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福建高中教資面試:語文《故都的秋》教學設計

本文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題目開門見山,既明確又深沉,在點明所寫地點、景物的同時,又暗含著對故都之秋的眷戀之情。作者從小處著眼,寫故都,卻沒寫故都的皇家宮殿,而是以一個普通文化人士的眼光來觀察和體驗故都之秋。本文情意濃厚,以抒發內心感受為主,寫景並不像其他作家的散文名篇那樣佔有很多篇幅。

一、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誦讀文章,體會作者對故都之秋的審美感受;

2.引導學生品味揣摩文章語言,理解文章中“情”與“景”的自然融合,培養其文學鑑賞能力;

3.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山河破碎、內外交困的現實下,對自然風物的讚美之情及深沉的愛國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品味揣摩文章語言,理解文章中“情”與“景”的自然融合,培養其文學鑑賞能力。

【難點】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山河破碎、內外交困的現實下,對自然風物的讚美之情及深沉的愛國之情。

三、教學方法

談話法;誦讀法;小組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通過談話法進行導入。對話學生:“同學們,說到秋天,你們會想到什麼呢?(蕭條的街道、豐收的麥田、滿山的紅葉……)根據學生的發言,總結得出每個人對秋天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接著引出所學新課:一起就來看看大文豪郁達夫筆下的秋天又是怎麼樣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作者對故都的秋的總體感受是怎樣的?請用文章中的語言回答。

明確:清、靜、悲涼。(原文: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

2.作者是如何來表達自己對故都之秋的感受的?

明確:通過對北平之秋的一些景物描寫來表達感受。具體景物有:一椽破屋、碧綠的天色、青天下馴鴿的飛聲、日光、牽牛花、秋草、槐樹、秋蟬、秋雨、棗樹等等。

(三)深入研讀,合作交流。

1.通過PPT圖片展示,引導學生思考:作者是從哪些角度來寫故都秋景的?

明確:

觀秋色:一椽破屋、碧綠的天色、日光、牽牛花與秋草、秋棗——視覺

聽秋聲:青天下馴鴿的飛聲、秋蟬殘鳴、秋雨聲、人聲——聽覺

品秋味:腳踏槐樹落蕊、品味秋雨、感受秋風——觸覺

2.作者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明確:

(1)作者調動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來描寫秋景,全方位、多角度地為我們呈現出一幅幅秋景圖,使原本抽象的景象更加形象,讓讀者身臨其境,富有真實感。

(2)作者所描繪的秋景富有主觀色彩,字裡行間中充滿著悲涼的感情色彩,體現了“悲情”與“悽清秋景”的自然融合,從而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調。

3.再次閱讀文章,引導學生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是“悲秋”還是“頌秋”?

明確:學生閱讀後,PPT展示作者情況及文章的創作背景,引導學生明白郁達夫在當時國家山河破碎、內交外困的現實情況下,為了保住祖國美好的東西,“願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不僅抒發了對故都自然風物的讚美、眷戀真情,也表現出了深沉的愛國之情。

(四)拓展延伸,小結作業

1.學生閱讀《江南的冬景》,體會文章的感情主旨及描寫說法。

明確:本文創作於1935年,是郁達夫南遷杭州之後寫下的散文名篇。寫了曝背談天圖、冬郊植被圖、寒村微雨圖、江南雪景圖、冬日散步圖。作者從不同角度,刻畫了不同時間、不同場合、不同天氣下的江南的冬景,午後的溫暖,蘊藏生機的大地,雨中的迷濛,霧中的情趣等等,表現了作者對江南冬景的鐘愛。

2.小結:通過師生問答的方式對本課進行總結。

3.作業:(1)摘抄文章中你喜歡的句子或段落,並與同學分享。(2)寫一寫你家鄉的四季變化。

五、板書設計

2020福建高中教資面試:語文《故都的秋》教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學生要在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研讀,體會郁達夫對故都之秋的審美感受,提高鑑賞美的能力。本節課實現了三維目標,達到了師生共建課堂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