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为什么叫慈禧“亲爸爸”,而不是叫“亲妈妈”?

一德格天1


关于光绪称呼慈禧“亲爸爸”之事,并非虚构,在出宫老太监的口述中,光绪不论是请安还是奏事,都管慈禧叫亲爸爸。另外在容龄女士的著作《清廷二年记》中写道:“皇帝及余等皆呼太后为男称。”她曾亲耳听到光绪皇帝向慈禧请安都要叫“亲爸爸吉祥!”

也许很多人纳闷,光绪为何不喊慈禧“老佛爷”、“太后”、“母后”,为何却要管一个女子叫“爸爸”呢,叫爸爸也就算了,还要加上一个(亲)字。

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个说法,便是出自唐海炘之口,在他的著作《我的两位姑母-珍妃、瑾妃》之中,他曾描述满人也可以管母亲叫“爸爸”,他自己在见到瑾妃之时,也会在行礼的时候喊“亲爸爸万事如意”、“亲爸爸吉祥”、“给亲爸爸请安”之类的话。在满族文化之中,这个称呼既可以称呼父亲,也可以作为对长辈和尊者的尊称,因此并非慈禧专用。

光绪理论上应该叫慈禧“姑爸爸”,但是因为他是慈禧亲妹妹的儿子,慈禧对小时候的光绪十分关爱,如同己出,为了关系更近一步,也让外人看到老佛爷的慈爱之心,这才管慈禧叫“亲爸爸”。

笔者很多年前去过河南一个乡镇,当地人管爸爸叫做“伯”,张口就是“俺伯咋啦咋啦”。当朋友为笔者介绍自己的父亲时,说“这是俺伯”,初听很纳闷,但经过说明才知道这不过是一种方言称呼而已。一个地域有一个地域的文化和称呼,因此没有必要嘲笑他人或者胡乱猜测。

当然,也有人不认同这种说法,认为根本不存在什么满族文化,而是慈禧太过于强权,她不甘心做皇太后,而是更倾向于成为太上皇,因此她以太上皇自居。太上皇的身份本该是男人,但慈禧这个女人却要让光绪以对待男人的方式称呼自己为“爸爸”。她曾对外说,自己妹妹的儿子就跟自己亲生的一样,为了让外人看到自己对这个孩子的好,也就在“爸爸”前面加了个“亲”字。此后,“亲爸爸”就成了光绪对她的特殊称呼。

相对第二种说法,笔者认为第一种说法比较合理,光绪管慈禧叫“亲爸爸”不过是一种满人的文化罢了。比如在师雪松的著作《那年山里的日月》之中,其中有个小媳妇,晚辈管她叫十三爸,管外婆叫外爸。你非要嘲笑人家,那么只能说你不尊重人家的当地文化,该被嘲笑的是你,而不是人家。


大狮


光绪皇帝去给慈禧请安,然后恭恭敬敬地说:“亲爸爸吉祥。”

是的,光绪皇帝叫慈禧亲爸爸。

可是,慈禧明明是女人,光绪为什么却要叫她亲爸爸呢?

