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你觉得孩子应该成为李白还是杜甫,才更现实?

邬太狼新家庭教育


李白是天纵诗才,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杜甫的诗以工整和强烈的家国情怀见长,人称诗圣。如果老天给我一个机会,让我的孩子成为他们其中的一个,我会对老天说三个字:我放弃。因为李白和杜甫都有很大的性格缺陷,导致他们一生都难得快乐。

李白的性格缺陷

不够扎实,总是想走终南捷径

唐朝的时候,科举制度已经很完善,但被贵人举荐进入仕途也很流行。李白有进入仕途报效国家的理想,但他不愿意通过繁琐的科举考试来达到这个目标,于是在成年后游学天下,到处拜谒高官权贵,以求进身之阶。李白拜谒过的人里面,为人们所熟知的就包括玉真公主、荆州长史韩朝宗、渝州刺史李邕等。李白虽然狂傲不羁,但在拜谒的诗文中,也不乏阿谀之词,比如在《与韩荆州(韩朝宗)书》里便有“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这样的句子。最终通过玉真公主的推荐,李白终于入了唐玄宗的眼,被召到宫中任翰林学士。

对于我的孩子,不管他有多大的才华,我都不愿意让他不扎扎实实走自己的路,而是整天想着走什么捷径的。

性格急躁,不够坚忍

苏轼在《晁错论》中说过:“古之立大事者, 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意思是说一个人要作出一番事业,不仅要有出类拔萃的才能,还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李白的才华当然不用说,但在意志方面就差得太多了。他得了唐玄宗的赏识,成为翰林学士,天子近臣,有大把的机会影响朝廷的决策,为国为民做一番事业。但李白却认为自己只是一个陪皇帝吟风赏月的弄臣,一身才华得不到施展,他太急于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在暂时无法实现的情况下,他不是坚定信心和耐心,等待机会,而是放弃了自己,渐渐变得放浪形骸,饮酒误事,“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终于惹得唐玄宗不快,将他“赐金放还”,变相逐出了长安。

试想一下,如果李白不是那么的“急功近利”,而是利用在皇帝身边的机会,徐徐图之,未尝不可以成就一番事业。所以我会教导我的孩子一定要有坚强的意志,为了理想绝不放弃。

杜甫的性格缺陷

褊躁傲诞

这是《新唐书》的编纂者宋祁给杜甫的评语,意思是性格急躁,气量狭小,又傲慢放肆。《新唐书》还记载了杜甫的一个故事:杜甫四十八岁的时候来到四川,当时他穷困潦倒,三餐不继。当时的剑南节度使严武,是杜甫朋友的儿子,对杜甫特别照顾,不但资助他建起浣花溪草堂,还上表朝廷,为杜甫谋得了一个“工部员外郎”的官职。但杜甫对严武是却并不领情的。有时候见到严武,衣冠不整就不说了,连招呼都不打一个。有一次杜甫喝多了,发起了酒疯,居然站到严武的衙门里,瞪着眼睛怪模怪样地说:“严挺之竟有这样一个儿子啊!”就算一个人脾气再好,也会被这样的行为气得半死,更何况严武是一方封疆大吏,结果严武气得差点儿杀了杜甫。

试问谁愿意让孩子形成这样的性格?

自视过高

杜甫还有一个和李白同样的毛病,自视过高,不肯从低做起。公元755年,四十四岁的杜甫被朝廷任命为河西县尉,主要职责是征收赋税,追捕盗贼。结果杜甫觉得河西荒凉偏僻,生活太苦,不肯上任。后来他又得到别人帮忙,朝廷让他当了右卫率府兵曹参军。官职不大,但处于京都长安附近,他这才接受了。后来,杜甫因为上书为打了败仗的房绾鸣不平,被朝廷降了官职,杜甫就愤而离职了。

如果我的孩子像杜甫这样不能吃苦,工作动不动就拍屁股不干了,那估计得把我愁死。

综上,李白和杜甫的才华纵然可以惊艳千年,但他们的性格缺陷导致了他们永远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一生郁郁寡欢,所以我永远不会让孩子像李白和杜甫这样。


磊落故人


我觉得孩子成为真实的自己最现实。为什么孩子总要成为别人的样子呢?为什么要成为李白、杜甫呢?李白杜甫在现代社会是否合适?我想这些问题都要思考思考。

第一,认清孩子是前提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性格不同、智商不同、兴趣不同,我们不能让所有的孩子都成为李白杜甫。我们不可否认李白杜甫是人才,但是,我们的孩子能够成为他们这样的人才吗?李白杜甫的成才除了自己的天赋、努力,还有那样的社会环境造成的。在盛唐时期,诗词歌赋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是一个人才华的体现。但是,现在社会还需要诗词歌赋吗?能写好诗歌的人是否就能够流传千古呢?不是的,我们一定要认清我们的孩子适合什么。我们经常说,育儿不是一个商品生产线,大家可一个模子刻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教育和企业不同。企业可以制定一个标准之后,产品出来就是一个样子,标准化。可是,学校虽然有教学目标,但是有哪一所学校毕业的孩子在学业水平、性格特诊、兴趣爱好是完全一样的?没有的,学校只是提供了一个氛围,一些知识材料。每个人适应氛围的能力不同,每个人消化知识的水平不一样,所以,最后毕业的学生也是各式各样。其实我们也没有必要去让他们一样,因为社会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第二,社会不需要太多的李白杜甫

李白杜甫是人才,但是社会并不需要太多的李白杜甫,更不能让所有的孩子都成为李白杜甫,因为如果这样,我们的社会不能发展。不可否认,李白杜甫在他们那个时代确实为社会做出过贡献,但是现在社会的需求是不同的。从大道理上说,我们现在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们不断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为什么不平衡不充分?就是因为有些人才不够,有些地区不够。所以说,社会的需求是多样的,不能让所有人都去研究诗词歌赋。反过来说,现在的诗人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建设者吗?

