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上的氣溶膠會不會飄進我家?哪種環境感染風險更高?專家解讀來了

疫情進展


樓上的氣溶膠會不會飄進我家 ?

哪種環境感染風險更高?專家解讀來了


昨天下午上海的新聞發佈會上

專家強調,新冠肺炎傳播途徑

除了直接傳播、接觸傳播

還有氣溶膠傳播

許多人擔心飄去飄來的氣溶膠

是不是一不留神就被吸入身體裡了

那豈不是防不勝防?

就大家關心的一些問題

記者採訪了武漢5位傳染病專家


受訪專家


長江航運總醫院感染科專家組組長許綠葉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教授何美安


哪種環境氣溶膠感染風險會更高?


問:氣溶膠在空氣如影隨形,會不會突然飛來一群有病毒的氣溶膠?


同濟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郭威說,氣溶膠是懸浮在氣體中的顆粒,形成空氣中的小液滴。它並不是一直飄,很容易沉降,附著在物體表面。這和接觸傳播防範要求相同。


即使是飄的狀態,一來我們有口罩防護,所以提倡正確戴口罩,口罩要遮嚴口鼻,儘可能減少面部和口罩邊緣之間的縫隙。二是病毒致病也要達到一定的量,在空曠、人少的環境裡,氣溶膠被稀釋了、吹散了,微量的含有病毒的氣溶膠不太可能讓人“中招”。


在封閉的空間,如電梯、辦公室,氣溶膠感染風險才會高一些,所以提醒大家不要聚集,排隊時相隔1.5米到2米左右是個比較安全的隔離距離。


樓上的氣溶膠會不會飄進我家?哪種環境感染風險更高?專家解讀來了

製圖:張莉


患者呼氣會形成氣溶膠傳播嗎?


問:一位攜帶有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在附近,他呼出的空氣中是不是就飽含了帶病毒的氣溶膠?


郭威說,正常呼吸的情況下,位於肺部這種下呼吸道的病毒沒那麼容易出來,倒是猛烈地咳嗽、咳痰時,更可能產生氣溶膠,這和飛沫傳播是一致的,其實氣溶膠的傳播途徑也包含在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之中。


氣溶膠的傳播對醫護人員防範的意義更大。提醒他們在進行氣管插管等操作時,採取空氣隔離措施,比如戴防護口罩、護目鏡等。


樓上的氣溶膠會不會飄進我家裡?


問:鄰居中有感染者,樓上的氣溶膠會不會飄進自家來,到底還能不能開窗透氣?


長江航運總醫院感染科專家組組長許綠葉說,開窗透氣是必要的,要保證空氣流通,室內換氣,氣溶膠隨之吹走,空氣不流通,別說新冠肺炎,其他呼吸道疾病也容易上門。她建議,一天可以開幾次,總時長可保持在2-3個小時。她認為,如果不是惡劣的生活習慣,比如隨地吐痰,這種傳染的可能性很小。總之,開窗透氣,更新室內空氣,即使有氣溶膠也會沉降,按照防範接觸傳播的要求,用消毒液拖地、擦桌子,都可以防範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內科主任醫師李曉寧進一步說明,樓上樓下有隔離病患的情況下,需要靈活掌握。例如點式樓房的窗戶直接和鄰居對開的,要錯峰換氣,或者不開那一扇窗;如果樓間距不大或者是老舊小區,人口居住密度很大的話,而且在已知周圍有感染病人時,不建議頻繁地開窗換氣。因為萬一鄰居家的換氣時間和自己家正好一致,而恰好風向還朝著自己家吹,那麼有可能將別人家的空氣和自己家的流通了。


武漢市第六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李發久也認為可以開窗通風,如果和患病鄰居隔得比較遠,應該沒問題。氣溶膠的傳播大部分都是在封閉的房間當中,比如說實驗室、醫院診室,釋放到大氣當中,氣溶膠的傳播能力會比較低。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教授何美安認為,市民加強防範沒有錯,但適當開窗是必要的,要選擇好開窗時機。


電梯裡的氣溶膠會不會等著我?


問:電梯被認為是高風險地帶,會不會前面一個人留下了帶病毒的氣溶膠,正好被後面一個人吸入?


許綠葉認為,理論上有這種可能性,所以之前推薦的防範舉措都是有效的,減少出門,不聚會,必要外出時戴緊口罩。建議身體不接觸電梯空間,按電梯鍵時,可以用紙巾隔一層再按,回家後立即洗手。


踩上了氣溶膠怎麼辦?


