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魏国降将,却对刘备忠心不二,替诸葛亮出气,为关羽报了仇

本是魏国降将,却对刘备忠心不二,替诸葛亮出气,为关羽报了仇

滚滚长江,流淌着多少英雄往昔,大江东去,又淘尽了多少英雄豪杰。

东汉末年,汉统衰落,致使天下三分,经过几十年的混战,魏、蜀、吴三足鼎立,进入了相持不下的阶段,《三国演义》确立了拥刘反曹的儒家正统思想,蜀国,是大多数人的喜爱。

有着神机妙算的卧龙凤雏,也有着沙场披靡的五虎上将,然而,对于诸葛亮死后,三国的后期,我们大多数人就不太熟悉了,而今天要讲的就是三国后期的一位人物。

蜀汉栋梁,名王平

早在刘备打下基业之时,就已经知道,跟随自己打天下的这一批人。早已是可怜白发生人才是国家最为重要的东西,于是他开始物色人才,在蜀国后期,独挡一面的大将,只有

魏延一个,魏延有勇有谋,可却天生反骨,而这个人的资历比魏延还要轻,然而他的能力却是当时一流,这个人叫做王平。

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今四川省渠县东北)人,籍贯益州,三国时蜀汉后期大将王平同姜维一样,本是魏国将领,在汉中决战之后,曹操大败,王平被俘虏,无奈之下,只得投降刘备。本来一个降将是不会有多大作为的,而刘备独有的观人之术,认为王平是可造之材,于是在他归降没多久之后,便提拔他为牙门将。

这个职位即使是一些蜀国老将,都是经过了数年的厮杀才得到的,而一个降将,没多长时就被委以重任,可见王平的能力,刘备去世后,王平十分难过,为报刘备知遇之恩,忠心不二,决心为国家而死。

本是魏国降将,却对刘备忠心不二,替诸葛亮出气,为关羽报了仇

委以重任,无当飞军

三国时期,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的一支王牌,蜀国的王牌则是无当飞军,所谓无当飞军,是诸葛亮在征服南中后,发现这蛮夷之地,民风彪悍,且因风俗影响,这里的人终日与野兽厮杀,每个人都有着万夫不当之勇。于是诸葛亮便将当地的一些蛮夷兵源聚集起来,再从这些精锐之中,选出精锐,所组建成一支劲旅,这就是无当飞军,而无当飞军的第一任统帅就是王平。

诸葛亮二出祁山之时,因为马谡过于自负,王平劝阻不听,于是王平偷偷地将马谡的军事行动告诉诸葛亮,并且亲自率领无当飞军在平地驻守。

街亭失利,如潮水般的魏军向蜀军杀来,敌我悬殊,蜀军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然而一路势如破竹的魏军却被王平率领的无当飞军所阻挡,

王平拼死抵抗,一个个无当飞军在魏军中穿梭,愣是把魏军吓得不敢上前一步。最终为蜀军撤退营造了一定的时间,回国之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同时对王平更加另眼相看。

本是魏国降将,却对刘备忠心不二,替诸葛亮出气,为关羽报了仇

为关羽报仇,为诸葛出气

建安12年,诸葛亮最后一次率兵北伐,因为

张合太过勇猛,蜀军不敌,隐隐有着落败的形势,王平急中生智,下令撤兵。王平下令,全军坚守不出,不论对方说什么。王平身先士卒,率领无当飞军神兵天降,魏军来不及反应,慌了阵脚。蜀军尽出,斩杀魏军数千人,最终使得张合无功而返。

六出祁山之后,诸葛亮病死五丈原,之后魏延作乱,率军围攻姜维等人,为了保护他们撤退,王平率无当飞军阻击魏延,以少胜多,为诸葛亮大大的出了一口气。

本是魏国降将,却对刘备忠心不二,替诸葛亮出气,为关羽报了仇

其实早在刘备在世之时,王平就已经为关羽报了仇。刘备伐吴期间,在秭归一战中,潘璋、马中驻守秭归,结果蜀军太猛,半小时便破城,关羽死于东吴马忠之手。

马忠可以说是一个神射手,就是靠着这一手红箭,马忠才将关羽、关平父子斩杀,秭归城破之后,马中本想暗中射杀刘备,然而却被王平一刀斩于马下,至此为关羽报仇。

王平的资历在赵云,魏延等人之下,却在姜维、廖化等人之上,一直是姜维,廖化等人奉为偶像的人物,只不过三国为了突出刘备,诸葛亮等人的智慧,从而没有将这一人物过多描写。

本是魏国降将,却对刘备忠心不二,替诸葛亮出气,为关羽报了仇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三国演义》这本书,在在文章开头就曾说了这样一句话,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就像三国一样,天下三分。益州疲弊,诸葛亮去世后,费祎接任丞相,与姜维二人一人主内,一人主外。马忠在南中,邓芝驻守永安,王平在汉中,维持了蜀后主时代一段时间的安定。

然而此时,因为荆州之变,此时的川蜀之地,早已从当初图谋天下的大本营,变成了只可偏安一隅的疲惫之地。最终,邓艾偷渡阴平,灭亡蜀国,此时王平早已病死。

王平为蜀国征战一生,也算是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三国后期仔细品味,其实比前期却更有特点。在三国后期,天下基本上已经确立,只有魏蜀吴三个国家,前期各路诸侯互相打仗只为土地,而三国后期已经从互相征伐,变成休养生息与时有摩擦并存。

本是魏国降将,却对刘备忠心不二,替诸葛亮出气,为关羽报了仇

而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三国的内部开始出现了剧烈变化,东吴因为孙权的不作为,导致内部矛盾严重;曹魏司马家篡权,使得曹氏基业成为傀儡;而相比这两国家,蜀汉内部却还是比较不错的,诸葛亮死后,费逸继承相位,将蜀汉国内治理的非常好,而姜维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以攻为守,北伐曹魏。

虽然蜀汉的日子过得十分不好,但其实相比其他两国,蜀汉一直算是一块铁板,而就像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写的,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本是魏国降将,却对刘备忠心不二,替诸葛亮出气,为关羽报了仇

蜀国的臣子们,都只为了报答知遇之恩。诸葛亮,

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六出祁山,病死五丈原;其子诸葛瞻父子也为了保护蜀汉政权,与邓艾展开激战,战死沙场;姜维为了报诸葛亮的知遇之恩,不惜以身犯险,策划钟会造反,意图恢复刘禅之皇位,最终失败自杀;费祎等人也是为了报答诸葛亮的提拔之恩,与后主刘禅的重用之恩,为蜀汉鞠躬尽瘁。

《三国演义》这本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杜撰的成分,可它的意义以及价值都是很高的,然后三国归晋得到了短暂的平息,然而却迅速腐败,最终,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来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