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痛苦才是生活的本質,快樂和幸福時常覺得虛假,從心理學上看,這是健康的嗎?

一零伍_點


心理學的根本意義在於引導來訪者接納自己的當下。因為有意識有覺知的接納是一個人內心有力量,遂而選擇改變或者不改變的開始。

每個人都在追逐屬於自己的人生意義,人有差異性,追逐的意義便可能不同。尊重自己的成長經歷,尊重自己對於事件的解讀和看法,是心理學能夠提供給每一位來訪者最大的寬容。

但這並不意味著心理學是一門縱容人性的學問。心理諮詢師的價值在於通過專業的技術支持,幫助來訪者找到心理力量,支持自己行動,從而體驗生活的掌控感和熱愛度。


馬小尾


要用辯證的觀點思考問題。91年我的老師說他工資是200塊錢,後來跳槽到一家外企面試,人家問他想要多少錢工資,他思考了一下鼓足勇氣說要一千。人力資源笑眯眯的沒有說話。後來他被錄用了,第一個月發工資,那時候是現金裝在信封裡,他偷偷跑到洗手間一張張的數了起來,數了三遍,總共是工資2000塊錢,他興奮的無語言表,他感覺自己好幸福。後來跟同事們熟悉了,才瞭解到他的工資是最少的,他學歷比人家高,能力比人家強,可是工資是最少的。他感覺不開心,感覺心裡很不舒服。認為自己不應該拿這麼少的工資。這個故事我們學會了什麼?幸福=你所得到的/你認為你應該得到的。你想幸福,擴大分子還是縮小分母?感恩是幸福的基礎。上天不會把所有幸福都給一個人,也不會把一個幸福給所有的人。



鈺航天帷媽


痛並快樂著,有這麼一詞,我記得。痛讓人清醒,有一種存在感也算是一種快感。記得我有一朋友他自虐,刀片劃手,菸頭燙手,他最自豪是顯示給我看,又有新的……他老婆跑了。不知他是什麼心態,我當時是不屑的,覺得一個男人你得扛事,不能小家子氣,像個女人,你有本事找回來,不要也罷,折騰自己有意義嗎?那時我居然沒吭聲,只是笑笑……要是現在我肯定開導開導他

生活本來就跟很苦,有那麼一點甜就格外珍惜,是我老了還是成熟了呢


飛花逐葉3


痛苦、快樂和幸福都是生活的本質,更是一種生活中的體驗,從心理學角度上來看,這的確都是心理健康的體現,但不能將痛苦唯一認定為生活的本質,而快樂和幸福是虛假的表象,其實他們都是共存的,是我們生活當中缺一不可的,只有這樣,我們的情緒才可能達到平衡和穩定。

痛苦會讓我們感覺到刻骨銘心

弗洛伊德曾經說過:“當一個人處於不能克服無法避免的痛苦中時,就會愛上這種痛苦,把它看成幸福。”

弗洛伊德 的這句論述,似乎讓我們很難理解,但是當你深度的剖析我們人的行為的時候,你也就能夠清晰的感覺到這句話的含義了,因為我們每一個人可能時刻都在痛苦中煎熬,而這些痛苦恰恰來源於我們自己。

我們感覺到的痛苦有可能無時無刻不在,學習中有痛苦,工作中有痛苦,生活中同樣有痛苦,而這些痛苦都是我們需求和慾望所得到的必然存在,這些痛苦與我們的快樂和幸福是共存的,有了痛苦,你才知道什麼是快樂和幸福。

許多人會說自己在工作中很痛苦,而這些痛苦無非是你在工作中感覺到的緊張、忙碌、困難和壓力所帶來的,但是,你依然還是堅守著你的工作崗位,你並沒有因為你工作中的痛苦而辭掉這份工作,因為你知道,如果你失掉了這份工作,你會更加的痛苦,而這樣的痛苦,你可能是不能夠承受的,因為他是失業給你帶來的痛苦。

你工作的意義,咱們不表述其他的含義,只說一點他能夠給你帶來工作上的薪酬,而這正是你生存的需要,在工作中你所遇到的痛苦是你無法克服和避免的,你只能去接受,因為你需要這份工作,雖然談不上你愛上這份工作,但是你接納了,因為,只有這份工作的薪酬,才是你想得到快樂和幸福的基礎,薪酬就是你能夠忍受痛苦的因素。

