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天文學變革理論保障的出現——開普勒三大定律

#歷史# #科普#1601年第谷的意外離世成就了另一大神,就是開普勒。30歲的開普勒如獲至寶啊!幾麻袋的精準觀測數據終於到了自己手中,現在先來介紹一下約翰內斯·開普勒。開普勒是1571年出生在神聖羅馬帝國的威爾,現在在德國境內,我們一般說開普勒是德國物理學家。其實那個時候還沒有現在的德國呢!那時候就是神聖羅馬帝國,後來神聖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普魯士王國組織多數德意志聯邦組成德意志帝國,再後來經歷了一戰、德國革命然後二戰,二戰戰敗又分裂成西德東德,一直到1990年又重新統一成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這才是我們現在說的德國。

好說回開普勒,開普勒出生家道中落,他家之前條件還是可以的,開普勒的爺爺曾經是市長,他爹是一名僱傭兵,在開普勒五歲時父親戰死沙場。自此全家的重擔落到了醫生媽媽的肩上,家裡沒了頂樑柱後條件也是越來越差,開普勒還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生活條件雪上加霜,更悲劇的是開普勒還是個早產兒。自生下來就體弱多病,小時候還得過天花,當時又沒有什麼好的治療手段能保住狗命已經算是很幸運的了。但是後遺症留下不少,視力嚴重衰弱、雙手輕微殘疾等等。總之就是很慘,但是寶劍鋒從磨礪出,開普勒從小就有驚人的數學天賦,對古希臘的數學很有一番研究,咱們後面會聊到。

1577年開普勒6歲當年發生一件事咱們之前的文章提到過,就是整個歐洲上空經歷了一次彗星事件,幾乎全歐洲人都看到了,這裡面當然就包括了開普勒。

近代天文學變革理論保障的出現——開普勒三大定律

從此開普勒就對天文學產生了興趣,九歲的時候又經歷了一次月食,開普勒說月亮居然變紅了,但是剛剛才提到開普勒視力不好,像這種明顯的天文現象能夠看清,但對於細微的天文現象就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大學就學了哲學和神學。畢業之後年僅23歲就成為了一名數學家與天文學家的大學教師,並且在業內也算小有名氣。

開普勒是日心說的忠實擁護者,他認為哥白尼說的沒有毛病!大道至簡,開普勒認為地心說至少在數學上就太麻煩了,而日心說則簡單得多。1596年25歲的頻率出版了一本書叫做《宇宙的神秘》,這本書是第一部公開發表的捍衛哥白尼日心說觀點的書。

開普勒在書中說:"上帝建立宇宙一定是有獨特美感的,而我認為這種美感就是幾何學的美感!"早在古希臘時期人們就發現了,正多面體只有五種分別是正四面體、正六面體、正八面體、正十二面體和正二十面體。

近代天文學變革理論保障的出現——開普勒三大定律

古希臘的很多哲學家都認為這一定不是偶然,正多面體只有這五種必定是上天的安排。所以最早就是和四元素說聯繫上了。當時還沒發現正十二面體,剛好已知的四個正多面體分別對應了,四種基本元素土、氣、水、火。後來呢人們發現了正十二面體之後,亞里斯多德有認為那就一定還存在第五種元素就是以太,這就是以太最早的由來。

近代天文學變革理論保障的出現——開普勒三大定律

所以你看很早的時候人們就嘗試給過這種,乍一看很偶然的事件尋找一個必然的聯繫,試圖發現宇宙的真諦,我國古代的五行不也一樣嘛!開普勒認為他也找到了,按照日心說的觀點,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當時已知的其他五顆行星都是圍繞著太陽旋轉的。由內到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還有土星,開普勒認為6顆行星軌道之間的距離必定也不是隨機出現,一定是上帝安排好的,其中的奧秘就是正多面體身上。

正多面體當時只有五個,而已知的行星當時就有6個,這這麼建立聯繫呢?有辦法!開普勒說最裡面的是水星軌道,把水星的軌道以太陽為中心做一個球體,在這個球體外做一個外切正八面體,在這個正八面體外再做一個外切球,這是金星的運行軌道。依次類推得到下圖中的模型。

近代天文學變革理論保障的出現——開普勒三大定律

開普勒認為行星之間的軌道,一定滿足這種近乎完美的幾何關係。在這各位也不難看出,科學家也不是生來就科學的,顯然都是一點一點悟出來。也正是這個模型讓開普勒和他的《宇宙的神秘》這本書在天文學界,準確的說是占星學界名聲鵲起。也正是這本書讓開普勒與第谷在1600年就認識了。通過第谷的觀測數據開普勒發現自己還"Too young too simple!"

