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给中国取了个霸气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国名是一个国家的名片,代表一个国家的身份、象征一个国家的文化。很多人以为我国的名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其实不然,千古一帝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给中国取了一个名字,这个名字威武霸气,到现在已经有2000多年的时间,人们依然采用。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给中国取了个霸气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秦始皇,十三岁继位,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灭六国,统一天下,他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盖五帝,就采用三皇和五帝的称号,构成“皇帝”二字,中央集权制度也正式开创。

据《中国文化史》记载:“始皇时代之法制,实具伟大之精神,以一政府而统制方数千里之中国,是固国家形式之进化,抑亦其时思想之进化也。

秦始皇横扫六国,意气风发,认为自己的中原地区还处在世界的中间,遂取“中”,功绩在“三皇五帝”之上,追溯至炎黄之祖,遂取“华”,即“中华”。而“中华”二字在秦朝时也没有广泛传播,直至秦朝结束,汉朝建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文化快速发展,像“汉人”、“汉族”等,汉武帝时期,击败匈奴,使得匈奴北走,被欧洲人称之为“上帝之鞭”。

在统一天下之后,秦始皇给中国起了一个名字,名为“中华”,对于炎黄子孙来说,这两个字在熟悉不过,但秦始皇取名“中华”二字,也不是心血来潮,一开始封建王朝还没有建立之初,称为中原。秦始皇横扫六国,意气风发,认为自己的中原地区还处在世界的中间,遂取“中”。“中”是指中原的河洛地区,即黄河和洛水,因其处于大陆中心腹地,所以被称之为“中”;自认为自己的功绩在“三皇五帝”之上,追溯至炎黄之祖,遂取“华”,即“中华”。而“华”则指华胥,是一个居住在华山之西,即今西安蓝田华胥镇的女首领——华胥。

在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大统一的封建王朝,并称之为中华之后,后世的统一的王朝便都沿用了中华这一称呼。并且后来的统一王朝,又逐渐完善了“中华理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给中国取了个霸气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如西汉时期,统一强盛的大汉王朝因盛行天人合一的说法,还特意将中华此二字与天象结合在了一起。

据《天文经星·中宫》记载:东藩四星,南第一星曰上相,其北,东太阳门也。第二星曰次相,其北,中华东门也。第三星曰次将,其北,东太阴门也。第四星曰上将,所谓四辅也。” 如此一来,中华理论又上了一个台阶。

要提及的一点的是,尽管中华是对大一统中国的一种统称,但在分裂割据的时期,古人亦是自称中华的。目地便是和其他周边少数民族加以区分,这和秦始皇所说的中华之意就有了较大的出入。

譬如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这便是要刻意与少数民族作区分而叫的中华。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给中国取了个霸气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等到后来民族大融合之后,这些历史上的少数民族也逐渐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共称中华子孙,这才是一开始秦始皇口中的中华含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