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是平庸还是伟大?让我们还原一个真实的大唐开国皇帝

引言

<strong>中国历史上让国人引以为傲不是秦皇汉武,就是唐宗宋祖,而对于唐高祖李渊这个开创大唐的皇帝,则鲜有人提。目前史学界对于对唐高祖李渊在历史上地位的评价也并不一致。新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官史中,认为李渊是个碌碌无能之辈。可是《旧唐书》对李渊的评价:决神机而速若疾雷,驱豪杰而从如偃草。 跟史料里李渊无能的说法很矛盾。后来翻阅《大唐创业起居注》才发现,无论起兵晋阳,攻克长安,还是处理与突厥的关系及玄武门之变以后的让位,李渊都是一位有着重要军事才能和政治远见的决策人。下面让我们去探寻一个真正的唐高祖。

李渊是平庸还是伟大?让我们还原一个真实的大唐开国皇帝

《旧唐书》:“有隋季年,皇图板荡,荒主燀燎原之焰,群盗发逐鹿之机,殄暴无厌,横流靡救。高祖审独夫之运去,知新主之勃兴,密运雄图,未伸龙跃。而屈己求可汗之援,卑辞答李密之书,决神机而速若疾雷,驱豪杰而从如偃草。洎讴谣允属,揖让受终,刑名大刬于烦苛,爵位不逾于珝轴。由是攫金有耻,伏莽知非,人怀汉道之宽平,不责高皇之慢骂。然而优柔失断,浸润得行,诛文静则议法不从,酬裴寂则曲恩太过。奸佞由之贝锦,嬖幸得以掇蜂。献公遂间于申生,小白宁怀于召忽。一旦兵交爱子,矢集申孙。匈奴寻犯于便桥,京邑咸忧于左衽。不有圣子,王业殆哉!”

李渊简介

北周天和元年(566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李渊出生在长安。李渊七岁继承唐国公爵位,但因为母亲身体不好,从小在姨母独孤皇后身边长大。长大后李渊工于骑射,是名副其实的神箭手,更留下雀屏中选的佳话。而他的次子太宗世民也以神箭无敌自负,也是得到了其父的真传。

《旧唐书·高祖本纪》云:十一年,炀帝幸汾阳宫,命高祖往山西、河东黜陟讨捕。师次龙门,贼帅母端兒帅众数千薄于城下。高祖从十余骑击之,所射七十发,皆应弦而倒,贼乃大溃。

《创业注》卷一说:帝尤善射,每见走兽飞禽,发无不中。

他任性真率,宽仁容众的个性,深得隋文帝特别亲近器重,累转谯(今安徽亳县)、岐(今陕西凤翔)、陇(今陕西陇县)三州刺史。大业前期,先后成为荥阳、楼烦两郡的太守。后来平调为殿内少监,大业九年为卫尉少卿,并在隋炀帝第二次征讨高句丽的时候,李渊开始负责在怀远镇做后勤督运。而杨玄感起兵之后,李渊才真正开始获得军权,迈出了李唐开国的最重要的第一步。大业末期,李渊升任“太原道安抚大使”被派到山西“黜陟讨捕”,当时他已经在节度太原兵马,因为剿灭历山飞的功劳,大业十二年晋升为右骁卫将军,并继续在山西讨捕,大业十三年被封为太原留守。

李渊是平庸还是伟大?让我们还原一个真实的大唐开国皇帝

《旧唐书·高祖本纪》记曰:高祖以周天和元年生于长安,七岁袭唐国公。及长,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无贵贱咸得其欢心。《创业注》卷一说:帝素怀济世之略,有经纶天下之心。接待人伦,不限贵贱,一面相遇,十数年不忘。山川冲要,一览便忆。远近承风,咸思托附。

一,先从太原起兵来看李渊的政治智慧

李渊善于用人,对于人才他用种种方法尽力接纳与搜求。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李渊招降纳叛,网罗各种人才,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

《新唐书·刘弘基列传》云:大业末,从征辽,赀乏,行及汾阴,度后期且诛,遂与其属椎牛犯法,讽吏捕系。岁余,以赎论,因亡命,盗马自给。至太原,阴事高祖。又察太宗资度非常,益自托。由是蒙亲礼,出入连骑,间至卧内。兵将举,弘基募士,得二千人。