開普勒很快就發現之前的理論好像不太對啊!所以就惦記第谷的所有觀測數據,想要趕緊計算一下,一年之後第谷膀胱破裂而死,開普勒如願以償的得到了第谷的所有觀測數據,並且在第谷去世的第三天開普勒就被魯道夫二世任命為皇家數學家,接替第谷的工作,繼續研究天文學,其實主要是個皇帝占卜。開普勒了的職業其實就是占卜師,在當時的占卜界也是權威人士。

在當時其實占卜學跟天文學是不分家的,開普勒曾經自己也寫過星曆書,這東西跟我們先輩流行的黃曆一樣,就是對戰爭、災害、兇吉等等做一些預言。開普勒曾經在自己24歲的時候說今年冬天特別冷和預言土耳其人很可能要入侵奧地利,當然這兩件事都應驗了所以說開普勒在當時小有名氣嘛!主要就是占卜比較準,尤其16、17世紀當時的占卜書很流行的,據說有幾年銷量甚至超過了《聖經》。就是根據天體的位置來占卜,所以第谷臨終前還交代給開普勒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重新繪製一張星圖,要送給魯道夫二世。因為人們當時用的星圖基本還是當年托勒密留下來的呢!很多恆星位置不夠精準,這給當時的占卜學帶來很大的麻煩。

第谷生前最大的願望就是重新繪製一張更加精準的星圖,這個重任自然就交到開普勒手中。但是開普勒心中這些事都得往後排,第一要務就是趕緊驗證日心說到底對不對。這個時候數學天賦就發揮作用了,1602年開普勒就從眾多數據中,發現了第一個行星運動的規律。就是如果我們把行星和太陽之間連一條連線,行星運動這條線也跟著運動,那麼在相同時間內,行星以及連線掃過的面積則相等。也就是我們在中學所學的開普勒第二律。

近代天文學變革理論保障的出現——開普勒三大定律

也就是說開普勒第二定律是最早發現的,它對應的就是角動量守恆。

1605年開普勒又發現行星運動軌跡並不是一個正圓,也就是並不是勻速圓周運動,行星運動軌道是一個橢圓,太陽位於這個橢圓的一個焦點上。這就是開普勒三大定律的第一定律。

近代天文學變革理論保障的出現——開普勒三大定律

您還別覺得這個容易發現,當時理論和觀測的誤差僅僅只有8角分,就是預計火星的出現位置和實際位置,僅僅差了8角分(1度的1/60是一角分),這麼小的誤差一般人絕對就馬馬虎虎當誤差過去了,而開普勒則是嘗試各種模型。最開始還假設軌道可能是雞蛋形,後來發現是橢圓。

日心說終於是找到理論上的證據,1605年開普勒圍繞第一、第二定律寫了一本新書叫做《新天文學》。但是剛剛準備發表的時候好玩的是就來了,第谷的女婿——騰格納爾找上門來了,說不能發表,說你用的數據是我岳父的,我有權繼承你沒有。再說了你答應我岳父了不能相信日心說,你這怎麼還反悔了呢?反正你不能發表!

兩人周旋了四年,1609年《新天文學》終於發表了,但是作為要求,開普勒得答應騰格納爾來給自己的這本書寫一篇序,於是騰格納爾就寫了"開普勒是如何如何背叛我岳父的、出爾反爾的小人、日心說根本不對大家還是別看了、我祝你們一本書也賣不出去!"開普勒也沒辦法啊!這本書也真就這麼出版了,不幸的是新出的書並沒有給開普勒帶來好運,1611年是開普勒人生髮生重大變故的一年。

這一年先是魯道夫二世被弟弟逼迫退位,第二年就死了。新皇帝還不待見開普勒,就是沒有人給發工資了,緊接著開普勒三個孩子全部染上的天花,小女兒6歲夭折,不久之後妻子病逝,但是開普勒並沒有因此而停止思考。

1619年開普勒發現第三定律:行星繞太陽的公轉週期的平方,與其橢圓軌道半長軸的立方成正比。

近代天文學變革理論保障的出現——開普勒三大定律

有了第三定律人們就可以通過它,來計算行星之間的軌道關係了,大家先有個印象,之後會具體聊這個問題。而這個第三定律被開普勒寫在了《世界的和諧》一書當中,至此開普勒三大定律齊了。

1615年到1621年用了6年的時間開普勒撰寫了《哥白尼天文學概要》三卷,這三卷書就是當時整個歐洲的天文學教材,1623年開普勒也終於完成了第谷的遺願——一張建立在日心說上的更加精準的星圖誕生了。為了紀念魯道夫二世,這個星圖就叫做魯道夫星表。1627年發表,這其中包含了1006顆恆星,是當時第谷在汶島上21年期間所觀測的,還有400多顆是托勒密和後人觀測的。這張星圖的精度在1角分之內,相當的精準。

後來開普勒把星圖交給當時的皇帝,希望可以討回自己多年的工資,但是新皇馬蒂亞斯一分錢也沒給他。到了晚年開普勒過著流浪一樣的生活,1630年11月15號,開普勒落魄而死,享年58歲!開普勒被安葬在雷根斯堡,生前也為自己寫好了墓誌銘:"我曾測天高,今欲量地深,靈魂自上天,肉體入凡塵"

偉人的一生啊!往往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波瀾壯闊,相反更多的可能是命途多舛、生不逢時!但正是這些偉人的發現才有了今天的科學!開普勒作為日心說的忠實擁護者,他在理論上做出了強有力的保障,而在實際觀測上推動這場革命的人則又是一位偉人——伽利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