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為啥繩和門不能賣?

張淑苗


很多人可能不能理解這句俗語的意思,你連房子都賣了,還在乎一個門嗎?連最重要的生產資料耕牛都賣掉了,手裡還攥著一根牛繩有啥用呢?其實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含義在後面,那就是我們每個人在最困難的時候,也要給自己留一條後路,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絕了。

只要“門”在自己的手裡,將來房子還可以回來;只要牽牛繩自己還拿著,將來牛也可以贖回來,就是這個意思。其實每個人都有困難的時候,但是再困難也不能讓自己徹底斷了後路,後路一斷,將來就再也無法翻身了。

在舊時中國,牛是一個家庭最重要的固定資產,牛不僅可以用來耕地,還可以用來負重。對於很多家庭來說,牛就相當於自己的孩子一樣,要備加呵護。不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一般是不可能把牛賣掉的。

因為一旦牛被賣掉,也就意味著這個家庭徹底解體了。許多農民在最後賣牛時都是含著眼淚完成交易手續的,最後一定要把牛繩拿在手裡,不能交給買牛者。一來是為了給自己一個念想,二來是為了提醒自己,將來一定要繼續努力賺錢,再把牛給贖買回來。

至於房子賣了,該怎麼留著門,倒是沒有什麼規定。有些人會把門板拆下來,自己帶走,有些人會在房子前面拍張照,以做紀念。其實都是為了在自己的心裡面留下最後一絲念想,我曾經在這裡住過,這曾經是我的房子,現在我出於困難,需要把房子賣掉。

但是並不等於我將來不再回來,今天把門留下,就是為了將來重新回到房子裡,門在則房子依舊在。這就是一種自我的鼓勵,這種鼓勵有時會促使自己在將來的工作中奮發努力,為家庭未來的幸福而奮鬥。

而在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本義之外,我們的祖先似乎在告訴我們一個樸素的道理,那就是人活於世,並不是什麼都能丟掉的。物品可以丟掉,但是精神不能垮掉,房門和牛繩其實更指代的是一種精神和意志的存在。

試想,如果一個人連最後的房門和牛繩都一起賣掉,這是不是意味著他已經放棄了人生呢?其實房門也好,牛繩也罷,從其價值本身來說,值不了幾個錢。但是你賣掉了,就說明把自己以後的路給斷掉了。如果你連未來生活下去的勇氣都沒有了,人生還有意義嗎?

人生在世,有些東西可以賣,比如物品,但是有些東西不能賣,比如尊嚴。有些東西可以丟,比如金錢,但是有些東西則無論如何不能丟,比如精神和意志。只要一個人的精神還在,那麼未來就有無限可能。也許成功,也許失敗,但總還是有翻身的可能的。

但是如果精神和意志垮掉了,這個人也就不存在了。簡單的俗語背後總是包含著無限的人生哲理,這就是我們祖先智慧的結晶,他們對人生充滿了希望,正是在這種希望的指引下,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越來越美好。


小小嬴政


“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這話聽起來有點兒不可思議。大家知道,房子和牛要比門和繩子值錢多了,為啥房子和牛都能賣,而不值錢的門和繩子要留著呢?!

這就是這句老話的藝術所在!我們需要從這句老話的時代背景和意義兩個方面來討論。



(一)這句老話的時代背景

從前農村人賣房子,賣牛那都是萬不得已的事,不是有什麼急事,不是有什麼天災人禍是不會賣房賣牛的。因為在過去農耕社會,對於普通人家來說,蓋一套房子不容易,有錢的人家的房也只會越來越多,有多少都不嫌多的,窮人家能有一套住的就不錯了。賣房子,就意味著到了山窮水盡的時候了,一定是為了給親人治病或者什麼的,或者有一些紈絝子弟賭博欠了外債等情況。而牛呢,作為農村人生產耕作的命根子,是一種不可代替的生產資料,全家人吃飯都指望著它呢,所以賣房子賣牛本身也是迫不得已的。



(二)“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是為了給家人留點兒念想,在看到從前的門和拴牛的繩子的時候,就會激勵人們“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留下門就是為了激勵家人和後代,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從前的房子買回來。能把從前自己家的耕牛贖回來!

