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形成的原理是什麼?

京京vlog


今天剛好菲律賓東邊有個熱帶低壓生成了~就藉著它來說一下臺風形成的原理吧。

颱風其實就是熱帶氣旋啦,當它的低壓中心附近最大風速達到一定標準,就會被編號命名,成為一個颱風。

現在菲律賓東邊這個熱帶系統,還只是個低壓,沒達到颱風級別,沒有名字沒有編號。但未來會發展加強,向西北方向移動,週末可能會登陸閩粵交界這一帶。具體啥時候登,什麼強度,後期可能還有調整。總之廣東福建這一帶的朋友們,先做好週末迎接風雨的準備吧。。。

圖片來自中央氣象臺網站

颱風一般誕生自熱帶海洋上空的熱帶雲團,夏季赤道輻合帶當中常常有大量的熱帶雲團活動,一些雲團生命史只有一兩天就消失,而有一些卻能在溫暖的熱帶洋麵上吸收能量,被“搓”成颱風,然後不斷髮展加強移動,或者最終登陸,又或者一生遊蕩在海上,最終耗盡能量減弱消失。

截了一張今天下午的雲圖,菲律賓東邊這一大坨雲,就是熱帶雲團了,這其中就有剛剛生成的熱帶低壓,未來的第5號颱風。

和我們日常感覺中的颱風還是差別挺大的,畢竟好多臺風都是長下圖這個樣子,體格渾圓,外圍雲系密實,中心有颱風眼。

當然,一般長得越標緻越好看的颱風,強度也越強,破壞力越大。

從一坨坨的熱帶雲團中發展成為颱風胚胎,升級到熱帶低壓再到颱風,還是有不少苛刻的條件的。氣象學上總結了四個很重要的條件,其實也包含了颱風形成的原理。

首先是足夠大的洋麵,足夠高的海溫。

颱風是中心氣壓極低的熱帶系統,而且它的中心是暖的。它形成是需要暖溼空氣,需要熱量的。暖溼空氣從從哪裡來呢?海水蒸發。

圖片來自國家氣候中心海溫監測

海面越溫暖,蒸發越強烈,不穩定的暖溼空氣就越多,就越有利於對流雲團的形成和發展。一般要形成颱風,海表面溫度要超過26℃。所以颱風一般都誕生於熱帶海洋,而且大多集中在7~9月,就是因為夏季的海溫足夠高。

僅有不穩定能量還不夠,這些能量必須要釋放出來,才能為颱風發展供能。

颱風的結構是底層氣流逆時針旋轉著輻合抬升,到高層輻散流出。

氣流的輻合抬升需要底層初始擾動,在抬升的過程中釋放能量,使颱風發展加強。初始擾動相當於是颱風的啟動按鈕,赤道輻合帶中的渦旋、東風波都能夠作為初始擾動場。

這些釋放的能量還需要集中臺風周圍的小空間內,所以風速在垂直方向上的差要小,也就是風切變要小,這樣能使能量集中力量供給颱風胚胎形成暖心結構,中心氣壓不斷降低,最終形成颱風。反之,如果高低空風速差很大,那能量就都被高層向外輻散的氣流帶走啦,颱風還沒生成就歇菜啦~。

另外呢,颱風是一個低壓、渦旋系統,底層的氣流是逆時針旋轉著輻合的,還需要地轉偏向力的作用。

地轉偏向力隨著緯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赤道附近地轉偏向力幾乎0,所以在南北緯5°之內,一般是出不了颱風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覺得有用的話就點個贊吧~。


不吃腸的大腸


每到夏季,沿海地區經常會受到颱風侵襲。颱風在海洋上可以造成滔天巨浪,而一旦登陸,又會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甚至人員傷亡。環太平洋國家如美國、日本、韓國、中國、菲律賓、泰國等國家,每年都為了預報臺風和減少颱風損失做了許多工作。

颱風為什麼都在海洋上生成?颱風為什麼是渦旋形狀的?北半球的颱風為何總是逆時針的?颱風是如何命名的?今天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一下相關的知識。

