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曹操汉中之战,明明曹军更有优势,为何刘备反而赢了?

檀古今66


公元215年三月曹操为防止韩遂凉州势力跟刘备联合。于是决定率军西征解决韩遂和吞并汉中。五月攻入武都郡,七月攻打汉中阳平关。而刘备此时率军五万正在荆州公安准备收复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刘备得知曹操攻打阳平关,于是跟孙权议和。孙权率军进攻合肥,刘备则回到蜀地。曹操部下司马懿、刘晔皆建议攻打蜀地,曹操并没有接受。十二月曹操返回邺城,留夏侯渊等人留守汉中。来洽建议放弃汉中,把人口都迁走,当时曹操并没有接受。太祖克张鲁,洽陈便宜以时拔军徙民,可省置守之费。



在曹操攻下汉中时,黄权向刘备进言:"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黄权的意思是说失去汉中,则三巴之地就会受到威胁,这就割去了蜀地的大腿与臂膀。刘备于是派黄权率军前去巴西迎张鲁,但是张鲁北上投降曹操。黄权率军收复巴东、巴西。公元215年张郃率军攻打下巴东、巴西两郡,把人口迁往汉中。郃别督诸军,降巴东、巴西二郡,徙其民於汉中。刘备派张飞率万人阻击张郃,双方在巴西郡宕渠县交战五十多天,张郃率军退回汉中。进军宕渠,为备将张飞所拒,引还南郑。


但是刘备并没有马上攻打汉中,我认为是刘备得蜀不久的原因。公元217年法正向刘备进言:“曹操一战就降伏张鲁,平定汉中,但他没有乘此破竹之势而进取巴、蜀,却留下夏侯渊、张郃镇守汉中,自己率军北还,这样做并非他智谋不行,兵力不足,必定是自己内部有忧患迫使他这样。现在分析夏侯渊、张郃的才干谋略,并无比我国将帅高明之处,如果我们举兵征伐,一定能取得成功。取胜之后,可以在那里大力发展生产,广积粮食,寻找时机出兵进击,这样上可以消灭敌寇、安辅汉室,中可以蚕食占取雒、凉二州,开拓疆土,下可以固守险要,为长远割据一方之计。这大概上天有意给我们良机,机不可失!”刘备接受法正的建议,开始着手争夺汉中。


公元217年十月后刘备派遣张飞、马超、吴兰、雷铜等驻军武都郡下辨县。公元218年三月曹洪率军击败吴兰、雷铜所部。马超、张飞率部进入汉中,刘备率主力跟夏侯渊、张郃在阳平关对峙。先主次于阳平关,与渊、郃等相拒。 刘备攻打汉中的人马不详,驻守汉中的曹军不下五万,个人推测应多于曹军。又使征西将军夏侯渊等,率精甲五万,及武都氐羌、巴汉锐卒,南临汶江,扼据庸蜀。但是汉中依然不好打,汉中必竞易守难攻,加上夏侯渊、张郃、徐晃、杜袭等非无能之辈。而且拖下去对刘备非常不利。刘备备派陈式等率军绝马鸣阁道,徐晃率军击败。张郃则屯军于广石,刘备强攻不利。于是给诸葛亮写信赶紧发援军。诸葛亮询问蜀人杨洪的意见。杨洪讲:“汉中之地为益州咽喉,存亡的要害之机枢,如果没有汉中则没有蜀,这是家门口的祸患,如今形势,男人应当参战,女子应参加运输,发兵往救还有什么疑虑的!”


公元219年正月黄忠斩杀曹军主帅夏侯渊、益州刺史赵颙等,曹军诸将推举张郃为统帅。刘备本来是要斩杀张郃非夏侯渊。当时刘备派精锐万人攻打张郃所部。夏侯渊分兵助张郃,率轻军救火时跟黄忠所部相遇而被斩杀。三月曹操从长安进军至汉中,五月退军。刘备遂占据汉中西部,接着派刘封、孟达攻占汉中东部四县。汉中之战以刘备的胜利而告终,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三个:


曹操支援汉中速度太慢:

公元218年七月曹操开始集结人马支援汉中,九月到达长安。但是曹操直到公元219年三月才进军汉中。(公元218年)秋七月,治兵,遂西征刘备,九月,至长安......(公元219年)三月,王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遂至阳平。前后达八个月时间。

曹操既然决定支援汉中而且在公元218年九月已经到了长安。从长安进军到汉中半个月就能到达。为何等到夏侯渊被斩杀才支援汉中。如果曹操大军早点支援汉中,势必能扭转局势。本来汉中守军经过一年苦战,已经疲惫不堪。而刘备得到蜀地的援军,对比夏侯渊却一直得不到曹操的援助。

曹操耗不起:

公元218年七月曹操决定支援汉中,九月到达长安。曹操没有立马支援汉中,我认为曹操在集结人马和准备粮草器械。公元215年三月曹操征张鲁时就特意准备了很多粮草,五月到达武都郡,七月进攻阳平关不利。当时曹操就面临粮草间题。既至汉中,山峻难登,军食颇乏。

刘备得知曹操从长安来援,认为即使曹操率大军前来也无用,汉中终归是他的了。先主遥策之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

刘备采取的策略是据险而守不跟曹操大军交战,曹操强攻伤亡很大。及曹公至,先主敛众拒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亡者日多。公元219年五月曹操撑不住了,只得放弃汉中。

曹操内有忧偪:

公元217年法正对刘备讲当初曹操得到汉中后不是不想进攻蜀地,而是内部有问题。至少什么问题法正没有明说。公元216年二月曹操回到邺城,杀掉汉室宗亲琅邪王刘熙。曹操不会无缘无故的杀掉琅邪王刘熙,肯定是有原因的。我个人推测琅琊王刘熙做了不利于曹操的事。后汉书:曹操杀琅邪王熙,国除。

公元216年十月征讨孙权,公元218年三月退军。留下夏侯惇、曹仁、张辽等率二十余军防御。于禁七军都有三万人,二十余军不下十万。从征孙权还,使惇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

公元217年正月曹操征讨孙权到达居巢后军中暴发瘟疫。到居巢,军士大疫。建安七子中的徐干、陈琳、应玚、刘桢、王粲也死于这场瘟疫。瘟疫也随之在北方暴发,家家都有人死,有的整个家族都死了。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

公元218年正月吉本、耿纪、韦晃、金祎、吉邈、吉穆等人起事攻打许昌丞相府营。欲挟天子以攻魏,南援刘备。时关羽强盛,而王(曹操)在邺,留必(丞相府长史王必)典兵督许中事。但是他们失败了,曹操把他们都诛杀了。还把名义上参与救火的百官诛杀。王(曹操)以为"不救火者非助乱,救火乃实贼也"。皆杀之。