总之,不要过早给孩子定性将来干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孩子的发展要遵循孩子自身的特点,适当的教育和引导时必须的,但是,从小就给孩子定型是不对的,每个孩子都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社会的需求制定适合自己的人生规划。现在的绝大多数的孩子不管成为李白还是杜甫都是不现实的。


义哥说教育


其实,李白和杜甫的父母也没有希望他俩成为诗人的,在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只有做官才是唯一出路,"学而优则仕"嘛。可惜这两位仕途不顺,又遭受好多不公,成了愤青。也幸好他俩的仕途不顺,这样才成就了他们"诗仙“,"诗圣"的地位,才让后人欣赏到他俩无比美妙的诗篇。想要发财当不了诗人,想要做官当不了诗人。郭沫若说:愤怒出诗人,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清风


李白活了61岁,最高任职六品翰林待诏,相当于现在的副厅级;杜甫活了58岁,最高做到左拾遗,相当于现在的正处级。抛开两位的文学成就不说,两位在入世方面的成就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无法企及。

在我看来,两位都是入世心切的,也是抱负远大的,但这并不影响二位的文学造诣。现在有一种说法是:现实和理想是时常矛盾的,但从二位大诗人身上我所看到的事实是:

人完全可以一边热切的拥抱现实,一边勇敢的追逐理想。

李白狷狂洒脱,杜甫博爱悯人,这都是特质,是学不来的,对于孩子来讲,唯有发现孩子独有的特质,告诉孩子勇敢的发挥自己的特质,才是对其最现实的选择。

最后,我想用《爆裂鼓手》中安德鲁的一段话作为结束:我宁愿因为做自己喜欢的事34岁时壮烈牺牲成为人们饭后餐桌上的谈资,也不愿腰缠万贯满面红光的活到90岁却没有人记得我。(原文有点极端,我改编了一下,但不影响大意)


白夜电影文学记录


现实生活中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李白和李甫那样的诗人那简直是痴人说梦。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杰出人物,江山辈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几百年才出李白和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你怎么能人为的叫你的孩子成为李白和杜甫那样的人物呢?时势造英雄,不是人为造时势。你有那样的时代背景,那样的政治环境和那样的滋生沃土吗?诗人向来就是时代的歌者,文化的灵魂,跨越时空,效仿李白和杜甫是万万办不到的。一点浅见,有高明看法请任意喷。[祈祷]


孤竹国人1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是因为在李白的诗词中李白经常使用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营造出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是因为杜甫的诗作中大多描绘了民间疾苦,反映了当世的现实生活。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诗词历史上影响极大的人物,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后世称作“诗圣”。

扩展资料:

杜甫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杜甫的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运用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杜甫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


胡浩宇2020


我不要求孩子将来成为谁,只要他开心快乐成长就好,也不要求他德才兼备,也不需要他多才多艺,能歌善舞,或者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他想学什么我们给他把把关,合适就支持他,不合适就稍加引导!给予一个方向就好!孩子的将来让他自己做主,我不会在周末让他去增加课外补课,也不会增加兴趣班来占用他的自由成长空间!


坚强的queen


我觉得现实生活是红楼梦和金瓶梅的区别,根本没有所谓的红楼梦似的世界,在一个乌托邦的世界

真的生活一定是金瓶梅那样的,有血有肉,符合人性!不管成为李白还是杜甫似的生活,一定要遵照本心的呼唤,在现实生活中,尽量去私欲,让本心明亮,让本心宏大,让本心有光芒,不管是哪种生活,一定是美妙的人生,祝你海纳百川生活幸福


中小企业思维拓展专家


既不要成为李白,也不要成为杜甫,你就做你自已最好。李白杜甫是旧人,我们学他们诗词,是学他的作品,不是学其人。李白天天醉酒,你能学吗?杜甫一生坎坷,你能学吗?你就是你,莫学古人了。有些小媳妇,穿学古代女子,行学古代女子,动作学古代女子,情学古代女子,这好吗?这不好。古代女子是在闺中…不出门,即使结了婚也在房中,可是你有事业,能做到不出门吗?还有不少女子,整无情呀爱呀的,愁呀怨呀的,不象现代人,这有什么好?弄得自已没有积极的心态,天天怨红尘!当今世界,是红尘吗?!是那么不公吗?


钟灵毓秀饶


当然要学杜甫,杜甫写诗是律正,对仗工整,夸张得当,比喻恰到,其特点是景人结合,景物结合,景情结合,不空洞,最后结句往往有新奇之句,不落俗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