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夭》啟示:趁年輕嫁人吧

《詩經》中的《桃夭》,寫的是女子在春天出嫁,很美。

摘錄如下:

桃之夭夭(旺盛),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出嫁),宜(和順)其室家(夫婦)。

桃之夭夭,有蕡(fén,果實累累)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桃花綻放,美豔如霞。姑娘出嫁了,夫妻和美。

桃花綻放,果實累累。姑娘出嫁了,夫妻和美。

桃花綻放,枝葉繁茂。姑娘出嫁了,家庭和樂。

《桃夭》啟示:趁年輕嫁人吧

青春女子,如夭桃,在春天出嫁了。

在這裡,桃樹的花、果、葉都有繁衍後代的意思。

《桃夭》啟示:趁年輕嫁人吧

在先秦人的眼裡,外表如“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美固然悅人,但是還要“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既漂亮且賢淑,能生養,這才叫美。

要求女子內外皆美,在春秋時就有體現,《國語•楚語》中有所記載。楚國的伍舉就“何為美”曾與楚靈王討論,他說:“夫美也者,上下、內外、大小、遠近皆無害焉,故曰美。”認為“上下、內外、大小、遠近”都要和諧不失分寸,無害才為美,強調“善”與“美”的統一性,從而賦予美以倫理意義。大概從那時起,隨著封建倫理的興盛,女子以賢淑為美。

《毛詩序》認為此詩頌后妃“不妒忌”,男女及時結婚,“國無鰥民”。孔穎達《毛詩正義》認為“后妃內修其化,贊助君子,致使天下有禮,昏娶不失其時”。方玉潤《詩經原始》認為“且春華初茂,即芳齡正盛時耳”。說的都是女大當婚,當不失其時。

《桃夭》啟示:趁年輕嫁人吧

女子芳華正好,如桃花初放,芬芳耀目。她在這桃花盛開的季節出嫁了。

此時,女子情竇初開,春心正濃,婚娶正當時。

此時,蜂蝶飛舞,萬物生長,一切孕育著希望。

她嫁人了,從女孩變成女人。

那夭桃嫩葉,如她甜蜜的心窩,也寓示著生兒育女……

好一副浪漫的出嫁圖,讓現代恨嫁的白領羨慕懷疑自己一直追求的所謂獨立和事業的意義。

其實,女人最大的幸福,莫過於在最好的年齡嫁給一個好男人。

古代女子沒啥文化也不上班,但能及時嫁人,現代女子有了文化且獨立,卻嫁不出去!

是心高氣傲?是觀念變了?還是現代的婚姻不穩定讓人望而卻步?

先說心氣高的,她們自以為是,高不成低不就,最後挑花了眼,直到熬成老姑娘了,還沒找到他,還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最終悔不當初,後悔沒及時嫁人。人生很短,何必太較真?不如及時找一個好男人嫁了。太要強了有什麼好?最後往往還不如一般人。

再說事業型的。她們有理想,事業心強,人格和經濟都獨立,有沒有男人她們都可以活得很好。但事實上,她們都有不為人知的痛苦,內心寂寞和脆弱,更渴望男人的呵護和婚姻的港灣(不婚主義者除外)。一旦有個她心儀的男人要娶她,她會立即放棄夢想,以身相許。沒什麼原因,因為她是女人。

《桃夭》啟示:趁年輕嫁人吧

現代婚姻的確脆弱,離婚率連年攀升。真愛不易,婚姻更難,結婚容易相愛難。這個要分析婚姻的意義和自己結婚的需求是什麼。

婚姻是人類自己制定的,為了規範、約束和責任,對相愛的男女來說,有沒有一紙婚書無所謂。婚姻組成家庭,成為社會的一個細胞,對社會的意義更大些,對個人意義就是約束,但這是約束同時也是保護。那麼,結婚到底為了什麼?愛不是原因,因為有愛可以不結婚。嫁漢穿衣吃飯嗎?現代很多女人能夠自食其力。所以,結婚其實就是為了減少孤獨,養兒防老不敢想,但至少老來有個伴兒。人生苦短,有人相伴總比一個人走要好些。(至於如何夫妻恩愛婚姻持久,全靠智慧經營,這個非本文重點)

面對歲月,再強的女人也無法淡定。與其讓青春一天天流逝,不如趁年輕把自己嫁了。

女人是花,再強也需要男人的澆灌呵護,再爭強好勝的女人,也爭不過歲月。再強大的事業,也不該淹淹沒了自己的小幸福。

《桃夭》啟示:趁年輕嫁人吧

人生在各個階段,該做什麼就要做什麼。現代社會的先立業再成家,未必好過古代的先成家再立業。事業女人的晚婚,未必好過古代女子和農村女子的早早嫁人。我結婚就晚了,匆匆忙忙跟趕任務似的,連個儀式感的婚禮也沒有,至今都怕看到別人的婚禮。晚婚晚育,人生的很多問題也都晚了一步甚至有些事追悔莫及,現代很多晚婚的面臨生育困難就可說明。

如詩中的女子,青春時嫁人,生兒育女。春華秋實,家庭完滿,多好!也沒見古人先結婚就荒廢了事業,所以,現代女人抱著事業不成不嫁人的想法是愚蠢的。

女人的青春太短,別等過了再結婚,不僅不美了,還誤了多少好風景。一個姑娘從青澀到成熟,如同一朵桃花,從含苞待放到飽滿果實。這是個必然的過程。桃花謝了,桃子熟了;青春減了,豐滿來了。既然這個遲早要來,那麼還是早些來得好!

《桃夭》啟示:趁年輕嫁人吧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呀。”結婚何嘗不是呢?美女們,趁年輕把自己嫁了吧!


——重讀《詩經.國風》之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