公元218年四月乌丸反叛,柯比能率数万人观望。曹彰率军平定,当时曹操已到长安准备支援汉中。曹操非常担忧,加上去年冬天的大疫,很多百姓病死,现在四处征战,垦田大幅减少。王令曰:"去冬天降疫疠,民有凋伤,军兴於外,垦田损少,吾甚忧之。

公元218年十月南阳宛城守将候音扣扣南阳太守东里衮跟吏民一起起事叛曹,原因在于南阳吏民苦于徭役。公元219年正月曹仁、庞德率军平定屠城。我认为应当是曹操准备支援汉中从南阳征发大量徭役。是时南阳间苦繇役,音(候音)於是执太守东里衮,与吏民共反,与关羽连和。司隶州三川郡(洛阳所在)、弘农郡皆有吏民杀官员造反,他们造反的原因是因为苦于徭役,跟南阳郡侯音造反原因是一样的。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陆浑长张固被书调丁夫,当给汉中。百姓恶惮远役,并怀扰扰。民孙狼等因兴兵杀县主簿,作为叛乱,县邑残破。这也许是曹操迟迟不能支援汉中的原因之一。


曹操在长安时,打算亲自带兵征讨。刘廙上疏讲:“圣人不以己之睿智而轻视普通人。王者不因身份的高低决定是否采纳其意见。因此,能够建功立业者,必能以近察远,比专横之人考虑周详......自从您起兵以来,三十余年,没有打不败的对手,没有制服不了的强敌,如今,以精锐的兵马,常胜的军威,面对着倚仗天险的吴国孙权和拒不服从的蜀国刘备........并非是我们力量不如从前,只是因为自强者和自溃者的形势地位转换了。故此,当年周文王伐崇侯虎,三次没攻下来,于是就退归原地,修生养性,最后终于把崇侯虎制服了......臣下担心吴、蜀边寇的力量虽比不上先前六国,但却不乏出类拔萃之才。征伐他们会不会重蹈秦国的覆辙,这是不能不认真思考的.......当今之计,不如研究周围的险阻,选择要害之地据而守之,再挑选天下甲士,而不断更换驻守。这样,您就可以高枕在大厦之内,潜心谋划安邦治国之大计。鼓励农桑,励行节约,这样整治十年之后,就一定会国泰民安。”曹操听罢走到刘廙面前说:“不但当君主的应了解臣子,作臣子的也应了解君主。如今你想要让我坐在这儿空行周文王的德政,恐怕是看错人了!”太祖遂进前而报廙曰:“非但君当知臣,臣亦当知君。今欲使吾坐行西伯之德,恐非其人也。”



汉中之战虽然刘备赢了,但曹操也不见得就输了。首先来说汉中人口大半已经让曹操迁走了。前后迁了两次,一次八万人,一次数万户。这样算起来曹操从汉中迁走不下二十万。公元219年五月曹操从汉中退军把汉中驻军都带走了,即使跟刘备交战有所伤亡,也应该不下三万人。曹操为防止刘备将来从武都郡进攻关中,又派张既把武都五万多人迁往关中扶风郡和陇右天水郡。令既之武都,徙氐五万馀落出居扶风、天水界。这样曹操前后迁走三十多万人。史称刘备得其地而不得其民。刘备所得的的汉中人口十多万左右。因为公元220年汉中东部守将孟达降魏,以致汉中东部归属魏国。蜀汉所剩下的汉中西部只是数万人口。当然蜀汉的门户是汉中西部。


小鸿哥


汉中之战,曹操军打败张鲁占领汉中,刘备得到消息后也非常震惊。刘备率军准备攻打汉中,保住自己的生命线。曹操已经占领汉中此战非常有优势,但曹操后院起火,后方发生叛乱不得夏侯渊、徐晃等将留守,前期战争曹操根本不在汉中指挥。

汉中的地理位置
汉中的重要性不比荆州差,刘备失去荆州还能生存,只是生存的艰难些;若是丢了汉中,蜀国相当于腹地对曹操打开,曹操随时就可以由汉中长驱直入攻打成都。汉中市魏蜀必争的地方,魏国占领后随时可以奇袭蜀汉老窝;而蜀国占领汉中,汉中则成为蜀国抵御曹操的第一道屏障。


战争过程

此次大战开始的时候,曹操已经打败张鲁攻下汉中,刘备这边也是刚刚在蜀中站稳脚跟。刘备知道张鲁兵败,曹操占领汉中非常震惊。刘备率领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法正、黄权等将起兵攻击汉中。曹操这边则是夏侯渊、曹休、曹真、曹洪、张郃、徐晃、郭淮等将,而曹操确实因为后方叛乱不得不离开汉中。前期战争刘备身边有文有法正、黄权出谋划策,武有张飞、马超等听候派遣。所以曹操之前所占的优势尽毁,等到曹操赶回的时候已经没有了继续战争的必要,迁移走汉中管辖内的百姓,放弃汉中。


青梅煮酒品三国


汉中对于刘备的重要性,远超对于曹操的重要性

汉中是益州北面的门户,是通往关中的通道,当时曹操征讨张鲁的时候,刘璋就是害怕,才请刘备入益州,共同抵御汉中。

作为只拥有益州和部分荆州的刘备来说,拿下汉中作为对益州的缓冲带,是势在必行的。而对曹操来说,汉中到京师洛阳之间,还要经过长安等地大约700多里的距离,即便汉中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也有长安作为京师的缓冲带。

所以说汉中对刘备来说更重要。

汉中之战,对曹操来说,只是一场局部战争,对刘备来说,确实一场举国之战

战争初期,刘备就投入了蜀国能调动的所有军力,除了关羽的荆州军和南中的驻军之外,蜀国所有兵力约8万于众,尽数调到了汉中前线。

而魏军在战争初期,只有夏侯渊统帅的关中军约4万余人。

刘备军团除了关羽,五虎上将悉数到场,黄权、雷铜、吴懿等益州一线主力上将也皆参与了战斗。

曹操军团,夏侯渊、张郃、徐晃、郭淮等,主要就是关中军团的主力将领。

由此可见,无论从人数还是上将质量,刘备军团在局部的优势明显优于曹操,而并非曹操占据优势。

可见刘备对汉中这块地的重视程度,要远远大于曹操。为了打汉中之战,蜀国几乎掏空了家底,当时战争消耗到什么程度呢?刘备向坐镇成都的诸葛亮调粮调兵,诸葛亮已经无兵可调,大臣杨洪献策到“男子当站,女子当运”,就是说男的都送到前线去,女的负责运粮。

刘备是举全国之力来打汉中战,而曹操仅仅是在夏侯渊被斩后,才率领主力赶到汉中支援。而那个时候,战争天秤已经倾斜向刘备,士气低落,如强行挽回败局,很有可能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所以曹操就顺势推出了汉中。