颱風的成因

太平洋地區最容易形成颱風,西太平洋地區形成的就叫颱風,東太平洋和大西洋形成的就叫颶風,但是二者本質並沒有區別。氣象學的問題往往都很複雜,人們還沒有完全搞清楚颱風的成因,但是科學家們基本統一的認識是:颱風的形成需要兩個條件——水汽和熱量。

在夏季的海洋上,陽光強烈的照射會使得海水升溫,造成海水的劇烈蒸發。水面附近的水蒸氣溫度較高,受熱膨脹之後就會上升,形成上升氣流。在水汽上升的過程中,環境溫度逐漸下降,水蒸氣就會液化,形成雲和雨。同時,高空處溫度較低的空氣會下降,形成對流。但是如果僅僅是這樣,不過就是夏天常見的對流雨,還沒有形成颱風。

如果陽光的照射十分強烈,在海平面附近的空氣急劇上升,就會形成一個低氣壓區,周圍的空氣氣壓較高,形成氣壓梯度力,就會把空氣推向低氣壓區,會形成風。

當這個風的速度達到10.8m/s,就稱為熱帶低氣壓,達到17.2m/s,就成為熱帶風暴,達到24.5m/s就稱為強熱帶風暴,達到32.7m/s就稱為颱風。超強颱風的風速可以達到50m/s以上,所到之處一片狼藉,是與地震比肩的自然災害。

颱風為什麼是渦旋形狀的?

要理解颱風為什麼是渦旋形狀的,首先我們需要理解一種力:科里奧利力,也叫做地轉偏向力。我們首先來看這樣一個模型:

有一個盤子,正繞著軸線逆時針轉動,一輛汽車正在盤子中間沿著OA方向運動。假如盤子不轉動,車自然可以沿著直線走到A點;但是由於盤子的轉動,車由於慣性,相對於盤子的路徑就不再是OA, 而變成了OB。相對於盤子,這輛車向右偏轉了,好像受到了一個向右的力的作用,這個力就稱為科里奧利力,它是物體在轉動參考系裡運動時所受到的力。科里奧利力的大小是:

其中v是物體相對於轉動參考系的速度,而ω是參考系的角速度。角速度的方向用右手螺旋定則判定:右手四指順著盤子轉動的方向握拳,大拇指的方向就是角速度的方向。在本例中,盤子的角速度方向向上。

而科里奧利力的方向是速度差乘角速度(v×ω),它的方向依然是右手定則:右手四指首先指向速度v的方向,再轉向角速度ω的方向握拳,則大拇指的方向就是科里奧利力的方向。

我們會發現,在這個臺子上,無論物體向哪個方向運動,科里奧利力的方向都指向它的右側。因此,小車自己會感覺到運動過程中向右側偏轉。

由於地球是在繞地軸自西向東轉動,角速度方向是垂直北極指向空中的,因此如果物體在北半球運動,無論物體的速度方向向哪裡,它所受到的科里奧利力都會指向他運動方向的右側。這種力會造成北半球的河流向右側侵蝕。大家不妨按照下面的圖檢查一下:右手四指先指向速度v的方向,再轉向角速度ω的方向握拳,看看科里奧利力的方向是不是在速度v的右側。

現在我們可以解釋颱風為什麼是渦旋形狀的了。在臺風形成時,周圍高壓區域的空氣會向低壓區流動,形成風。在北半球,風在科里奧利力的作用下會向右偏,於是會形成逆時針的漩渦。

如果在南半球,情況就會相反,科里奧利力向左。南半球的河流向左側侵蝕。南半球的風在科里奧利力的作用下會向左偏,於是會形成順時針的漩渦。你能區分下面四個颱風,哪些是北半球的,哪些是南半球的嗎?

如果在赤道上,科里奧利力的方向是垂直於地面向上的,不會造成向左或者向右的偏轉,是不會形成颱風的。

颱風眼是怎麼回事?

颱風過境,往往是暴風驟雨。但是颱風中心有一個颱風眼,在臺風眼裡無風無雨,這又是為什麼呢?