光绪的生父奕譞是咸丰皇帝的弟弟,这么算的话,光绪可以叫她伯母。

光绪的生母婉贞则是慈禧的亲妹妹,这么算的话,他又可以叫她姨母。

不过,同治皇帝一死,咸丰皇帝便绝了后,所以光绪是被过继给了咸丰的,这么算的话,慈禧是光绪的嗣母,他应该叫她皇额娘。

只是慈禧偏偏不喜欢这几个称呼,却独爱亲爸爸这个称呼。

从慈禧的外貌去看,她实际上不算是一个美人,她五官方正,反倒让人一眼看去便会觉得她生得一副男人相。

这样的慈禧,真的一点儿也不美,实在想不明白当时咸丰为何会看上她。

当然,她一开始入宫没怎么受宠,只是被册封为贵人,第二年的时候也只是升了一级,成了嫔。

慈禧真正受宠是1856年之后的事了,因为她在这一年为咸丰皇帝生下了一个儿子,也就是同治皇帝载淳。

如果没有生下载淳的话,凭慈禧这样的姿色恐怕是很难得到咸丰的宠爱的,更不用说在后来成为清政府的掌舵者了。

说实话,对于这样一个生得一副男人相的慈禧,光绪皇帝叫她亲爸爸,这个称呼倒也很符合慈禧的长相。

只不过,慈禧让光绪叫自己亲爸爸,当然不是因为自己长得像男人,而是另有缘由。

1860年,咸丰皇帝被洋人吓得拖家带口地一路狂奔逃到了热河行宫,虽然后来经奕訢和洋人谈判,洋人已经同意撤军,可是咸丰却仍然不敢回京,只能以天气变冷为由继续赖在热河行宫。

1861年,咸丰在热河病逝,随后由5岁的载淳即位,没过几个月,慈禧联合奕訢、奕譞等人发动了“辛酉政变”,一举将皇权攫取到了自己的手中,她也因此成为了清政府未来47年时间内的实际最高领导人。

实际上,早在咸丰病重卧床、难以理政之时,慈禧便已经开始为他批阅奏章了,从而让她感受到了权力所带来的快感和刺激,权力这东西,一旦沾染上了,也就很难戒掉了,这也是她执意要发动政变夺权的原因。

后来,慈禧又整垮了恭亲王奕訢,如此一来,朝中更加无人敢对她说一个不字。

这时候的慈禧,虽然不是皇帝,却已经胜似皇帝,因为不论是同治皇帝也好,是光绪皇帝也罢,谁不得听她的话?

慈禧不是皇帝,胜似皇帝,只是一直没敢学武则天一样废了同治或者光绪称帝而已,可在她自己心中,她已经将自己当成皇帝了。

皇帝这两个字,说到底是男性权力的一个巅峰。

所以,慈禧在心中将自己当成皇帝的同时,实际上也在有意地将自己推向这个方向,当然这不是说她将自己当成男人来看待,她只是想让人们这么去看待她,这样也才不会那么抵触她掌控清政府。

她让光绪叫她亲爸爸,也是为了能够让光绪明白和接受这么一个事实——她才是清朝实际上的“皇帝”。

即便从伦常的角度去看,也会得出这个结论,因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慈禧只有让自己站到了光绪的父亲这个位置之上,她才能更名正言顺、心安理得地控制光绪,从而掌控皇权,这就和乾隆禅位当太上皇之后仍然继续把持朝政一样。

所以,慈禧才会让光绪皇帝叫她亲爸爸。

只是光绪皇帝做梦也想不到的是,他最后会死在自己这个亲爸爸的手上。

1898年光绪在康、梁等人的鼓动下发动变法,随后慈禧发动政变软禁了光绪,她当时甚至想要废了光绪,只可惜受到了洋人以及部分廷臣的阻挠,所以没有成功。

1900年,慈禧逃离京城之前,将光绪的宠妃珍妃投井。

她打压和控制了光绪几十年,在精神和心理上几乎彻底地摧毁了光绪皇帝,所以她极为害怕自己死后会遭到光绪的清算,这才打定主意在自己临死前毒死光绪。

1908年11月14日,光绪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亲爸爸会对自己下手,喝下了亲爸爸让人送来的酸奶之后,没过多久便中毒身亡了。

1908年11月15日,心中再无羁绊和担忧的慈禧也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这口气上不来,也随之而去了。


宁糊涂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个将权力玩转得炉火纯青的女人,一个是唐朝时期的武则天,公然成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另外一个就是清朝时期的慈禧太后,虽然她没有成为女皇帝,但是皇帝之于她而言,已经只是一个傀儡,形同虚设。

就是这样一位特别的女人,与大清江山的断送脱不了关系,后人很多都对她十分不满,可是这又能怎么样呢?想当初这个女人也曾风光一时,就连皇帝,也要对她让三分才行,关于慈禧的故事,且待我慢慢细说。