《旧唐书·长孙顺德列传》说:顺德仕隋右勋卫,避辽东之役,逃匿于太原,深为高祖、太宗所亲委。时群盗并起,郡县各募兵为备。太宗外以讨贼为名,因令顺德与刘弘基等召募,旬月之间,众至万余人,结营于郭下,遂诛王威、高君雅等。

大业十三年(617年)二月,李渊治下驻马邑(今山西朔州市)的鹰扬校尉刘武周发动兵变,杀死马邑太守王仁恭,割据马邑而自称天子。农历三月,刘武周攻破楼烦郡,进占汾阳宫,并与突厥勾结,图谋南下争夺天下。炀帝闻讯后大怒,要提李渊到江都治罪。在此危急情势下,李渊开始着手反隋。

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怀疑李渊要造反,便密谋骗李渊父子到晋祠祈雨,想除掉李氏,向隋炀帝邀功请赏。不料,这一密谋被晋阳乡长刘世龙获悉,告知了李渊。李渊逮捕了试图在晋祠暗杀他的王威、高君雅,但是很多人都知道这两个人是隋炀帝的亲信,李渊虽然诬陷他们勾结突厥,但是那只是逮捕他们的借口,李渊无法用这个理由再去杀掉他们。 按照一股的道理, 他应该把这两个反对派押解送给皇帝,李渊显然不能这么做。

李渊是平庸还是伟大?让我们还原一个真实的大唐开国皇帝

正在李渊要杀反对派而苦于没有理由的时候,又有人出来主动帮忙。不知什么缘故,突厥人的一队人马忽然杀向太原,李渊赶紧关闭太原城,全力迎战。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时候突厥军队会出现。李渊一边指挥迎战,内心里充满感激。他不用再等待了,直接召开大会,公开王威、高君雅的罪行。群情激奋,大家无不愤恨王威、高君雅。竟然勾结突厥,进犯太原。王威、高君雅有口难辩,只能自认倒霉。就这样,李渊顺理成章地杀掉了王威、高君雅。而突厥,骚扰一下,发现李渊有准备,就撤走了。身边再没有什么反对派了,李渊的起兵计划有条不紊展开。很快,长子李建成带领全家从河东郡(蒲州)赶来,女婿柴绍从关中赶来。所有的担心都不存在了,现在应该正式起兵了吗?

答案是不能。因为还有突厥这个大问题。 李渊计划是占领长安, 但是如果突厥包抄后路, 李渊不等于腹背受敌吗?万一长安攻占不顺利, 后方被突厥占据, 李渊到哪里寻找安身之所呢?所以,要想保住太原这个后方大本营,李渊必须跟突厥搞好关系。

李渊是平庸还是伟大?让我们还原一个真实的大唐开国皇帝

不仅如此。跟突厥搞好关系,获得突厥的支持,对鼓舞军心大有帮助,突厥会提供战马,这是当时最重要的战略物资。突厥的加盟,还会对敌人产生威慑作用。与突厥的关系好坏,强弱对比,简单而明确。思考了几天,李渊给突厥始毕可汗写了一封彬彬有礼的信,希望与突厥合作,拯救天下,答应恢复隋文帝时期的政策,多给突厥以利益照顾。

送信的使者是刘文静。很快,突厥始毕可汗就有了回信。可汗愿意合作,还主张李渊直接当天子。突厥始毕可汗说,他们很了解当朝的皇帝。突厥支持李渊当皇帝,然而,李渊忽然陷入犹豫不决之中,迟迟不能给突厥可汗回答。原来,突厥可汗在答应支持李渊当皇帝的同时,又提出一个重要条件,李渊必须先向突厥称臣。李渊还未曾起兵,自己还没有当上皇帝,却先向突厥称臣,李渊从心里就不愿意接受。

然而,如果不答应突厥的条件,等于跟突厥的联合也告破裂。李渊有破裂的本钱吗?其实没有。 李渊只能陷入严重的矛盾中, 左右为难。 难题也考验着刚刚组建起来的政治团队。用暂时的称臣,换取突厥的支持,这究竟是不是一笔合算的交易?几乎所有的人,都来劝说李渊接受这个条件。 裴寂来了。 刘文静来了。李世民来了。后加入的李建成也来劝父亲接受。李渊还在犹豫,但他拿不出解决的办法。时间等于机会,现在已经到了最佳的起兵时间。然而,李渊还在犹豫。正在这时,发生了李渊预料不到的状况。兴国寺出了问题。兴国寺,是新兵集合的指挥部。兴国寺代表着李渊的军事力量。