所以說這句老俗語“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是農村人一種決心和志氣的表達。在困難的時候,在萬不得已的時候,門可以買,牛也可以賣,但是,人們奮鬥的決心和信心不能丟。也可以看做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所在。

時代不同了,賣房賣牛這些都成為了市場經濟中常見的商業行為,而不再是迫不得已的事情,所以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這樣的講究也就不存在了。

我們今天學習和了解這句農村老俗語,能讓人們懂得從前農耕社會農民生活的不容易,也應當學習古人在艱難環境中矢志不移,奮鬥不息的決心和鬥志。

讓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吧。


村姑說村事


農村俗語“賣屋不賣門,賣牛不賣繩”的說法確實存在,那是不是其中有什麼忌諱呢?為什麼這兩樣不能賣呢?下面就我所見所聞來解釋一下,

農村做好一幢房屋,一般都傾其所有,勞財勞力,費時費工。建好後不論寬窄、不論奢貧都極有榮譽感。一家人歡聚一堂,其樂融融。除非突生大變那裡會賣屋,畢竟幾代人都溶入了感情,一時那能割捨,保留大門不賣也是圖一個東山再起的願望。這是感情的一面,還有一種就是迷信說法,據說賣屋連大門都賣了,從此人無居所、神無居停。會一代一代地衰敗下去,所以人們寧可信其有,自然會保留大門。

再說“賣牛不賣繩”其道理與“賣屋不賣門”其中含意幾乎相同,不論是感情方面還是迷信方面都有留繩的意願。

正因為其貼近生活、源於民生,所以流傳甚廣。不知各位網友有沒有聽說過呢?

或許你沒有在農村生活過,或許你較年輕沒聽過,這兩句俗語在農村是真實存在的,你也不要奇怪,就當是增加一點對農村的認識吧!








明清(德剛)


相信有過農村生活經歷的的人,耳濡目染,都知道一些俗語,老一輩農民通過俗語觀天象,促生產,這些俗語保留至今,形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在今天無論從哪個方面仍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農村俗語“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為啥繩和門不能賣?

要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從過去的農村農耕時代的生活說起。

老輩子的人覺得,門是房子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以前的人們在建造房屋時,富貴人家一般都會把門造的十分講究,如同一個人的臉面,代表一個家庭的福氣和財運。所以,富貴人家在賣房子的時候,肯定是不會把代表臉面的大門賣給他人吧?

說到窮人,好不容易有個遮風避雨的家,無緣無故又怎麼會變賣房子呢?除非面臨窮困潦倒、走投無路的時候,或者遠走他鄉,就不得不選擇把房子賣掉,曾經賴以生存的家沒了,保留大門不賣,或許是為了留個念想,還有一種說法就是,賣屋連大門都賣了,預示從此居無定所、連供奉神仙的的地方都沒了,世代將會衰敗下去。所以一定把門留下。

從牛到牛耕技術出現,一直到20世紀末,在中國農村延續了2000多年。應該說牛耕技術在歷史上是起過重要作用的,對中國農村的生產和生活影響尤為深刻。

牛在勞動人民的心裡,就是家庭的主要勞動力,更是功臣。是勞動人民生產耕作的命根子,全家人吃飯都指望著它呢,過去的人們不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是沒有人捨得賣掉耕牛的。

通常賣牛都要把栓牛的繩子卸下來,老人們認為如果把繩子一起賣掉,會影響自己的運勢,繩子賣給別人有被別人牽著鼻子走的意味。

其實,老人們留下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這句話有更深層的意思

意在告誡人們,當人生遭遇不測選擇賣房或者賣牛時,留下大門和牛繩,就是為了激勵家人和後代,“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從前的房子買回來,把自己家的耕牛贖回來!

