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称沪剧《日出》是一个里程碑?马莉莉如何演活陈白露?

1982年初春,当上海沪剧院大院里的广玉兰爆出了第一棵绿芽时,院长丁是娥决定把曹禺先生的名作《日出》搬上沪剧舞台,并点名由一团33岁的年轻演员马莉莉扮演主角陈白露。

为何称沪剧《日出》是一个里程碑?马莉莉如何演活陈白露?

马莉莉艺术照

01.沪剧与曹禺大师剧作的缘份

众所周知,曹禺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剧作家,他的《雷雨》、《日出》、《原野》等都是中国话剧舞台如雷贯耳、久演不衰的经典之作,改编难度比较大,一般地方戏只能望其项背,但擅演“西装旗袍戏”的沪剧与曹禺的剧作结构、人物设置、背景氛围天然吻合,因此曹禺的作品似乎特别适合改编成沪剧。《雷雨》很早就被多次搬上沪剧舞台。特别是1959年,沪剧界搞艺术大会串,丁是娥认为《雷雨》适合沪剧的表演特长,便决定再次排演《雷雨》。参加演出的除丁是娥外,还有石攸英、杨飞飞、王盘声、解洪元、邵滨孙、袁滨忠等,一时名角云集,满台生辉。沪剧《雷雨》将剧种擅演“西装旗袍戏”的特色发挥到淋漓尽致,沪剧也因此被推向了一个阶段性高峰,从此《雷雨》成为沪剧长演不衰的保留剧目。

为何称沪剧《日出》是一个里程碑?马莉莉如何演活陈白露?

1959年版《雷雨》剧照

1982年上海沪剧院经改组之后形成三个团,其中时的一团人最多,人材济济、行当齐全,却没有合适的剧本可演。院长丁是娥为此又瞄上了曹禺的《日出》。该剧的背景是1930年代的大都市,又是一出群戏,每个角色都代表一类人,每个人物和事件所反映的都是时代的缩影,是一部社会剪影式的伟大剧作。丁是娥深知,排演曹禺的戏是能够出人出戏的。这样的剧作正适合一团众多生活阅历和艺术修养相当的中青年演员集体演绎,既磨炼演技,也能使沪剧的总体表演艺术水平再上一个台阶。正在“等戏上台”的一团众多演员得知等来了如此一块重量级的试金石,都激动得夜不能寐,因为谁也不想错过这能够证明自已的天赐良机呵。

为何称沪剧《日出》是一个里程碑?马莉莉如何演活陈白露?

1959年版《雷雨》剧照

为了保证成功,丁是娥“三顾茅庐”,请来曹禺先生的门生,著名话剧女导演凌琯如“跨界”来院里做《日出》的艺术指导兼总导演。

02.马莉莉从兴奋到紧张继而迷茫

像每一个女演员在接到陈白露这类角色时反应一样,马莉莉内心交织着兴奋、激动、懵懂、跃跃欲试、诚惶诚恐等情绪。剧组成立那天,马莉莉和陆敬业等演员才见到了书卷气十足的凌导演。可是凌导演上上下下打量着马莉莉,眼神很客气,也很犀利。敏感的马莉莉从她的目光中读出潜台词一一我不是她理想中的陈白露。

为何称沪剧《日出》是一个里程碑?马莉莉如何演活陈白露?

《日出》剧照

马莉莉开始感到紧张,接受角之初的兴奋雀跃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压力和从未有过的忐忑。正如马莉莉所预感的,几次初排下来,凌导演始终很客气地对她说:你呀,就是个“大学生”陈白露!

马莉莉体悟到自己身上还缺少角色所具有的某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回到家,马莉莉捧着原著,认真思索起陈白露的经历:一个美丽的少妇,出身书香、上过大学、有进步思想,勇敢地走出旧家庭,却遭受命运的愚弄和折磨,最终在花花世界沦落为一朵供人取乐的交际花。……“交际花”?对,应该去寻找交际花的感觉。

为何称沪剧《日出》是一个里程碑?马莉莉如何演活陈白露?

《日出》陈白露造型照

可是,马莉莉是1949年出生的,远离陈白露生活的时代,身边更无一丝现成的影子。更何况陈白露不是一般的交际花,她集交际花、大学生与电影明星于一身的人物,举手投足,扭腰移步该有怎样的特殊风韵?马莉莉实在想象不出来,当然更无从把握了。

为何称沪剧《日出》是一个里程碑?马莉莉如何演活陈白露?

