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有道理嗎?古人價值觀

俗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有道理嗎?古人價值觀

在過去,農村老人提到一個人是否是一個有福分的人時,時常會提到這樣的一句話來作為判斷依據: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這句話其實,是古代中國農村百姓的一種價值觀體現。無論是做生意的商人,還是跑江湖的藝人,都非常注重觀人之術。這就和當代營銷行業的人需要“粉絲畫像”一樣,生意人也需要根據對方的特點,制定具體的營銷方針。於是在無數代人的積累之下,這類經驗也變得充分起來。在古代,關於觀人之術的俗語很多,本文只是其中的一句。

俗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有道理嗎?古人價值觀

先說“有福之人兩腿毛”。在當下,形容一個人幸福指數高,會用“有錢有閒”來形容。其實古人觀念裡的有福之人也是這樣的生活狀態:不缺錢,也不必為生計而操勞和奔波。在古代,有錢人家的公子哥,也是不從事任何體力勞動的群體。這類群體的生活特點是養尊處優而且三餐營養相對比尋常勞動者豐富許多,因此,公子哥們的毛髮就要比普通人旺盛很多,而最體現公子哥體毛旺盛的地方,就是在兩腿。古人由此得出結論:腿毛旺盛的人,往往是公子哥是富貴人家的子弟。於是,“有福之人兩腿毛”這句俗語由此產生。

俗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有道理嗎?古人價值觀

再說“無福之人毛兩腿”。關於這句話裡面的“毛”代表什麼意思,有許多種版本說法。其中有的版本認為這個“毛”代表忙碌,而有的版本中認為這個“毛”代表沒有。先說第一種版本。第一種版本認為,沒有福氣的人會兩腿奔波、忙碌。古人這樣認為,是因為在古代,勞動者或者需要務農,在田間地頭奔走,或者需要在城裡做服務行業,也需要奔走——畢竟生活是需要“奔波”的。這和遊手好閒、養尊處優的公子哥的生活模式截然不同,於是,古人認為兩腿忙碌是沒有福氣的人的一大特徵。再說第二種版本。

俗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有道理嗎?古人價值觀

在古代,農民在務農的時候,一來要面對風吹日曬,如果種水田的話,則免不了要在水田裡跋涉,並且,常年的戶外體力勞動,對皮膚都會造成一定的損害,久而久之,兩腿上的腿毛,就會在勞動中消失殆盡。古人認為勞動者的腿毛和富貴人家的公子哥形成鮮明對比,於是,得出結論:沒福氣的人,兩腿是沒有體毛的。

俗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有道理嗎?古人價值觀

古人的這個俗語,源自對日常生活的觀察,以及對貧富差別直觀體現的一種總結,在古代具備一定的借鑑意義。不過,在當下,一來勞動保護措施得到普及,二來,隨著人工智能的深入,很多辛苦的勞動不再需要人工介入,因此,這句俗語在當下的顯然已不適用。並且在古代,有的富貴人家的少爺也會因為體質差異或者遺傳因素而與題中俗語相違背,故而也不會一概而論、盲目輕信。但能在民間廣為流傳也充分體現了老百姓嚮往美好生活的樸實願望,也不失為感受遙遠古代人情冷暖最直接的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