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武夷巖茶肉桂是款重口味的茶?別再一刀切了

誰說武夷巖茶肉桂是款重口味的茶?別再一刀切了

《1》

連日來的天氣都很好,陽光普照。

刷新聞看到不少各大景區的空曠美景,連桃花都開了好幾枝。

只可惜,身在客廳,心在外。

不能出去溜達,只能端一杯正巖肉桂,在陽臺裡往復的踱步。

嘬一口茶湯,還嚐出了苦酒的感覺。

怎麼,今天連這茶也泡出了苦味,是出湯慢了嗎?

攏了攏心情,再認真的品了品,入口的微苦很快就化開了,桂皮香剛勁至極。

勁道的茶湯,像是在嘴巴里打了套少林拳。

再曬著暖悠悠的太陽,由內而外的,不美麗的心情被熨得服服帖帖了。

前些天的文章裡,看到有外省茶友評論:

春節宅在家的這些天,一家人都在喝白茶。

朋友年前送來的肉桂,一直沒有拆,覺得肉桂的味道太濃太猛了,重口味的茶不適合現在喝。

麻花一聽,暈了。

這可理解錯了啊,今天的文章要為肉桂伸冤。

誰說武夷巖茶肉桂是款重口味的茶?別再一刀切了

誰說武夷巖茶肉桂是款重口味的茶?別再一刀切了

《2》

閩茶系裡頭,肉桂已經流行很久了。

福州的各大茶莊,茶店裡,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不過,麻花每回出去喝茶,老是能聽到一些議論:

“肉桂啊,很猛很刺激,適合男人喝。”

“要說肉桂的味道是什麼,那就是霸道刺激啊,老茶客才能適應。”

嗯,看來巖茶的當紅小生——肉桂,火了這麼些年後,已經被人安上了標籤:

肉桂,是走猛男路線的重口味茶。

在不懂巖茶的新手眼裡,肉桂是一種很兇猛的,很煞口的,很濃重的茶。

經過標籤化的塑造後,肉桂被貼上了,巖茶界糙漢張飛的性別屬性。

於是,很多朋友在一開始喝巖茶,一開始嘗試肉桂時,一旦遇上了苦澀味明顯的茶湯,大腦裡就跳出了自動默認:

嗯,這就是肉桂的味道。

喝肉桂的滋味,就是這麼剛的,這是標準。

瞧,肉桂口味重的誤解,紮根深遠。

誰說武夷巖茶肉桂是款重口味的茶?別再一刀切了

誰說武夷巖茶肉桂是款重口味的茶?別再一刀切了

《3》

那麼,肉桂真的是濃釅苦澀,口味很重的茶嗎?

當然不是。

這可都是過去的、以訛傳訛年代的老黃曆了。

連2020年都到了,這樣的老觀念,老想法,該放下了。

就麻花的親身經歷而言,早兩年,當身旁有朋友和我提,肉桂口味重時。

不想非口舌,就把他拉到茶桌前坐下,泡上一杯坑澗肉桂。

等真正喝過幾杯茶湯,對方自然能服服氣氣認輸。

不戰而屈人之兵,不用費口舌之爭,是好肉桂的實力所在。

真正的好肉桂,根正苗紅的正巖肉桂,比如流香澗肉桂,比如桃樹窠(馬頭巖)肉桂,味道是很柔的,很滑的。

雖然有些勁,但也是一股子綿勁。

滋味一點不沖人,不像傻不愣登的猛勁。

像大口喝入了一大杯劣質白茶,跟燒刀子那樣,一下就把人喝暈。

好茶,好肉桂,是溫潤如玉的謙謙公子哥,不苦不澀。

去年臘月底的時候,麻花重新喝了泡手工搖青的牛欄坑肉桂。

茶湯衝出來的時候,一股子極濃郁清新的果香,先聲奪人。

那種老師傅手裡調教出來的,發酵程度恰到好處的肉桂,擁有像新鮮的福安水蜜桃、福安大油奈的果香,盈盈而上,明朗暢快。

伴著果香,擁有主角光環的桂皮香,隆重出場。

從第一衝,到第十衝,濃郁的桂皮香,絲毫沒變,帶有產自牛欄坑的傲嬌範兒。

從頭喝到尾,這泡牛肉沒有一衝是苦的和澀的。

極醇的茶湯,滴滴飽滿如漿。

讓麻花想起,曾經在舅舅家喝到過的那一回,20年陳的老茅臺,酒液柔得像絲緞。

小口的啜完一小杯,留在嘴巴的滋味,戀戀難忘。

牛肉的至稠至醇湯水裡,藏著活蹦亂跳的桂皮香,香氣持久。

整個的喝茶過程,這桂皮香都牢牢佔據著感官辨識,穩坐釣魚臺。

舉這個牛肉(牛欄坑肉桂)的例子,是因為它的代表性,可以做為武夷肉桂的經典標杆。

可以說,一款好肉桂的廬山真面目,含蓄綿柔,韻味絕殊。

這,方才是好茶的迷人之處。

誰說武夷巖茶肉桂是款重口味的茶?別再一刀切了

誰說武夷巖茶肉桂是款重口味的茶?別再一刀切了

《4》

為什麼聽外面的說法,特別是聽省外的聲音,會認為肉桂口味重,刺激感強呢?

