時要注意一點,在跑步的過程當中速度不要過快,不要使自己的汗流的太多,這樣有可能導致尿酸的濃縮。而且所有痛風患者在緩解期運動的時候一定要備足水,及時補充水分,不要使自己的尿酸濃度因為脫水而發生劇烈的波動。

總結

痛風患者到底能不能吃豆製品呢?答案是肯定可以吃。但是注意攝入的量要控制,不要大量的完全與豆製品為主食,一定要水果、蔬菜、蛋奶以及肉類魚類科學合理的安排,做好配比,這樣才能在藥物控制尿酸的前提下,適當的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也要堅持運動,控制體重,儘量過一些自律的生活,不要放縱自己,否則還是容易導致痛風的發作。大家要知道,痛風發作一次,以前控制的結果就相當於前功盡棄了,是吧!

如果大家身邊有專業的營養師,在營養吃的建議下進行科學合理的膳食配比是最科學的。

如果您還有其他的疑惑,可以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討。

我是堅持用簡單語言解釋複雜疾病知識的謝新輝,碼字不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點個關注或點個贊吧,如果您或者是您的家人朋友也有痛風這方面的困擾,請把這篇文章轉發給需要的他們吧,謝謝了!


想好好做醫生的胖子


得了痛風就與豆製品絕緣了嗎?不是的

在臨床上,經常有患者會問到這個問題。其實,豆腐等豆類食物並不都是嘌呤高的食物,有些豆類是痛風患者可以適量食用的。

只是,不同的豆類食品吃多少和怎麼吃是有講究的。

1、大豆及大豆製品

我們說的“大豆”,不僅是黃豆(也叫大豆),還包括黑大豆、青大豆。

01.幹大豆嘌呤含量確實高

乾的大豆中,嘌呤含量確實不低,與肉類相近。每100克幹大豆含有嘌呤 190毫克,而豬肉牛肉等是150毫克。

不過問題是,我們一天吃 100 克的肉類是很容易的,但要每天吃 100 克的大豆就蠻難的。

02.加工後嘌呤含量大大降低

在生活中,我們並不會直接吃幹大豆,更多的是把幹豆泡發後,燉煮或者炒菜、拌菜吃;或是吃豆乾、豆腐等大豆製品;或是打豆漿喝。

以 100 克的幹大豆換算,差不多相當於 300 克的煮黃豆、200 克的豆腐乾、300 克的北豆腐(老豆腐)、500 克的南豆腐、2 升的豆漿!

最為重要的是,除了豆漿以外,豆腐、豆乾的製作過程中會除去大量的水分,易溶於水的嘌呤也就大量地被去除掉了。

食用建議:痛風患者或高尿酸人群,食用大豆及大豆製品時,先注意減少肉類的量,並替換成吃 20 克左右的大豆或按比例換算的大豆製品,只要不是大量地喝濃豆漿,都是可以的。

