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中如果一些领导的发言稿自己写,领导还会忙着整天开会吗?为什么?

江夏御史


这样一来会不会出现有的领导按稿讲完了自己也没弄懂啥意思呢、只是写搞人自己明白?这种情况有没有可能?[害羞]


淡淡155658192


拿我们单位的领导来举例:

我们大领导,最大的本事就是口才好,不管什么话题到他嘴巴,他都能讲出个所以然。因此每次开会,我们作为下属根本没有插话的机会。只要我们坐在会议室,安静听他讲就行了。

另外,在2年前,单位一位同事被升为了部门领导后,我发现他整个人也变了。以前没升职前,他是一个不怎么说话的人,后面晋升成为领导后,就不同了。

紧接着,因为合作的原因,我又有机会接触到其他单位的领导,发现他们在开会时又是特别能讲。

我真是非常佩服他们的口才!

从这里可以总结到:当领导的,基本上都是能讲的,就算他自身原本不能讲,等他上到领导这一职位,他也会把自己锻炼成能讲的人。

因为他们知道,开会时下属基本上都不会发表什么意见。

经常开会的人都会知道,每次开会,员工不是低着头思考人生就是盯着自己手机屏幕或者玩着手机。

那气氛怎么调动起来?那只有靠自己!如果连自己都无法调动起气氛,那开会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所以他们都会有意识的去锻炼这方面的能力。

因此回到你的问题:单位中如果一些领导的发言稿自己写,领导还会忙着整天开会吗?

我认为还会整天开会。因为对于领导们来说,他们开会压根就不怎么需要准备发言稿,他们已经练出了一项本事:只要抛出一个话题出来,他们就可以马上接上去!

都具备这样的本领了,还用写发言稿么?这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信手拈来的事情!

好,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希望对你有启发。


关注@华迪说,每天与你分享职场、销售思维与方法论。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点赞,评论,转发。

华迪说


领导的发言稿如果通通都是由自己来写的话,所有的会议持续不到半个小时。

裹脚布又臭又长

大家见过超大型会议吗?我见过一次,那一次超大型会议,我只有一个感悟:想上厕所。

公司领导从7:30开始会议,那一次会议是晚上,类似于年会之前的一个最终会议的总结报告,从7:30一直讲到了凌晨1:30。

整整6个小时,我应该没有夸张,所有的领导都跟打了兴奋剂一样,每个人都在抢着话筒,抢到话筒之后就说一大段的个人总结和个人汇报。

我们以公司当中的中层管理者来举例,他们每个人发言的时间有限,可能20分钟。20分钟之内讲的所有的东西恐怕只有一句是有用的,那就是谢谢大家,大家辛苦了。(能不辛苦么?)

除了这句话之外,所有的话只会给人脑子发懵的感觉,他究竟在说什么?他究竟在说什么?我好想去上厕所,可是出不去啊。

就这样,我们几乎是半痴呆状态,听着他把所有的会议报告统统讲完,然后非常得意的鞠一下躬,指望着我们给他鼓掌。

会议报告没这么麻烦

我也当过公司主管,甚至我现在一直都是公司主管,只不过和之前的管理部门有点偏差而已。

简单讲,我所举办的会议或者参与的会议发言永远不会超过20分钟,一般情况下5分钟解决,除非有非常重大的事情,比如销售的业绩没有完成,比如公司的采购出现了问题。

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会等他们全都到办公室,然后一拍桌子说此次会议有四点内容,全都拿录音笔记好,记好之后你们挨个去完成就好。

再之后就是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会议完成,每人领了一瓶矿泉水就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了。

我本以为这样的会议是很正常的会议,谁知道再有一次会议结束的时候,所有的办公室同事一人送给我一个大苹果,并且对我三鞠躬表示感谢,可怎么想想好像有点遗体告别的意思。

当时笑骂着把他们都给赶了出去,其中一位员工说道,老大你是我们见过的会议时间最短,说的最经典的老板。

会议报告没有必要

会议报告一整就整三个小时、五个小时,真的没有必要,你讲的再多公司员工也是一脸懵,只会关心几点下班几点吃饭。

尤其是那些自己秘书给自己打印好的报告,张口闭口就谈企业规划,张口闭口就谈员工的发展,谈完这个谈那个,谈完那个谈这个,谈到最后连员工都不知道你在谈什么。

我们建议公司领导开有必要的会议,但是不建议写的这么长的会议报告且全都是官方语言,这个时候通俗一点,用一两个小笑话举个小例子,轻轻松松说完就可以了。

优质职场领域创作者,十年职场培养师经历,持续输出优质职场文化,全方位解析职场难题,希望大家关注@职场全能王!

