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崩了!一覺醒來,公司倒閉了...

伴隨著無奈和感慨,第一批被疫情壓垮的企業,還是猝不及防的來了。

心態崩了!一覺醒來,公司倒閉了...

圖片來自 Pexels

國內最大的線下 PHP 培訓學校“兄弟連”於近日宣佈,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即日起,兄弟連北京校區停止招生,員工全部遣散。

戰“疫”未退,“兄弟連”卻已經率先離場,時代的一粒灰,成為了壓垮企業的一座山。

還需要認清現實的是,在目前抗疫形式仍舊膠著的情況下,兄弟連的倒閉,可能只是一個開始,還有很多企業,也同樣等不來疫情退散後的曙光。

01 不是小微企業才有倒閉之虞

在疫情爆發之初,很多經濟學者都呼籲關注受疫情衝擊較大的小微企業,相比較行業的頭部玩家,這些企業抗風險能力孱弱,現金流往往連一個月都撐不過去。

但是“兄弟連”的倒閉,卻讓人看到了一個更為殘酷的現實:隨著抗疫時間線的拉長,一些有著資本積澱和市場積累的公司,也難以找到續命之法。

兄弟連不是一家小公司,它於 2007 年創立,用很短時間就成為了國內最大的 PHP 培訓學校,並於 2016 年 11 月掛牌新三板,營業額過億。

2019 年,和很多 IT 培訓機構一樣,重資本和預付費兩大極端模式讓兄弟連資金鍊吃緊,本想著趁著年後的招生旺季緩解壓力,但卻遭遇天降橫禍。

心態崩了!一覺醒來,公司倒閉了...

為了能夠在年後打個翻身仗,兄弟連在年前勒緊了腰帶準備做最後的一搏,其中包括緩發工資、全體動員、壓縮成本等諸多措施。

但是正如兄弟連創始人李超所言:“哪知這次疫情來的如此兇猛、猝不及防,把我們的計劃全部打亂。”

對於線下培訓機構而言,2019 年本就是個不太如意的年份,這一年行業內競爭加劇,轉型越發困難,讓多數企業都陷入資金短缺的困境。

包括韋博英語、歐拉早教、培正逗點等多家老牌培訓機構,都在 2019 年劃上了休止符,或倒閉,或跑路,多數難以善終。

疫情的來襲,讓很多想著趁著春招回血的培訓機構始料未及,加之一些線上培訓平臺的殺入,生存空間就更加狹窄。

心態崩了!一覺醒來,公司倒閉了...

線上培訓平臺帶來的首要衝擊,就是用互聯網化的“免費”模式對培訓機構進行降維打擊,在營收本就收窄的情況下,培訓機構即便想轉型線上,也難以有所作為。

此外疫情帶來的停課與退費,更讓主攻線下培訓的企業雪上加霜。

02 兄弟連可能只是個開始

如果從 1 月 20 日,肺炎疫情開始引發全社會關注算起,到目前已經整整 20 天。

如果放在往年,這個時候的大多數公司,已經返崗工作了一週,新一年的各項工作與規劃也在穩步推進之中。

但是在今年,伴隨著春節假期和突如其來的疫情,大多數企業至少面臨一個月沒有任何營收,但租金、社保、員工薪資、債務本息、貨款等成本仍需支出的困境。

而且受到肺炎病毒防控週期的影響,大多數行業市場環境想回歸正常水平,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作為緩衝。

就在上週,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北京小微企業綜合金融服務有限公司聯合對 995 家中小企業進行了調查,出具的報告讓人更為擔憂。

在最為直觀的現金維持時間維度上,34% 的企業只能維持 1 個月,33.1% 的企業可以維持 2 個月,17.91% 的企業可以維持 3 個月。

心態崩了!一覺醒來,公司倒閉了...

換言之,在接受問卷調查的 995 家中小企業中,85.01% 的企業的現金流最多能維持 3 個月,三個月之後,恐再難自救。

尤其像旅遊、餐飲、院線等幾乎斬斷全部營收來源的行業來說,可能在近期的一兩個月內,將會有更多的倒閉公司出現。

西貝餐飲集團董事長賈國龍對著媒體坦言:疫情致 2 萬多員工待業,貸款發工資也只能撐 3 月。

在“哭窮”後不到一週的時間裡,西貝就收到了來自浦發銀行的援助,目前已獲 5.3 億授信額度,其中 1.2 億已到賬。

像西貝這樣幸運的企業畢竟是少數,有很多中小企業的現狀可能已經是掏空了家底發工資,但援軍還遲遲未到。

單就餐飲這個行業來說,老鄉雞目前預估損失達 5 個億;嘉和一品營業額下降 90%;眉州東坡春季退訂一萬多桌,直接損失 1700 萬......

心態崩了!一覺醒來,公司倒閉了...

頭部的企業尚且如此,腰部以下企業生存就更加艱難,可能很多已經難以承受房租、人工及貸款的壓力,倒閉關門只在頃刻之間。

巴奴毛肚火鍋創始人杜中兵就直言不諱的說道:若一個月沒有現金流進賬,只有現金流支出,大部分餐飲企業很難扛過一個月。

03 幫扶措施救不了所有企業

在對於 995 家中小企業的調查中,多數企業在疫情期間的主要支出壓力還是來自於員工的工資和五險一金,佔比達到了 62.78%。

心態崩了!一覺醒來,公司倒閉了...

如何能夠讓這一部分的支出在合法範圍內儘可能的壓縮,成為了很多企業度過難關的核心問題。

如果是幾十人的小公司,有一些極端的方式可能不太近人情,但卻有用。

比如疫情期間停薪留職,或者直接裁員,給予補償,儘量節省人員開支,讓公司先活下來。

但對於一些稍微有點規模的公司來說,不光要思考活下來的問題,還得考慮如何在疫情期間還能有所作為。

仍舊以西貝為例,由於線下門店不能開業,西貝加大了對於外賣業務的宣傳投入,力圖在線上尋求增量。

而為了進一步解決員工工資的問題,西貝和盒馬試行了“共享員工”模式,即西貝員工加入了盒馬臨時用工隊伍,由盒馬支付相應的勞務報酬。

不能讓員工閒著,這種思維方式如今不是資本家的剝削心態,而是困境之下不得不被逼出的求生欲。

這種企業層面的積極自救在各個行業其實都能看到,比如房產中介開始用視頻直播看房,培訓老師開始在微信群裡講課。

活下來,成為了很多企業在春天到來前最核心的訴求。

另一方面,政府層面的作為也在為企業解決員工五險一金的負擔,在北京、上海、蘇州等地,相應的政策也已經出臺。

蘇州的地方政策裡表示: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可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 50%;可申請緩交社保,緩繳期最長 6 個月。

儘管企業的自救和外部的幫扶措施都在同步進行,但對於更多的企業來說,這些也只能解決“減負”層面的問題,更重要的“開源”依舊要等疫情退散。

如果遲遲不能迴歸正常的生產模式,即便有再多的方式壓縮成本,也難以讓企業長久存活。

心態崩了!一覺醒來,公司倒閉了...

特殊時期,還能夠堅持不復工的企業值得欽佩,能夠讓員工在家辦公的公司也讓人尊敬。

對於普通職場人來說,這樣在家躺著賺錢的日子也不會太久了。

如果明天等不來複工復產的通知,那麼下次等來的,可能就是企業倒閉的公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