一、慈禧如何从一个兰贵人成为老佛爷的

慈禧最先的时候只是咸丰皇帝的一个兰贵人,基本上按照常理而言,她不仅长相一般,而且能力也不是最显眼的,根本没有机会成为权力中心的人物。可惜造化弄人,慈禧写得一手好字,而懒惰的咸丰刚好需要这样一个人来帮自己写字,慈禧的机会就此拥有。

一开始慈禧只是在咸丰的监督下帮忙处理签字之类的事情,后来咸丰越来越懒,就让慈禧参与一些简单的朝政工作,因此慈禧得到不错的锻炼,心中对于权力的欲望也越来越明显,最后终于彻底释放出来。

咸丰比较短命,他去世后让自己儿子,也就是慈禧的亲生儿子同治成为皇帝,同治在位期间,慈禧作为母亲,当然是需要亲自辅佐的,她将咸丰留下来辅佐同治的8位大臣慢慢收拾,最后权力全部集中在自己手里,同治皇帝已经成为实际上的傀儡皇帝,慈禧反而掌握实权。

可惜同治皇帝比他爹咸丰还要悲惨,年仅20出头就去世,没有子嗣可以传位,最后慈禧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妹妹生的儿子继位成为皇帝,也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光绪皇帝也许没有想到,这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十分不错的机会,实际上却是一场噩梦的开始,光绪一生不得志,完全活在慈禧的控制下,可悲可叹。

而慈禧,却从原本的一个兰贵人,如今成为一国之主,太监都要叫她一声老佛爷,就连皇帝光绪,也只能无奈叫她“亲爸爸”。


二、光绪为何叫慈禧“亲爸爸”

慈禧明明是一个女人,为何光绪皇帝要叫她为“亲爸爸”而不是“亲妈妈”呢?这其中有很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以下三个。

1、血缘关系

光绪皇帝是慈禧妹妹的儿子,与慈禧自然是有血缘关系的,因为当时慈禧保举光绪成为皇帝,自然相当于再生父母,所以按理来说光绪皇帝认慈禧做干妈未尝不是不可以,干妈的称呼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都会叫“亲妈”,也就是说光绪按照正常程序叫慈禧一声亲妈是对的。


但是慈禧在当时的地位已经不仅仅是一句亲妈就可以表示的,并且慈禧看起来根本也不像一个女人,她内心对权力的渴望超过正常男人,所以光绪假装把她当做一个男人,根据血缘关系直接叫她“亲爸爸”,这样一来皆大欢喜。

2、地位使然

就像武则天时期一样,武则天成为女皇帝,身份已经完全不一样,如今慈禧虽然没有称帝,但是实权在握,大清江山完全掌握在她手里,她的身份地位等同于当时的皇帝,或者是类似于乾隆拥有实权一般的太上皇。

根据这些复杂关系,光绪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只能降低身份叫慈禧一声“亲爸爸”,只要慈禧的地位稳固了,光绪的皇帝之位暂时也不会有什么危险,这个屈辱求全之策也是可以的。

3、讨好慈禧

慈禧是一个居功自傲、盲目自大之人,特别喜欢别人的称赞,不喜欢别人说实话批评她,太监李莲英经常在她身边,深知慈禧的爱好,所以告诉光绪以后叫慈禧“亲爸爸”,这样会让慈禧开心,光绪也可以少受一些苦头。


当时的老佛爷称号也是李莲英这些人想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讨好慈禧太后,慈禧开心了,升官发财那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光绪也许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自己努力讨好慈禧的同时,慈禧生命已经逐渐接近尾声,自私的慈禧太后,在生命即将结束之时,对光绪说“吾不能先于尔死”,然后有人给光绪送去一碗汤,不久后光绪一命呜呼。

在光绪去世后不到24小时,慈禧也一命呜呼,慈禧死后,清政府很快就把她风光大葬在已经修好的地宫中,光绪却一直等了很多年,清政府才筹集出钱为他建造皇陵,将其安葬。

在1985年考古学家清理光绪陵墓时,发现一个十分重要的秘密,后来经过科学分析研究,发现光绪的体内含有大量砒霜,也就是说,当时光绪突然死亡,并不是意外,而是有人故意为之,这个人是谁呢?大家心知肚明!