职场全能王


发言稿只是个形式,会是该开都会开的。

这个问题我深有同感,因为我在事业单位工作的时候,大部分时间就是给领导写稿的,根据我的真实经验来看,很多领导的文笔、行文逻辑其实都不差,写个演讲稿简直就是小儿科,但是领导基本上都不会去写,反而是让手下人写。

而且最有意思的一点,领导在开会的时候,很少会按照你的稿子去念,而是用自己的话把主要观点说出来,所以我认为发言稿不重要,只不过是走个形式,会议中还是取决于领导临场发挥水平,毕竟谁看着领导在前面照着发言稿一字不差读下来不闹心,没什么意思,一看就知道领导这水平不行。

我曾经跟随过一位领导,他的文笔其实并没有多好,但是就写那种官方性质的演讲稿,一万字的两个小时之内就写出来,又快又准,做得PPT在省里都有名,非常厉害。水平就这么高的领导,很多时候还是要我写演讲稿,然后他再来更改,除非是非常紧急的情况,领导会亲自操刀,否则有什么写作任务都是先给我,而且领导在开会的时候根本就不看发言稿,上来就说。

其实我们就说实话,在单位里开会,领导基本上都是废话连篇,十句里有一句是干货就不错了,就那么几点问题,来来回回、东拉西扯,十分钟能说完的话偏要磨叽到一个小时。

所以说开会意图是什么?解决问题那都是次要的,领导真正意图是刷刷存在感,显示一下自己的权威和地位,要不然领导能干嘛,特别是在事业单位,很多领导除了开会时神采飞扬、滔滔不绝的白话儿,啥都干不了。


朋也


开会,领导就要讲话。领导讲话,必备讲话稿。而讲话稿,一般说,90%以上,肯定是秘书,工作人员,会议人员,其它人员写的。领导自己写?没时间,有的领导也没有那个水平。还是一般说,秘书的写稿水平肯定是要高于领导,这是没有研究的。比如,蒋介石的秘书陈布雷。

在过去,吉林省的德惠县,有个县领导,在动员全县的春播春种大会上讲话;“农民同志们,时光不等人,时不我待,我们要大干,苦干,加23干,坚决要做到一次拿全草”!大家听得云里雾里,不知县领导讲得什么?亲爱的读者,你看懂了我写的“稿子”了吗?原来,县领导的稿子是秘书写的,其实是“大干,苦干,加巧干”,县领导把“巧”看成了阿拉伯数字23!还有,当然不能“一次拿全草”,而是“拿全苗”!这个县领导,自己草苗都不分,还要领导农民种地呢!你们说,是不是笑话?其实不是笑话,是真事,就发生在1972年的吉林省德惠县。

前不久,北大校长在北大校庆大会上讲话,也读错了字。他把“鸿鹄之志”,读成了鸿浩之志,一时间,社会與论哗然。这大约都应该是秘书的错,你秘书写稿子,怎么也得教领导读一遍吧?紧接着,复旦大学老师也读错了字,这是什么原因呢?总不能也是秘书的错吧?

实事求是地说,领导的讲话稿,包括各方面,也不可能都要由自己来写,这不现实。大的会议,重要的讲话,稿子是要经过相应的集体讨论通过的。但有的,小的会议,临时的讲话,领导比较熟悉的领域,还是应该自己写,自己讲为好。

“领导自己写稿,不让秘书代劳”,也曾经是我们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要求之一。过去,曾经广泛宣传过一个时期。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1944年9月8日,发表了一篇重要的即席讲话,这就是后来的最重要的文章《为人民服务》。这篇光辉文献,成了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灯塔。


盛广学杂家杂论


单位中如果一些领导的发言稿自己写,领导还会忙着整天开会吗?为什么?


个人以为,是不是领导自己写发言稿与开会多少有关系,但没有必然关系。理由如下:

一、发言稿服务于工作,谁来写不是最重要的

会议发言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但基本逃不脱政治性、政策性、严肃性这些条条框框。为避免“随口说、随便讲”可能带来的不清楚、有偏差等情况,很多人习惯用发言稿,不一定照着念,但作为参考也是不错的,至少可以最大限度规避“说错话”。

至于这发言稿由谁来写,则需要视情况而论。有的领导自己擅长写,也有这习惯,他会自己写;有的领导擅长表达,但不擅长写,就需要别人帮他写;有的领导习惯别人写个稿子他审,结合写作者的思考,再加入自己的思考进行完善,最大限度地体现“讲有水平的话”,等等。

从问题分析,题主应该是做机关文字工作的,站在“捉刀代笔”者的角度,反感一些领导大事小事开会、大会小会用稿的情况可以理解;站在工作的角度,写会议发言稿是机关工作人员的分内之职,不干不行;站在领导者的角度,开会用发言稿是他的权力,要不要别人写也是他的权力,别人只能建议、无法要求,这是现实。

二、开会也是工作,不是每一位领导者都愿意忙着整天开会

我们不能否认有随意开会的现象,也不能否认开会是研究问题、推动工作、促进落实的一种方式,更不能否认“有稿发言”比“无稿发言”更严肃、更严谨。

在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大环境下,既没有必要认为“不开会就是好事”,也没必要“妖魔化”开会就是做样子、走形式。开会的本质就是集思广益、形成定论,一件工作往往涉及多个方面、多个人,不坐在一起交代交代、安排安排、掰扯掰扯,往往更容易造成“推、拖、绕、扯”的不好结果。从这个角度看,一味地反对看会并不可取,坚决反对毫无意义的开会才理性。