始终先生


如果比优势,在汉中之战中,恐怕刘备更有优势。但仅有优势,并不代表刘备就一定能赢,刘备能在汉中之战取胜,除了刘备有优势之外,还有正确的策略、合理的用人、必胜的信心。

汉中之战前的双方形势

汉中之战是在公元217年,由刘备发起的,在此之前,刘备已经精心准备了2年,2年前曹操趁刘备赶赴荆州处理与孙权关于荆州归属问题的争论时,曹操发兵攻占了汉中,逼降了张鲁。

曹操虽然在很短的时间内拿下了汉中,却没有趁刘备不在益州之际攻打益州,没有乘胜进军,反而将主力撤退回中原,仅仅留夏侯渊、张郃率领的关中边防军镇守汉中,并且让张郃率军逐渐蚕食益州所属的巴郡和巴西郡,刘备急令张飞抵御张郃,最终将入侵益州的张郃军打得全军覆没。

汉中是益州的北边门户,曹操想要夺取益州必先攻占汉中,刘备想要夺取关中必先拿下汉中,汉中对于曹刘双方来说,都一块战略要地,但对于仅有一州之地的刘备来说,则是生死存亡的必争之地。

汉中对于曹操来说,虽是战略要地,但是远离中原,即使从关中进入汉中也是极其困难的,中间隔着茫茫八百里秦岭险地,如果曹操想攻占益州,就必须拿下汉中,但是曹操在拿下汉中时发出得陇望蜀的感叹,放弃乘胜进攻益州。

法正看出了曹操的心思,认为曹操是因为内部有忧患,才不敢继续进军益州,事实上,曹操晚年面临一系列内忧外患,让曹操放弃了扩大战争的机会,于是法正劝刘备攻打汉中,刘备在经过两年的休整之后开始攻打汉中。

双方在汉中之战中投入的实力对比

刘备一方投入汉中之战的总兵力约有8万人,除了关羽的荆州军以及蜀汉南中边防军没动之外,蜀汉在益州能调得动的军队全部调上了,刘备可谓是投入了血本。

曹操一方投入汉中之战的总兵力只有4万人,基本上是夏侯渊、张郃率领的关中边防军兵团,直到夏侯渊被杀前,曹操本人及所属的曹魏中央军都没有出现在战场,虽然夏侯渊战死之后曹操率领5万中央军进入汉中,但此时战争的天平的已经向刘备方倾斜,曹操由于后勤补给、边民迁移等原因无法击败刘备,只能以失败退出汉中。

换句话说,夏侯渊被杀之前,刘备军的实力双倍于曹魏军,夏侯渊被杀曹操进入汉中之后,两军的实力相当。

除了军队数量,还有将领数量,刘备方也投入了除了关羽之外的所有名将,刘备方参与汉中之战的将领有: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黄权、吴懿、雷铜、吴兰、陈式等,其本上益州将领全部参战。

曹操方参与汉中之战的将领有:夏侯渊、张郃、徐晃、郭淮、曹真、曹休、曹洪等名将,曹魏关中军团主要将领全部参战。从将领的数量上看,也是刘备军占优势。

但是曹魏投入的兵力只是关中的边防军,而蜀汉投入的兵力是益州的中央军以及能派得上的所有边防军、郡县兵,同时刘备比曹操更重视汉中之战,因为在持续两年的汉中之战中,曹操只参与了三个月时间,其余时间都是夏侯渊在对抗刘备,直到战死曹操才赶来汉中。

另外,刘备对汉中之战的投入是相当大的,益州近百万百姓基本上都在为刘备的汉中之战服务,要知道刘备在前线的8万军队,就需要16万民夫来运输粮食物资以及与战争相关的工作,甚至连益州的妇女都为汉中之战运输物资,刘备动用了全益州的益州才打赢了这场战争。

刘备是怎么打赢汉中之战的

刘备打赢汉中之战的关键就是夏侯渊犯了致命错误,因为汉中之战从217开始,一直打到219年正月,刘备都没有取得任何胜利,对于坚守险隘的曹军一点办法也没有,如果这么一直打下去,刘备根本没有取胜的机会。

可是刘备在法正的建议下,改变了策略,使了一招引蛇出洞,刘备攻打并占领了紧靠汉中治所南郑附近的一座山-定军山,引诱夏侯渊出关迎战,当时夏侯渊军紧守阳平关,刘备无法攻克。

夏侯渊听说刘备占领定军山后,率领张郃出关争夺定军山,夏侯渊一出阳平关就意昧着失败,因为他采取了错误的策略,在敌人预设的战场与敌人进行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而且还中了敌人的声东击西、围点打援之计,夏侯渊哪有不败的道理。

定军山是刘备选定的战场,刘备先占领这里,抢占了优势地形和位置,利用声东击西、围点打援的计谋,先攻打张郃,夏侯渊派兵救,就打夏侯渊,夏侯渊不派兵救,就吃掉张郃,夏侯渊放弃了阳平关的优势地位,与刘备在定军山争夺,就注定了失败。

换句话说,汉中之战曹操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夏侯渊这个白地将军作出了错误的决策,放弃了自已的优势与刘备来争处于劣势的定军山,还被刘备一系列的计谋所败,连主帅都战死了,汉中的曹军粟然,选择收缩并推举张郃为临时主帅才勉强稳定军心,可是这个时候汉中大部分发都落入了刘备手中。

即使后来曹操亲自赶到汉中,也无济于事,因为刘备占领了汉中大部分要地,并且固守以待,消耗曹操的粮食,同时派兵攻击曹操的后勤补给线,让曹操无法安心作战,况且当时曹操的粮食要从关中运来,非常耗时,导致曹操最终失败。

除了夏侯渊的错误决策,刘备在汉中之战取胜,还采纳了法正及下属一系列正确的建议和谋略,并正确的实行了计谋和战略,还包括刘备的合理用人,以及诸葛亮在后方的鼎力支持,最重要的还有刘备必胜的信心。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主要责任在夏侯渊,他身为主帅却跑去一线修鹿角,结果被斩杀,导致军心大乱,汉中形势被逆转。次要责任在曹操,汉中之战前后打了两年,曹操始终没有亲征汉中,直到夏侯渊被斩杀后才亲征,错过了击退刘备的最佳时机。