《日出》剧照

焦虑、迷茫……理不出一点头绪。马莉莉便拉着丈夫、同在剧中演胡四的沪剧演员李灵珠躲进了上海戏剧学院的图书馆,那里保存着很多前辈演员演出话剧《日出》的珍贵资料,马莉莉试图从中找到借鉴和启发。图书馆资料是不能外借的,马莉莉夫妇俩就自备纸笔和面包、白开水,从图书馆开门一直坐到傍晚剧场演出之前。他们翻阅、记录了大量有关《日出》的剧评和影评及许多参考文献。虽然人很辛苦,但内心却有一种获取艺术养料之后的愉悦。马莉莉还悉心研读了《安娜.卡列尼娜》、《茶花女》、《红与黑》、《飘》等文学名著,了解错综复杂的女性内心世界。

03.梅花香自苦寒来

此时的马莉莉虽然已经演过多部沪剧大戏,塑造过李铁梅、张志新、韩英、白莲花等众多英雄形象,在沪剧界素有“英雄花旦”之称,但这些戏磨炼了她的演技唱腔却也局限了她戏路的开拓。所以面对陈白露这种有多重侧面甚至矛盾性格的角色,马莉莉内心既燃起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又担心功亏一篑。确实当时沪剧院内有许多人并不看好马莉莉能演好陈白露。

为何称沪剧《日出》是一个里程碑?马莉莉如何演活陈白露?

《张志新之死》剧照

但开弓没有回头箭。马莉莉深知功夫在戏外,欲速则不达,只有老老实实地下功夫吃透人物的性格,努力捕捉前辈艺术家扮演陈白露的灵感,才能在舞台上塑造出理想的人物形象。于是马莉莉又按导演要求,认真地写陈白露“自传”,设想自己是剧中人,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是一道有趣的难题,马莉莉本来就喜欢琢磨戏里的人物,于是把自己学习的、看来的、理解设想的都捏在一起,她为陈白露定了这样的基调:“性格:自傲,自信心强。虚荣,但是一个聪明的明白人;举止:高傲而又放任,高雅而又懒散,像贵妇人又不是贵妇人”。以此,她撰写了一篇“马莉莉版”的陈白露小传。

为何称沪剧《日出》是一个里程碑?马莉莉如何演活陈白露?

《日出》剧照

看了马莉莉的作业,凌导演终于赞赏地笑了。但在戏正式开排之后又碰到许多实际问题。首先一个出场动作便卡住了马莉莉,马莉莉设计了好多娇美、华贵的外部动作,凌导演总是说不对,是“学生气有余,交际味不足”。

为何称沪剧《日出》是一个里程碑?马莉莉如何演活陈白露?

《日出》视频截图

马莉莉忽然变得异常焦虑苦恼,演了十几年戏,突然就在一夜之间,发现自己不会演戏了!于是导演决定跳过出场,先排后面的戏。在拍“小东西哭诉家世”一段戏时,马莉莉理所当然地以为陈白露一定是充满同情一本正经地听。但导演却认为表演要由松到紧,由快到慢,表现出陈白露对“小东西”从漠然到同情,从同情到怜悯,从怜悯到迸发出保护之心。这使马莉莉顿悟到演戏不能就事论事,喜怒哀乐都要有依据和层次,要深究人物“潜台词”和“内心独白”。

由此马莉莉开始渐渐理解了陈白露整个复杂曲折的心路历程,她自甘堕落是因为无法摆脱奢靡的生活方式,她时不时也想从麻木中清醒,但又没有勇气改变自己,现实的残酷和未来的迷茫总是刺痛她,于是又退回到酒店的小牢笼中去。马莉莉明白自己要演绎的就是这个美丽的女子在现实和希望之间的徘徊与挣扎过程。

为何称沪剧《日出》是一个里程碑?马莉莉如何演活陈白露?

《日出》剧照

马莉莉终于迈过了最难的一道坎,表演渐渐得到导演的认可。正式彩排那天,许多领导、专家,还有话剧界的演员都来了,大家都想看看沪剧怎么演《日出》。

马莉莉紧张极了,但她不断告试自已:上了台就要排除杂念……音乐声起,电梯门开,正要走出时,她惊慌地发现曳地的裙摆太长了,要在规定的几秒中内完成规定动作是不可能的。怎么办?犹如电光一闪,她开始了即兴表演:陈白露跳了一夜舞,狂欢尽兴,略带倦容,手拢秀发轻拉长披肩,款款移步,侧目斜睨,庸态毕显,再轻启朱唇:“倦鸟归林把温梦寻……”这一急中生智的表演,使台下的凌导演情不止禁地喊了出来:对,就是这个感觉,马莉莉进戏了。

为何称沪剧《日出》是一个里程碑?马莉莉如何演活陈白露?

