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混亂的開端——西晉八王之亂爆發的原因

經過混戰的三國時代,中原大地上迎來了短暫的統一,三國最終統一於晉,晉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無能的大一統王朝。晉朝的前一半史稱為“西晉”,西晉立國僅52年,在這短短的五十二年之中,西晉爆發巨大的內亂,史稱“八王之亂”。

一個混亂的開端——西晉八王之亂爆發的原因

筆者認為,西晉的八王之亂爆發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西晉門閥強大

中國人才的選拔制度

這個要談及中國歷史人才選拔制度的變遷:夏、商、周時期官員不存在選拔,直接世襲罔替;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為求自強,紛紛變法,改革人才選拔制度,秦國通過建立24等軍功爵選拔底層人才;秦朝一統天下時,天下已無戰事,底層人才無法通過軍功爵的方式施展才華,因此漢高祖劉邦開始推行察舉制。所謂察舉制,即一方面朝廷派人到地方視察人才,稱之為“察”;另一方面地方舉薦人才稱之為“舉”。

察舉制使門閥成型

漢朝通過這種方式的確選拔了不少優秀人才,比如漢武帝時期的大臣朱買臣、公孫弘等。但是到了東漢末年,因為官員的貪汙腐敗等問題,各地官員通過察舉制將官位私相授受,濫用國家權力,於是就形成了一系列的門閥,這些門閥掌握著國家的權力,但是並未展現出治國安邦的才能,導致東漢最終覆滅。

曹操的唯才是舉

三國時代曹操出自寒族,寒族也是大地主,只不過寒族只是興起了一兩代人而已,而真正所謂的門閥,是已經興起了上百年的家族。因此,當時的一些貴族對寒族出身的曹魏政權始終持一種蔑視的態度。

同時,三國時期門閥與普通平民之間的矛盾已經處於不可調和的地步。為對抗這些門閥,曹操提出:唯才是舉,吸納底層人才。

曹操晚年殺了一批門閥出身的官員,例如:出身於弘農楊氏的楊修、出身於潁川荀氏的荀彧、出身於孔子世家的、出身於清河崔氏的崔琰。曹操殺的原因這些人,筆者認為就是這些人能力太強,而且背後門閥複雜,曹操擔心自己的後代不能很好的控制這些人,所以殺了他們。

一個混亂的開端——西晉八王之亂爆發的原因

曹丕頒佈九品官人法

曹丕採納陳群的建議,頒佈九品官人法,將官員評定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等九品,而評定的依據是兩條:1:你是誰家的孩子,2:你的品行如何。

西晉時期的門閥

九品官人法等於是以法律的形式承認門閥的地位,而且這些門閥之間互相聯姻、聯盟,使得門閥勢勢力愈加鞏固。

西晉的當權者是河間司馬氏,然而這些門閥分別與司馬家聯姻,使得這些門閥紛紛成為皇親國戚,在朝廷中擁有重要的地位。比如,晉武帝司馬炎的皇后就出自於弘農楊氏,弘農楊氏是當時最大的世家大族之一,其從西漢中期成型,一直興盛到唐朝中期才覆滅,興盛了幾百年。

當時的北方比較強大的世家大族有:崔、武、李、正、王。

這些門閥與西晉王族有分割不清的關係,司馬家之所以能奪得晉朝的江山,這些門閥也沒少出力,為了籠絡這些門閥,西晉對分封給他們土地,然而這些土地原本就是他們已經佔領的土地。西晉王朝這麼做,等於是以法律的形式承認了門閥對這些土地的所有權。

一個混亂的開端——西晉八王之亂爆發的原因

西晉分封諸侯王

西晉最後統一了三國,使得分裂的中原大地重新歸為一統。此時晉朝的開國之君晉武帝司馬炎:是應該實行分封制還是應該實行郡縣制?

