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诗歌有没有标准?你所认为的标准是什么?

第七天空侯瑛


诗词与吾

记得,儿时“少儿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有一种懵懂的感觉,有了一颗小小的种子。

记得,李白“梦游天姆吟留别”带我到神仙的境地,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身临其景,美哉美哉。

记得,身为孕妇的我,沐浴在“花腿残红青杏小,……”的春天里,赏花赏词,不知青杏已爬满枝头,嘴里直流酸水。

记得,八月十五的夜晚,吟诵“明月几时有,……”的老公,深情而动容,相思泪悄然垂下,思念在军营的兄弟。

记得,“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牵挂与爱恋。

记得,“风一更,雪一更,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对诗词有了新的认识。

……

每一首里,有你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感悟,对人、事、物的怀念。在心的深处,留下一段段美好的回忆。

诗词伴我,我爱诗词!






心智巧


梦中冰冷的故事真的真的无法忘记, 雪花飘飞的村庄模糊又清晰, 感谢那个岁月让我认识了你, 从此爱就消失在那个白桦林里。 你的温柔曾贴近我的胸膛, 你的微笑曾鼓起我生存的勇气, 就在那个时候,我默默地告诉自己, 拉着你的手,才能走出冬季。 千头万绪的往事,不知不知从哪讲起, 雪花飘飞的村庄模糊又清晰, 浪迹天海角,不忘的只有你, 记忆的那片白桦林,永远永远抹不去, 秋的落叶飘落的虽然沉重, 岁月轮回我再一次忘情地去寻觅,因为很久以后, 我还在感受着自己,放开 放开你的手才发现故土难离, 才发现故土难离,





荣昌万事通


好的诗歌当然有个标准,本人虽然毕业于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但是我把古人的格律诗没有学好,特别是平仄、韵脚把握不准。今天回答这个问题,我就从现代诗的角度,说说写好诗歌的标准。我个人认为写好诗歌的三条标准是:


1,诗言志。

诗是抒情的艺术,情绪和情感是诗的基础。与其他文体相比,诗更能充分地显示诗人的品格和情怀。

例如,毛主席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一句诗,表达了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革命思想,还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定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


2,诗要有意境。

意境是作者在诗作中所创造的一幅画面,这幅画面凝聚着作者独特的情思,它是读者获得审美趣味的基石。

例如胡适先生在新诗《鸽子》中写道:“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看它们三三两两,回环来往,夷犹如意。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

大家看,在碧蓝的天空中,有鸽群飞舞,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观,胡适先生抓住鸽子飞翔的动态,使诗歌具有意境的恬静优美,读后给人以审美的快感。


3,诗要讲究修辞手法。

诗歌不像散文平铺直叙,它的好坏在于修辞手法用的好,修辞手法就是比喻,夸张等。

(1)关于比喻

举例来说,像著名的朦胧派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是一首优美而深沉的爱情诗。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作比喻,让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以橡树为对象,采用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坦诚、开朗地倾诉了自己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表达了爱的理想和信念。


(2)关于夸张

再举例来说,毛主席的《七律.长征》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主席在诗中多次运用夸张的手法,特别是“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一句诗,夸张贴切、形象、生动。把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队伍,表现了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

写到这里,我觉得毛主席不仅是伟大的军事家,而且还是个伟大的诗人。


百花亭杂谈


“好诗歌有没有标准”?客观地说是应当具有的,但这种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历史的发展、社会的演进、人类社会各民族审美追求的取向而俗定约成的(永恒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衡量诗歌的标准也是这样)!

“好诗”的标准是什么?对此,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才疏学浅更难服众。冒昧讲讲自己的肤浅看法而已。

我认为:好的诗歌,概括地说它应当具有进步、纯洁、健康的思想感情以及与之相统一相融合的艺术形式(即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能充分体现出诗歌的艺术特征。

那么诗歌具有哪些与其它的文学样式(散文、小说、戏剧、影视等)不同的艺术特征呢?

@诗歌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因为诗歌是用来抒情言志的,它不是一种以叙事写人为主的文学样式。毛诗大雅叙说得十分清楚:“诗者,志之所置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又云“诗言志,歌永言”。从《诗经》、《楚辞》、《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乃至近现代当代诗歌的创作实践看,无不彰显了这一本质的特点。

(b)从内容上看,好的诗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寥寥数语或几个诗行可以展现出某个历史阶段、某一社会的生活面貌。例如曹操《蒿里行》中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仅十个字,把汉末战乱频仍、农村凋弊、民不聊生、百姓流离、田园荒芜的景象概括得淋漓尽致)!杜甫的《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把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年间社会贫富悬殊、尖锐对立的社会情状描绘得历历在目!毛泽东同志的《七律.长律》仅五十六字,就把一场史无前例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壮举概括得既生动形象又全面深刻,至今读来仍令人赞叹不已!“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可谓是一部浓缩的工农红军长征史!