结语

权力是一个神奇而丧失人性的东西,会让人变得失去人性,慈禧就是这样,为了权力,为了虚荣,可以挪用国库仅有的用于北洋舰队的军费来举办六十大寿,为了权力,哪怕最后自己生命即将结束,也要拉一个垫背的!



嗔痴历史观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称呼,就是在看张黎导演的“走向共和”,当时心里一惊,这叫什么称呼?土不土洋不洋,男不男女不女,后来自己去查查资料,发现还真是这么回事。

亲儿子同治死了以后,慈禧为了垂帘听政,把妹夫醇亲王的儿子,四岁的载湉捧上皇位,外人看来她是大权在握,其实自己十分心虚,一来她是个女的,虽说是太后,但是长期垂帘名不正言不顺,二来儿子是别人的,哪天说不定就的出事。

心里十分扭曲的慈禧,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力,搞到两个称呼,一个就是老佛爷,现在我们看电视都习惯了,慈禧一出现大家都喊老佛爷,仿佛这个名字就是她专属,其实不然,清朝历代皇帝都有称为佛爷的传统,因为女真族的首领最早称为“满柱”。“满柱”是佛号“曼殊”的转音,意为“佛爷”,所以入关以后皇帝都被称为佛爷,只不过用的不广。慈禧手握大权,俨然是太上皇,但名义上不是,所以来个偷梁换柱,让一帮奴才带头称呼她为老佛爷,其实就是把自己当皇帝,结果大臣们一看这势头,立马投其所好,都喊老佛爷,这名字就叫开了。

再有就是亲爸爸,按照满语,喊父亲叫“阿玛”,母亲“额娘”,和亲爸爸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是慈禧有些心理变态,觉得叫太后什么的凸显她是个女的,不好听,所以喜欢别人用男人的称号称呼自己,老佛爷就是个例子。但是皇帝不行,的叫“爸爸”,后来觉得这还不够味,对外放话,既然是妹妹的儿子,就和自己亲生的一样,所以的叫“亲爸爸”,所以光绪从小就喊慈禧为“亲爸爸”,这个老妖婆还十分受用。

权力使人变态,慈禧就是最好的例子



日慕乡关


慈禧太后是清朝末期的统治者,这个女人的事迹不一般,她的一辈子可以说是拥有着权力与荣华富贵,也拥有着清末时期的万人敬仰。

晚年的她,痴迷权术,即使有着光绪皇帝的存在,但光绪皇帝只是她的傀儡,真正的权利还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中。

慈禧与光绪皇帝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慈禧太后年轻时期是清朝咸丰皇帝的兰贵人,位分不高,在后宫里平平常常。她和别人不同的是她会写毛笔字,并写得一手好的毛笔字,可以与咸丰皇帝聊得来,因此获得咸丰的宠爱。

因为会写字,她可以为咸丰替笔,这样可以让日理万机的皇帝得到一点清闲,也算是为皇帝分忧。开始是慈禧太后为咸丰皇帝替笔,后来慈禧为咸丰皇帝生下了他唯一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在偌大的后宫往往是母凭子贵,当时的慈禧太后就由兰贵人变成了懿贵妃。身份的变化,她的角色也因此不容小觑。

那段历史是内忧外患的状态,政治上错综复杂,咸丰皇帝允许她表达自己在政治上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慢慢的有些事情由慈禧太后掌控着,一点点拥有了权力。咸丰皇帝驾崩后,因为自己的儿子还年幼,便安排了八位顾命大臣辅佐自己的儿子。

同治皇帝登基后,年龄还小,无法亲政,于是就由这个皇帝的亲额娘,也就是慈禧太后在朝堂上垂帘听政,然而那八位顾命大臣有三位被杀,五位被革职。由此可见慈禧太后想要手握重权的想法。