也許這句話蘊含的意思沒有任何科學依據,賣房賣牛這些行為都成了市場經濟中一種商業行為,現在城市裡的人賣房子都不會出現有人把門帶走的情況,但是,農村俗語卻反映了農民樸實無華的思想,是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嚮往

我小時候,到了春天,“七九八九,耕牛遍地走”,田埂上一頭頭老黃牛拉著犁,甩著尾巴走著,農人們揚著鞭不時還聽到一聲吆喝,現在回老家,再也見不到這樣的場景了。


那些舊時光


農村俗語“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這些是千百年來的農村生活的經驗積累,肯定有它的道理,農村的房門既代表面子,又還有門神,所以在迫不得已賣房的情況下,那門是一定要留下來的,而那個賣牛不賣繩,繩是代表拉來財富的意思。所以賣牛是不賣繩的。


一,“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後面經過轉變。還有另外一種意思,也就是加點價錢的意思,一般情況下是賣房不賣門的,你加點錢的話就門一起給了,賣牛不賣繩也是一樣,也有加賣繩的意思。加個幾十或者加個幾百,來提高點價格。來提高物品的價值最大化。

二,“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最初的意思和“賣船不賣槳,賣地不賣墳”一樣,房門留下來,起碼面子還在,牛韁繩還有在手上,就還有希望。把船賣的槳還有在手上。以後說不定什麼時候還能東山再起。心裡面那點希望是不能破滅的。這裡面的意義很重大。



綜上所述,“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雖然在人們的思想未轉變之前,很有意義。但是隨著人們的思維更加的開放轉變,比如現在的高速公路要徵地的話,農村很多的祖墳都有遷出來。證明現在人們的思維已經大大的開放和提高。如果能們還是抱著“賣地不賣墳”的老觀念老思想。那麼很多事情都辦不了。個人觀點如有不對之處請指正。歡迎關注並評論,謝謝。



醉美侗鄉阿妹


農村俗語“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為啥繩和門不能賣?

在農村生活的人都聽到過很多農村俗語,是世世代代人們生活的經驗總結,也是農村人智慧的結晶。農村老俗話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下面我們來說說題主問題,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到底是什麼意思?


不論是城市和農村,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房子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一個人如果沒有房子就好像無根的浮萍,飄忽不定。有了房子才有個安定的家,以後做什麼事情才有底氣,在外面累了,有個港灣可以停靠,心也有個棲息的地方。以前的農村人省吃儉用,再辛苦也要把房子蓋起了,就算你在家裡吃糠咽菜,只要起了房子,就會被人高看一眼,可見房子不僅代表一個安穩的家,還是一個人的價值提現。農村人修房子一般都會把門修的很氣派,因為門面門面,門就是一家人的面子。以前的農村如果家裡遇到了大的變故,實在是沒辦法的時候,才會選擇賣房子來度過難關。房子可以賣,但門是千萬不能賣的,如果賣了門就等於不要臉了,會被人笑話的。留個門就是留下了希望,看著門來鞭策自己,也許有一天就會東山再起呢。


賣牛不賣繩是什麼意思?其實從字面上不難理解,就是把牛賣了要留下繩子。農民為什麼還要留下栓牛的繩子呢?因為在以前的農村,沒有機械化,農業種植都靠牛來出力,耕種收穫那一樣也離不開牛,牛就是一家人的命,在長期的勞作中人對牛會產生深厚的情感,因為牛對人有恩,所以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誰也不會去賣牛的,如果真是沒辦法把牛賣了,那麼要留下栓牛的繩子,也就是留下了一個念想。如果連繩子都賣了,顯得你這個人太沒有人情味了,也會被人輕看的。還有一個原因也是為了鞭策自己,努力奮鬥,以前有的東西以後還要有。


以上就是農村老話“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的意思,這句話適應以前的農村,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現在的農村已經不在適應了。


豫南小平


對於這些農村俗語,我感覺特別搞笑,也不知道是怎麼形成的,簡直是無稽之談,如果賣房不賣門,那買房子的人還買你的房子幹嘛?沒有大門的房子,房子要不要降價處理?賣牛不賣繩,那如何把牛牽走呢?牛跑了怎麼辦?