〈C)好的诗歌,大都具有结构形式上的跳跃性。诗人的感情是时起时伏的,画面的转移、时空的变换,都会形成结构上的跳跃:忽而天上,忽而人间,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都在诗人想象和编织的诗行之间!只要你读一读屈原宋玉的辞赋、李白李贺的诗篇、东坡稼轩的词章,你就会深深地悟到这一点!毛泽东主席的诗词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典范,这个特征也彰显得尤其明显。如《七律.送温神》、《沁园春.雪》、《蝶恋花.答李淑一》等。

(D)好的诗歌,大都具有画面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是诗情与画意的完美统一。诚如东坡评价摩诘之画一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与画意的融合,形成完美的艺术境界。为什么闻一多先生称赞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诗中之诗”?就是因为这首“孤篇盖全唐”的诗达到了诗情与画意的完美统一!

(E)好的诗歌,还应当具有优美的音乐性: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铿锵阅耳,便于记忆,便于流传。毛泽东主席关于诗词创作的几封信对这个问题阐述得十分明白。他说:旧诗可以写一些,但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它束缚思想,又不易学。新诗创作应当走民歌发展的道路,押大致相近的韵,读起来顺口易记,也就大致可以了。我们读诗经、楚辞、乐府和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写的古风,都会深切的感受到这一点。现当代一些优秀诗人的作品,如艾青的《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阮章竞的《漳河水》.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何其芳的《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郭小川的《团泊洼的秋天》、舒婷的《致橡树》、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都彰显了这一鲜明的特点!总之,强烈的抒情性、高度的概括性、结构的跳跃性、画面的情景交融性、优美的音乐性,它们的和谐统一共同构成成了优秀诗歌的本质特征。这些特征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由于时间和编幅限制,未能详细展开诠释,不尽人意和不妥之处,还请网友们谅解、点评、指正!)



湘浦凡夫


有!

只有一个标准:

惊人!

就是让读者看到后感到惊讶——想不到还可以这样写!

杜少陵说“语不惊人死不休”,李易安说“学诗谩有惊人句”都在表达一个意思,就是“惊人”!

诗,不在于你写什么,而在于你不写什么?把相思比作红豆,只有王维那首精当,可为什么精当,因为他是第一个用的,纳兰容若“哪将红豆寄无聊”读起来就没有FEEL。

诗好写么?好写!会认字就会写诗!

诗难写么?难写!难到心如死灰,万劫不复。

你长得真美,像花儿一样。

你才像花,你们全家都像花儿!没有任何一个女孩子听到这话会春心翻涌,情不能已。因为太俗,太烂,太臭。可是我们想像一下,如果说话的场景放在三千多年以前那个第一个把女人比成花的人呢?女人当天就会以身相许吧?

什么是破诗?就是重复!

翻来覆去都是古人玩剩下的词汇,红枫,燕子,春心,相思,寂莫,红颜,秋水,小楼这些烂到生痔疮的词汇。写得再好,也是破诗。

唐宋诗词加在一起得有数十万,现代诗加在一起得有上千万,可以我们记得来的有多少?

为什么记不起来,因为写得屎!为毛屎?因为不够惊人!

感动自己算个屁本事?感动相关人算个屁本事?亲朋好友点赞转发不是因为写得好,只是因为面子上过得去。

感动陌生人,才是衡量诗歌水平的第一标准。而感动陌生人简化为两个字——惊人!

古代没有微博没头条没自媒体,写一首诗如果得不到陌生人的赞许,怎么可能传到天下皆知?陌生人没有传诵的义务,更没有点赞的需求,如果不是写得让他惊艳,让他心叹服,让他想不到可以这样写,人家吃饱撑的为一个不相识的人做推广?

文无第一,哪一个文人没有几分傲骨?可是偏偏就心甘情愿地转发,印刷,如痴如醉的点评或注释,甚至放在枕头边上动不动就读一遍,读到泪流满面。

无亲无故,无恩无惠,凭什么?

我不认识你,但你感动了我。

你惊到了我!

唯有惊人,方能倾心!


亦有所思


好诗歌,包括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都有个简单标准,那就是“好上口,有意境。”可以说这六个字包罗万象也不为过。

先说“好上口”。一首诗歌,如果读起来别别扭扭,不能朗朗上口,就谈不上是好诗歌。要做到“上口”,就必须有平仄交替,有节奏感,读起来有抑扬顿挫的感觉。这也是诗歌,特别是近体诗的格律要求。此外,押韵是诗歌的基本要求。有一些近代白话诗,既无抑扬顿挫乏感,又完全不押韵。读起来如同嚼蜡,纯粹就是一篇大白话,一篇断成长短句的散文!至于古体诗和近体诗,更是有专门的押韵规律,出韵乱韵都是不允许的。

再说诗歌的“意境”。既然是诗歌,当然不同于口语大白话,当有一定的艺术加工。用在诗歌里的词语,要有意象,有意味,使人读起来能掩卷沉思,余味无穷。这就需要作者有丰富的词汇积累,能用借代、比拟、象形等方法对诗句艺术加工,使之与口语和大白话有区别。当然也不能生拉硬拽,别出心裁地把诗句写得故作深奥,生涩难懂,这样的艺术加工是要不得的。

当然好诗歌还要是正能量的,否则写得再上口再有意境,也是谈不上好的。


武汉零仃洋


诗歌的好坏当然是有标准的,不然全唐诗数万首诗,为什么广为人知的就那么几十首,真正出名的诗人就那么几个?


