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故事丨白塔相伴的日子


白塔故事丨白塔相伴的日子

2020年2月4日,初九,立春

昨天正式上班,白塔寺院区南门和手术室都需要测量体温,往日熙熙攘攘的眼科病房楼从未有过的寂静,通往三楼综合手术室的走廊空空荡荡,手术室里各就各位忙碌着的麻醉师和护士只为了两台眼科手术,在综合医院享受了专科医院的待遇。今早到病房,昨天的青光眼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1.0 ,也算是为不断攀升的疫情实时追踪数据担忧中有了一丝安慰。

白塔故事丨白塔相伴的日子

自从疫情开始以来,临床专业的特点决定了作为眼科医生无法奋战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役最前线,只能力所能及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也想着为抗疫一线的同事做点什么。今天中午到西直门院区将眼科党支部各方努力下购买到的90个护目镜交给呼吸科高占成主任,原以为54号院停车场会有不少空余车位,没想到却是满满当当,想想也是,每次在节假日到医院停车场的空位并不多,何况在这个非常时期,无论是临床、行政还是后勤都在忙碌着……

再回白塔寺院区,从南门进入西拐绕百年老楼到眼科楼下,无论车里车外总能见到白塔。上四楼,远远望向走廊西头的窗户,正好能看见春节前病房护士贴的福字,不由自主走到窗前,只见刺目的正午阳光照射着白塔,白塔反射着圣洁的光—— 猛然想起“2020”,这个数字对眼科医生来说太熟悉了,因为早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机构发起了“视觉2020,全球行动消灭可避免盲,享有看见的权利” 这项旨在2020年在全世界消灭可避免盲的全球行动。当时的卫生部张文康部长于1999年9月在北京代表我国政府在宣言上签字……

白塔故事丨白塔相伴的日子

时光如梭,尽管“视觉2020”宣言一直激励着全球的眼科同道不断努力,消灭五种可避免盲:白内障、沙眼、河盲(只存在于某些非洲及少数拉美国家)、儿童盲及低视力与屈光不正的行动目标离实现还很遥远,更想不到的是,2020年会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到来…… 人类经历的越多,越体会到时间的两面性——既残酷又温柔。但是相信只要我们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时间必将呈现给我们温柔的一面,加油!

好日子快点来吧!

鲍永珍

2020年立春

【本期人物】

鲍永珍

白塔故事丨白塔相伴的日子

擅长:白内障、青光眼、屈光

简历:鲍永珍,女,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白内障学组委员、 中华眼科杂志和中华实验眼科杂志编委、北京市眼专科医师培训委员会委员等。1987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同年考入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师从著名的眼科专家李美玉教授。1994年晋升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多次到德国、美国的多家眼科中心进修学习 。从事眼科专业工作二十余年,先后开展了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可调节晶体植入术,已行白内障手术两万余例,在先天性白内障、玻璃体手术后白内障等复杂白内障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1998年开展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性手术。1993年以“瞳孔对光反应缺陷定量检测器”获国家专利局实用新型专利。1999至今多次主持参加卫生部组织的“健康快车” 白内障扶贫工作,从2000年起一直担任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小切口及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学习班”的项目负责人。曾多次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临床医师、北京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敬请期待下期资讯,关注“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为您解决心里的烦恼,欢迎留言、评论,谢谢

白塔故事丨白塔相伴的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