2、豌豆、蠶豆、扁豆

這類豆,乾的時候,嘌呤含量是比較高的,尤其是幹蠶豆的嘌呤含量比大豆都要高。

但是,新鮮的時候含水量高,嘌呤含量並不高,而且澱粉量少,依然是適合入菜食用的。

推薦烹調方法:燉煮、煲湯甚至是煮短時間的火鍋,不要同時加大量肉類或乾的菌藻等高嘌呤食材,不長時間熬煮,並且少喝或不喝湯,食用適量即可。

3、紅豆、綠豆、芸豆、扁豆

紅豆、綠豆、芸豆、黑扁豆等幹豆,都是當主食吃。它們的嘌呤含量和大豆相近或者略低。

嘌呤含量的大致趨勢為: 黃豆 > 綠豆 > 黑豆 > 紅豆 > 芸豆

01.紅豆等幹豆食用量少

平時,我們通常只是用少量的紅豆、綠豆煮粥或者和黃豆一起打五穀豆漿,每天吃的量是很少的。

而喝一碗雜糧八寶粥、五穀糊糊,也不至於對血尿酸濃度產生不良影響。

02.雜豆飲食易提高飽腹感

此外,雜糧雜豆有利於提高飽腹感和控制體重,對於緩解期的痛風患者和高尿酸血癥患者來說,有助於維持健康的體重,從而降低發病風險。

處理建議:烹製雜豆粥飯或打豆漿之前,提前數小時浸泡豆子並去掉泡豆水。五穀豆漿和雜豆粥,可以多放水,做得稀薄一些。


朱建福醫生


嘌呤代謝紊亂是痛風發生的根源,這就要求痛風患者要低嘌呤飲食,嚴格控制食物中嘌呤的攝入量。



痛風並不是完全不能食用豆製品,而是應當少吃豆製品。豆製品是以大豆、小豆、豌豆、綠豆、蠶豆等豆類為主要原料,加工製成的食品。由於豆類在加工過程中,可造成部分嘌呤流失,且豆製品中含有的主要為植物嘌呤,嘌呤含量遠遠低於動物嘌呤。因此,痛風患者可少量食用豆製品。



但豆製品的烹調方式有很多,如炒食、燉食、蒸食、涼拌、油炸等,但因油炸食品熱量較高,不利於身體健康,不宜過多食用油炸豆製品。


小骨頭看人生


痛風並非就與豆製品絕緣,適當攝入豆製品完全是OK的,特別是豆製品中的豆漿,反倒還屬於嘌呤較低的飲品,痛風患者是可以正常飲用的。

痛風或高尿酸患者都害怕攝入高嘌呤的食物,主要是因為嘌呤和尿酸濃度密切相關,嘌呤最終可代謝為尿酸,如果體內嘌呤含量較高,則最終合成的尿酸也較高,所以很多痛風、高尿酸患者都不敢輕易嘗試攝入嘌呤本來就高的大豆食物。

的確,大豆類含嘌呤較高,不過其實大豆製品大部分經過稀釋、加熱、其他加工程序,嘌呤的含量會有所降低,只要適當食用的話,其實對痛風、高嘌呤患者是可以接受的。在急性痛風爆發階段可儘量不接觸大豆食物、豆製品,不過如果在自己血尿酸控制還算相對穩定的時期,是可以適當食用的。

對於痛風、高尿酸患者來說,最好避免嘌呤含量高於100mg/100g的食物的攝入,例如動物內臟、部分海產品,高於70mg/100g的食物控量攝入,例如肥肉、五花肉,另外豆製品中的豆腐乾嘌呤含量在50~70mg/100g,推薦一次性攝入不高於30g為宜,喜歡吃豆腐乾的朋友可以做個炒菜,如豆腐乾炒肉、豆腐乾炒雞蛋等等;豆腐、豆腐腦等食物的嘌呤含量在50~60mg/100g,其實也不屬於超高嘌呤的食物,高尿酸患者只要控量食用即可,推薦一次性不超過50g。


另外豆漿因為加水較多,嘌呤稀釋,所以其實最終可作為低嘌呤食物,豆漿的嘌呤約20~30mg/100g。當然,根據濃度可能會有所差異,不過大眾濃度的豆漿嘌呤都不算高,愛喝豆漿的高尿酸患者每日可控制在300g。不過,嘌呤的攝入也可累積,比如這頓吃了豆腐,下一頓就別再吃豆腐腦、豆腐乾了。另外,其實很多研究都發現,植物性食物中的嘌呤和動物性食物的嘌呤差異還是較大的,動物性食物中的嘌呤對我們最終合成尿酸的影響較大,不過植物性食物或是因為有膳食纖維等成分的吸收,對尿酸的影響更小一些,而且植物中多種有益成分有助控制尿酸,如膳食纖維、皂苷、多酚、類黃酮、植物色素等成分。


有研究發現,如果同是有高尿酸血癥的患者一組攝入高嘌呤蔬菜,一組蔬菜攝入量不足,結果最終,攝入高嘌呤蔬菜的小組反而痛風的爆發幾率還降低了27%,可見其實植物性食物中的嘌呤攝入並沒有那麼可怕,其中的有益成分可能成為預防痛風的因素。與其過度在意植物性嘌呤,我們更應當在意動物性嘌呤的影響,日常避免過多肉類、特別是肥肉、貝肉、高嘌呤魚肉,動物內臟等食物才是更應當重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