判断一首诗的好坏,大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第一重要。诗歌最重要的是韵味,言有尽而意无穷,短短数语,就能引发人无穷的遐想。比如:”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而不是琼瑶剧中台词的咆哮体:“我就是想你,想你想你,就是想你!”


又比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短短两句,就将安史之乱之后,长安城一篇破败萧瑟的景象描绘得历历在目;同时将作者悲凉的心情烘托得无以复加。


第二要看立意。唐代诗人王维本来也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有人甚至提出要把他与李白和杜甫并称,最终之所以觉得他略输一筹,不是说他才学不够,而是立意不足,做人不够大气,有些避世,抒发的都是个人情绪,不太够大气。所以自古都没有评价他为“大家”,只是给了一个名家。


第三重要看情感。说到底,诗歌是表达情绪的工具,辞藻再美,如果不饿能达到这个目的也是枉然。好的诗歌往往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就像杜甫的诗歌,惊天地泣鬼神,喜时满园春色,痛时天地同悲。


比如白居易的《卖炭翁》,此情此景,栩栩如生,就像在面前放电影一样,即使时铁石心肠的人,看了也会对老翁的遭遇生出几分同情。


第四要看修辞。好的诗歌,往往有非常出色的笔法,奇妙的修辞手法就是最好的体现。比如岑参那首《白雪歌诵武判官归京》,全诗没有出现一个“雪”字,让人读罢却有大雪纷飞之感,雪的洁白,雪的妖娆表现得异常生动。


第五要看信息量。有些诗平平无奇,没有多少值得品玩的韵味,感情也很平淡,修辞也不出彩,但是因为它写出了一些特殊的人物和特殊事件,对于历史有“见证”的价值,也会流传下来。历史价值大于诗歌价值,但因为题材或者说话题选的好,也可以千古留名。


诗歌是我国一种十分成熟而且辉煌的文学样式,评价它需要有多种角度和多种标准,有时候也不绝对,上面说到的只是一些最常见的大方向上的维度。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如果你觉得说的有道理,请不要吝惜你的善意,点赞和转发。


龙脉文化云


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说,分析一首文学作品多从言、意、象三方面分析,言者,论也。意者,思也。象者,形也。

一首好诗,首先在语言上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或婉约,或豪放,或清雅,或敦厚。语言作为载体,能够最直接地传达出它的魅力。李白的潇洒磅礴,杜甫的沉郁顿挫,语萦口齿,余味心间。

意为诗的意蕴所在。评判一诗之意不在于是否明确,而在于是否深远。乐天之诗讲求直白,意直显露,颇有直趣。而多数诗歌则讲求意在言外,蕴藉深厚,淡评人世,意运转来。

象归于形,万事万物,皆可入笔。我国古代产出大量诗歌意象,以象传情,意象相融,成为当今文学研究的热点。在诗笔下,一花一木,飞鸟虫鱼,都赋予了人情,传达人意。象不在于用量,而在于用巧。杜甫绝句中,黄鹂翠柳、白鹭青天,意象普通,色彩一调合,生机之感跃然纸上。



tongtongline


我爱好古诗词,虽然只是业务水平,属于刚入门级别,真的不敢妄加评议,只能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我认为一首好的诗歌首先应该易读,简单来说就是少用甚至不用生僻字,不知道为什么,在鄙人所加入的诗歌交流群里,经常会有人写出的诗句里有许多平时看不到的字,读起来相当麻烦,还要去查字典,这次看了,下次又忘了,真的很麻烦。

其次应该有节奏感,新体诗也好,旧体诗也罢,如果读起来没有节奏,就不怎么样了,一般只要符合格律,能够押韵,读起来都会好一点,至于韵律,个人认为初学者可以适度放宽,不应拘泥于古人的各种条条框框之内。

然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诗歌创作应该有内涵,不管抒情也好,写景也好,借物言志也好,一定要有所示,不能读完之后给读者一种云里雾里的感受。

最后要说的是想要写出好的诗歌,最好还是多学习,多看书,尤其是古人的经典作品,常读常记,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久而久之,相信会有所突破。

一句话总结就是:好诗歌必须易读好懂有节奏,内容不空有所指。


宕州散人


有标准,好诗歌的标准,一句话:

美诗如美人,一要美,二要动人。

如果非要再加上一条,精炼!

如秋蝉的壳,它里面的蝉早已飞走,你也听不到那蝉鸣,但你仍然可以透过这一层薄薄的壳,想像蝉的大小、模样,甚至鸣叫的声音,从而知道在逝去的夏天里有一只蝉来过,有许多只蝉来过,鸣叫过。

好诗就是这样,可以让你通过一只蝉蜕,去追溯整个夏天。诗人通过诗把你带进一个美的世界,然后又抽身离开。以最精炼的语言给你无限的想像,即留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