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是親子關係的樞紐,父母用錯方法,才是孩子“叛逆”的根源

叮噹在家,總是光著一雙小腳丫在地上跑,就算我無數次的告訴她“天氣涼了,不能光腳在地上跑,會著涼的,要穿上襪子”,但孩子沒有見改正,每次都是我幫她穿好襪子,就算是再有耐心的媽媽,遇到這樣的情況也有心很累的時候吧,甚至有時候控制不住的情況下,會喊孩子“到底要我說多少次你才能記住,不要光腳呢?”

溝通是親子關係的樞紐,父母用錯方法,才是孩子“叛逆”的根源


還有一次跟叮噹爸爸聊起了這件事,結果叮噹爸爸說“還記得我們剛結婚的時候,你也經常光腳丫子在家裡啊,怎麼現在孩子就不能光腳了呢?”

聽著爸爸的話,我突然意識到,沒錯,剛結婚那時候,我還很年輕,特別喜歡腳丫踩在地面上的涼爽,那時候叮噹爸爸也經常提醒我不要光腳,也就是最近兩年,全民都進入了養生時代,我也才開始注意養生。

溝通是親子關係的樞紐,父母用錯方法,才是孩子“叛逆”的根源


好多家長一定也遇到過同樣的問題吧,自己本著為孩子著想的心態,就不停的去跟孩子講道理,但是卻沒有收到過任何的效果,有的時候,孩子聽膩了,反而產生了

逆反的心理,於是兩人就進入了針尖對麥芒的狀態。

溝通是親子關係的樞紐,父母用錯方法,才是孩子“叛逆”的根源

孩子到底在想些什麼呢?

家長普遍認為,孩子不聽自己的話,那就是“不懂事、淘氣、叛逆”,所以跟孩子的關係就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的狀態。

跟孩子講大道理、孩子不聽不改、言語上去責備孩子、孩子依然我行我素、家長用強硬的態度和憤怒的情緒干預孩子的行為。

但是如果家長能換位思考下,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會不會有所改變呢?或許還有很多家長依然很迷茫,下面就來跟大家分享孩子最常見的集中不聽話的原因,家長可以自己對號入座。

溝通是親子關係的樞紐,父母用錯方法,才是孩子“叛逆”的根源


一、完全不理解爸爸媽媽的話

很多家長或許都沒有想到過這個問題,其實孩子有可能完全聽不懂我們在說什麼,也就是雞同鴨講,不過這樣也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壓根就聽不明白聽不懂,另外一種就是聽明白了,但是不能理解,也不知道該如何反映。

孩子的認知能力是跟隨年齡不斷的成長的,家長的同一句話,孩子處在不同的年齡段,給出的反映也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孩子可能對家長的話可能會記不住或者是完全不能理解。


溝通是親子關係的樞紐,父母用錯方法,才是孩子“叛逆”的根源


曾經在一檔親子綜藝節目中,有以為明星爸爸,就曾經對孩子說過“大人講話時,不能插嘴,因為這樣非常的不禮貌。”但是孩子的理解卻是不能說話,還用手把自己的嘴捂住了。

其實情況是一樣的,家長可以自己觀察自家孩子的表現,,可以從孩子的行動上看出,孩子是否理解了家長的信息,孩子有沒有對家長的話給出回應呢?同時家長也要回憶自己說過的話,這些話裡是不是夾雜了太多的信息呢?或者是太難懂的話語,這些對於親子之間的溝通都是障礙。

溝通是親子關係的樞紐,父母用錯方法,才是孩子“叛逆”的根源


二、平時就是喜歡說不

有的孩子就是喜歡跟家長作對,家長說東孩子就偏偏往西,也就是大家認為的“叛逆”。

叮噹3歲的時候,有段時間只要出門,就喜歡揪草叢裡的花,每次我都告訴他,不要揪花,花也會疼的,小花小草都是有生命的。

沒想到挺到我這麼說後,他揪的更來勁了,我去阻攔他的時候,他反而大哭大鬧起來,不管我怎麼講道理,他都不能冷靜下來,一直哭到累。

當孩子不講理起來真的是讓人無語,甚至讓人悔不當初,恨不得回爐,但是這就是孩子的試探行為,希望家長能夠滿足自己,同時也在試探家長的的底線。不過這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的小事情,也是生活中的一個小情景,孩子叛逆的理由千奇百態,家長不能僅僅用一個叛逆來概括。