夏侯渊被斩杀前,曹操的优势很大。抛开曹操实力本身就强于刘备不说,曹操当时坐拥益州汉中、武都二郡,而且张郃还杀入了巴郡,在形势上握有攻打刘备的主动权。

而刘备为了逆转劣势,拿下汉中,先后派了张飞、马超、吴兰、陈式等人迂回攻击,但除了击退张郃外,几次军事行动无一例外的都失败了。

激战一年多后,公元218年七月,刘备被迫亲征汉中,当时除了他亲自去以外,换别人去打汉中,根本拿不下来。

不过,就算是刘备亲自去,前半年时间也没打下阳平关。

当时刘备的补给线长达1500多里,后勤负担很重,如果这个时候曹操亲征汉中,以大军威胁刘备,刘备肯定会撒丫子跑路。

所以说,曹操的优势是很大的。

但是,由于孙权此前攻合肥失利(即逍遥津之战),让曹操志得意满,傲慢的认为自己的部署没有任何毛病。只靠部将镇守便足以震慑刘备、孙权鼠辈,因而便没有亲征,依然是让夏侯渊领五万兵镇守汉中。(兵力数字引用陈琳发布的《檄吴将校部曲文》)

曹操当时的这种大意心态,为后来他丢失汉中埋下了伏笔。

公元219年二月,为了尽管扭转汉中不利的僵持局面,刘备在阳平关下做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主力继续围攻阳平关,刘备亲自率一支部队沿狭窄的金牛道,向南渡过汉水,再冒险的翻越米仓山西北段,绕到阳平关的背后,找夏侯渊决战。

刘备的这个决定,可谓是“反客为主”,改变了汉中战事。



夏侯渊听说刘备绕到了自己侧翼,并在定军山设下大营,做出与自己决战的态势后,感到莫名的紧张。他有点坐不住了。

于是,他留下徐晃和郭淮继续守阳平关,带着张郃一起杀到了定军山下,与刘备决战。

刘备听说夏侯渊亲自来了,很是谨慎,他没敢立即下山迎战,而是依山固守,跟夏侯渊相持起来。

按照刘备的设想,他在定军山上,夏侯渊在山下,夏侯渊处于地利劣势,只能仰攻,而他居高临下,握有主动权。夏侯渊就凭手上那点兵力,肯定拿不下定军山。

事后的发展果然如刘备所料,夏侯渊拿不下定军山,就在山下扎营,修鹿角作围(鹿角就是一种带刺的防御栅栏),以防刘备军居高临下攻他。

不过战争打到这里,刘备仍然是被动的。

因为前面说过了,刘备从成都到汉中,补给线一千余里,后勤供应困难。并且阳平关也掌握在曹军手上,刘备的主力进不来,此时只要把刘备带领的小股人马赶出去,汉中局面依然对曹军十分有利。

所以当曹操在长安知道前线情况,并根据此前长时间对峙,刘备占不到便宜的经验,他产生了一种错觉判断:他认为刘备只是在玩命赌博而已,不成气候,便也没有第一时间向汉中增援。

然而曹操没有想到(刘备也没想到),夏侯渊这个棒槌在关键时刻做出一个错误决定。

什么决定呢?


刘备见夏侯渊和张郃在山下修鹿角,就派人去烧鹿角。夏侯渊见鹿角着火,就命人挑水去灭火。刘备见魏军大乱,就派人去袭击张郃,打的张郃军心大乱。夏侯渊见张郃军心大乱,担心张郃被刘备打垮了,自己也会被包饺子,于是他就分出了一半的兵力去救张郃。

结果他这一分兵,就被刘备盯上了。



当时在定军山上,刘备军中有人发现夏侯渊居然分兵了,便立即告诉了刘备,而刘备听说后也不含糊,立即派出一支精兵奇袭夏侯渊,打算浑水摸鱼,趁机捞一把。

按照当时的形式,刘备的目的应该只是打垮夏侯渊,把他赶走,至于别的,肯定是不敢多想的。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当刘备的精兵冲到山下后竟然惊喜的发现——身为魏军统帅的夏侯渊正带着士兵在大营门口救火。

送上门的肥羊岂有不吃之理?刘备军看见夏侯渊,当时就是全部冲了上去,把正在忙于救火的夏侯渊砍死了。

备夜烧围鹿角。渊使张郃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挑郃战,郃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郃,为备所袭,渊遂战死。——《三国志·夏侯渊传》

夏侯渊既死,所有人全蒙圈了,张郃立即带着人就往阳平关跑,因为他再不跑,就要被刘备包饺子了。

曹操在长安听说后,差点没气死,之前他没做什么准备,现在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公元219年五月,曹操抵达汉中。但是正如前面说的,曹操由于准备不足,没有提前在汉中储备粮草,所以他的大军所需的粮草只能从关中起运,走褒水河道,然后再从褒水转汉江,最后再运到定军山前线。


刘备当时早就最好了准备,他猜到曹操必然要以汉水运粮草,所以他提前派赵云、黄忠把汉水河道切断,导致曹操刚到汉中就断粮了,军心异常不稳。

曹操为了尽快拿下定军山,及早班师,便令人强攻。结果曹军强攻不克,死伤惨重。军心士气更是跌入谷底。

双方在耗了一个多月后,就在曹军士气几乎要崩溃时,曹操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导致自己陷在汉中(当时关羽在荆州,孙权在合肥,都在蠢蠢欲动),便赶紧下令撤军,将汉中十多万老百姓赶在刘备主力大军进入阳平关前,火速迁出了汉中。

当时有一部分曹军没来得及撤离,就索性投降了刘备,这部分曹军的老大就是王平。


以上就是曹操失汉中的大致过程。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刘备能打赢汉中之战,主要是三方面原因。

第一,刘备决心很强。为了拿下汉中,刘备准备了两年,苦战了两年,期间无数次被夏侯渊挫败,以致很多人对拿下汉中的信心都产生了动摇,但是刘备依然很坚持。正是他的这份坚决,才最终拿下了汉中。

第二,刘备运气很好。刘备绕开阳平关,在定军山上扎营,这是一步险棋,弄不好,他会偷鸡不成蚀把米。但谁也没想到,夏侯渊会如此沉不住气,竟然被斩杀了。魏军主帅既死,后面战事也就再无悬念了。

第三,曹操的心态松懈了。汉中之战前,曹操抽空还伐过孙权(濡须口之战),他对孙权的重视程度远超刘备。他宁可亲征不成气候的孙权,也不亲征刘备,瞧不起刘备,这也是他丢失汉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Mer86


1.汉中对于刘备很重要,对曹操无关紧要。

汉中是益州北面抵御曹魏的屏障,也是通往关中的门户与通道。曹操征讨张鲁的时候,昏庸的刘璋就有唇亡齿寒之感,才请同宗刘备入益州,共同对抗汉中。 而汉中之战前,刘备只拥有益州和部分荆州,拿下汉中作为战略缓冲,是形势所迫。