問:氣溶膠會沉降,如果踩上了氣溶膠怎麼辦?


專家認為,不用過於擔心,絕大多數人的習慣,室外和室內穿的鞋子都是分開的,出門穿的鞋子可以放在門口,不放到室內來。如果實在擔心,可以參照為鞋子消毒的方法,在鞋底噴灑消毒水。


提醒:沖洗馬桶會產生氣溶膠嗎?


問:新冠肺炎患者的糞便內檢測出了病毒,衝馬桶會產生氣溶膠嗎?


專家提醒,糞便中會有病毒,沖洗馬桶的水流也會產生氣溶膠,建議把馬桶蓋蓋好,可以防止氣溶膠傳播。衝完馬桶,還可以用消毒液擦拭馬桶蓋。


關於下水道和馬桶是否造成樓上樓下傳播病毒,專家們認為風險不大。李曉寧主任建議下水道的消毒可以在每天晚上沒有人使用的時候,用84消毒片或84消毒液放進下水道或馬桶裡,注意如果它是金屬的就有腐蝕性,如果是PVC的管道就沒有問題。


李曉寧主任強調,家庭裡還可以多采用換氣扇來促進室內空氣的排出。衛生間和廚房在用84消毒的時候,一定要開通風設備,就是要開換氣扇通風,防止中毒。


今日起,武漢市全城一天消毒兩次


為有效降低新冠肺炎的傳播風險

武漢市在全市範圍內佈置了

新冠肺炎防控消毒處置工作

從今天開始

武漢市全城開展一天兩次的集中消毒


_

消殺時間

根據統一部署,全市每日上午10時、下午4時左右開展消殺。


_

消殺重點範圍

全市醫療機構、集中隔離點、病家、密切接觸者家庭、社區、重點單位(含超市、酒店)、集貿市場、公共廁所、垃圾轉運站等。


_

消殺工作以“條塊結合”的形式開展

“條”即各職能部門負責各自區域的消毒工作。

市場監管部門負責集貿市場、酒店、飯店及其周邊小餐飲、小熟食店、小食品加工店等。

城管部門負責城市公共區域,及其周邊公共廁所、垃圾處理場、垃圾轉運站等。

水務部門負責相關區域周邊汙水明渠、下水道等。

文化和旅遊部門負責接待酒店和賓館等。

商務部門負責商場、超市等。

交通運輸部門負責天河機場、火車站、汽車站和碼頭等窗口單位,以及地鐵、公交等公共交通。

園林和林業部門負責相關區域公園、健康步道等。

民政部門負責社區消毒。

衛生健康部門負責督促指導醫療機構、病家終末消毒等。

“塊”即消殺工作按照屬地管理的方式推進,各城區對各自轄區負責。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負責督促指導轄區密切接觸者家庭消毒。

不同場所這樣消毒


1. 病家消毒:


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疑似患者的病家終末消毒工作由轄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或第三方消毒服務機構負責。區疾控機構做好技術指導,並按至少10%的比例抽查,開展效果評價。


效果評價方法是,在消毒前後各選取病家的地面、牆壁、門把手、桌面、餐(飲)具、患者衣物或床單等5件物體表面樣本(消毒前後樣本必須保持一致);同時,還須採集消毒前後空氣樣本,要求空氣和物體表面消毒後自然菌消亡率均不低於90%。


2.醫療機構消毒

醫療機構按照《醫院空氣淨化管理規範》《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範》等相關要求對環境和物體表面消毒;儘量選用一次性使用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可重複使用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或滅菌應遵循《規範》進行處置。

3.集中隔離點消毒

按“醫療機構消毒”中的消毒方法開展相關場所的空氣消毒和物體表面消毒,汙染物和汙水也要消毒處理。由區指揮部指定單位負責,鼓勵購買第三方消毒服務機構開展消毒工作。

4.集貿市場消毒

農貿市場要按照“一日一清洗、一週一消毒、一月一休市”的原則開展清洗消毒工作;集貿市場下水道等重點場所要定期使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劑,按100 mL/㎡-300 mL/㎡的用量進行常量噴霧消毒。