或許根本問題是來自家長本身呢?有可能是家長曾經沒有信守對孩子的承諾,或者是答應孩子去動物園結果沒去上,那孩子可能就會用不上藝術班來抗議,可能孩子就是想用這種方法來吸引你的注意力,所以才會做出各種反叛的行為。

溝通是親子關係的樞紐,父母用錯方法,才是孩子“叛逆”的根源


三、或許就是家長做錯了

曾經有很多家長都在網上說過想帶孩子去山野中體驗生活,其中有一位16歲孩子的家長也想帶孩子去參加這樣的活動,但是跟孩子溝通數次都無功而返,孩子說什麼都不想去參加這個活動。

這位媽媽說,自己的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就非常的叛逆,老是玩遊戲玩到很晚,對學習從來都不上心,更是出現過拒絕不可的情況,這位媽媽也因為這事和孩子吵過好幾次,效果卻甚微。

孩子甚至拉黑母親的微信,拒絕和媽媽說話,媽媽就就只能用最原始寫信的方式來和孩子溝通。媽媽對於孩子行為的結論是孩子被自己寵壞了,就希望利用這個山區的體驗活動,讓孩子能夠真的長大,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鍛鍊。

對於16歲的孩子來說,對自己的人生已經有基本的掌控能力,這個時候,家長要做的是和孩子協商和溝通,而不是強制的干預和命令。這位家長的出發點雖然是“為孩子好”,但是方法卻是非常的強硬,讓孩子感覺自己沒有被尊重,自己被控制,所以孩子就會試圖掙扎束縛。

溝通是親子關係的樞紐,父母用錯方法,才是孩子“叛逆”的根源


四、愛講大道理的家長們,改怎麼做呢?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考慮,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一定要先想想自己孩子是多大,是否能接受得了自己的話,考慮孩子的接受能力。

叮噹曾經就喜歡在晚上又蹦又跳的,我就會告訴叮噹,不要跳不要蹦,會影響到樓下的大爺大娘休息的,但是沒一會她就會忘記,繼續又蹦又跳起來。

後來我就告訴叮噹,“樓下的大娘身體不好,你又蹦又跳的話,會影響她休息,大娘休息不好就會生病,就要吃藥了。小叮噹是不是也害怕吃藥呢?”小叮噹聽後,就皺眉頭,說不要不要。從此以後,晚上就非常的小心,儘量不使勁的蹦跳。

小叮噹是個懂事的孩子,但是孩子的體力恢復的很快,永遠都是充滿著活力,他們需要運動釋放自己多餘的能量,如果一味的給孩子講道理,孩子可能不會明白,但是如果用共情,引導孩子用別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那就會很輕鬆理解了,並且比講道理效果要好很多。

溝通是親子關係的樞紐,父母用錯方法,才是孩子“叛逆”的根源


五、溝通放在日常中

好多家長和孩子之間都或多或少的有溝通問題,因為缺少日常的溝通,所以孩子基本不願意和家長訴說自己的心情,更不願意聽家長的話,如果家長逼迫孩子做什麼事,更會起到更大的逆反效果,就算對父母的關心也是不想接納。

如果到這個時候家長才反應過來,感慨孩子為什麼這麼倔強和固執,其實孩子已經完成了一個完成的心路歷程,剩下的只有各種負面情緒了。當家長和孩子的意見想左的時候,孩子的所有負面情緒就會爆發。

溝通是親子關係的樞紐,父母用錯方法,才是孩子“叛逆”的根源


六、適當讓步很重要

普通人有育兒的問題,明星也一樣有,楊瀾也在育兒的過程中遇到過問題,她和孩子因為練琴的事情,就令兩人非常的難為,楊瀾希望孩子能去音樂廳接受藝術上的薰陶,但是兒子卻不想,覺得這些音樂很沒意思,知道有一天,兒子說要把鋼琴砸了,楊瀾才發現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對。

最後跟兒子協商,只要學到考級4級過了就行,只要過了就不用學了,兒子從此刻苦的練習,一直到4級考過為止。

有時候,家長適當的讓步,沒必要一味的堅持道理的重要性,道理也是要跟隨情況來進行改變,退一步海闊天空,對於親子之間的關係也是非常的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