紂王之子武庚復仇失敗,但給周挖了一個不得不跳的坑

武王伐紂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因為好多影視作品都與此有關。周武王姬發在姜子牙及其背後元始天尊的闡教的幫助下成功擊敗了紂王,紂王失敗後自焚於鹿臺。這是很多影視作品出現的經典一幕,現在讓我們揭開影視劇的帷幕,看真實歷史上武王伐紂後的事。

紂王之子武庚復仇失敗,但給周挖了一個不得不跳的坑

《武庚紀》中武庚形象

紂王牧野之戰失敗後,在鹿臺自焚而死。周武王進入朝歌,安撫百姓,為了保證統治穩定,並沒有針對紂王的子嗣,反而讓紂王的兒子武庚(字祿夫)管理商朝的遺民。當然武王也不會全權放給武庚,他讓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在四周建立國家監視武庚。如果武庚有什麼不利的舉動,他們直接就可以先斬後奏。沒過多久,周武王就因病去世了,繼位的周成王比較年幼,周公輔政,武庚看到機會,聯合管叔、蔡叔和霍叔發動叛亂,雖然最後周公平定了叛亂,殺死了武庚、管叔,流放了蔡叔,貶了霍叔。

但是為了平定叛亂,周初統治者實行了兩項政策,使得剛建立的周朝跳進了一個不得不跳的坑。

至於為什麼會造成這種局面,我們先從武王牧野之戰大勝商軍,紂王自焚於鹿臺之後說起。

一、武王用充滿儀式感的行動和利益成為天下共主

紂王失敗後自焚於鹿臺,然後周武王進入朝歌,安撫百姓。然後開始了一系列的行動。

至紂死所。武王自射之,三發而後下車,以輕劍擊之,以黃鉞斬紂頭,縣大白之旗。已而至紂之嬖妾二女,二女皆經自殺。武王又射三發,擊以劍,斬以玄鉞,縣其頭小白之旗。

這個關於武王射紂王和妃子三箭有很多說法。有一種是這三箭是為了報紂王殺祖、囚父、和烹兄這三箭之仇,殺祖並不是紂王乾的,而是紂王的父親。烹兄主要是受《封神榜》的影響,真實歷史上此事發生的可能性極低,因為史書上關於武王大哥伯邑考的記載寥寥無幾。如果確有此事的話,史書上一定會大書特書,因為這可以非常明確的證明紂王的殘暴。但實際上紂王是個很有才幹的君主,至於為什麼失敗,請關注後續內容。

紂王之子武庚復仇失敗,但給周挖了一個不得不跳的坑

周武王影視形象

武王這一系列行為的背後是源於當時對神明的崇拜。比如打仗前先用龜甲占卜一下,看是否可以大吉大利,明朝吃雞。而當時由巫師來做這些事,提起巫師,大家可能想到那些帶著面具,一邊口中唸唸有詞“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一邊跳大神的人。

這些行為用現在的話解釋就是“生活需要儀式感”。而取代紂王成為天下共主則更需要儀式感。射其三箭是因為紂王毀壞三正(即天、地、人),表明紂王罪無可恕,武王這個行為是替天行道。紂王和妃子所用的旗都有大小之分,以示尊卑,可見當時的禮樂制度還是很完善的,春秋時期這些儀式感都已經沒人去關注了,大家滿腦子想的是如何爭霸,所以孔子才想推行周時的禮樂制度。

 其明日,除道,脩社及商紂宮。及期,百夫荷罕旗以先驅。武王弟叔振鐸奉陳常車,周公旦把大鉞,畢公把小鉞,以夾武王。散宜生、太顛、閎夭皆執劍以衛武王。既入,立於社南大卒之左,右畢從。毛叔鄭奉明水,衛康叔封布茲,召公奭贊採,師尚父牽牲。尹佚筴祝曰:“殷之末孫季紂,殄廢先王明德,侮蔑神祇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章顯聞於天皇上帝。”於是武王再拜稽首,曰:“膺更大命,革殷,受天明命。”武王又再拜稽首,乃出。

這段話主要說的是武王通過一系列莊重的儀式在社廟祭告天地,紂王有罪,我替你們(天地)討伐他,看在我為你們出力的份上,天子的位子就由我來做了。

武王通過這些儀式感在人們面前樹立了天下共主的形象,但是武王深知只有這些儀式感還不夠,需要用實際的利益來讓諸侯們感受到跟著他,有肉吃。於是便有了周武王分封天下諸侯,把商朝和忠於商的國家全都分給此次立功的臣子。比如姜子牙就被分封到齊國。

二、三監天團叛亂,一項政策使強國更強

後來,武王病重,沒過多久就去世了。成王非常年幼,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暫時代理朝政。武王的其他弟弟管叔等人看到同為武王弟弟的周公,在國都那萬人中央,享受那萬丈榮光,而自己卻在偏僻之地看著一群前朝遺民,想想真的是人生無望啊。

紂王之子武庚復仇失敗,但給周挖了一個不得不跳的坑

周公輔成王壁畫

在這種羨慕嫉妒恨的情緒下,他們想同為武王的弟弟,他們為什麼不可以掌管朝政呢?武庚估計也察覺到了這種情況,於是他們一拍即合,組成三監天團,向天子之位進軍。

他們開創了一個教科書式造反的口號,為後世造反爭相效仿。那就是周公篡位,討伐周公。這個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後代大臣將軍謀反都是這個套路,“清君側”。比如漢朝的吳王,明成祖朱棣都是其中的模範代表人物。

他們這麼一搞,周公不得不全力討伐他們,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將他們消滅在萌芽之中。

及周成王少時,管蔡作亂,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徵之。”齊由此得征伐,為大國。都營丘。

為了對付三監天團,成王給太公討伐之權,獲得太公幫助,而太公的權力為後來齊桓公成為春秋首霸奠定了基礎。

三、為避免叛亂,另一項政策使得弱國更弱

最後成王獲得勝利,武庚和管叔被殺,蔡叔被流放,霍叔被剝奪王室權力終身,成為庶人。

成王有鑑於此,進行了更大規模的分封,分了100多個諸侯,大都是周王室子第。

雖然諸侯數量多,實力變小,但是一些國家就慢慢變得強大起來,比如齊國和晉國。這兩個是春秋時期爭霸最靚的仔。晉國更是數次爭霸,獲得盟主之位。

正是武庚的復仇,使得周初大封諸侯,給一些國家利益,使得強國愈強,弱國愈弱,終被強國所吞。所以可以說武庚給周挖了一個不得不跳的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