雖然弗洛伊德的這句論言有其偏袒性,但現實確實如此,我們無法克服或避免生活中的痛苦的時候,我們只有接納他,也就等於我們延續了這種痛苦,而恰恰是這種痛苦給我們帶來了另一方面的利益所在,那就是讓我們生活快樂和幸福。

生活中的快樂和幸福都是很平淡的

我們都更盡力地去避免痛苦,卻不去努力地獲得快樂。——弗洛伊德

我們每遇到一個生活中的痛苦,都會使我們刻骨銘心的記住他,雖然痛苦有可能隨時隨地的都出現,但是他在生活當中的出現頻率必定還是少的,而痛苦的體驗,往往讓我們很難忘卻,所有的痛苦基本上都會留存在我們的意識思維當中,並儲存到潛意識裡,作為一種積累而讓我們牢記。

而快樂和幸福卻是很平淡的,如果你仔細的去感受,在我們體驗到痛苦的過程過後,我們平時的生活當中所存在的基本上都是快樂和幸福,因為沒有痛苦了,剩下的就是快樂和幸福,只不過這些表現的非常平淡,我們沒有真正的用心去體驗,所以我們才感覺快樂和幸福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並不多。

當你情感失敗,失去戀人的時候,你感覺到的是痛苦的體驗,感受至深,甚至是終身難忘。一家人在一起生活,其樂融融,親情的體驗,家庭的溫暖,都是平平淡淡,其實這就是快樂和幸福,只不過你沒有珍惜的這種快樂和幸福的體驗。

生活中的快樂和幸福,並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樣,只有你中的大獎你才能感到你快樂和幸福了,那是興奮,當然也包括快樂和幸福,但那只是一個輾轉的過程,而這種過程的興奮過去以後,你依然是平靜的生活,依然回到你快樂和幸福之中。

快樂和幸福絕非是虛假的,如果讓你時常感覺到它是虛假的存在,那麼從現在開始,你就用心去體驗你自己的生活,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你都總結起來你會發現,你的生活是很平淡,但是就是在這平淡的生活當中,他所隱含的就是你的快樂和幸福。

我們已經形成了,在生活中如何避免痛苦的思維模式,任何人都不願意有痛苦出現,但痛苦在生活中又常常來襲,如果我們按照弗洛伊德所說的那樣,為什麼不去努力的去獲取快樂呢?也可能是人怕的就是痛苦,而期盼的就是快樂,但又缺少努力。

咱們整個心理活動似乎都是在下決心去求取歡樂,避免痛苦,而且自動地受唯樂原則的調節。——弗洛伊德

結語

痛苦、快樂和幸福,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都是不對等的出現,或許有些人痛苦多一些,或許有些人快樂和幸福多一些,其實這些都是我們的感受罷了,如果將我們的意識思維所形成的觀念調整都正確的去面對的時候,可能其結果就不一樣。

很多痛苦的出現,是我們思維當中不能夠覺醒而帶來的,沒有正確的對待生活上所遇到的問題或事情,給予正確的對待和評價,其現實所存在的真實性,就會出現偏差,痛苦也就自然而然的產生了。

從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其實你感覺到的痛苦、快樂和幸福,都存在其本質上的意義,但又有相互區別的含義,同是一種包括認知、意識、思維情緒的體驗,又是現實生活中的存在,只要你能夠切身的體驗到,那就說明你精神健康。

如果我們把弗洛伊德的這句話理解透了,“我們的心理活動似乎都是在下決心去尋求歡樂,避免痛苦,而且自動的受唯樂原則的調節”,我們將它改成受唯實的原則,讓我們將內心的體驗的調節,去感受痛苦、快樂、幸福存在的意義,你一定能感覺到他們真實的本質和體驗。


5分鐘心理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心理健康的標準是:身體和情緒十分協調;適應環境、人際關係中彼此能夠謙讓;有幸福感;在職業工作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著有效率的生活。

易之覺得:生活本質是平平淡淡,幸福的標準因人而異,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痛苦不應該成為生活的主旋律。經歷痛苦沒有意義,而其引發的思考是有意義的。