李渊是平庸还是伟大?让我们还原一个真实的大唐开国皇帝

忽然,李渊听到了最不愿意听到的消息,兴国寺里传出话:唐国公如此犹豫不决,还能成什么大事,我们解散算了。如果集合起来的军队不能够听从李渊调遣,那么李渊的所有本钱都丧失了。最后,李渊只好接受大家的意见,接受突厥的条件,首先向突厥称臣,然后谋求天下。关键时刻,到底是谁促成此事呢?唐史大学者陈寅恪先生考证,兴国寺兵马的背后,就是李世民。这从一个角度证明了李世民的果敢。两支反对派,王威、高君雅杀掉了。突厥呢?联合了。李渊的后顾之忧就这样解除了,从此可以全力南向。

《起居注》卷一说:初,帝自卫尉卿转右骁卫将军,奉诏为太原道安抚大使。郡文武官治能不称职者,并委帝黜陟选补焉。河东已来兵马仍令帝征发,讨捕所部盗贼。隋大业十二年,炀帝之幸楼烦时也。帝以太原黎庶,陶唐旧民,奉使安抚,不逾本封,因私喜此行,以为天授。所经之处,示以宽仁贤智,归心有如影响。

又说:炀帝后十三年,敕帝为太原留守,仍遣兽(唐因李渊祖父李虎之故,讳“虎”字)贲郎将王威、兽牙郎将高君雅为副。帝遂私窃喜甚,而谓第二子秦王等曰:“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

二,从李渊起兵反隋的方略来看李渊的战略上步局

也许是因为从容和周密,李渊的所有战略战术,几乎都没有出现过纰漏。一切都是天衣无缝。后来的胜利,跟李渊的基本战略也是密切相关的。分析李渊的战略,两个方面十分重要。

李渊是平庸还是伟大?让我们还原一个真实的大唐开国皇帝

1,直取长安。

长安是隋朝的首都,是隋朝经营天下的大本营。但是,李渊起兵的时候,皇帝不在长安在扬州,皇帝的禁卫军也在扬州。相对而言,长安有些空虚。隋炀帝一年前去了扬州,再没有回长安,他的主力禁卫军自然也都存扬州。长安是首都,府库资源丰富,相对而言防守力量不强,容易攻取。同时,因为是首都,对于天下人心的政治影响巨大,占领首都,有利于争取人心,夺取天下。关中一方面是隋朝的中心所在,一方面反隋的势力比较小。反隋的主力都集中在东方,隋朝的注意力也集中在东方。李渊悄悄取得长安,又可以从容安定后方,让东方反隋势力与隋朝相互损耗,最后李渊坐收渔人之利。

2,反皇帝不反隋朝。

李渊的第二项重大战略,是政治策略。他对隋炀帝提出批评,并且决定让皇帝退位成为太上皇。这是符合很多人的心理的,大家认为天下如此之乱,是皇帝政策引起的。同时,李渊宣布要解决隋朝的问题,但并不反对隋朝。不反隋,可以避免隋朝的同情者的反击。反对皇上,又可以获得反隋力量的支持。

李渊是平庸还是伟大?让我们还原一个真实的大唐开国皇帝

在天下大乱的时刻,李渊希望不要遇到太多的反对力量, 更不要四面出击。他要走一条中间路线,希望获得左右逢源的效果。 暗地准备, 突然发起进攻,攻敌不备。然后利用政治政策,取得支持,减少反对。他骨子里是不反隋吗?当然不是。所以,真正隋朝的拥护者还是与李渊为敌的。而造反者也会集聚在他的旗帜之下。但是,他毕竟打着不反隋的大旌,这让骑墙派、观望者这些绝大多数的力量不会与他为敌。

公元617年7月1日,李渊存太原设坛誓师。 太原起兵, 经过半年的预备,终于正式宣布发动。李渊的战略,都是公开宣布的。同时,公布隋炀帝的多项罪状,表示自己要拯救隋朝,救民于水火。以人民的名义,李渊开始了自己的政治征程。晋阳起兵,是推翻隋朝统治最有力量的一道巨浪。

