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救國,我們不在一線,卻一直在線

摘要:互聯網提供的不僅僅是一種在線功能,而是在保持日常秩序不斷打擾所傳遞的一種信心。學生能上課,孩子教育不受影響,基本的工作能通過網絡完成,網購讓生活必需品保持供應,社會保持著信息溝通,人們就不會慌。此次疫情的影響雖然比非典大,非典最嚴重的時候,城市都沒有關閉進出通道,但這一次人們並沒有特別慌,互聯網的在線和在場是社會的穩定器,讓人們有了生活如常的應對底氣。


互聯網救國,我們不在一線,卻一直在線

 曹林|文


這可能是史上最安靜的一個元宵節,卻又是互聯網上最熱鬧的一個元宵節。疫情阻斷了人們出行的腳,卻無法阻斷人們的眼睛人們的心。無法上街看燈的人們,在網上看著各地為武漢加油的燈光,刷著各種讓我們看到光亮的溫暖視頻。騰訊那條公益短片,看哭了很多人:醫護出征的誓言,隔著病房的擁抱,這輩子都沒有收到過這麼多的物資,“和孩子在家裡等你”的表白,口罩勒出的滿臉深痕,不要寫我的名字不要報道我。捐助,找物資,守在家,我們不在一線,卻一直在線。街上沒幾個人,人們守在線上,閃亮的屏幕閃出眼睛的亮光。

新冠病毒能通過接觸和飛沫傳播,甚至能通過看不見的氣溶膠傳播,一切實體面對狡猾的病毒似乎都很無力,互聯網這時候凸顯出巨大的力量,以拯救者的 使命感“接管”了被病毒威脅的日常,充當著關鍵先生的角色。病毒關上了我們生活的門,讓我們可能寸步難行,互聯網打開了那扇窗,讓我們能夠在呼吸信息空氣中看到和參與這場不能輸的戰疫。元宵晚會,現場臺下沒有一個觀眾,網上的觀眾,可能創下記錄。很多公路封上了,縣與縣、省與省有了隔斷,網上的高速公路保持著暢通。

前幾天,一個在互聯網公司工作的朋友說,他特別想“請戰”去武漢一線抗疫,當志願者,為用生命在工作的醫護人員做點事,送熱飯,當司機,運物資,都可以。我跟他說,其實不用,你做好自己手上的工作,及時闢那些明顯反常識的謠言,及時推送人們渴求的抗疫新聞信息,生產撫慰人心的融媒體產品,讓每一個病人的求救被看到,保持在線,跟一線一樣重要。線上,雖然不像一線那樣有英雄主義的想象,不像一線那樣讓直接的參與感,卻也不可或缺。疫情打破了 物理空間的生活秩序,在線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無數個平凡的你我,在線讓生活如常,就是貢獻。

幸虧我們有互聯網,才不至於狼狽不堪。要感謝這幾年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讓我們能夠有底氣在實體生活秩序被破壞時迅速轉換到另一種生活秩序,在保持生活常態運行中去抗擊病毒。學生不能到校上課了,那就線上開課,很多平臺提供了選擇,比如騰訊課堂啟動免佣金支持線下機構在線授課。員工不能到公司上班了,那就網上辦公,互聯網提供了無障礙的辦公設施。超市關門了,那就網上購物。不能現場開會了,那就網上開會。不能去醫院看病,就上線“在線問診”功能。其實互聯網這些功能早就有了,過去我們並沒有覺得這些功能多麼重要,疫情威脅下,才知道這些“看起來超前”的功能在當下多麼重要。

互聯網提供的不僅僅是一種在線功能,而是在保持日常秩序不斷打擾所傳遞的一種信心。學生能上課,孩子教育不受影響,基本的工作能通過網絡完成,網購讓生活必需品保持供應,社會保持著信息溝通,人們就不會慌。此次疫情的影響雖然比非典大,非典最嚴重的時候,城市都沒有關閉進出通道,但這一次人們並沒有特別慌,互聯網的在線和在場是社會的穩定器,讓人們有了生活如常的應對底氣。

有人說,國難當頭,互聯網也在救中國。這話一點都不錯,國家和社會助推了互聯網的發展,讓互聯網的觸角伸展向社會的每個毛細血管中,衣食住行,社交,網購,物流,打車,辦公,會議,人工智能,前幾年積累的互聯網成就,當下危機中充分地表現出來,成為非常時期維繫社會運行的一支重要力量。如果沒有互聯網,我們將會在病毒的隔離中成為一個個孤島,我們將在生活秩序被打破中無比恐懼,我們可能處在病毒帶來的一個巨大黑暗中看不到亮光,路上空寂,心中更空寂。

除了這種功能上的拯救,互聯網還在一線戰疫層面擔當著先鋒。疫情衝擊著很多傳統企業,對一些行業甚至是毀滅性的打擊,對互聯網企業並沒有大的衝擊,這使互聯網企業有能力在馳援武漢的隊伍中成為主力。騰訊、阿里、京東這些大的互聯網平臺窮盡著自己的資源優勢,出錢、出力、出物資,在公益平臺發起“新冠肺炎求緊急救援”籌款項目,設立戰疫基金,全球採購口罩和防護服等物資。包括互聯網企業為一些關閉餐飲企業的員工開放崗位,共享員工,這不僅是互聯網公司承擔社會責任,更是一種可貴的反哺,受疫情影響小的互聯網平臺,去幫助受到巨大沖擊的企業渡難關。

多數人去不了一線,但在線的社會,就是不會輸的社會,互聯網讓我們更像公民,因為互聯網的終端,是溫暖的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