健康的生活方式


1.痛苦的根源

  • 痛苦是因為對某件事情過於執著而沒有得到。心境放寬一些,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痛苦不開心的。要能夠明心自悟,讓自己從痛苦是非的煩惱中解脫。


  • 從另一個層面來說,痛苦是主觀的反應,或者理解為自我心理暗示,比如,遭遇同一件事情,如果你認為是運氣不好造成的,就會感覺很痛苦,而如果你認為只是發生了一點意外,痛苦感就會比較輕。

羅賓·科瓦斯基博士指出:很多抱怨反映的都不是人們對某個事物或人的真實態度。人們只不過是想借由這種抱怨引導出一定的人際反應,比如:尋求關注、推卸責任、操縱力、為欠佳的表現找藉口等。


2.健康的新定義

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最新定義是:身體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會適應性良好。

1992年,世衛組織提出人類健康的四大基石,分別是“合理膳食、適當運動、戒菸限酒和心裡平衡”。

不難理解,通過從營養干預、運動干預、心理干預和其他生活方式的干預,可以對生活行為和生活方式進行全面長期的健康管理。


3.什麼是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理念是上個世紀70年代引入我國。現在“健康管理”已經發展成為一門學科和產業,遍佈幾乎所有發達國家。

在《管理你的健康》一書中,將世界衛生組織的健康定義具體化為以下七個維度:身體、情緒、社交、智力、精神、職業和環境。

健康管理就是對以上七個方面的自我管理,從而達到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目標。


健康的心理

  • 我國心理健康標準

我國知名心理學家郭念鋒先生提出了十條心理健康的標準,包括:週期節律性;意識水平;暗示性;心理活動強度;心理活動耐受力;心理康復能力;心裡自控力;自信心;社會交往;以及環境適應能力。

現在社會競爭激烈,人們的精神壓力隨之增強,注重心理健康是對身體和心理的雙重保健。


  • 如何提高心理素質

首先,提高情緒認知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抗壓的容忍能力,改善調節自我情緒和行為方式。

其次,充實生活,發展培養豐富的興趣愛好,開拓思維,愉悅身心,提高個人的綜合素養。


總結:痛苦不應該是生活的本質,真誠感受生活和工作帶來的快樂和滿足感,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對身體、情緒、社交、智力、精神、職業和環境七個維度進行健康管理。健康的心理應該有意識的拓展思維、調節情緒,充實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感受生活的美好。


易之


你好,我是長春胖楊,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心理學我不懂,我說說我的看法:

世間萬物都要遵循大自然發展規律

人的生老病死如同大自然的四季輪迴,

人的喜怒哀樂好比大自然的陰晴風雨。

大自然能夠包容萬物,才能生生不息,

人嚐盡所有酸甜苦辣,才算完整人生。

如果阻止不了傷害痛苦的來臨,

何不想著增加幸福快樂的指數。

用減法和除法把痛苦變少,

以加法和乘法將快樂增多。

拿凹鏡把痛苦縮小,

執凸鏡把快樂放大。

自己不放下痛苦它永遠不會走開,

自己不創造快樂它永遠不會走來。

你總是悲傷就總會痛苦,

你想要幸福就多去快樂。

別人給了你傷害,你不要留著痛苦,

別人不給你幸福,你要自己找快樂。

人生苦短,及時行樂!

我是——長春胖楊,歡迎批評指著!


長春胖楊


這句話的前半句是對的。

人生是苦,苦就是人生。

一個人從生到死,沒有哪一種快樂是持續的。餓了吃東西是快樂的,吃飽了就不舒服了,困了睡一覺就舒服了,可是睡久了就很煩悶了,當你有了一份好的工作的時候,有了一個新家的時侯,剛開始時是快樂的,然而慢慢的各種各樣的煩惱和憂愁就湧現出來了……

所以,苦才是真的人生,因此,我們的教育從小就告訴我們,要能吃苦。

也許很多人會說,既然人生那麼苦,活著還有什麼意思,為什麼要去受這麼多苦?

