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肆虐,2003年历史重演?2020年常州早已今非昔比

疫情肆虐,2003年历史重演?2020年常州早已今非昔比

2020年的确是开局不利!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流浪地球》

中国人的新年往往是热闹非凡,爆竹震天响,走街串巷互相拜年。而一场疫情让庚子鼠年的春节十分不同,人们戴着口罩,静坐在家中。

网上有个段子:2003年非典,主力易感人群20—37岁青壮年;2020年武汉肺炎,主力易感人群35—60岁中老年人。

算一算,是同一波人!17年前一起经历非典,17年后又一起迎战肺炎。

疫情肆虐,2003年历史重演?2020年常州早已今非昔比

事实上,我们今天所经历的一切,消毒、隔离、停业……大多曾在17年前的那个春天上演过。

历史不会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但历史也总长着相似地面孔。

非典之后的现在,很多东西都改变了。

相信大家体会最深的一个就是现在的交互方式。非典前,我们得到信息,大多来自电视电台和报纸。而如今,人们彻底走上移动端。

还有就是出行方式,如今的交通日新月异,彼时的私家车还不多,交通渠道少且通行时间长,而如今,通过高铁几个小时就完成一次大迁徙。

疫情肆虐,2003年历史重演?2020年常州早已今非昔比

再者就是交易方式,非典之前整个交易方式以线下为主,非典期间淘宝诞生,2003年5月10日淘宝上线,社会现状让人们接受了线上交易,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日新月异,网络零售成为刚需,各大电商纷纷而起,而淘宝也成了中国零售电商的代名词。

但改变更大的可能还是楼市,至少关心房子的现在是越来越多了。

香港著名的淘大花园,SARS期间329人感染、42人死亡,确诊病例占全港的18.7%。后来,有研究证实疾病的传播主要与房屋结构的设计有关。这是栋塔楼,住户密集,通风极差。

疫情过后,人们纷纷“抛弃”塔楼,转向通风和采光更好的板楼。有条件的人则更喜欢别墅、低密度住宅。

疫情肆虐,2003年历史重演?2020年常州早已今非昔比

现在,因为新冠病毒宅在家里的人们,也许对自身住宅弊端又衍生出更多的需求,尚在工作城市未有住宅的,也许会更加下定决心购置一套刚需房产,已有房产的对改善的需求亦是会有所增加。

新型肺炎来袭,可以说几乎全国楼市都按下了 “暂停键”,但不同于2003年的是,线上看房纷纷开启,但是毕竟置业是一辈子的大事,完成交易还是主要在线下,可以预见的是,楼市将进入一个非常罕见的“低频交易期”。

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楼市普遍有20%的左右的跌幅,成为一次抄底的好机会。

但今非昔比,2020和2003有了很大不同。

➢ 第一:当时楼市尚未形成财富效应,所以房价容易跌;现在情况不同了,经过了几波房地产牛市,大家对楼市存在比较一致的预期。


➢ 第二:2003年是1998年启动的通缩期的最后一年,大家都没有预料到后面资产价格可以这样大涨。而现在不算通缩期。


➢ 第三:非典时期,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尚未“食髓知味”,而现在深知地价、房价的重要意义。而且现在是因城施策,一城一策,责任和主动权都在地方政府。

疫情肆虐,2003年历史重演?2020年常州早已今非昔比

但是,花有重开日,这是不变的自然规律。

熬过这段冰冻期,可以预见,常州会迎来一批楼盘的加推或入市,以追赶这段冰冻期的营销计划。而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疫情过后,一般会紧接着出现一波集中的消费释放。

换句话说,“小阳春”只会迟到,不会缺席。毕竟,待这场疫情终结,常州依旧是儒雅内涵的千年龙城!

