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克薩斯要“國產”,但還輪不到Made in China

雷克薩斯的賣點,除了出眾的可靠性之外,另一樣就是它的品質感,而品質感的來源是其匠人精神,說白了就是將一門技藝做到極致和細緻,再由經驗豐富的名匠之手包裝,聽起來玄乎,實際上就是對質量標準有高要求的表現。不過最近雷克薩斯建起了海外的第三座工廠,地方居然選在了印度,也就是說以後將會有印度製造的雷克薩斯了,不禁讓人好奇,匠人文化還能延續下去嗎?

雷克薩斯要“國產”,但還輪不到Made in China

雷克薩斯如今在全球有9間工廠,主要都集中在日本,其中愛知縣有4間,福岡2間+靜岡1間,涵蓋了絕大部分的車型生產並出口到亞洲地區,另外兩個海外工廠分別在美國的喬治城和加拿大的劍橋,專攻北美市場,車型以最受歡迎的ES和RX為主。第10個工廠的選址落戶印度,主要負責ES的生產任務,還花了一億美金來打造生產線,雷克薩斯這波操作到底目的何在?

雷克薩斯要“國產”,但還輪不到Made in China

雷克薩斯要“國產”,但還輪不到Made in China

要知道從去年的銷量數據看,中國已經成為雷克薩斯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場,全年賣出超過20萬輛,僅次於美國的32.5萬輛,佔了總銷量的26%,比日本本土甚至整個歐洲要多出數倍,在去年車市整體遇冷的情況下,增幅也達到了25%,中國市場毫無疑問就是要高度重視的。反觀在印度的表現,包括雷克薩斯在內的所有豪華品牌,一年加起來才賣了3.5萬輛,僅僅是中國的零頭,雷克薩斯要擴大市場份額,理應將國產計劃放在中國,怎麼想到了在印度國產呢?

雷克薩斯要“國產”,但還輪不到Made in China

雷克薩斯要“國產”,但還輪不到Made in China

其中一個原因是關稅。印度對於進口車徵收的關稅,超過了100%,以前由日本進口的雷克薩斯,在印度市場完全沒有價格優勢,像ES要賣到58萬人民幣,而且對手BBA早就在印度建廠,無需繳納高額的進口稅,車價相對會低一些,利潤空間也更大。最重要是印度人對德國豪華品牌的認知度更高,豪車市場的前列基本被BBA霸佔,價格相當的情況下,就算雷克薩斯有全進口光環也難以撼動地位,國產後ES300h能降到50萬左右,比起奔馳E級和寶馬5系能便宜17%-18%,品牌不夠價格來湊,才是國產的目的之一。

雷克薩斯要“國產”,但還輪不到Made in China

其二,是雷克薩斯看中了印度較低的生產成本,曾幾何時,中國是廉價勞動力的主要輸出地,但如今中國成為了世界工廠,生產水平的提高也讓成本不再低廉,而印度無論是人力成本、地價、生產開支等都比現在的中國低一大截,可以利用更低的造車成本來挖掘利潤,加上地理位置可以覆蓋東南亞,未來還有可能出口到中東等地區,是雷克薩斯全球戰略的重要據點。

雷克薩斯要“國產”,但還輪不到Made in China

雷克薩斯要“國產”,但還輪不到Made in China

而且印度很有可能成為全球第四大汽車市場,是一個超過400萬銷量的潛力股,近四五年的銷量增長率能保證在8%,勢頭相當猛,中國則穩定在4%左右,印度已經有好幾次超越德國成為銷量第四。現時為印度市場貢獻力量最多的是廉價小型車,但年輕一代正在崛起,青年人口占到了13.5億人的半數以上,國家GDP也在以5%的速度增長,將來經濟充裕的年輕人會成為主要消費群體,豪華車暫時受冷落,同時也意味著潛力巨大,早一步建廠,就可以為未來做好充足準備。

雷克薩斯要“國產”,但還輪不到Made in China

印度產的雷克薩斯,還能保持高質量高標準嗎?在很多人眼中,印度的製造業水平並不高,但印產的雷車和日本本土的雷車,會否有明顯質量上的區別,我相信雷克薩斯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發生,是自拆招牌的行為,生產質量當然跟製造水平有關,同時還有管理水平和標準制定的影響,再說了,ES只是在印度進行組裝生產,國產率不會太高。何時會在中國生產?真是個未解之謎,比起印度,國人對雷克薩斯的追捧程度要高得多,加價都要買,既然全進口都能維持高利潤,又何必要額外投資生產線呢,論精打細算,你是不夠豐田想的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