那麼我來問一下,苦痛與快樂,究竟哪個好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來回憶一下過去的歲月,你都記得哪些,是苦痛的多些,還是快樂的多些?可能很多人的記憶裡已經沒有了快樂,剩下的全是苦痛。

為什麼我們會焦慮,會不安,會憂愁,……那是在不確定的未來,充滿了不可估量的苦難,無法預測的變數。

那麼,瞭解了真實的人生後,我們又怎麼來面對這一切呢?

時間。唯有歲月的流逝才能化解人生當中遇到的任何苦痛。當我們去傾聽一個老人以一種平靜的心態敘述著過去的艱苦歲月的苦痛時,就會明白了。


風景不將就


痛苦不是生活的本質,這是扭曲的不健康心態的一種!

當然生產的痛苦是生命最初出現時媽媽的經歷。

孩子的哭聲是一種對環境改變後的反映,不是痛苦表現。人要知道此時的孩子是用哭聲表達一切的。

那麼生活的本質是什麼呢?

為什麼會有痛苦呢?

春節快到了!許多人家的門上會貼著"福"這是人人都期盼生活幸福的表現!雖然有些人家把福這個字,以迷信似的倒貼期盼著"福到"的象徵,表達著一種"入迷期盼福到"的相信,雖不科學但是一種心靈狀態的錯誤依託。

人在面對許多不能明白的事物面前會產生錯誤依靠,也正是這錯誤的依靠帶給了人許多痛苦。讓人把生活的本身理解為就是痛苦的。

這種錯誤的理解會把人帶入"人間地獄"的痛苦掙扎中以為是正常,結果導致了人甚至感到生不如死的境地,極其冷血無情!

這是錯誤的! 人要勇敢面對一切,不能逃避現實,而是要冷靜下來認真學習,尋求明白。

一切都會重新開始,進入新的生命進程中!是幸福的生活開始!是幸福的生活!


真一飛


痛苦是幸福的反襯。

沒有痛苦來鋪墊,也就不存在幸福的感覺。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那時候剛剛改革開放,我也正是十八九歲的年紀。