5.社區、單位消毒

各區組織社區、單位(含酒店、超市)大力開展環境衛生治理,對電梯間、樓道、活動室等重點區域進行消毒處理,鼓勵購買第三方消毒服務機構開展消毒工作。

6.密切接觸者家庭消毒

首先要做好通風換氣,建議每天不少於2次,每次15-20分鐘;地面每天溼拖1-2次,使用250-500mg/L含氯消毒劑進行拖地;桌椅、門把手、電梯間等物體表面每天可用250-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或75%的酒精噴灑消毒一次;洗手池、便池等每天至少清洗並消毒1次;餐飲具主要採用煮沸消毒或流通蒸汽消毒,至少15 min;兒童玩具每週至少消毒一次;消毒完後用清水擦拭。


注意84消毒液不可與其他消毒或清潔用品(比如酒精、潔廁靈等)混用,否則可能會導致嚴重的毒副作用。



9日下午從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獲悉,該院已經接管雷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院長由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院長王行環兼任。

樓上的氣溶膠會不會飄進我家?哪種環境感染風險更高?專家解讀來了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黨委宣傳部部長高翔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接到通知後,武漢大學中南醫院8日晚開始進駐雷神山醫院,全面接管醫院。

8日晚,雷神山醫院接收首批轉診病人,均入住該院感染一科十六病區。該病區由武漢市第一醫院醫療團隊負責。

樓上的氣溶膠會不會飄進我家?哪種環境感染風險更高?專家解讀來了

與十六病區平行的十五病區,來自省腫瘤醫院的醫護人員也已進駐。

樓上的氣溶膠會不會飄進我家?哪種環境感染風險更高?專家解讀來了

8日下午,感染一科十六病區醫護人員準備就緒。


根據此前計劃,雷神山醫院由武漢市衛健委組建專班進行管理。為便於管理,改由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整體接管。已進駐醫療團隊無需撤出,繼續在各自病區展開救治工作。



疫情當前,這6個做法可解壓!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持續發展,大家待在家裡的時間延長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還比較安全,恐怕大家也感覺到了一些壓力。嚴重壓力下正常人都會有些常見反應,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以下的這些情況呢:

比如行為上:我們會不停刷微博、刷新聞,反覆量體溫、反覆洗手、反覆消毒,心神不寧無法做任何事情等等。

比如身體上:“怎麼都覺得自己不舒服”,“經常會嚇得出一身冷汗”,“會莫名其妙覺得身體發熱,頭疼得厲害”, 甚至有人“出現了不良的身體反應,感覺自己真的發燒了,覺得胸悶,氣短。甚至有的人會又拉又吐”等等,輕重不一,每個人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

樓上的氣溶膠會不會飄進我家?哪種環境感染風險更高?專家解讀來了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些反應呢?


這些反應的根源在於情緒,即我們情緒上的害怕、焦慮、恐慌、多疑、不安、悲傷、緊張、無力、失望、無助等等。

之所以我們這些身體的反應根源於情緒,是因為我們的身體是我們情緒承載的載體,是我們情緒的承受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人類70%以上的情緒,都會以“攻擊”身體器官的方式來消化。這就是為什麼人類強烈的情緒反應之下會引起一些身體的不適,而情緒緩和之後,我們的身體症狀不需要任何治療就會消除。

行為上的表現也是人們在強烈的情緒驅動下幾乎是自動化地呈現出來的一種反饋。我們把這種反饋叫作“心理問題的軀體化症狀”。特別是像這次,這種重大的突發的疫情面前,情緒出現波動很正常。出現這種大面積泛化的心理問題的軀體化症狀也在正常範圍內。所以,我們首先要做的一件事——穩定情緒非常重要。平和和穩定的情緒是我們身體健康的保證。有句話叫:“定生慧”,當我們穩定下來,智慧就會浮現了。所以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情況,請你謹記:“先處理心情,後處理事情”。

樓上的氣溶膠會不會飄進我家?哪種環境感染風險更高?專家解讀來了

那麼,在情緒來臨的當下,我們可以做一些什麼?怎麼來掌管和處理這些情緒呢?我想推薦以下的一些小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一、先覺察你的情緒並和你的情緒友好相處。


這句話的意思是:即使我們意識到自己出現了一些自己不想要的情緒。情緒來了會有很多的身體信號。因為我們的身體充滿了靈性,會對我們的情緒有第一時間的覺察。比如說害怕,你會感覺到心跳加快、呼吸短促、身體微微發抖、“嚇出一身冷汗”等。當你覺察到身體的這些症狀的時候,就要及時提醒自己:我好像正在恐慌,我正在害怕。對此保持一份覺知,因為這份覺察是改變的前提和基礎。