司馬炎認為,周王朝因為實行分封制,所以周王朝長達八百年,秦朝廢黜了分封制所以短短十五年就滅亡,漢朝實行分封制,所以長達四百年,曹魏因為沒有分封,所以幾十年之後即被司馬家篡權。

司馬炎認為正是因為前朝(曹魏政權)孤立不封、對曹魏王族十分苛刻,曹魏家族的人都未獲得足夠的權力,所以最後司馬家篡權的時候,曹魏政權出來對抗的只有一個曹爽,還是個不中用的人。西晉現在門閥嚴峻,為防止後代江山被他人篡奪,因此一定要讓司馬家族的人掌權。

一個混亂的開端——西晉八王之亂爆發的原因

高平陵政變

有了這些思想基礎,司馬炎於是大肆分封同姓諸侯王,效仿西漢時期的郡國並行。然而,他效仿了皮毛並沒有效仿道精髓。漢朝自吳楚七國之亂之後,諸侯王權力大大減小,比如:高級官員必須由朝廷任命、不能鑄造錢幣。而在西晉時期的諸侯王的權力是十分大的,他們可以自由的任用自己諸侯國的官員,可以鑄造錢幣,可以建立軍隊等等,而且,司馬炎還以朝廷實際官位的方式保證諸侯王的地位。

司馬炎這麼做,大大的削減了朝廷的實力,使得西晉王朝就像是中原諸小國的“大哥”,是平級的,而不是上下級的。

一個混亂的開端——西晉八王之亂爆發的原因

西晉白痴天子

門閥態勢嚴峻,諸侯王實力強大,若有一個賢明君主,能夠平衡好這兩股勢力,西晉就能昌盛起來,然而錯就錯在晉武帝司馬炎選了一個白痴太子司馬衷!司馬衷當政之後,西晉王朝爆發饑荒,大臣問他應該怎麼辦,哪知他來一句:“何不食肉糜?”意思就是沒有糧食吃,怎麼不吃肉呢?後人稱之為白痴天子!

如此痴傻的人,為何會被立為太子?筆者認為主要原因就是三條:

天命所歸,就應該被立為太子

司馬衷是楊皇后的次子,但是楊皇后夭亡,司馬衷成立司馬炎獨一無二的嫡長子。當時嫡長子繼承製已經深入人心,司馬衷就該被立為皇太子。

統治者也不會輕易的或者說不敢動嫡長子繼承製,想當初劉邦能力那樣強,他都動不了嫡長子繼承製;漢武帝劉徹統治漢朝近半個世紀,因為動了一下嫡長子繼承製,導致巫蠱之禍血流成河。

從以上分析可見,統治者輕易不敢動嫡長子繼承製的。

一個混亂的開端——西晉八王之亂爆發的原因

司馬衷

外戚背景強大

司馬衷的母親楊豔出自弘農楊氏,後來楊豔病死,但晉武帝司馬炎立楊豔的堂妹為皇后,自然也出自弘農楊氏。

司馬炎認為,諸侯王實力強大,將來如果司馬宗室要篡權,強大的弘農楊氏可以出面號召天下門閥與之相抗衡;如果門閥前來作亂,自己的司馬宗室也足夠強大,也可與之相抗衡。

反之,如果廢掉白痴太子,改立他人為太子,那麼強大門閥弘農楊氏首先就不同意,其次新立太子因為不是嫡長子,名不正言不順,司馬宗室也不知道是應該對抗天命所歸的白痴太子還是新立太子,天下會亂起來。

因此,司馬炎認為,儘管自己的兒子司馬炎是個傻子,但是有外戚、諸侯王制衡,朝政起碼不會亂。

一個混亂的開端——西晉八王之亂爆發的原因

有一個天才的兒子

司馬炎之所以立白痴太子司馬衷最後一個原因就是司馬衷有一個十分聰明的兒子——司馬遹(音同玉)。

司馬遹在大概四歲的時候,有一次皇宮起火,司馬炎出來看是怎麼回事,司馬遹一把拉起司馬遹,讓他走到暗影中,並說:“宮中失火,情況不明,萬一是有人想作亂,您站在光影之中不久成立活靶子嗎?”

又有一次,司馬遹跟隨司馬炎去視察上駟院(皇家養豬的地方)。司馬遹對司馬炎說:“我們皇家會沒有豬肉吃嗎?您不如將豬肉分給百姓們吃,獲得他們對您的忠心。”

一個四歲的少年就能說出這樣的話,在想想他爹當政之後那一句:“何不食肉糜?”也沒有覺得反差很大?但是不管反差大不大,司馬炎認為讓一個白痴天子上臺,使得外戚與王侯先制衡幾十年,讓天下先和平發展幾十年,等到司馬遹上位,不就好了嗎?

一個混亂的開端——西晉八王之亂爆發的原因

司馬遹


但是司馬炎萬萬沒想到,自己精心的安排,最終導致了生靈塗炭的八王之亂,進一步導致了五胡亂華。


喜歡的話就關注我吧,我下一篇將八王之亂的具體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