同治皇帝在位十三年,但不幸的是他英年早逝,年仅二十岁便驾崩了。国不可一日无君,在同治皇帝过世后,慈禧太后把下一任国君的人选目标落到了自己亲妹妹的儿子爱兴觉罗载湉的身上,在载湉登基后,慈禧太后便把年号改为光绪。 当时的光绪年纪很小,所有的权力都掌握在慈禧太后一人手中。

据说在光绪还小的时候,慈禧太后很喜欢他,常常把光绪带在身边。然而清朝时期有一个规定,那就是在皇帝大婚之日必须亲政。在光绪大婚时,慈禧太后也是搬到了颐和园居住。

随着光绪皇帝的一天天长大和当时国情的严重,光绪也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慈禧太后只把他当作傀儡皇帝,并未想给他真正的权力。

光绪皇帝长大后,慈禧太后对他的态度也是一般。他们俩人是近亲。光绪的妈妈是慈禧的亲妹妹,而光绪的爸爸是咸丰皇帝的亲弟弟。

为什么光绪每次见慈禧,都要喊一声“亲爸爸吉祥”

光绪喊慈禧太后“亲爸爸”,是因为在旗人文化里,女人很能干,就算男人在外耀武扬威,在家内都会对妻子恭敬。就算是女性,自家孩子也会叫一声“爸爸”。由于慈禧与光绪之间是近亲,也算是亲上加亲,所以叫一声“亲爸爸”也不足为过。

除了这一原因以外,慈禧太后也不同于历朝历代的皇太后,手握皇权,并以太上皇自居,身份地位可与男性相比,所以有这不一样的称呼不足为怪。

据说,光绪称慈禧太后为“亲爸爸”,也是得到了大太监李莲英的指点。有一天,光绪去给慈禧请安,慈禧见到他并不高兴,还让他多跪了一会,但光绪并不知道里面的原因。

后来李莲英对光绪说“皇上您叫老佛爷一句亲爸爸,她老人家一定很高兴。”光绪因此把这事记在了心里,第二天再给慈禧请安时,先是按正常理教来请安,慈禧依旧不开心,之后光绪便到慈禧的脚下喊了一声“亲爸爸”,慈禧便露出牙大笑起来。从此,这一称呼就一直被用。

除了这一称呼,也有人叫慈禧为“老佛爷”,这是慈禧太后身边的大太监李莲英为讨好慈禧太后而想出来的称呼。满语里有一称呼为“满柱”意思是“佛爷,吉祥”。当然“满柱”也是对有丰功伟绩的男性的称呼。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这一称呼无疑是对慈禧太后夸大的赞美,而看中身份地位的慈禧也因此而高兴。

所以说,在当时的文化,国情,传统礼教的背景下光绪皇帝叫慈禧太后一生“亲爸爸”也是有因可寻。

后来由于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在政治上的意见相左,光绪皇帝被软禁,清朝的末期政权一直被慈禧太后紧握在手中。

一九零八年,光绪皇帝暴毙,他死后不到二十四小时,慈禧太后也仙去。后查证,光绪是砒霜中毒而死。


史论纵横


有关“亲爸爸”这个说法,在正经史料里面未见提起,但是在几乎可以被当做信史读的高阳先生的《慈禧全传》里有提到,而《翁同龢日记》里也有记录,基本可以坐实。

说起来挺讽刺的,慈禧既不是光绪的生身父母,更不是男的。她和光绪之间的关系,如果只按血统来算的话,应该是光绪的大姨兼四大妈。因此,让光绪叫她“亲爸爸”,就显得别有深意了。

由于光绪是在四岁的时候被抱养到宫中的,是慈禧和咸丰法统上的儿子。因此,慈禧必须要让他明白,谁是他的父母——是她和咸丰,而不是醇王和七福晋。别小看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在每个朝代的小宗入继大宗的时候都要闹一回,从汉哀帝到宋英宗再到明世宗,每次都有,而且每次都是以小皇帝的生父生母取胜告终。

有鉴于这些前车之鉴,慈禧当然不能容忍自己还活着,醇王就跑到自己头上做“太上皇”。实际上,从光绪登基到醇王去世,慈禧一直提防着这件事,对醇王的敲打就没有断过。

那么,光绪就该叫慈禧母后了。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有个坎儿过不去——那就是慈禧的妹妹是光绪的亲妈,而且光绪登基的时候她还活着,老姊妹俩还老是见面。这个问题就比较尴尬了,说光绪的时候怎么说?你大侄儿,我儿子?