二、承認並接納這些情緒。


大家都知道拍皮球,你拍的力量越大,它反彈的力量也越大,情緒也跟這個皮球一樣。當你想不接納它,把它趕走的時候,這個情緒會更大地來困擾你,因此承認並接納這些情緒,是處理它的第一步。

跟自己或者自己信任親近的人承認或者交流:我現在覺得有點害怕,我現在每天都特別焦慮,我覺得特別難過,我覺得睡不著覺等等。通過這樣的一些認可,使心裡的一些模糊的東西、模糊的情緒變得更清晰,以便我們能夠做好全然的準備去應對它。

承認有這樣的情緒是自我負責的表現,不管這個情緒是不是由別人激惹引起的,它都是我們自己的情緒,是我們自己在害怕焦慮,而不是別人讓我們產生了這些情緒。

接納這些情緒就是指,你可以不喜歡自己有這樣的情緒冒出來,我猜大部分人都不喜歡,但是接納——接納這個已經實際發生和出現了的情緒,情緒就會相對平穩下來。

比如,在疫情面前,有人可能有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相類似的症狀,咳嗽、發燒,一定會非常緊張、害怕,承認和接納這些情緒:

“我現在覺得我很恐懼,我接納我的這份恐懼。”

而不是指責和打壓自己,這個情緒就會像那個皮球一樣,當你去接納它而不是拍打他,他反而會更容易被平復下來。所以,遇到這種情緒的時候,不是抱怨和指責自己。“我不應該這樣啊,我肯定不是病毒性肺炎,我這麼大一個人我不應該害怕或者自責”“我怎麼能被嚇成這樣,這也太懦弱太沒有勇氣了吧”。

接納情緒,就是不在情緒上加註更多的力量,就是不讓你去對抗,不自我消耗,然後才能騰出力量來把關注點放在情緒本身上。所以說,接納情緒而不是排斥情緒,可以為我們增加力量,讓我們去好好地面對它,做出合適的選擇。


三、充滿愛心地去陪伴自己的情緒。


想要跟自己不喜歡的這些情緒相處,去陪伴它,我們就需要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和自己待一會兒,允許這些情緒,陪伴它、安慰它、滋養它,富有愛心地去跟這些情緒對話:

“嘿,我的情緒,我看見你了,我知道,你嚇壞了,你害怕有危險,你害怕,你如果出了什麼意外沒有辦法再跟家人在一起。我願意陪伴你,和你一起面對和穿越這些情緒。”

陪伴情緒需要一個時間,和一段過程,我們可以嘗試用下面的任何一種方法去應對這些情緒。

樓上的氣溶膠會不會飄進我家?哪種環境感染風險更高?專家解讀來了


第一個方法:放鬆呼吸法。


比如,我們安靜下來,把注意力聚焦在我們的呼吸之上,細細地覺察:現在害怕或焦慮在身體的哪個部分能感覺到——是喉頭嗎?是心口嗎?是背部嗎?還是胳膊、腿,或是身體的其它部位?

找到了這個讓我們感覺到焦慮和害怕的部位之後,我們慢慢地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先留意觀察自己的呼吸,是深長的,還是短淺的,是緩慢的,還是急促的,只是去留意而不做其他的工作。

然後隨著呼吸有意識地放鬆身體,可以從頭到腳,把身體的各個部位逐一放鬆,一遍又一遍放鬆。

然後如果這些情緒帶來了身體的不適,在這樣做的時候,要特別有意識地做深長的呼吸、反覆地呼氣,比如六次,八次,十次……直到感覺自己的身體慢慢地放鬆下來。

情緒是分層次的,比如害怕、緊張過去之後,可能會有新的感覺出來,再比如難過、無助,或者身體的其他部位感覺不舒服,或者有新的念頭閃現等等。都沒有關係,可以繼續重複以上的這個過程,記得在做的過程中一定要慢一些、耐心一些。比如說,深吸一口氣屏住呼吸,然後把這一口氣分六到九口慢慢地吐出來。

當我們把一口氣分六到九口吐出來,我們就會發現,原來急速的心跳,和緊張的呼吸,慢慢地變得遲緩了。


第二個方法:靜觀情緒法。


在房間裡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如果可能,可以拉上窗簾,讓房間的光線相對暗一些。閉上眼睛,慢慢地去體驗自己的情緒,仔細地甄別情緒到底是什麼,是焦慮嗎?是恐懼嗎?是生氣嗎?

