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巢起义”入手,浅析此场起义对晚唐政局产生的影响

本期导读


黄巢起义是唐朝后期一场规模十分浩荡的农民起义,虽以失败告终。但其对唐朝末期的政局却有着很大的影响。


此次起义,唐朝内部统治集团均为了各自的利益,对起义军采取不同的态度,从而导致了起义的兴起及扩大。并且这场起义以后,唐王朝藩镇的性质发生了根本上的改变,这也是促使唐朝没落的重要原因。

从“黄巢起义”入手,浅析此场起义对晚唐政局产生的影响

黄巢起义:又称“黄巢之乱”,指的是(公元878年-884年)由黄巢领导的一场民变


(一)、黄巢起义发生的历史背景

说道黄巢起义,首先就要先介绍他的历史背景:唐王朝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巨大变动以后,国力衰退,变得已经不能像原来一样的强大,尤其在唐宣宗短暂的中兴之后,唐朝进入了不可逆转的下坡路。

“自大中皇帝(唐宣宗)晏驾,天下无复公道,纽解纲绝”。

因此,各种社会危机正在不断的累积之中,农民起义也正在无声的酝酿中,大的农民起义随时会爆发。

从“黄巢起义”入手,浅析此场起义对晚唐政局产生的影响

安史之乱:也称天宝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唐朝中期以来,尤其是安史之乱之后,藩镇的力量逐渐强大起来,与中央政权形成共治局面。安史之乱以后,各地藩镇成为了一级行政,凌驾于州之上,这是中唐以后行政体制的重大变化,也是中晚唐政治结构的一个显著特点。中晚唐政府正是通过藩镇实现其对地方的控制,以确保中央王朝的安稳和存在并且维持庞大国家机器运转。黄巢起义以后,藩镇开始脱离了唐王朝的掌控,最终促成了大唐的没落。因此对晚唐时期的政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激化了唐王朝中央内部争斗

从“黄巢起义”入手,浅析此场起义对晚唐政局产生的影响

唐末农民战争

<strong>农民起义被镇压以后,外来的威胁暂时消除了,但是统治阶级内部原来相对缓和的矛盾却再度激化。朝廷内部掌权的宦官与外廷的朝臣们矛盾重重,二者之争异常激烈。他们纷纷拉上外面比较强大的藩镇为后援,展开了很惨烈的斗争一。这些矛后和斗争,无疑加剧了摇摇欲坠的唐政权的危机。

首先,宦官集团内部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

杨复恭是杨复光之兄,杨氏兄弟是宦官集团中比较有力量且与田令孜抗衡的实权人物。杨复光长期以任监军,执掌军权,在收复长安的过程中,尤有建树,被唐僖宗提拔为天下兵马都监。因此田令孜不得不对他畏惧三分。

史称:“令孜专权,人莫与之抗,唯复恭数与之争一得失,故令孜恶之。”

对此田令孜一直怀恨在心,想寻求报复,杨复光于中和三年一匕月病死军中时,田令孜闻之甚喜,即刻罢免了杨复恭的枢密使之职。此时僖宗已经有了要铲除田令孜的念头,但又慑于田令孜的淫威,他只能采取了“以宦制宦”的策略,想借遭田令孜排挤的杨复恭之力以排挤铲除田令孜,虽然僖宗未达到他的目的,但这却昭示了田令孜的专权己经一步步的走到了尽头。

从“黄巢起义”入手,浅析此场起义对晚唐政局产生的影响

田令孜

除了宦官们彼此之间有矛盾外,统治者与宦官之间以及藩镇与宦官之间也有矛盾。

<strong>光启初年在长安附近发生了藩镇反对田令孜并且废弃僖宗的政变,这是一导致僖宗时期中央权力分配格局变动的契机。光启元年(885年),田令孜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为争夺河东盐利发生战争,田令孜要调王重荣为秦宁节度使,这个举措遭到了王重荣的坚决抵制,田令孜就愤然指使禁军对一王重荣征讨。此时的王重荣也不甘心,拉上兵势强劲的沙陀将领李克用,两者兵锋相见,结果禁军大败而归,田令孜惨败。

自这场兵变之后,僖宗和朝官集团对田令孜的专权态度都起了明显的变化。而僖宗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田令孜的专权擅政渐渐有所不满。但是,田令孜却如紧箍咒般死死掐住僖宗不放,让僖宗动弹不得。

史称:“令孜益骄横,禁制天子,不得有所专断,上患其专,时语左右而流涕。”

<strong>田令孜更加骄横,软禁皇帝,独断专行。这也充分说明禧宗与田令孜的矛盾有所尖锐,但仍然是田令孜占了上风。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田令孜已经控制着皇权,皇权已经被架空。


(三)、打破了中央与藩镇之间的均势及藩镇与藩镇互相制约的格局

黄巢起义以前,由于中央政府力量的强大和绝大多数藩镇的忠顺,军政大权始终牢牢的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藩镇都须通过中央的任命,才能名正言顺的成为一方之主。拥兵自立的甚少。