而对曹操来说,汉中到距京师洛阳比较遥远,中间还有长安等阻隔,即便汉中不在了 ,也有长安作为京师的军事樊篱,对曹操来说,不是好重要。

2.张飞的巴西之战鼓舞了蜀军的士气。

建安二十年即公元215年,曹操夺取了汉中,他欲一鼓作气,拿下巴州。但由于后方有事,他回师邺县。留夏候渊驻守汉中,还让张郃领军有条件成熟时巴州诸郡。 这时,益州已为刘备所有,又占据了荆州的一部分(南郡、零陵、武陵等),与东吴有了表面的和平,刘备就开始鼓捣把汉中曹军赶走的事。

张郃是魏之名将,听从曹操的嘱托,率先南犯。巴西之战揭开了序幕,张郃文武双全,领兵夺取了巴东和巴西两郡,这让刘备心急如焚。他知道 如果宕渠再丢失,魏军兵锋就可以直指江州了(重庆),那整个巴州也就完了,巴州一完,成都将危在旦夕。

张飞临危受命迎击张郃,二张在宕渠相持五十余日。最后张飞利用地形,使魏军首尾不能相顾,一举全歼张郃所部,张郃从小路逃走。张翼德大战张郃取得巴西战役胜利,暂时稳固了益州安全,也大大鼓舞了刘备军事集团的士气。


2. 正面战场上,曹操不在。夏侯渊不是刘备的对手。

建安二十二年,即公元217年,法正分析了蜀汉军事集团的处境,力劝刘备拿下汉中。 刘备就开始了筹备汉中之战。

初战刘备失利, 首先,张飞与马超这路主力兵马出师受挫。而吴兰和雷铜又在武都被曹洪击败。吴兰和雷铜相继战死后,张飞和马超陷入孤立,只得向汉中败退。 刘备又派陈式去攻打徐晃,也铩羽而归。这样,刘备不敢轻举妄动了,专心屯守阳平关与夏候渊对峙。

相持数月后,到了建安二十四年春,即公元219年,刘备主动放弃阳平关,南下渡过沔水,进驻了定军山。刘备要居高临下,以动制静,来对付足智多谋的夏侯渊。夏侯渊见定军山丢失,就联合张郃夺取定军山。 刘备以逸待劳,趁夜袭击曹营张郃部。夏侯渊见张郃防守吃紧,便分兵去支援。黄忠趁机率军冲击兵力已空虚的夏侯渊。在猝不及防的状态下,夏侯渊被黄忠斩杀。


3.曹操来时,战局已经有利于刘备了,曹操不能力挽狂澜。

尽管杀了夏候渊,但曹军各营有曹洪张郃徐晃等名将坐镇,并没有忙乱。张郃集拢残兵退守到阳平关,很快稳住了局势。

曹操于率军赶到前线,已是三月份了,曹操这次是从长安出斜谷奔赴汉中的,道路岖骑难行,后勤物流已经不能适应战争的需要。 又汉中易守难攻,刘备占据了汉中有利地形,纵使曹操亲自率军来攻,也占不到便宜,又曹营前线部队的最高指挥官牺牲了,的士气低落。所以,二军处于 相持,曹操没有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4 汉水之战赵云取作用。

曹操一心想夺回汉中,预先囤积了大量的粮草,赵云与黄忠两人知曹营必有重兵守护,相约让黄忠先去探虚实, 黄忠率前行,果然遭遭到曹军的伏兵,赵云及时救援,黄忠得以脱险。曹军紧追两人不放,赵云退回营寨后,大开营门,曹军怕营里有埋伏,只得退军,赵云趁势率部掩杀,曹军慌忙撤退,赵云取得了胜利。

连日征战,曹军没有功劳有苦劳,关键是没有占到丝毫便宜,反而一再损兵折将,曹营人人思退。赵云和黄忠在汉水取得了胜利后,曹操知道夺回汉中已经毫无希望了。如果再再相持下去,成本会增加,曹操便 放下面子,撤军了。


希望星晨58298869


两个原因:一是逼不得已;二是主动放弃。

曹操拼了老命是可以拿下汉中的,但是他最终放弃了。

这不是因为曹操怯懦,而恰恰说明了曹操的高明,败在了战场却赢在了战略。

1.逼不得已,因为夏侯授首

夏侯渊和张郃都是猛将,所部五万自是精兵,但是却输给了刘备。这是曹操没有想到的。因为汉中较量中,曹操的优势比较大。

第一个优势是政治优势,割据汉中的老大张鲁,是向曹操投降的,他可不是向刘备投降的,所以这一仗曹操占理。

第二个优势是先发优势,汉中之战不是曹刘两军拼脚力、看谁先跑到汉中插旗,而是曹操大军已经占定了汉中,而且在主要关隘布防了。

第三个优势是蜀汉力弱,刘备刚刚拿下益州没多久,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巩固政权、整理内政、安抚益州士族,这都需要时间和精力。

但是,夏侯渊却偏偏被刘备打败了。

是不是如曹操所说:

渊本非能用兵也,军中呼为“白地将军”,为督帅尚不当亲战,况补鹿角乎?

夏侯渊真得是白痴将军吗?不可能,这是曹操在推卸责任。因为夏侯渊在汉中干刘备的时候,曹操就在关中呆着,没有及时支援,曹孟德轻敌了。

夏侯渊是因为修鹿角被干死的吗?这倒是事实,但也只能说这个身先士卒的将军,运气实在太差,不能说他就是白痴。

如果真是白痴,曹操也不会派他去守汉中。

那么,关中之战,夏侯渊为什么败了?

因为刘备玩命了。刘备进攻汉中的时候,号称:男子当战、女子当运。老爷们去打仗、老娘们运粮草。这是把整个益州都发动起来了,刘备非要拿下汉中不可。

所以,在战略决心上,刘备已经胜了曹操。

所以,刘备打败夏侯渊之后又逼退曹操,也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

2.主动放弃,因为重心内政

赤壁之战前,曹操无年不战,打完袁绍打乌桓、打完北方打南方、打完荆州打江东。但是,赤壁之战后,曹操就消停了很多,一些仗能不打就不打了、一些地能不占就不占了。

因为曹操要实施工作重心的转移,由征伐到内政。

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转变?