慢慢地體會:這樣的時候,你的腦海中會浮現什麼樣的畫面呢?你能賦予你的情緒一個形狀、大小、顏色或者溫度嗎?比如,心裡的意像可能是一團黑乎乎的烏雲,彷彿要壓過來。也可能是一團亂麻,纏繞的絲線。

如果有,很好,放鬆、呼吸 ,然後在你閉目的畫面裡靜靜地靜靜地看著它。

慢慢地,看著它,原先的這團烏雲,它可能會變得不一樣了,繼續看著它。

直到它一點點消失,你覺察一下,去感覺你的身體,它會慢慢地平靜下來。


第三個方法:讓光照進黑暗。


有句話說:這個世界原本沒有黑暗,你只需一盞燭光或者一根火柴照進黑暗。如果我們能用上面的方法去靜觀自己的情緒,你很難給情緒一個顏色、形狀,也沒有畫面,就是瀰漫開來的一些很不好的感覺,沒關係,這樣的時候,可以分兩步。

第一步,允許甚至鼓勵這種感覺不斷地擴散、蔓延到你身體的各個部位,就好像身體是一個很大的容器一樣,讓這些感覺去充滿,儘可能地充滿。

第二步,想象著有一束光,這束光可以來自天宇,或者找到你內心的一點光亮,哪怕它開始的時候有些困難、很微弱,都沒關係,耐心一些,慢一些,然後聚集在這些光上,讓它慢慢地、一點一點地充滿你的身體。

當光照進來,黑暗就消失不見了。

樓上的氣溶膠會不會飄進我家?哪種環境感染風險更高?專家解讀來了


第四個方法,找一個地方安坐下來去寫。


不安的時候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用筆去書寫這些不安,可以按照下面的這些順序如實地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我現在的感受是?


比如,很焦慮、很恐懼、很難過、很無奈,總之有什麼情緒就如實地記錄下來。


我現在的觀點和想法是?


比如:如果我感染上了新冠肺炎那我就完了;如果我繼續待在家裡,我的工作就完了;如果我繼續被封在小區,我的畢業論文就完了等等。


我現在的期待是?


比如我期待儘早回公司上班,我期待我的父母像我一樣重視這些疫情,而不要不戴口罩去跟親友聚會。


我現在的渴望是?


比如,我知道了,並不是非要一遍遍消毒不可,我真正想要其實是安全。

這樣,在書寫的過程中,自己就會靜下來、慢下來,很多心裡的新的感覺、想法、視角就會在書寫的過程中不斷出現。

比如我們之前剛剛寫上“如果我感染上我就完了”,很可能,一個新的觀點馬上就會出來說:“唉,即使感染了,也就不一定就意味著我完了呀,我還會療愈,還會康復。”

觀點、感受和期待,這樣我們內心的一些情緒它們是相互影響的,它們會一個發生變化,緊隨著,其他的也會隨之發生變化。所以,這種安靜下來書寫的過程,就是覺察自己、瞭解自己、整理自己的有效方法。

此外我們還可以去做一些運動,比如在家裡原地跑、原地跳、高抬腿、平板撐,建議有情緒的時候帶著體驗去做這些運動,就好像通過呼氣讓情緒一點點釋放,通過運動讓身體釋放多巴胺、內啡肽。這些都是讓我們身體感覺到有欣快感的一些物質,這些都能夠非常有效地幫助我們去釋放這些不良情緒。

當然還有冥想、催眠等也都特別有用,建議大家平常都能學會一到兩種非常適合自己的方法,也可以尋求心理專業人事的幫助,去撥打心理援助熱線、做線上的心理諮詢等等。

樓上的氣溶膠會不會飄進我家?哪種環境感染風險更高?專家解讀來了


第五個方法:對自己的情緒保持好奇。


情緒是我們的郵差和信使,它在有必要的時候會向我們傳遞一些身體的心理壓力的信息,讓我們有必要在情緒的整個歷程中充滿好奇,去問自己:

在我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我自己又做了什麼讓自己有這樣的感受。這個過程是一個自我探尋,試圖理解自己的過程。

同時我們要問自己,我到底需要什麼呢?特別是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這樣的問話是不同的,是要讓我們撥開迷霧去了解自己內心真正深層次的需求。

然後,放鬆身體,放空頭腦,用心去體驗自己的需要。比如,去到自己內心的深處,找到並體驗那一份安全的感覺。可能開始的時候會有些困難,慢慢來,最終你會找到內心的安全島。