賣房不賣門

大門是一棟房子的核心,大門的方位直接決定著房子的風水格局,現在很多人把大門修建得很氣派,也能給自己增加面子,因此從側面反應,大門和麵子是掛鉤的,如果把大門隨著房子給賣了,那豈不是面子也給賣了?

反過來說,你連房子都賣了,你還留著面子幹嘛?說得好聽一點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別人買房子,同時也看中了大門和整體佈局,如果戶主把大門給拆了不賣,顯然會影響到房子的風水,那麼買房子的人還願意買漏風的房子嗎?房子會不會因此而大降價?為了點面子,損失的卻是鈔票,這是不是傻呀?

賣牛不賣繩

牛用繩子拴著才會聽話,如果牛沒有繩子牽住,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可見繩子的至關重要性,雖然古時農民窮,買根繩子都捨不得,而自己賣的是牛,又沒打算賣繩子,因此把繩子給留下,那買牛的人怎麼把牛給牽走呢?特別是在牛市上,沒有繩子牽住的牛萬一發狂了怎麼辦?再說了,牛都已經賣了,繩子還留著幹嘛?難道用來留給念想?

繩子是牛的附屬品,賣牛,自然要把繩子一起賣掉,沒有繩子的牛也沒人敢買,你說是吧?

因此我覺得“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這句話很不靠譜,說得直白一點就是傻的表現。


老梁話三農


一哥“俗眼看社會”之——

四句怎麼只讀兩句

題主所言“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聽著是不是有點怪怪的,也少有韻味,古人雖說多是鄉野民間、俚語俗話,但也不失智慧情趣,想起祖父在世時說過類似的教導,是四句——賣房不賣門,揭鍋撇下盆,賣牛不賣繩,賣姓不賣名。

賣房這事在舊時是萬不得已才為之的事,不是被逼到實在無奈了,誰會去賣房子啊,地賣了還能給人家去種地,扛長工的人多了是,房賣了就意味著背井離鄉了、意味著這家絕了戶、意味著遭遇了天大的事,有頭髮沒人願意裝禿子,有生路誰願意走死路,賣房實在是沒辦法的辦法啊。房子賣了,門要卸下,意味著留下這一門人,也許是個念想吧。當然各地規矩不一,康百萬莊園就有“康氏莊園葉氏井”的故事,說明了葉家撇下了水井做為一個念想啊。

賣房當然包括廚房啊,廚房裡什麼最重要啊,鍋碗瓢盆鍋為先,農村人過去說分家為“分鍋”、“分灶火臺”,舅舅也多是為外甥掂口鐵鍋上禮,意味著一個新家庭的誕生,把不留後路叫做“砸鍋賣鐵”,如果沒有鍋了,那可就意味著拉棍要飯、一個破碗就足夠了,沒有鍋,自然也就斷了火,斷了火可不是小事啊。

賣牛不賣繩當然是無奈地撇個念想,以圖東山再起,也有牛易新主之說,其實這事在狗的問題上表現也是,舊時農村人說的“狗走留脖項、狗來換鈴鐺”也是這個意思,狗通人性,換了拴狗繩或是鈴鐺,新主人不咬了,舊主人成了陌生人,見了咬的興奮。還有“老牛怕上綆(動物交易市場)、老頭怕過冬”的說法,意思是離死不遠了,在綆上主人解繩時牛會掉淚的。

賣孩子這事更是辛酸,一般是草稈一拔,孩子是人家的了,自己手中就剩下一根稻草了,姓當然是人家的姓了,名字碰到好人家是要保留的,張富貴改成王富貴就是了,這也是舊時人家約定俗成的事,當然也包括入贅到女方家,擱舊時那也是說賣孩子的,姓是必須改的,名字是原名。

過去的很多說法放到現在多數都不合宜了,在這裡說說也就是圖個對舊文化的回想,隨著時光的輾轉,或許就消失在歲月之中了啊。





一哥於一


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怎麼會有這樣的俗語,這句話在我們聽來,有點不可思議呀。

畢竟房子都賣了何故還要留一個門呢?