黄巢起义期间,社会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政府的威信大大降低,失去了民众的信任,藩镇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必须要寻求自保之路。另一方面,中央禁军的蜕化变质,不能有效的打击擅自拥立者,从而为藩镇的拥立提供了有力的条件,<strong>于是各地军阀纷纷称霸一方。

从“黄巢起义”入手,浅析此场起义对晚唐政局产生的影响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形势图

当黄巢起义摧垮了唐朝的腐朽统治后,镇压起义的藩镇却趁机翻身攫取政权,加强割据,以致到最后走向分裂。竟至出现了“无藩不反”的局面。<strong>可以说自唐末农民战争一开始,藩镇的本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他们有的在农民战争中保存实力,有的借农民战争之机脱离唐廷而自立,作为中央地方行政机构的藩镇已不复存在,反而变成了瓦解李唐统治的因素,肢解了大唐帝国,使唐中央彻底丧失了对地方的控制。在农民起义失败后,藩镇不再把唐廷放在眼里,纷纷拥兵割据,兼并争夺,出现了“无藩不反”的局面。如果说唐末农民战争从外部给了唐廷以沉重打击的话,那么,藩镇的质变则从内部给了唐廷以致命的最后一击,结束了李唐王朝的历史。

<strong>总之,这个时候的藩镇,无论是官吏的任免、赋税的征发、军队的调动上,都是他们自己说了算。朝廷已经完全丧失了对地方的控制权力。因此,黄巢起义打破了安史之乱以后这几百年来各藩镇之间互相制约的格局。

“大约郡将自擅,常赋殆绝,藩侯废置,不自朝廷,王业于是荡然”。

僖宗对于这种藩镇割据状态已无力制止,因为这不仅是中唐以来朝廷对藩镇一味的实行姑息政策的必然结果,而且还是由于唐朝统治政府经过黄巢起义的沉重打击之后进一步分裂的结果,尤其经过黄巢起义之后,僖宗己经彻底的在藩镇面前失去了偶像的作用,对于他们,已经没有威慑力了,不仅仅如此,对于藩镇的为所欲为己,此时的僖宗自己本身也已没有还手之力,这也就进一步增长了藩镇割据称雄的野心。


(四)、扫荡了魏晋以来的世族门阀制度

从“黄巢起义”入手,浅析此场起义对晚唐政局产生的影响

门阀士族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门阀士族们一直在政治上享有垄断地位。并且经过隋朝末期农民起义以后,门阀制度并没有被彻底摧毁。在中唐以后,朋党之争,门阀士族们的权利依然十分强大。在世族门阀制度下,贵戚子弟即使无德无才,也可凭藉门第做起官来,对政治起着很大危害作用。

黄巢早在青年时代,因多次参加进士考试不第,对门阀士族地主垄断政权的状况就十分不满。因此后来在黄巢起义以后,起义军便四处打杀官僚士族地主。由于各地的衣冠士族,门阀地主大量被杀。<strong>因此这场起义以后,彻底扫除了魏晋以来的士族门阀制度。


(五)、结束语

从“黄巢起义”入手,浅析此场起义对晚唐政局产生的影响

黄巢起义

黄巢起义,是我国历史上规模空前巨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它前后历经十年,遍及今山东、河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江苏、陕西等十二个省份。<strong>黄巢起义的爆发是天灾和人祸共同作用的结果,唐王朝统治者在面对天灾时,不是采取措施拯救黎民百姓.而是更加严厉地剥削百姓,使百姓无以为生,因此更多的百姓加入了起义的队伍,导致了起义队伍的扩大化。

在面对起义时,唐朝统治阶级虽然坚持镇压,但唐朝中央与藩镇的矛盾、唐朝中央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使得各方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并没有完全一条心,从而使本来可以平息的农民起义不断高涨。在家天一下的古代社会,任何一个皇帝都希望自己的统治能长治久安,因此在统治受到威胁时,都会想方设法维持统治的稳定。但是如果没有找到起义的根源及即使知道起义的原因而没有采取措施去解决问题,那么这个王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面对起义,如何解决农民的饥寒问题,是唐朝统治者面临的重要问题,但是唐朝统治者并没有去解决,反而因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而一再丧失良机,使起义不断扩大化,因此唐朝统治阶级包括唐朝中央与地方藩镇的态度是造成黄巢起义扩大化的最主要因素。

从“黄巢起义”入手,浅析此场起义对晚唐政局产生的影响

<strong>当然,黄巢起义的灭亡对晚唐政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统治阶级内争激烈,以田令孜为首的宦官集团独揽中枢权力,完全打一破了晚唐长期存在的皇权、相权和宦官三者各有所得、相互制约、相互挤衡的权力分配格局。

但这种局势并不能维持太久。由于黄巢起义和藩镇军事集团的介入,到僖宗后期,中枢格局再次发生了变动;打破了唐末军阀割据混战的黑暗社会的僵死局面;黄巢起义军杀死了大批封建宗室和官僚士族地主彻底扫荡了魏晋以来的世族门阀制度;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抑制了土地兼并的激剧发展,使许多农民获得了土地也减轻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一关系,从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u000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