早些年征战太多,中原以及北方虽然占领,但是曹操的权力并未对这些地方进行有效插手和深刻介入。

另外就是赤壁之战把曹操给打清醒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已经形成,统一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还有就是中原已经残破非常,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进行修复。这就需要曹操把精力用在内政方面。

而且,这个工作也只能由曹操亲自去做。别人不行,不是镇不住的问题,而是曹操都不知道派谁去干。因为世家豪门还在尊汉献帝,而不是真心尊他曹孟德。

所以,赤壁之战前,曹操是丞相;赤壁之战后,曹操就是没完没了地给自己封官,先是公爵后是封王,目的就是要巩固权力。

那这跟汉中之战有多大关系?关系很大。

首先,即便占领汉中,曹操也没有能力进攻益州,汉中就没有战略前沿的价值。所以,对曹操而言,汉中只能守。

其次,汉中要牵涉很大的精力和物资。关中与汉中之间隔着秦岭,这是最考验曹军后勤运输的;益州与关中隔着大巴山,这是最考验刘备后勤运输的,但大巴山比秦岭好走。所以,占据汉中、守住汉中,曹操的成本极高。

曹操占据汉中的结果:他要翻越秦岭向汉中输送物资,那么汉中是前线战场而关中是后勤基地,曹操要拿出整个关中支援汉中。那么,关中就可能被汉中拖垮。

刘备占据汉中的结果:刘备要翻越大巴山向汉中输送物资,那么汉中是前线基地,整个益州就是后勤基地,刘备要举国对抗曹操。那么,益州就可能被汉中拖垮。

刘备占据汉中,曹操就可以拒守秦岭,秦岭成为关中防线,而秦岭完全能够挡得住刘备。原因就是秦岭真得不好走,要是好走,诸葛亮和姜维北伐,早就突破了。

利弊权衡,曹操放弃汉中,可能是最好的结果。

3.战略格局,曹操碾压刘备

刘备对曹操的评价是“能”,就是这个人非常厉害。诸葛亮对曹操的评价是“其用兵也、仿佛孙吴”,就是这个人太能打仗。

但是,曹操还是个战略格局的高手。他主动放弃汉中,且迁走汉中十余万百姓,给刘备留下了一片狼藉。这就是把矛盾和负担,全都甩给了刘备。而自己呢?曹操可以踏踏实实地用秦岭大山挡住刘备对汉中觊觎,秦岭足抵十万大军。

曹操如此,刘备呢?

刘备有逼不得已的原因。就是大巴山虽然难走,从成都向汉中输送物资,也需要上千公里的路程,但是他必须拿下汉中。因为汉中是益州门户。

然而,刘备并非完全没得选,他还是可以做出战略选择的。这个涉及战略选择的问题就是:在哪里定都。

刘备选择成都,这等于是把自己封死在了巴蜀之地。从成都,无论是奔向荆州、还是奔向关中,都会遭遇到运输成本的问题。打仗,部队得走到前线、物资得送到前线,而从成都给运物资和部队,都是非常贵的。

那刘备应该怎么选呢?刘备应该更有雄心一点,定都重庆。重庆这个地方,不仅能够支援汉中,而且也能够支援荆州。如果刘备在这里定都,关羽走麦城,就可能不会发生。

所以,在战略格局的问题上,曹操碾压刘备。


减水书生


建安二十年,即公元215年,曹操亲率大军从张鲁手中夺取了汉中,曹操本有大好机会以汉中为据点得陇望蜀,但这时,后方许都出现了问题,他着急回去灭火,就先率师回了邺县,留下夏候渊为主将驻守汉中,并让张郃有机会就进攻巴州诸郡。

这时已夺取益州的刘备一面稳固内部,梳理对益州的统治,一面在外交上作出妥协,以平分荆州之地(江夏、长沙、桂阳归属东吴,南郡、零陵、武陵归属西蜀)换得和孙权的和平,加强两家的联盟关系,以便集中力量应对汉中的曹军。

巴西之战,提前预热汉中之战

曹军占据汉中对于刘备来说,就如身边卧了只凶猛的老虎,随时都会张口对自己撕咬,而张郃就是这头虎的利齿,张郃率先南下发动巴西战役。由于刘备刚得益州不久,对巴州地区的军事防御还未有效展开,张郃乘势领兵夺取了巴东和巴西两郡,并将两郡的百姓向汉中迁移,接着又率兵进攻宕渠、蒙头、荡石。巴东巴西两郡的丢失对于刘备来说,就如割断益州的股臂一般。

如果宕渠再丢失,张郃兵锋必将直指江州,也就是今天的重庆,那整个巴郡也就丢失了。如果巴郡再落入曹军之手,刘备就只能困守在成都一带,不但与荆州关羽的联系会被切断,而且曹军就会以江州为据点进攻成都,形势对于刘备来说是非常危急。

临危受命的张飞率兵迎击张郃,两军在宕渠一线相持五十余日。张飞见正面硬攻无法击退张郃,便一面用兵继续在正面虚张声势迷惑牵制张郃,一面暗中率一万余精兵出小道从中截断张郃所部,利用山路狭窄使其首尾不能相顾,两相夹击,一举全歼张郃所部。张郃最后只得舍弃马匹徒步攀越山崖,带着十多名部下从小路才得以逃走。

张飞取得巴西战役的大胜,也破灭了曹军进犯巴郡的企图,稳固了益州安全。

汉中之战

解除了巴郡之危后,虽然使益州暂时度过了险境,但是汉中的曹军对于刘备始终如芒在背,时时威胁着益州的安危。

建安二十二年,即公元217年,作为杰出的谋士,法正自然更是清楚汉中对于益州的重要性,他对刘备建言,劝他积极拿下汉中。

正说先主曰:"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偪故耳。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 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

听从了法正建议的刘备便积极筹备着汉中之战,准备一举拿下这块益州屏障。

而曹军当时的防线布置是,夏侯渊和张郃驻守汉中,居中策应各军,徐晃驻守马鸣阁道,保障汉中与关中地区的通道安全,曹洪驻防武都郡一线,保障汉中的粮道安全,曹魏这边都是名将坐镇。

初战刘备失利 刘备先派张飞、马超、雷铜、吴兰等人攻打下辩,为正式进攻汉中打好前哨战。而自己则率军屯守阳平关,准备与夏侯渊的主力会战。

但是,张飞与马超这路兵马出师不利,吴兰和雷铜在进攻武都时,被曹洪击败,吴兰的部将任夔等人斩杀,吴兰在败退到阴平道时也被氐族人强端所杀。在吴兰和雷铜相继战死后,张飞和马超也无法立足,只得向汉中败退。

刘备见张飞兵败,又派陈式去攻打马鸣阁道,意欲截断汉中与许都的通道,却又被徐晃击败。在接连主动出击都遭受失败后,刘备便不再轻举妄动,专心屯守阳平关与夏候渊对峙,等待战机。

汉中转折之战 定军山 在两军相持数月后,到了建安二十四年春,即公元219年,刘备谋势先动,放弃阳平关,转而南下渡过沔水,进驻定军山,抢先占据有利地形。定军山山势奇险,是战略要冲之地,刘备以动制静,以占据定军山来调动固守的夏侯渊。

