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王安石与司马光到底在争什么?

今天“王庶文讲坛”试着讲解一下北宋时期的一件大事:王安石变法。

说起王安石变法我们今天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对这位老哥歌功颂德;也无不痛心疾首,为这次变法的失败而感到惋惜,这全拜晚清梁启超所赐。

晚清时期,梁启超为了推行改革,硬生生从史料堆中找出几位大佬给自己撑台,王安石就是其中一位,这也顺便将王安石从历史的耻辱柱上解救了下来。没错,在北宋以后,王安石头上一直顶着“靖康之难,罪魁祸首”的大帽子,被骂了接近1000年。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与司马光到底在争什么?

我们今天学习的王安石变法,主要是从意识形态,思想解放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很少有人真正涉及其变法的内容和内涵,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说起王安石变法就不得不说两个人,一个是王安石本人,一个是他的最大政敌司马光。

原来在我们的认知当中,司马光是保守的,是卑劣的,是妨碍进步的,但是事实真是这样吗?他们在变法的事情上针锋相对,水火不容,不是简单地是非善恶、对错好坏可以判断的,熟悉“王庶文讲坛”的读者也应该知道,我是提倡“因果逻辑”,反对“是非评判”的。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与司马光到底在争什么?

王安石的人物个性

俗语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王安石确实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他只关注民生大事,其中最大的事情就是变法,王安石为了变法简直可以用殚精竭虑来形容。

有一次王安石的朋友请他们全家吃饭,他带着老婆孩子前去赴宴。饭后,王安石的朋友对王安石的老婆说:“原来你相公喜欢吃鹿肉”。王夫人只是淡淡一笑回答说:“下次你换一盘菜放在他面前试试”。

过了几天,这位朋友又再次邀请王安石赴宴。他故意将鹿肉放到一边,在王安石前面只摆了一碟青菜,饭后发现鹿肉根本就没人动过,那碟青菜倒是被王安石全部吃完了。自从变法开始,王安石的日常状态就是“茶不思,饭不想”,让人着实佩服。

王安石的性格就是这样,当时人都称呼他为“拗相公”,“拗”字除了固执之外,还有勤奋、专心致志、一丝不苟,鞠躬尽瘁的含义在里面,如此兢兢业业,克忠职守的人如何会背负起“靖康之难,罪魁祸首”骂名呢?这个问题我们稍后分析,先来看一下为什么要变法?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与司马光到底在争什么?

变法的意义

在王安石生活的时代,赵家北宋王朝已经统治了快有100年了。由于顶层制度设计上的一些缺陷,当时出现了大量的冗兵冗官,对国家财力、物力、军力的调配造成了巨大压力,王安石从中看到如果不改革的话,灾难马上就会来临。

另外一点则是北宋的制度决定了,北宋是一个积弱但是不积贫的朝代,财政上的丰腴却无法转化为军事力量,北宋的第一政治目标是收复在辽国手中的“燕云十六州”,但是以宋朝的军力,日常能够打个小胜仗就不错了,真的要出兵“燕云”,那还得需要改革。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与司马光到底在争什么?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王安石虽然有着一腔报国热情,也有着深刻的政治见解,极力推崇变法,可是变法的效果一点都不好。我们就简单地来看一下他推行的几个新法。

“保甲法”,这是军事方面的一个变法措施,将乡村百姓十家一组,编成一个兵民一体的结构,凡是有两个男丁以上的家庭,就要抽调一个出来在农闲的时候军训,王安石想要运用这个办法为国家打造强力的军事储备。

保甲法表面看上去挺不错,不过用错了时代。“保甲法”的出处是《周礼》,西周时期是熟人小社会,大家有着共同作战和共同耕种的宗法纽带,到了宋朝中国进入平民社会,大量的人口流动根本就不适宜了。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与司马光到底在争什么?