它不仅开创了唐朝的历史,为唐朝避免隋朝的覆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而且为唐朝在夺取政权之后迅速实现政治转型做了多方面的准备。 作为开国之君, 李渊的政治智慧是足以称道的,选择起兵,不管背后有多少个人的利益思考,在历史转变的关头,他的选择响应了历史的需要。当时,尽快推翻残暴的隋朝,有利于减轻社会整体的痛苦,给社会大众带来新的生活希望。

李渊是平庸还是伟大?让我们还原一个真实的大唐开国皇帝

第三,李渊称帝后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举措

1,李渊铸造开元通宝

是唐代经济制度的重要基础。也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最成功的货币之一。影响十分广泛。

2,完成武德律

将隋朝大业时期的法律恢复到文帝开皇时期的局面上。

3,务在宽简”的薄赋轻租思想

《旧唐书.食货志》载“高祖发迹太原…既平京城,赏赐给用,皆有节制,征敛赋役,务在宽简,未及逾年,遂成帝业。”《唐会要》武德二年载李渊下制“每丁租二石,绢二丈,绵三两。”

在军需量巨大的情况下,适李渊选择了适量收交以得民心的政策。隋初的租调数量是粟三石,绢一匹,绵三两,隋文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尽管这是南北朝以来最低的租赋了,唐朝的租调还是比隋朝少不少。

李渊是平庸还是伟大?让我们还原一个真实的大唐开国皇帝

4,推广均田

《旧唐书.,食货志》载“丁男,中男给一顷,笃疾,废疾给四十亩…”《文献通考》“武德七年,始定均田赋税…工商者,宽乡减半,狭乡不给…”

李渊在武德七年详细颁布了田令,诏令不仅使人民得到土地,政府也得到收入来源。对于工商者的土地授受条件却十分苛刻,宽乡减半,狭乡是不给的。由于工商业者的流动性,政府很难对其收到赋税,所以想用政策的导向限制农民从事手工业和商业。说到底李渊目的是将每个农民都牢牢的固定在一小块土地上。

5,保护农业劳动力

隋末战乱导致人口急剧下降。在古代,人口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李渊在上台初期就十分注意增加劳动者数量。

《全唐文》“自武德二年十月以前,罪无轻重,皆赦除之。”

由于士兵等流亡为寇很多,因此颁诏下令招复逃亡,以恢复农业经济。武德七年,太史令上书李渊请毁佛,理由是大量的农民剃度成了僧尼就影响到劳动力的数量,而且很多人剃度为僧尼就是为了逃避赋税徭役。李渊十分赞同,武德九年,他下诏“京城留寺三所,观二所,其余天下诸州,各留一所,余悉罢之。”为了增加劳动力,“并令罢遣,各还桑梓”是最好的方式。

6,设置关中十二军

这一军事建制为统一战争打下基础,李唐的动员能力因此超过了当时所有豪强。

7,运用外交手段,在武德初期稳住突厥。

为李唐扫灭群雄做了外部环境的准备。虽然曾经把云州割给突厥,又大送金帛美女,但是,在当时环境下,这是必要的,在有实力之后,甚至主动与东突厥在边境争夺马邑。有进有退。

结语

通过以上对李渊的分析可以看到,广积粮缓起兵,废昏立明,远交近攻,驱虎吞狼,挟天子令诸侯等政治手段,可以说是韬略外交,登峰造极,政治才华,不亚于刘邦。至于说太原起兵是李世民劝进之功,略微懂点政治的人都不会这么想。李渊作为封疆大吏,一直在招降纳叛,结纳豪杰,什么用意一目了然。李世民当年也就十七八岁,热血沸腾,多次劝进在所难免,李渊认为时机不熟暂时忍耐而已,就被历史篡改称犹豫无能了。等李密成事,隋朝大势已去之时,李渊紧握千载难遇之良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半年下长安,兵不刃血吞并巴蜀,大势已成。

李渊是平庸还是伟大?让我们还原一个真实的大唐开国皇帝

李渊是历史上成就帝业时间最快、统一时间最快的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从起义到称帝仅仅用了半年的时间。怎么也看不出他是平庸之辈,可就是这样一位出色的李渊却是历史上最被低估和忽视的帝王之一。他的姨丈是大隋高祖文皇帝杨坚,他的表弟是大隋世祖明皇帝杨广,他的儿子是大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在以上这几位万丈光芒之下,李渊本身的超凡的能力和不俗的功业都显的暗淡了。但是唐高祖为太宗的辉煌统治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础。不管怎么说李渊称的上是个伟大的帝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