果然,夏侯渊见定军山丢失,只得放弃以前布置好的防御部署,联合张郃率军来夺取定军山,并修筑了大量外围工事准备对定军山进行围困。

刘备趁夜袭击曹营,先用火攻烧毁了曹军设在外围的鹿角防御工事,同时又派精锐之兵轮番猛攻张郃,迫使夏侯渊派兵来救。夏侯渊果然中计,见张郃那边防守吃紧,便分兵去救援。早得刘备吩咐的黄忠见夏侯渊这边救援兵马出发后,便依据定军山的居高临下冲击兵力已空虚的夏侯渊。正率军抢修被刘备焚毁的防御工事的夏侯渊未料到黄忠会来袭击,猝不及防之下被黄忠斩杀。主将战死,曹军失去了主心骨顿时溃败,曹军的益州刺史赵颙也被黄忠在此战中所杀。

杀了夏候渊后,刘备从战略上的被动顿时转为主动,曹营此番也幸亏有名将坐镇,在夏侯渊战死后出现一阵慌乱后,前线将领积极推举张郃暂领主帅一职,张郃集拢残兵退守到阳平关止住了败势,积极组织防御以防刘备的再度进攻。

曹操进军犹豫贻误时机 在刘备进攻汉中时,曹操其实就已在准备率军救援夏侯渊。但由于进军速度迟缓,直到建安二十四年三月时,曹操才率军赶到,以至夏侯渊被杀汉中丢失。这次曹操率军从长官出斜谷奔赴汉中,一路岖骑难行,为军需后勤物质的输送带来巨大不便。

汉中的地势险要,属于易守难攻,在刘备占据了汉中有利地势后,即使是曹操亲自率军来攻,也占不到什么便宜,刘备可不是张鲁之辈能相比,曹军的几次连番进攻都徒劳无功。久攻不下,曹营的士气低落。

汉水之战赵云一身是胆 在两军处于相持阶段时,黄忠和赵云商议准备进攻曹营囤积粮草的重地,曹操由于一心想夺回汉中,而路途又不便运输,就预先囤积了大量的粮草,两人知曹营必有重兵守护,于是相约黄忠先率兵进攻以探虚实,若时间长了没回,赵云再去救援。

黄忠率部果然遭遭到曹军的伏兵,幸得有赵云及时救援才得以脱险,但曹军却紧追两人不放,赵云退回营寨后不但没关营门,反而大开营门,故意虚张声势迷惑曹军,曹军怕营里有埋伏也不敢攻营,只得退军,赵云见曹军退却,便率部从营里冲出在后掩杀,曹军原本就疑心赵云有埋伏,这时见赵云如此大胆又率军冲杀出来,以为是真有伏兵,更是无心恋战,都慌忙撤退,赵云追杀一阵取得大胜。

无奈退军 连日征战,曹军有劳无功,没占到丝毫便宜,反而在一些局部交战中损兵折将,曹营已是人人思退。在汉水之战中,又被赵云和黄忠大胜一场,夺回汉中已经无望,曹操知道再相持下去,会遭受更大损失,只得无奈撤军。

于是,汉中之战最终以刘备取得胜利而结束,还趁势派刘封、孟达攻取了东三郡(魏兴、上庸、新城)。

结语

汉中之战,基本荟集了三国时期刘曹两方阵营里的名将,像刘备阵营里的张飞、马超、黄忠、赵云有都出阵,而曹营方面,夏侯渊、徐晃、曹洪、曹真、张郃也是悉数登场。

刘备拿下汉中,为日后拱卫西蜀数十年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从北向南攻益州,必须要越翻险峻的秦岭,而汉中据于秦岭喉口,易守难攻,一旦没有汉中的屏障,进攻方若以汉中为据点进攻益州,益州就很难防守。

曹操以强势兵力却丢失了汉中,一方面在于主将夏侯渊指挥失误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曹操后方不稳固导致,许都的内乱。

二十三年春正月,汉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反,攻许,烧丞相长史王必营,必与颍川典农中郎将严匡讨斩之。

许昌时不时的动荡,费了曹操不少心力。

刘备能取得汉中的胜利,主要因素在于曹操被掣肘的地方太多,先是许都大本营不稳,而孙权又在这期间围攻合肥,所以,诸多因素造成曹操不能亲临汉中,只能委夏侯渊以重任,而夏侯渊却又如何能与刘备抗衡?


飞越沧海新史观


汉中之战之所以刘氏集团取胜,主要原因是曹操当时掉以轻心,不在前线。


战争概述


汉中之战是公元217年爆发,公元218年八月刘备亲征汉中,才使得这场战争于公元219年五月结束。这场持续了两年的战争,最后以刘备方获胜。


战争伊始,曹操派遣曹洪、曹真、曹休、夏侯渊等人在汉中前线驻守,当然这些人在前期对于刘备的进攻还是起到了一定抵抗作用的。单单一个阳平关,刘备他们打了一年多才夺下来。

<strong>

公元219年2月,此时刘备还没有夺得阳平关,于是他兵行险着,从金牛道向南渡汉水,再冒险翻越米仓山西北段,绕到阳平关的背后,驻扎在夏侯渊侧翼定军山,找夏侯渊决战。


但是由于刘备他们的战事补给线长达1000多里,补给困难,曹操觉得只要将刘备小部分军队打垮他们就会往回撤,可是谁知道刘备这次是铁了心要拿下汉中。刚好这时候夏侯渊犯了致命错误,他和张郃在山下修鹿角,而张郃被攻打时,他又分兵过去支援,结果被黄忠斩杀,于是顺利拿下阳平关。

曹操在这之前做什么


公元217年汉中之战爆发,二月,曹操率军第三次攻打东吴濡须口,结果被周泰打败,三月留夏侯悼、曹仁、张辽等屯居巢,自己退回北方。四月,汉献帝在许昌诏令曹操设天子旌旗,出入依天子礼称警跸。十月,曹操在许昌封曹丕为为太子。


公元218年,少府耿纪、丞相司直韦晃起兵诛曹操,曹操亲往,夷三族。7月,汉中之战胶着不化,于是亲自前往,但是到了长安之后,就开始征兵待发。

<strong>

直到公元218年3月,曹操才率众赶到汉中前线,可惜此时战事已经吃紧,来了之后没到两个月便全线撤退了。


曹操什么时候来的,来了之后发生了什么


公元219年3月,夏侯已死定军山已丢,曹操此时才率军赶到前线。可惜此时战机已经错失,刘备扭转局势,成为主动方。

<strong>

但是曹操因为一直待在长安,没有充分准备,所以前线军需物资不足,就只能从关中走褒水河道运粮过来,然后再运到定军山和阳平关一线。可是刘备早就料到曹操肯定会走汉水逆流而上运输粮草,于是就派遣赵云和黄忠两人在河道埋伏,切断了曹魏的粮道。所以曹操军心大乱。