還有牛都賣了,還留下一個繩子又有什麼用呢?

其實這裡面是大有寓意大智慧的。

要知道古代的時候房子和牛,就是代表人民最為重要的財產,有了這些東西的人,他們才能夠稱之為有家的人。

畢竟只有有了自己的房子,才會有落腳點,才能夠娶妻生子。有了牛就代表有了自己的事業,最起碼自己可以靠著種地謀生了。

所以, 房子和牛是古人最為重要的財產。

可以這麼說,不到走投無路,逼不得已的地步,是沒有人會去賣自己的房子和牛的。

但是,一旦有人走出了這一步,表示他們家裡發生了變故,或者是出了人命關天的事情,他們不得不這樣做了。

可是,為何他們賣房子要留下門,賣牛要留下繩子呢?

最為最要的就是給這個人留下一些念想,也可以把門和繩子稱之為他的精神財富,可以說這些都是他以後工作的動力。

畢竟他之前也是有房子有牛的人,但是,因為變故的出現,不得不把這些東西暫時給變賣了。

對於賣房子的人來說,只要看到門,只好看到繩子,就如同他們看到了自己曾經的房子和牛一樣。

這個意思如同臥薪嚐膽差不多,是他們奮鬥的希望。

他們相信只要靠著自己的努力,肯定是會把原來的房子,原來的牛給贏回來的。所以,這就是他們在賣房子的時候,留下門和繩子的原因。

因此,也就有了這一句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的俗語。


漢史趣聞


這一句話,“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在我們這裡的農村,有不同解讀的,全國農村幅員廣闊,各地的的風俗習慣是不相同的,各地不同的風俗習慣是有各自講究的,應當把這句話分兩句來說,而不能一起說的!



先說賣房的事,在我們這裡的農村,如果要賣房子的話,不管你家的大門有多麼豪華多麼氣派,大門是要給人家留下的,人家買你的房子,是看好你家房子的佈局,看好你家房子的條件,更看你家房子的風水,也就是看好你家房子的整體格局的,大門是你們家房子整體格局的一部分,所以人家買你房子是必須要把大門給留下的,而賣房子人家也不會把大門摘走的,這是我們這裡的規矩!



在我們這裡的農村,賣房是不賣鍋的,賣房子是必須把把自己家的鍋拿走的,因為鍋是吃飯的傢伙,不能把吃飯的傢伙留給別人的,而買房子人家也不會留賣房子人家鍋的,在我們東北的農村都是大鐵鍋,當賣房的人家把房子賣妥之後,第一步就是先把自己家的大鐵鍋拔出來拿走的,這也是我們這個地方的規矩!

再說賣牛不賣繩的事,在我們這個地方的農村,賣牛,賣馬,賣羊都是不賣籠頭和韁繩的,因為雖然現在把牛賣了,把馬賣了,把羊賣了,但是後來還是要養牛,養馬,養羊的,還是要用這些籠頭和韁繩的,也是給自己留個念想的,這個賣牛不賣繩的規矩,大概在全國各地都是這樣的!


到了現在,不但賣牛,賣馬,賣羊,不賣繩的,就是現在賣狗也不賣鏈子的,狗可以賣,狗可以賣幾百幾千元錢,可是那個拴狗的鏈子可能10元錢也不值,但是賣狗的時候也不會將狗鏈子搭上的,而買狗的人也不會用你的狗鏈子的,他買了你的狗之後,也會立即換成新的狗鏈子,這樣狗也感覺到,自己又換了一個新主人,也會跟著新主人乖乖的走的!

感謝您對從善如劉三農問答的關注和支持,歡迎您的評論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