《日出》视频截图

果然第二天正式演出,马莉莉一出场,全场观众便屏住呼吸。这个戏虽以陈白露为主人公,但剧中的其他人物如方达生、潘月亭、小东西、李石清、顾八奶奶等,都各有故事。马莉莉在台上既要体现陈白露本身的复杂性格:心地善良、向往自由而又醉生梦死、难以自拔,又要让陈白露与形形色色的人物进行不同形式的周旋,既有贵妇人的雍容华贵,又有交际花的放纵浪荡。马莉莉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感情分寸,对正直的方达生,倾注纯洁的爱;对可怜的小东西,饱含真挚的同情;对潘月亭、张乔治等魑魅魍魉,则充满蔑视与恚恨……马莉莉举手投足、唱腔念白,都准确地表现了陈白露在高傲矜持的外表下蕴藏着备受折磨的痛楚,在玩世不恭的嘲弄中包含着不甘堕落的抗争。总之,马莉莉塑造的陈白露以既体现曹禺笔下人物的深邃内涵,又是沪剧和马莉莉的“这一个”,同中有异,别具风采而征服了观众。马莉莉成功了,沪剧一团的《日出》成功了。

为何称沪剧《日出》是一个里程碑?马莉莉如何演活陈白露?

《日出》视频截图

04.为何《日出》成为沪剧发展的里程碑

丁是娥院长自然更是高兴,她称赞马莉莉“演啥像啥”,赞叹沪剧一团的《日出》个个出彩,满台生辉,在沪剧历史上是“又一个里程碑”。1983年3月15日曹禺大师也亲临剧场观看,对马莉莉赞赏不已,说她是自己见过的演陈白露最出色的女演员之一。此后沪剧《日出》连演连满,观众的掌声和媒体热烈的报道评论,白杨、严丽秋等文艺界人士纷纷前来观摩,都表示《日出》被广泛地认可了。

为何称沪剧《日出》是一个里程碑?马莉莉如何演活陈白露?

曹禺与《日出》剧组合影

有幸的是笔者于1982年深秋在上海群众影剧院观看了此版沪剧《日出》,马莉莉及其他演员的表演真的是名不虚传、个个栩栩如生。

为何称沪剧《日出》是一个里程碑?马莉莉如何演活陈白露?

沪剧《日出》说明书(笔者留存)

我认为说《日出》是“沪剧史上又一里程碑”可能居以如下三方面因素:

首先,沪剧源于上海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与上海城一样历史不长,应该说,是个较为年轻的戏曲剧种。也许因为来自“田头”,来自民间,其传统剧目以底层社会生活和男女婚姻爱情题材为主,注重唱工,表演相对较弱。马莉莉坦率地说,在演《日出》之前,她对表演艺术和人物的理解是比较幼稚的,单一浅显的。多的是实践经验而缺乏理论知识,连“潜台词”和“内心独白”也不甚清楚。话剧大导演凌琯如虽然从来也没想过要用话剧的理论和形式改造沪剧,但她孜孜以求的是通过对原著的钻研和对话剧手法的借鉴,在沪剧舞台上树立起一系列准确的人物形象,进而完成对全剧的品质塑造。

为何称沪剧《日出》是一个里程碑?马莉莉如何演活陈白露?

《日出》剧照

除了马莉莉的陈白露,不论是陆敬业的方达生、邵滨孙的潘月亭、还是许帼华的“小东西”、王明道的王福升……无一不活灵活现。凌导演在不经意间提升了一大批沪剧演员塑造人物的能力。马莉莉自认自己就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日出》的成功是马莉莉表演和演唱艺术趋于成熟的一个标志,此后她的艺术创造力突飞猛进,沪剧不仅“中听”也变得“中看”了。

为何称沪剧《日出》是一个里程碑?马莉莉如何演活陈白露?

《日出》视频截图

其次,沪剧《日出》在“戏曲化”方面非常成功。陈白露形体动作很多,马莉莉都努力使这些动作程式化、具有戏曲韵味。唱念时,则注意突出人物的音乐形象,在字正腔圆的旋律里,抒发人物此时此刻的思想感情。同时辅以贯穿全剧的小道具(如围巾、玫瑰花等),既充分发挥戏曲的长处又准确传递了人物的心情。

为何称沪剧《日出》是一个里程碑?马莉莉如何演活陈白露?

《日出》剧照

曹禺夫人、京剧名家李玉茹说,马莉莉最后那段揭示陈白露内心的唱段是沪剧《日出》中最好的部分,声情并茂、感人肺腑,原作该达到的戏剧效果都达到了。曹禺则说,沪剧《日出》改编得相当好,相当完整,最难得的是每个角色都那样出色。

为何称沪剧《日出》是一个里程碑?马莉莉如何演活陈白露?

《日出》视频截图

第三,《日出》为沪剧赢得了广泛的口碑,进一步提升了剧种的艺术实力和文化声望。对包括马莉莉在内众多中青年沪剧演员来说,《日出》更是教会了他们如何深入地理解一个角色,从而使表演有质的飞跃。马莉莉则说:陈白露这个角色在我的艺术天空里,永远是一颗最闪亮的启明北斗,它扫去了迷茫黑夜的阴霾,辉映出一条星光大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