我們首先要知道:當某個地區存在上升氣流的時候,由於越往高處溫度越低,水蒸氣會液化,就會成雲降雨。但是如果某地區存在下沉氣流,由於越靠近地面溫度越高,一般不會有降雨。

在臺風中心形成低氣壓後,外側高壓空氣會向內補充。有些空氣在向低氣壓中心運動的過程中會被抬升, 溫度下降水蒸氣液化,從而成雲降雨,這樣的區域就會形成雲牆。降雨後,高空的空氣被迫向其他地方流動,一部分空氣就會在雲牆之間下降到海面上。由於氣流下降的時候環境溫度越來越溫暖,空氣中的水蒸氣不會液化,所以這些區域不會降雨。

在靠近颱風中心的部位,高壓區過來的空氣會在這裡成螺旋狀的上升,雲牆最厚,風雨最猛烈。這些氣流上升到空中後,被迫從颱風正中央的部位下降,所以颱風正中央的部位就形成了無風無雨的颱風眼。

颱風的名字怎麼來的?

我們經常聽到颱風的名字:山竹、天鴿,這些名字都是怎麼來的呢?

世界氣象組織在1997年於香港召開了會議,決定從2000年開始使用一套命名颱風的方法:製作一張140個名字的颱風命名錶,由亞太地區受颱風影響的11個成員國和3個地區命名,每個國家或地區可以命名十個颱風。颱風來了之後,按照這個命名錶一個一個取名,用完之後就從第一個名字開始循環使用。

颱風的名字一般比較溫柔,以期待它的破壞力小一些。一旦某個颱風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它的名字就會從表中退役,人們會起一個新的名字代替它。例如颱風“榴蓮”在2006年造成了巨大破壞從而退役,接替它的就是“山竹”。

我們一起來看看臺風的名字吧!


李永樂老師


颱風,是熱帶氣旋的一種

按照中心附近的風力,7級的叫熱帶低壓,8-9級的叫熱帶風暴,10-11級的叫熱帶風暴,12級以上的叫颱風

我們看這些名字都有個“熱帶”兩個字,這說明了其生成的位置:在熱帶

每年在距離赤道約5個緯度的位置,形成大量的熱帶氣旋,其中只有大約十分之一能成為颱風

因此形成颱風有較為苛刻的條件

成為颱風要有足夠的能量,我們知道水的比熱很高,能夠吸收和釋放巨大的能量。

因此,

首先要有足夠大的洋麵,這樣才能夠具備儲存形成颱風所需的能量

其次,要有足夠高的溫度,要形成颱風必須在既定洋麵上,60米水深,每層水深都要在26.5度以上。

而具備這兩個條件的地方只有赤道附近

當條件具備的時候,在這片區域會聚集大量的上升水蒸氣,形成上升氣流

這時候還差一個條件,那就是旋轉

我們知道地球自轉會形成以後偏轉力,偏轉力越在高緯度越大,而在距離赤道5個緯度的附近偏轉力剛好可以講氣旋周圍的氣流圍繞中心旋轉,而非直接進入中心位置。

隨著洋麵水蒸氣繼續蒸發,以及周圍氣流的加入颱風形成的條件就基本具備了

當然,其實颱風形成是個相當複雜的過程,以上只是大概遠離

更具體的條件,各國磚家還在深入研究中



不願透露姓氏的於先森


颱風又叫颶風,風球,熱帶氣流。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自然地理現象,發生的時間大約在每年七至九月之間。這個時候,太陽直射北半球赤道附近和北迴歸線(緯度23.5度)以南,赤道附近海洋在太陽高溫照射下,使海水的溫度慢慢上升,併產大量的水蒸汽(鍋爐加熱原理)。帶熱溼的水蒸汽讓周圍的空氣澎漲(氣壓上升),那麼這些高溫高熱高氣壓的氣流,就會不斷地產生並上升到萬米高空。這些氣流就此打住再也無法上升流入大空了,因為大氣層之外是真空,也就是說沒有氣體,沒有氣體,等於沒有流動沒有熱效應,一片漆黑和寒冷。那麼這種強大的高壓氣流夾帶大量水汽遇到高空降溫結成水珠,這些熱汽,在後汽推前汽作用下,它必然會自然地找到一個氣壓相對較低方向流動,這種風吹流到那裡,那裡就會有強風和降水過程。颱風的每次生成,都是海洋能量自然釋放,完成海水.蒸氣.降水.落入大地江河,再進入大海,完成水資源循環過程。