<strong>

可是曹操为了稳定军心,早日夺回失地,于是下令强攻关寨,但是刘备军队此时选择死守,强攻不克,死伤惨重。

<strong>

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月多之后,曹操坚持不下去了,再加上当时关羽和孙权分别在荆州和合肥两地虎视眈眈。因此为了避免产生更大的损失,曹操下令撤军,在刘备占领汉中之前将其十多万人口全部迁出汉中。最终刘备尽得汉中之地。

<strong>

总结

汉中之战,双方都投入了巨大的兵力物力财力,但是前期曹氏集团还是占据着巨大优势,打得刘备这边已经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战事想持了一年多,直到刘备夺得定军山之后,局势开始转变,最终赢得这场战争胜利。

<strong>

倘若曹操一开始就很重视这场战争,亲自到前线指挥,或者当初攻打下汉中之后,不撤兵回许昌而是亲自率军继续南下攻打巴蜀,说不定刘氏集团在那时就被灭了。

<strong>

可见汉中之战这场战争,曹位之所以失败,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曹操掉以轻心,没有及早上前线亲自指挥。可惜历史不能重来,倘若曹操早日到了前线,你觉得会发生什么改变呢?


不住聊三国


汉中之战是曹操与刘备为争夺汉中地区而爆发的一场持战争,对于刘备来讲,汉中之战关系到他能否复兴汉室大业,实在是他的生死之战,所以此战,刘备集团几乎倾巢而出,除关羽镇守荆州之外,所有文臣武将如诸葛亮,法正,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等悉数亮相,可以说此时是刘备最为巅峰的时刻,曾经的织席贩履之辈竟可以统率千军万马与曹操列阵相对,这不得不让人心生敬佩,而曹操方面也不落下风,夏侯渊,张郃,曹洪,曹真,曹休亦全部出战,最终刘备战胜曹操,夺取汉中地区,三国鼎立局势已成。

如今来看,当年的这场大战,曹操败的实在太突然,毕竟论实力和当时的形势,刘备远不及曹操,当时双方投入的兵力虽无史书详细记载,但目前普遍的观点是刘备十万左右,而曹操则在二十万左右,双方兵力几乎为一比二,如此一来很多人就很难理解曹操为何会败,毕竟兵力占据绝对优势,且汉中早在刘备发兵之前就已经被曹操所占,蜀中通往汉中的各大关隘也被曹军严格掌控,在此情况下,刘备想夺取汉中非常难,可事情的结局往往就这么的出乎意料,那么曹操究竟败在哪里呢?小编下面来尝试分析一下。

首先是曹操基于汉中的地理位置而引发的避战心理

汉中之战前,汉中地区本是张鲁的地盘,后来曹操征张鲁,张鲁投降,汉中这才落入曹操手中,可是汉中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有多特殊呢,如今汉中和关中从行政划分上来看同属陕西省,但关中与汉中之间有秦岭阻隔,虽同属一省,但联系却并不紧密,在交通发达的今天,两地尚可往来日常,但在三国时期,关中和汉中完全就是两个世界,曹操能如此顺利的拿下汉中一来张鲁势弱,二来张鲁与刘璋不和,曹操征张鲁时,刘备正讨伐刘璋夺取西川,根本无暇顾及汉中,所以张鲁去无可去,汉中之地只能落入曹操手中。

但是汉中对于曹操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处理的地方,因为这个地方为秦岭所阻隔,曹操很难对汉中地区形成一个有效的控制,所以汉中地区对于曹操集团来说暂时还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地区。

还记得《三国演义》中杨修因何而死的吗?

夫鸡肋,食之则无所得,弃之则如可惜,公归计决矣

虽说只是演义,但“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句话不正是曹操当时对汉中地区的矛盾纠结之所在吗?要了没用,丢了又不甘心。

所以随着战争时间的持续拉长,曹操更加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在汉中与刘备纠缠,白白消耗自身实力,因此最终退兵,将汉中让给了刘备。关于此战曹操败的有多惨?除了折损夏侯渊这一大将之外,其实并没有损失多少兵马,《魏书》和《蜀书》对这场战役结局的记载也都非常简单

《魏书》曰“夏五月,引军还长安”《蜀书》曰“夏,曹公果引军还,先主遂有汉中”

两国史书均不约而同的使用了“引军还”三个字,这足以说明,曹操其实是不败而退的,这也符合当时曹操对汉中地区可有可无的心理。

既然从心理上曹操觉得汉中其实是可以放弃的,那么应该找一个什么样的借口或者时机来退兵呢?这就牵扯到曹操退兵的第二个理由即大将夏侯渊之死。

夏侯渊之死

夏侯渊是曹魏上将,他的死给曹魏所带来的震慑力是足够大的,当时夏侯渊是镇守汉中的主将,主将战死,士气自然低落。如果说定军山之战前,曹操还有力保汉中的想法的话,那么定军山之战后,曹操更加觉得汉中就是一块鸡肋了,毕竟定军山一战,曹操看到了刘备誓夺汉中的决心,如果曹操力保汉中,那刘备一定会拼死一战,此时刘备兵强马壮,士气正盛,虽然实力不如自己,但若真的打下去,即便刘备战败,自己也会损伤极大,在此之前,东吴已然在合肥蠢蠢欲动,荆州还有一个关羽,若此时与刘备两败俱伤,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夏侯渊死后,曹操便更加坚定了退兵的想法。

关于夏侯渊的死,这里还有一点需要强调一下,有的人将夏侯渊之死归结为他当初亲自出营修复鹿角,其实这是不对的,当时刘备自金牛道出兵意图先夺阳平关,后东进拿下汉中,而张郃与夏侯渊就镇守在阳平关,阳平关北依秦岭,南临汉水,易守难攻,刘备无法攻取只能冒险南渡汉水到定军山,意在从这里突破阳平关,夏侯渊获知后也赶到定军山下安营扎寨企图夺回定军山,但刘备采用法正“声东击西”的计谋,分兵袭击,当时张郃守东围,夏侯渊守南围,张郃最先抵挡不住,夏侯渊分兵支援张郃,而与此同时黄忠偷袭夏侯渊,这才导致夏侯渊的战死。

所以,夏侯渊是面对刘备大军的突然攻袭,力战而亡的,当时形势危急,夏侯渊兵力严重不足,只能亲自上阵杀敌,而且他是因为分兵支援张郃,才导致黄忠有机可趁,如果说夏侯渊不分兵的话, 那么死的就一定是张郃。

总之,定军山一战,是刘备的背水一战,刘备出奇兵绕到定军山,这是夏侯渊等人所意料不到的,再加上魏军支援不利,夏侯渊战败则在情理之中,而非他本人指挥失当。

所以综合来看,刘备此次是倾巢而出,势要夺下汉中,而曹操则不想在这里与刘备交战消耗过多兵力,因此在夏侯渊战死后,曹操退兵已成定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