“领导”二字分量并不轻,“领”即“带领、率领、领头”的意思,要带着大家干事;“导”有“疏导、指导、督导”的意思,得给大家指路子、指方向、压责任。讲话、发言既是领导者的职场必备技能,也是推动工作的有效手段。试想一下,一个领导不开会、不发言,会不会是一个称职的领导者?再者,开会发言也需要体力和脑力,如果不是有压力、有责任心,不如出去走一走、转一转来得“舒坦”,坐在那儿开会有啥意思?作为领导者,管的事多,开的会就多;管的事少,开会就会相对少一些,区分看待就好,以偏概全就不合理了。

三、即使领导自己写发言稿,该做的工作还得做

写发言稿大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会前写好、审定,会上照着念,一般适用于制式的报告。第二种是领导自由发挥,讲完之后再整理成文。不管哪种情形,机关文字工作者都得参与其中,要么先写后送审,要么领导讲完了再整理送审,其实都不轻松,该做的工作,该走的程序,一样都少不了。

我们不能否认这样一个现实:白纸黑字写着的东西,一定比随口说出来的东西管用。因为,记录在案,有据可查;空口无凭,查无实据。所以,对于领导发言、讲话用稿子,既有对工作负责的作用,也有避免责任不清的功能,不一定都是坏事。

总之,写稿者与讲话者都只是站在各自的角度思考问题,难免有失偏颇。最好都站在工作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少去不少不必要的烦恼和麻烦。


水木空影


因为写什么说什么只有领导自己知道,无论让谁来写,最后定稿还是有领导决定。

会议多应该是上下的安排或是需要多,那个领导也不愿意,也不喜欢,文山会海。



居安思危164299745


领导自已写什么发言稿,重要会议才熟悉一下秘书写的稿件,不重要的稿都不用熟悉。你想,领导每天写笔记,写心得,讲党课,批文件,还开会。真的有时间吗,真的干过来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以,天天学没进歩,这么多年还是那13样。


归路晚风清104


单位中,如果一些领导的发言稿自己写,领导还会忙着整天开会吗?山西1哥的答案是:会。因为有会才有发言,这和写不写发言稿没有关系。另外,一般来讲,也不是凡会必有发言稿,只有一些正式而重大的会议,才会专门准备领导发言稿。

第一,会多还是会少,取决于单位的具体情况

以我多年的观察,事多,自然就会多,加上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规范,多数公司已经很少“一言堂”了,不同的事务,需要不同的会议来决策。

那么哪些单位的会多呢?我的感受是:一是总公司要比分公司的会多。总公司需要决策的事务多,涉及的面更广,而分公司只要执行总公司的政策就行。二是初创或成长型公司要比成熟型公司会多。初创公司或成长型公司面临的问题多,加上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的不完备,遇到问题就需要会议来解决。而成熟型公司基本上走进正轨,按章办事就行。三是体制内单位要比体制外单位会多。体制内单位要贯彻落实上级单位的各项工作部署,现状又是好像只有专门开会,才能显示领导重视,自然会议就多。体制外单位就会比较单一,只管处理好单位内部事务就行。


第二,其实真正用到发言稿的会议还是少数

我在体制内单位工作,我们公司一般用到发言稿的会议,只有全公司的大会和向上级部门的工作汇报会,日常各层级、各条线的会议,基本上领导都不用准备发言稿,以解决问题为准。

我以为,其他类型的公司(单位)也基本应该是这样,重要会议发言讲究准确无误,脱稿发言容易发生问题,尤其是政府部门,有许多发言要发新闻,更要精心准备。


第三,会议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形式,会多会少应以实际情况决定

我们反对为会议而会议的形式主义,合理控制各类大会、长会是必要的,但也应因单位情况而异。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会议必须要开,尤其是对于各类企业,纯粹的碰头会、交流会也很有必要。

有的人对开会特别反感,以为领导开会是身份的象征,好像他们开会有瘾,这是一种对会议对领导的误解。其实开会也是很费精力的劳动,在其位则谋其政,好多会议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总之,我觉得对会议的“瘦身”、“缩时”是必要的,提高工作效率是应该坚持的,但会议作为一种决策形式,它一定会长期存在。

我是山西1哥,混迹职场30年,喜欢琢磨职场上的那点事儿。我所说的话,只给想听的人听,是你吗?关注我,私信必复。

山西1哥


如果材料领导自己写,那就长会短开,短会不开了。其实90%的都是屁会,啥事没有,就让领导们过过瘾,“我讲三点要求,你讲三点要求”,苦了写材料的,就这点屁事得写两三份讲话稿,不同的领导讲话的口气上还得有区别,又要围绕主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