颱風帶來雨水,使悶熱天氣有所緩解,但也帶來巨大的破壞力,所以人們都很重視防備它。




民間草藥達人


說到颱風我們這裡13號晚間收到颱風影響,會有八級大風,16降溫。

颱風形成的原因地面溫度高,氣流上升,海面的風和水蒸氣由於比重很大。

由於海的面積大,溫差小的存在,海面上空會聚集很多水蒸氣,周圍的水蒸氣補充形式的上升形成旋轉氣流。氣流得流速越來越大,最後便形成颱風。

颱風是一種自然災害,是不可控的,幾乎每年,全球檯風不計其數,例如:美國,日本,中國及東南亞這一帶都是颱風經常發生得地方。中國事受颱風影響最嚴重得國家。

颱風的威力不要忽視,他的破壞力遠遠超過任何自然災害,毀壞公路,破壞植被。更可怕的是颱風往往會引起山洪爆發,引發海嘯,泥石流等次生災害,造成更嚴重的災害。


小布達人


與燒水本質上沒有區別。


用戶3737495597


《颶風科技》

2017.10.8

2017年九月以來己有數次颶風給地球上遭遇到的當地人類造成了慘重損失與一些人類的死亡.人們都稱之為是"自然災難"事件.這確實看上去十分自然,也很災難,所以講是"自然災難"並沒什麼不對.但問題卻是這種"自然災難"是怎麼產生呢?對氣象專家必有一大套看上去很合理的科學理論解釋.雖然一定是漏洞很多的解釋.而我寫此文僅僅是做個小科普,不可能以什麼人類的氣象科學理論為準則.那是有不少漏洞的理論,我怎麼可能會用?所以人類的天氣預報才會常常很忽悠人.

言歸主題:颶風是怎麼來的?

答案:現今地球上每一場颶風都是為了某種十分明確的目的而人為利用最先進的量子科技生產製造出來的!

你不要吃驚,更不必開罵.而需要心態平靜,做人的優秀品格之一正是不論遇到什麼大事都能不動聲色地平靜!你若沒有此品格,那就不必再看下去了!情緒化是職業墊底專業人士的專利,明白?

那麼颶風又怎麼製造呢?這正是此文要講的颶風科技概論.製造颶風的必要與充分條件如下:

1.得擁有生產颶風許可證.否則就成了非法生產了.

那麼到哪申請這個"生產颶風許可證"?

答案:生產者需要事先親自去找"上帝"申請這個許可證.這是天國法規,無人可以例外.

2.在獲得"上帝"親自簽發的"生產颶風許可證"的條件下,則根據地球各地區能量大平衡的需要就可及時動用宇宙多種引力波的超級能量進行最合符科學的組合成一股無人可阻擋的強大能量預先存在宇宙九維空間裡.這樣地球三維空間就不會有人很聰明而發現又洩露機密了.

3.在第2項工作獲得準備得當之後就該最及時地動用調整己規劃好的颶風必經的路徑的暗物質能量場的平衡態,使之有利於颶風的運行軌跡不會走偏了.也必能按設計的軌跡而運動.這個你也可參考一下去掃蕩日本全境的"泰利"是怎麼運動的事也就會明白我在講什麼了.

4.在第3項工作無誤之後,還要及時應用量子態方程式,精確地將颶風必經之路上的所有人物事物的大數據統統存入颶風的風眼信息庫裡演算,以免掃蕩時搞錯了必須掃蕩與攻擊的對象.也為要實施的掃蕩力量準確預算出該動用的引力波能量值.

5.在第4項工作順利完成之後就可發動真實不虛的"颶風行動"!這樣就不會在掃蕩中出現偏向,力度太大太小或攻擊了錯誤的目標事件的發生.

所以這五項都能做到了就是個很成功的"颶風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