第六個方法:欣賞、感謝情緒,同時欣賞和感謝自己。


欣賞和感謝自己有這樣的一些情緒,因為這些情緒就像郵差和信使,它讓我們有機會了解自己平常不太關注的那部分內心真正的需要,它到底是什麼。

欣賞和感謝自己,我們很多工作非常出色的人,可能很容易去欣賞和感謝他人,但是卻非常難以欣賞和感謝自己。而在這點上,很多人可能是需要特別去修欣賞和感謝自己的這門功課的。可以以欣賞和感激自己的方式來陪伴自己負性的情緒,可以以這樣的方式來關愛自己,也欣賞和感謝自己能通過這樣的一次特殊的防疫期間的經歷和應對情緒的過程,獲得更多的自我學習和成長。

最後,關於“我可以做什麼”,有一個問題可以用來問自己:“一段時間過後,當疫情轉危為安,那個時候的我,會希望自己如何度過這段時間呢?”

如果你的心理已經有了答案,那就請你按照你的答案去做吧!

最後衷心祝福大家,壓力之下能夠保持情緒健康,期待疫情過後,大家每個人都平平安安,健康合美。


暖心時間


有一位90後的菜鳥驛站站長

穿著簡陋的隔離服

給小區2000隔離戶義務送菜

每天送菜15小時


我一個人在外面跑

大夥兒就不用出門了

樓上的氣溶膠會不會飄進我家?哪種環境感染風險更高?專家解讀來了


我想感謝一下,我們小區有個站長,一個人買菜配貨送菜,幫助我們住戶,青菜、水果都是按進價給我們。” 記者根據微博上的信息找到了這名菜鳥驛站的站長——蒼禹威

樓上的氣溶膠會不會飄進我家?哪種環境感染風險更高?專家解讀來了

每天6:00他出門採購蔬菜和水果,回來後按街坊的需求,把果、蔬分揀包裝好,挨家挨戶給小區居民送去。

樓上的氣溶膠會不會飄進我家?哪種環境感染風險更高?專家解讀來了

把物資分裝完畢,他就帶好護目鏡、口罩去配送。工作強度很大,他身上簡陋的防護服已經破了一個洞。

樓上的氣溶膠會不會飄進我家?哪種環境感染風險更高?專家解讀來了

樓上的氣溶膠會不會飄進我家?哪種環境感染風險更高?專家解讀來了

每天算下來,他都要工作了近16個小時,這樣的工作已經持續了近一週


樓上的氣溶膠會不會飄進我家?哪種環境感染風險更高?專家解讀來了

樓上的氣溶膠會不會飄進我家?哪種環境感染風險更高?專家解讀來了

漢口城市廣場居民程純(微博發佈者):“當時真的大家都特別的感動,然後群裡的很多業主都說現在情況很危險,你不要去做這樣的事情,都勸他讓他不要去。但是他當時就說了一句話,我在外面跑一跑,給你們送蔬菜和水果,這樣你們就不用在外面跑了。

樓上的氣溶膠會不會飄進我家?哪種環境感染風險更高?專家解讀來了

菜鳥驛站漢口城市廣場站站長蒼禹威:“從2017年起,我在這個小區開菜鳥驛站,方便居民快遞收取畢竟街坊鄰居支持了我三年,不可能這個時候我不管了、走掉了,這時候我應該跟大家一起共渡難關。”

每天,他都穿梭在小區送菜,媽媽在菜鳥驛站幫忙分揀。

樓上的氣溶膠會不會飄進我家?哪種環境感染風險更高?專家解讀來了

樓上的氣溶膠會不會飄進我家?哪種環境感染風險更高?專家解讀來了


蒼禹威媽媽:“他一個人搞不過來,我得支持他。


樓上的氣溶膠會不會飄進我家?哪種環境感染風險更高?專家解讀來了


雖然媽媽心裡很擔心,但她還是用實際行動幫著兒子完成這份善舉,由於長期勞作,媽媽的雙手早已凍得通紅,還佈滿了裂痕。


樓上的氣溶膠會不會飄進我家?哪種環境感染風險更高?專家解讀來了

漢口城市廣場居民程純(微博發佈者):“其實有很多平凡崗位的人,他們做了很多不平凡的事,就像菜鳥驛站的站長,他其實沒有義務這樣去做,他沒有去收取配送費用,並供給我們價格便宜的蔬菜。我們真的是特別的感激及感動。發微博的初衷很簡單,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認識他。在當前疫情有太多的人,他們都值得被我們記住,值得被我們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