有這種感覺,堅定這種誤解的人,情況分為兩種。

一種是,從來沒認真喝過巖茶,喝過肉桂,直接照搬了外面的說法。

另一種是,沒喝到過真正好的肉桂。

在大多數喝巖茶的情況下,喝不到正巖的,又或者喝到的是正巖肉桂,但製茶師的水平不行,走水沒做好,把茶做壞了。

久而久之,一直喝到的肉桂,都是又濃又苦時,錯誤的喝茶經驗反覆習得,誤解就越來越深了。

從很長的一段時間看,武夷巖茶的市場行情裡,正巖肉桂貨源緊俏,市售的大多數是非正巖肉桂。

很多的同行們,往泡袋裡貼上了正巖肉桂的牌子,真正賣的其實是非正巖茶。

畢竟,貨真價實的正巖肉桂,產量有限,身價不低。

而非正巖肉桂,產量大,價格便宜。

如果不是特別的懂行、懂巖茶,那麼絕大多數的消費者,衝著正巖肉桂的名氣買茶,很有可能買到卻是非正巖茶。

而非正巖產的肉桂,由於卻了正巖產區獨到的小氣候。

光照強,雲霧少,土壤質地不佳。

到最終做出來的茶,湯水苦澀感重,刺激感重,沒有清爽明快的韻致。

另外,哪怕一款肉桂,產在了正巖山場裡的坑與澗。

不過,當茶青原料採下來後,製茶師的水平太爛,又或者做茶時比較偷懶。

讓採下來的茶,沒有得到及時攤晾,走水不暢,茶葉內部的苦澀物大量的保留。

等到製成精茶後,湯水裡帶出苦澀味。

讓不懂茶的人一喝,就大聲感嘆,就就是肉桂啊,夠刺激霸道!

誰說武夷巖茶肉桂是款重口味的茶?別再一刀切了

誰說武夷巖茶肉桂是款重口味的茶?別再一刀切了

《5》

話說,劣質肉桂裡的強烈苦澀味,來源在哪?

這其中,和它們的原始家庭環境有關。

產區環境的氣候,光照,土壤,植被,水汽,空氣質量等,都直接影響茶葉品質。

麻花在去武夷山的路上,曾經隨手拍過一組外山茶園的圖片。

直接在大馬路旁,就齊刷刷的種著不少的茶。

連片連片的茶園,和菜地那樣,攤在大路邊。

這樣的環境,當然是不適合種茶的。

試問,黃泥巴地裡,怎麼能種出好茶嗎?

再加上,車來車往,揚塵不斷的雜亂環境,讓路旁茶樹枝梢沾滿一層灰。

光是看著,衛生品質就堪憂。

長在平地的,長在路邊的茶,終年365日,有太陽昇起的時候,接受到的全是暴曬。

不像正巖山場,能夠有云霧或者山勢,擋擋蔭,茶樹能保留更多呈鮮爽和清甜的風味。

像野孩子那樣,野蠻生長出來的茶,茶葉原料品質不高,鮮葉內部保留過高的苦澀物質。

最終做出來的茶,湯水清薄,沒有韻味,刺激感強,有強烈的苦澀味,嚴重的還會刮喉嚨。

對普通消費者來說,一旦喝多了這樣非正巖的,劣質的肉桂。

自然就會認定,肉桂的滋味是又苦又澀的,喝得嗆人。

其實,所有對肉桂抱有誤解的人,是因為沒遇上好茶。

誰說武夷巖茶肉桂是款重口味的茶?別再一刀切了

誰說武夷巖茶肉桂是款重口味的茶?別再一刀切了

《6》

隔一行,隔一座山。

隔一類茶,那得隔十萬八千里。

事實上,不是喝了很多年綠茶,喝了很多年茉莉花茶,就能夠說完全懂茶。

不信,換一個焙了火的巖茶一喝,就立馬喝暈了,喝不懂。

覺得肉桂重口味,就是不懂巖茶的表現之一。

好的正巖肉桂,湯感溫柔,滋味細膩,湯水淳滑,回甘迅速,綿柔勁道。

偏偏沒有的, 就是濃重和煞口。

肉桂都是重口味的老黃曆,該翻篇了!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李麻花(cunguchen201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