慈禧可以对任何福晋这样,但是对自己的弟弟妹妹,慈禧一向都是非常慈爱的。所以,她不能强迫光绪叫她母后或者皇额娘。再加上慈禧又喜欢被人当女汉子(比如叫她老佛爷,这在之前是皇帝的专有称呼),所以,就叫亲爸爸吧。

正好,也提醒一下光绪,你亲爹是我,醇王只是你七叔!



青言论史


光绪帝载湉把慈禧太后叫亲爸爸,看起来很独特,其实合乎历史的逻辑。

朝野都喊老佛爷,光绪却称亲爸爸。或许,在慈禧太后看来,光绪皇帝的亲生父亲是妹夫醇亲王,他的妻子就是我的亲妹妹。

那么,我妹妹的儿子,就跟我亲生的是不是一样,因此叫亲爸爸似乎没什么大毛病。


这其中的称呼逻辑与心理世界当然是有一些感人的,但是亲爸爸之名却明显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掩饰了实质上的非亲之嫌。光绪与慈禧的关系比较微妙,我们可以梳理一下:

从血缘关系出发,以父系这边称呼,光绪帝得称慈禧为伯母;

光绪生母是慈禧的亲妹妹,以母系这边称呼,得称慈禧为姨母;

同治皇帝没有子嗣,以政治过继来说,光绪需要喊慈禧一声母后。


在著名的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中,就生动地演绎了光绪帝叫慈禧亲爸爸的场景,光绪唯唯诺诺,慈禧非常威严。根据《清稗类钞》中的记载:

光绪朝,宫廷自皇帝以次及于宫眷,均呼孝钦后以男称,有时亦呼老祖宗,又或称之为老佛爷,德宗则称之曰亲爸爸。

如果我们较真,正确称谓应该是“皇爸爸”更为恰当一些。皇太后是朝野的称呼与名分,亲爸爸是私人称谓。根据满族习俗的专家研究,亲爸爸这一说法有源远流长的根据,同时也体现了与慈禧光绪之间的权力结构。

在满族文化里,爸爸不是专门指代父亲,也指代母亲和其他亲人女性,比如姑爸爸,就像是老佛爷的象征意义一样。晚清宫廷女翻译德龄公主回忆道,慈禧特别喜欢光绪称她为亲爸爸,一会亲爸爸吉祥,一会亲爸爸万事如意。另外,在叶广芩《我的姑母珍妃瑾妃》中记载:

爸爸是满族人对姑母的称呼。

慈禧作为掌权的女性,正统性与合法性毕竟不足,让承嗣的光绪皇帝喊自己亲爸爸,一方面能够安稳住朝野的舆论与流言蜚语,另一方面慈禧的儿子同治已经去世,光绪虽然不是自己的亲儿子,但老太后毕竟也希望母慈子孝。

历史确实微妙,光绪慈禧母子之间恩恩怨怨,貌合神离,亲爸爸还是不如真爸爸。

所谓亲爸爸,颇有一些寄托,过继来的儿子,胜似亲儿子,父母的关系也是亲戚,更加亲上加亲。慈禧是一位铁腕女性,亲爸爸不仅是威权下的服膺,也凸显了慈禧作为帝国实际统治者的事实,自然是一箭双雕。

秦右史,原创通俗历史,专注民间文化。


秦右史


不是“亲爸爸”,是“姑爸爸”。

光绪皇帝把慈禧太后称为“gubaba”。这一点问题都没有。



看了一些朋友的解答,觉得说得太玄乎了。说慈禧太后喜欢男性称呼,想给人家当爹,这比较搞笑了。

估计大家还是把汉语的发声习惯与满语的亲属称谓搞混了。当然,这也是受一些电影电视剧的影响。



姑爸爸是满族对长姑母的的称呼。举个例子,有篇文章叫《我的两位姑母——珍妃、瑾妃》,里面谈到过这个称呼:

【民国元年,唐海沂出生在这样一个封建大家庭里。这个家族由於珍妃被贬以来开始衰落,但由於瑾妃还在宫中,瑾妃可以不断将宫中的财物赏赐给娘家,家庭生活还是十分优裕的。

唐先生说从他记事起,他就知道有个姑爸爸(满族称姑母为“姑爸爸”)住在宫里。但他从来没听家里人讲另一位姑爸爸珍妃的经历。也许家裏人不愿意在孩子的心灵上投下阴影。

关於珍妃的事,是他长大以后才慢慢从其他方面逐渐了解到一点的…… 】

这里面明确说到,满族人把姑姑叫做“姑爸爸”。

按照一般情况下,满语中把姑姑叫“gu”,也可以直接叫 gugu,这个词本来就是从北方民族语言里音译的。 而对于父亲的姐姐,祖父的长女姑姑可以叫 baba(爸爸),满族把长房的女性长辈叫爸爸。

现在大家明白了,瑾妃是唐海沂的姑姑,她在家里是长女,所以唐海沂就把瑾妃称为“姑爸爸”。



《清朝的皇帝》一书中记载:

【慈禧的父亲惠征,父官至安徽徽宁池太广道,时当道光末年,洪杨起事,惠征守土无方,革职留任,旋即病殁,遗妻一、子女各二,慈禧居长。”】

那么光绪与慈禧太后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

光绪的阿玛奕擐是咸丰皇帝的七弟 ,

光绪之母叶赫那拉氏是西太后妹妹 ,

光绪既是西太后侄子加之又是外甥 ,

慈禧太后在家中是长女,

所以,光绪称呼慈禧为“姑爸爸”。

电影和电视剧中拍成光绪称呼慈禧太后为“亲爸爸”是一种以讹传讹的错误。



除了这个错误,还有一些称呼也是错的,比如说“皇额娘”。

满语中对母亲的称谓,书面语为eme,而在口语中则为eniye。读起来类似于“额涅”,译成汉语的时候,为了贴近汉语的意思,就通常写作“额娘”。

如果母亲成为皇后,儿子则应该称呼母亲为“皇后额涅”。

电影和电视剧中的“皇额娘”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在满语中,这两个称谓词是同位语关系,而母亲是不能做皇帝的,只能称“皇后·额涅”,而不能称“皇·额涅”

所以,父亲是皇帝,可以有“汗·阿玛”(电影中误称为皇阿玛),但绝对不可能有皇额娘。 正宗满语里母亲是额涅,不使用“额娘”这种称呼。

早期在满文中母亲的读音就是额玛,蒙古语和满语相同,也把母亲称为“eme”。而现在吉林的一些满族地区还习惯把母亲叫做“额涅”。



后来清朝入关,坐了天下,逐步与汉族文化的融合,在上层阶级中,就出现了三种称呼:

嫡母――阿家

生母――奶奶

庶母――额娘

所以,有些电影和电视剧中的称呼就是错误的,包括大家经常看的神剧《雍正王朝》中,四皇子胤禛和老十四胤禵把德妃称为“皇额娘”就是明显的双重错误:德妃既不是皇帝,也不是庶母。

但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满族老百姓们,只能够娶到一个老婆,仍然是叫eme。


馋嘴肥猫铲史官


光绪帝不称慈禧为“皇太后”,也不叫“老佛爷”,更不遵满洲习俗喊为“阿玛”“额娘”,而是称之为“亲爸爸”,并特别强调一个“亲”字。那么光绪帝为何要这么称呼呢?


