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


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

佛家修行,认为人应该做到静察己过,勿论人非。的确,论是非并不是一个好的行为方式,古人曾如此告诫世人:“时时检点自己且不暇,岂有功夫检点他人。”而且圣人孔子也曾说过:“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其意思无非是想让我们在静察己过的同时勿论人非。

生活的智慧告诉我们,不做是非的传播者,不道听途说。因为亲眼看见也不一定就是事情的真相,更何况是道听途说呢?道听途说本身就是一种背离道德准则的行为,而这种行为自古以来就存在。在佛家理念中,慎言是持戒的第一要义。一个人只有谨言慎行,不做是非的传播者,才谈得上修身悟道。

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

苏格拉底曾说:“不要听信搬弄是非的人或诽谤者的话!因为他不会是出自善意告诉你的,他既然会揭发别人的隐私,当然也会同样地对待你。”

一天,有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苏格拉底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等一等,”苏格拉底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

“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那人不解的问。“第一个筛子叫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确实是真的吗?”“不知道,我是从街上听来的。”

“现在再用第二个筛子审查吧,”哲人接着说,“你要告诉我的消息就算不是真实的,也应该是善意的吧。”那人踌躇地回答:“不,刚好相反⋯⋯”

苏格拉底再次打断他的话:“那么我们再用第三个筛子,请问,使你如此激动的消息很重要吗?”“并不怎么重要。”那人不好意思地回答。

苏格拉底就说:“既然你要告诉我的事,既不真实,也非善意,更不重要,那么就请你别说了吧!这样的话,它就不会困扰你和我了。”

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

苏格拉底给出了说话前的三个筛子,不做始作俑者,当然也不要受人利用,成为是非的传播者。生活中许多经验都告诉我们,说话也要注意场合、时间,万不可做那个道听途说、搬弄是非的人。

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这是古人修身的名言,告诫人们要常怀自省之心,检讨自己的过失,闲谈之时,不要谈论他人是非。提高品德修养,常怀宽阔胸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于个人修身确实重要。有这样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

祖孙俩买了一头驴,爷爷让孙子骑着走时,别人议论孙子不懂孝敬;孙子让爷爷骑着走时,有人指责爷爷不疼爱孙子;祖孙俩干脆都不骑了,又有人笑话他俩放着驴不骑是傻瓜;祖孙俩同时骑在驴背上,又有人指责他们不爱护动物。结果,不知所措的爷孙俩只好绑起驴,扛着走了。

这祖孙俩就是深为那些“是非”所累。的确,所谓的“是非”本身就是极其无聊的谈资,没有任何意义。那些喜欢在背后议论他人、搬弄是非的人往往也是最可恶的人。其实,背后议论别人并非好事,也不是正人君子的作风,做人就应该光明磊落,有话就当其面说,不要在背后搞任何的小动作。要知道,一味地去搬弄是非不仅是害人,同时也是在害己,对于自身而言也没有任何好处,反而让人看不起。所以说做人要常常善于省察己过,而不是把心力放在议论他人是非上。

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

许多人不善于反省自己的过错,总是把过错推给别人,推给上天。生活中这类人太多了,如夫妻吵架,相互指责对方的不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反省自己的过错。

中国有句俗语:“宁在人前骂人,不在人后说人。”别人有缺点和不足之处,我们可以当面指出,令他改正,但千万不可当面不说,在背后说个没完。我们应该时刻谨记:“静察己过,勿责人非。”要做个堂堂正正的人。说话反映一个人的智慧,心存厚道,谨言慎行,言之有物是说话智慧的最高准则,这会让我们一生受用无穷。

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