“青苗法”,说简单一点就是国家为百姓提供信贷服务。我们现代人对这个操作并不陌生,产生的后果也近在眼前。国家提供信贷,本来就不是一件稳妥的事情,必将出现大量坏账、烂账、死账,这些账在今天都收不到,更何况在宋朝那个交通不发达的时代?要账的成本太高,死账太多,

最终将宋朝原本看上去很可观的财政拖垮,这一点就是王安石背负“靖康之难,罪魁祸首”骂名的直接原因。

新法出了问题,于是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开始抨击王安石,这让皇帝开始犹豫与动摇。于是王安石喊出了那句:“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名人名言。

这句话一出,更是一片哗然。王安石与司马光的矛盾也激化到了顶点,不过此时王安石依旧大权在握,直接让司马光下岗回家,司马光也正是利用这段时间写出了《资治通鉴》。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与司马光到底在争什么?

王安石与司马光到底在争什么?

王安石是典型的激进改革派,司马光是保守派。我们千万不要听到保守这两个字就觉得不好,保守的真正含义是“老成持重,尊重传统”,并不是完全否定变法,而是反对激进的改革,不尊重传统的变法。

他们的核心争论其实就是:“传统重要还是不重要?”

在王安石看来旧制度、旧思想、旧潮流肯定不行,要是行的话为什么“燕云十六州”迟迟收不回来?这是一个要命的问题,将这个问题搬出来,一切都可以顺理成章的进行,可惜结果并不好。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与司马光到底在争什么?

王安石一通变法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宋朝的社会秩序被搅乱,到了南宋时期朱熹就评价王安石变法说:群奸肆虐,流毒四海。罗大经也写了一本名叫《鹤林玉露》》的文学史料著作,评价王安石:“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其裂而不复合者,秦桧之罪也”。

居然将王安石和秦桧归纳为了一类人物,我们今天很不好理解。那是因为我们生活的时代,距离北宋已经很久远了。在南宋时期,他们看待这个问题肯定比我们更加清晰和客观。

因为王安石变法过于激进,很多“道德君子”都不愿意和他混在一起。这倒不是说司马光将王安石的人才全部挖走,而是宋朝本身就是科举取士,士子学生从小到大就接受那一套“遵循祖宗”之法的教育,在大脑里已经形成了非常顽固的观念,突然有一天你告诉他“祖宗之法不足守”,这很容易让人的认知失调。

那么王安石能够任用什么人呢?说出来您可能不信,就是大名鼎鼎的蔡京,看过《水浒传》的人应该对其一点都不陌生,蔡京的亲弟弟蔡卞就是王安石的女婿。

蔡京这个人确实不怎么注重祖宗之法,一味的忽悠宋徽宗,让北宋的政治越来越烂,这也就是朱熹说的:“群奸肆虐,流毒四海”。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与司马光到底在争什么?

其实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司马光为什么一定要尊重传统了,一定要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尊重传统是在尊重大部分人的认知,不是人人都愿意认知失调的,这会让人很不好受。

另外一点则是“祖宗之法”是约束皇帝权利的唯一途径,如果放任皇权独大那么会怎么样呢?在王安石与司马光时代,两人都还保持君子之风,虽然争论不休但是不会人生攻击,到了他们的后继者就完全不一样了。

王安石的继任者们刚一上任就在蔡京兄弟的带领下,给保守派罗织大量罪名,将宋朝“新旧当争”推至巅峰,为此家破人亡的士子不计其数,而对皇帝呢,反正“祖宗之法不足守”,想怎么来就怎么来,于是本来就爱好艺术的宋徽宗,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亡国。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与司马光到底在争什么?

好了,关于“王安石与司马光到底在争什么?”的内容就到此结束吧,今天的内容您只需记住两点:第一、王安石与司马光其实争的是“是否需要尊重传统?”;第二、王安石其实在晚清之前名声并不太好,他一直背负着“靖康之难,罪魁祸首”的骂人。

好了,谢谢赏阅,您的关注是对“王庶文讲坛”最大的鼓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