古今注之历史注,帝王权术“亲爸爸”。

在之前的几期中,我曾经说过,慈禧太后的非常渴望权利,一旦有人触及此底线,这个女人就敢向全世界宣战。

所以,光绪和慈禧的关系一直非常紧张。慈禧立四岁小孩为帝,其目的就是更长更牢的拥有权利。但是,再小的孩子也有长大的一天,因此,慈禧就在光绪面前树立至高无上的权威。

慈禧以苛刻冷酷的一面对待光绪,对其十分严厉。早晚请安,若慈禧不发话,光绪只能一直跪着,并且连见到自己的亲生父母都是一种奢求。


一国之君呀!在慈禧的控制下生活,对慈禧言听计从,稍有不慎,非打即骂。但即使如此,许多地方慈禧太后还是不能满意,比如每日请安,光绪帝称“皇太后吉祥”,慈禧脸色一沉,冷哼一声,有几次还发了火,光绪感到纳闷,“我最近没做什么事情呀!”。

光绪皇帝百思不得其解,每日请安战战兢兢,而慈禧太后也不能明说,你总不能和皇帝说,“叫我亲爸爸”。

聪明的李莲英看了两人的心思,就悄悄告诉皇帝其中原因,让皇帝以“亲爸爸”称呼太后。果然,之后几次请安,太后十分高兴。那么太后为什么喜欢这个称呼呢?


这很有可能是一种政治和心理感情的需要。在中国封建社会,一直都是重男轻女,女子只能成为男子的附庸。在传统思想中,天下最尊崇的人是皇帝,皇帝之话就是金口玉言,而不是什么所谓的皇太后。

可现实是,慈禧虽无皇帝之名,却行皇帝之实。她极为看重权利,同治和光绪都是傀儡,一人掌控朝政47年。但即使如此,仍然改变不了慈禧女性的身份。

但奴才叫他“老佛爷”,光绪叫他“亲爸爸”。有了这样的称呼,她似乎获得了男性的尊严和地位,成为了真正的太上皇,作为女人的自卑也得到了极大的安慰和满足。


其实,这在男权社会,并不难以理解。而叫“爸爸”不够,还要加个“亲”字,也是为了弥补慈禧和光绪之间的尴尬。

同时,让天下最尊贵的人叫自己亲爸爸,也是为了告诉他,你要老老实实听话,我不仅是你的长辈,更是你心中爸爸一样的存在。

最后,还是要向天下表明,自己的地位高于皇帝,是大清国天经地义的统治者,我的权利至高无上。


古今注


历史真实记载,光绪帝对慈禧的称呼是《亲爸爸》,每次见面请安,光绪帝都要口尊《亲爸爸》吉祥。在今天的人们看来,这种称呼实在荒谬可笑,真是让人们难以理解。所以她让光绪帝称呼自己:亲爸爸,目的是为了凌驾于光绪帝头上的《太上皇》。无非是为了显示自己可以像男人一样坐拥天下,慈禧是为了寻求一种心理平衡。虽然她一手掌握了朝政,但她的地位比慈安低却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她心理一定要光绪帝叫自己:亲爸爸,而叫慈安:皇额娘,就是的就是为了让自己显得比慈安更加重要。其核心内容都是一样的:慈禧对权力的渴望十分强烈。至于慈禧要光绪帝在:爸爸,前面加上个:亲字的原因,她无非就是让光绪帝与自己之间的关系看起来更加亲彻自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彻底控制光绪帝,要将光绪帝培养一个唯母命是从的《乖乖皇帝》。既然慈禧被光绪帝尊称:亲爸爸,那么她与光绪帝真的亲近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光绪帝5岁登基时起,就从未感受过来自慈禧的温暖,反而一直生活在孤独和压抑之中。这位所谓的:亲爸爸,不仅没有照顾过他的饮食起居,亲爸爸经常对光绪帝大声斥责,亲爸爸还处处以烦琐的宫中礼仪来约束他。当时的光绪帝还不如一个民间的孩子,根本得不到:亲爸爸一点儿照顾,甚至遭到孤立,身边连个可以倾吐心声的人都没有。他一日三餐虽然看上去很丰盛,但大多是些用来充数的馊菜,光绪帝渐渐长大后,他因照顾不周,营养不良而变得体弱多病,境况还不如从前,甚至落下了很多病根。在亲爸爸的苛刻管教下,光绪帝犹如一个受尽摆布的傀儡,痛苦地生活在深宫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