2003年,非典来袭,4月中旬,常州市成立3个医疗专家组、48支流行病学调查组和消毒消杀队伍,开设发热门诊147个,定点收治医院4家。并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安装4台红外线体温测量仪,对到站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填写健康申报表;在汽车站、火车站停放救护车,一旦发现可疑病人,在第一时间送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疫情肆虐,2003年历史重演?2020年常州早已今非昔比


在全市35个道口设置留验站,从公安、卫生、交通抽调700多名工作人员,坚持24小时全天候对入境车辆特别是来自疫区的车辆、船只和司乘人员进行严格的检疫......全市防疫、全民防疫,措施及时到位、全力“以赴、严防死守,取得了“非典”防治工作的阶段性成果。

“非典”那年,常州还发生了很多大事。

亚细亚影城获国家“五星级”好评

2003年1月28日,亚细亚影视城经国家广电局评定为全国首批6家五星级影院之一,成为当时江苏惟一一家“五星级影院”。

常州“领跑”中国家具行业

2003年4月,总面积33万平方米的常州月星家居广场一期工程(8万平方米)开门迎客,这个超级卖场迎街铺面长达1.5公里,云集了500多家国内外知名厂商。

常州市政府首创“法律顾问”制度

依法治国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在1999年被写入我国宪法,进入21世纪,常州在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创新,2003年7月28日,常州市法律事务律师咨询组成立,5名律师成为常州市政府的“法律顾问”,这在全省、全国均属首创。

与常州最后一个马路市场说再见

2003年8月25日,随着最后一个简易铁棚的拆除,常州最后一个小商品马路市场——清潭市场正式撤销。

常州景点“颜值”提升

继人民公园和兰园第一批改造和免费敞开后,2003年8月28日,古运河畔的芦墅公园结束改造向游客开放,成为常州第三个敞开式公园。

常州开启“朝九晚五”模式

2003年10月8日,常州市、区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文化艺术、体育、社会福利业、有公共服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以及各金融保险机构,调整作息时间,上午9:00~下午5:00,开启了“朝九晚五”上下班制度。

“常州第一桥”合龙

2003年10月9日,江苏省第一座双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 常澄高速公路、常州大外环路特大桥正式合龙,成为常州最大的桥梁。

京杭大运河和312 国道南移改建工程

2003年11月13日, 常州举行京杭大运河和312国道南移改建工程领导小组(扩大)会议,标志着常州交通史上单项投资最大的工程拉开了建设帷幕。

疫情肆虐,2003年历史重演?2020年常州早已今非昔比

2003年,常州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1.4亿元,总人口346.22万人,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000美元,财政收入136.1亿元,财政支出84.8亿元,全市人均储蓄17992元。

2003年常州市第一个经济适用住房小区蓝天花园开工,魏村水厂、西气东输、武进长江饮水工程相继建成,公交运行车辆突破1000辆。

……


2020年伊始武汉肺炎,扩散至全国各省市,如今信息便捷,常州更是反应迅敏,1月22日常州28家发热门诊名单公布。

1月23日常州应急指挥部发出通告:1月10日后武汉来常人员立即登记;23日一大早,常州亚邦制药有限公司将60万支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紧急发往武汉。

1月24日常州应急指挥部通告:取消和延期举办大型公众聚集性活动。常州市政府发出通告:1月24日零时起暂停全市活禽交易。

1月26日常州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常州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延迟开学;常州地铁发布通告乘坐常州地铁必须佩戴口罩;常州市餐饮商会全市餐饮企业将选择暂停(或部分暂停)对外营业;加强群众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保供。

常州交警在高速公路道口设置检查,对所有入常车辆“逢车必查”,对人员信息进行核查登记,测量人员体温,并且部分高速路口临时关闭;铁路常州站对所有出发和到达旅客进行测温,同时,加强对候车室、进出站通道等进行消毒杀菌;常州机场及时添置口罩、消毒液等物资进一步加强候机楼室内公共区域的卫生清洁及通风消毒工作;常州公交线路调整,上百条线路暂停运营。

1月29日发布通告常州各类企业不早于2月9日24时前复工

……

从疫情爆出到现在,每一天常州都在坚守抗疫,这一次反应不仅更加迅速,举措也更加全面细致、面面俱到,更是全力驰援武汉,细数这短短十几天时光,才发现原来我们身后有如此坚实的堡垒。

于我们这代人而言,这不只是一场疫情,也是一段附着青春与时代背景的年少记忆。

记得那年夏天,非典疫情警报解除,人们狂欢、呐喊。事实上,SARS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塑造了新的社会形态。只是当时的我们懵懵懂懂,并不觉得一场深刻的社会机制转变就在进行。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相信这场疫情也将在不远的时刻迎来结束,而我们也终将踏上新的征途!


本文代表克而瑞常州机构观点,供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