那時候,人民公社的體制還沒有徹底轉型,農民只要不種地,能在外邊找個活幹,無論多少,掙得畢竟也是現錢,那是相當光彩的一件事情。

那時候,公社都成立集體所有制的包工隊。我很幸運,成為了一位光榮的包工隊隊員[耶]。

這一年,包工隊出外地包工,位置是內蒙古草原的烏拉特草原深處,為一家地質隊蓋房子。

這裡人煙稀少,出門走上幾十裡,都幾乎看不到一個人。牧民出門都是騎馬,其它的交通工具幾乎不存在。

我們包工隊住的房子,是當時牧區牧業大隊(當時農村牧區統一體制,即現在農村叫村委會,牧區叫嘎查)的一處閒置的破土房子。

房子大概有百十來平米,除了一排土炕,再無其他任何設施。

我們包工隊是由當時的東家地質隊派一輛解放牌大卡車接來的。來時順便拉了一車麥秸。

我們把這些麥秸土炕上面鋪一層,地上也鋪一層。

然後,褥子往麥秸上面一鋪,就是自己的床鋪。

我們這個地區主產的就是小麥。麥秸倒是不缺。大家褥子下面鋪的麥秸至少一尺多厚。即軟和,透氣又好,不亞於席夢思。

整個包工隊近四十餘人,就在這一間屋子裡安營紮了寨。

我的工作就是扣土坯。

土坯這種建築材料,現在可能有人不知道是什麼東西。

土坯就是磚頭的前身,沒有經過燒製的原坯,曬乾之後直接蓋房。

當時扣土坯這活兒,比現在工地上的農民小工,可是累多了。

和一大堆土泥,用三個格子的坯模,將土泥塞滿抹平,端起來走出十餘米,倒扣在地上,就是三塊完整的土坯了。

這時候的土坯可都是溼泥,份量足有燒製之後磚頭的兩倍。

我們當時扣土坯的任務,是每人每天一千塊。

三塊土坯,頂如六塊磚頭。每天端起扣下三四百次,其中所要付出的汗水,可想而知。

但當時的社會環境,在農村人來講,已經是非常高大上的工作了。

當時正是初夏,就連農村都沒有蔬菜吃。到了牧區,那更是和蔬菜見一面都沒得想。

當時負責給包工隊做飯的,是倆個年輕姑娘。

這倆姑娘其實也做不了什麼飯。

當然,當時的條件,也用不著怎麼會做飯。

每天的伙食,除了蒸饅頭,還是蒸饅頭,再是蒸饅頭……。

每天三頓飯,都是白開水就饅頭。

可是,不知道是地理位置的原因,還是這倆姑娘水平的原因。

揉好的饅頭放進蒸鍋,放進去的時候多大,出鍋的時候,仍然還是多大。

而且白的進鍋,出鍋時就變成了黑饅頭,油黑油黑的那種,吃起來粘牙。

但是,即使是這種生活,我真的一點都沒有苦的感覺。

反而感覺很正常。太正常了,生活就應該這樣,已經幸福滿滿。

但是,真正的幸福,才正在來臨。

有一天,隊長宣佈,每人出兩塊錢,派人到近百公里之外的旗政府所在地買幾斤豬肉,明天中午燉豬肉吃。

這種時候能吃上豬肉,當然很好,非常的好,沒有人反對。

那時候好像豬肉是七毛來錢一斤,每人兩塊錢,快購買三斤豬肉的了。

但出的份子錢要從工資裡面扣。

不扣也不行。反正我手裡連一分錢的蹦子也拿不出來,兜裡比臉還乾淨。

第二天中午。

也就是這天中午,我才有生以來發現自己真傻,不!是太傻。

三個人按班按點回去吃飯。

哎喲!今天怎麼回事?不是吃豬肉嘛,廚房靜悄悄的,怎麼沒人吃飯?

難道是我們回來的早了?

進了廚房,才知道,其他人上了半個班,就已經回來了。隊長帶的頭,人家早吃過飯了。

好吧,反正每人都有份子,我們雖然回來晚點,這時候吃也不遲。

結果,倆位廚師姑娘看上去很不自然的樣子,揭開鍋蓋一看,哪有豬肉啊?連豬肉星子都沒有。

整個鍋裡,只是在鍋底,留著一點點黑乎乎的豬肉湯。

豬肉早被提前回來的人吃的一乾二淨的了。

每個人差不多三斤豬肉啊,這一頓就全吃完了?

三人發一會呆。

好吧,吃完了,就吃完了吧。咱三個小工,還反天了不成?

好在鍋底下還有一層薄薄的肉湯,看著不怎麼美觀,不過,那個味兒可真是——香啊!太香了。

三個人把這點肉湯分了。

關鍵是肉沒了,湯也不多啊。

每人大概有小半碗。

小半碗肉湯,沾著油黑油黑的饅頭——真香啊,進了嘴裡,都捨不得往下嚥。

兩個饅頭,把小半碗肉湯沾沒了。

那個意猶未盡啊!再有小半碗的話,這輩子都不白活了。

我今年近六十歲了。

後來幾十年的經歷,不吹牛,山珍海味咱也吃過,豬牛羊肉,緊飽了吃,也是家常便飯。

但是,從此以後,再沒有吃過那頓肉湯沾饅頭那麼香的飯。

幸福就是這樣,沒有苦,也就無所謂甜。

你因為感受到了苦,或許才會感到幸福的虛假。就像我們從那個時代走來,再看當今社會,那個時代,我們誰會想到,社會竟然能夠發展到如此的境地,時而回想,恍若夢中。




正正的去走路


喜怒哀樂皆真實,沒什麼虛假不虛假。

快樂困苦都無需裝。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雖聽得耳朵長繭,但真理始終未變。沒有長久的痛苦,亦沒有長久的快樂。沒有長久的好運氣,亦沒有長久的倒黴。

《易經》裡一陰一陽之謂道,其中心思想便是有陰就有陽,有陽就有陰。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相互糾纏,相互左右。陰和陽,天和地,男和女,高和矮,美和醜…無不在詮釋所有人和事的兩面性。

沒事時看看伏羲八卦圖,會悟到很多道理。有些高深的精髓,無法用語言表達,意會便好。

人生一世,終歸要嚐遍世間的酸甜苦辣,人情冷暖,生老病死。無論你何種身份地位,都將一視同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