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恐懼、抑鬱 疫情當前 勿忘心理防護

焦慮、恐懼、抑鬱 疫情當前 勿忘心理防護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續,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投入到這場特殊的戰役中。在此過程中,焦慮、恐懼、抑鬱等心理方面的影響是難免的。如何給自己和家人做好心理防護、心理調適,維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北京兒童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崔永華給出4條心理防護建議。

建議一:心情好,身體才能好

“身-心”是一個整體,相互影響。研究表明,積極的信念、平和的心態能提升人體的免疫力,即使被感染,也不至於發病或者症狀輕微。這種來自於內在的生命力才是最好的防護。面對當前嚴重的疫情,通過穩定情緒、調整心態,可以增強身體免疫力,有利於預防和治療疾病。

建議二:瞭解接納自己的反應

大多數人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可能會產生心理學所說的“應激反應”,常見的反應有:

●情緒:焦慮、恐懼、抑鬱、憤怒、失望、抱怨、委屈等,情緒的起伏也會比平時強烈。擔心被感染、擔心家人、害怕家人擔心自己。

●認知:自我價值感降低,認知歪曲,腦力遲鈍、茫然、注意不能集中、記憶力減退,想象力下降,猶豫不決等。

●行為:不敢出門、盲目消毒、反覆洗滌,退化與依賴,敵對與攻擊,無助與自憐,物質濫用(如酗酒)等。

●生理:可能會出現失眠、疲乏、食慾性慾的減退、頭暈頭脹、胃脹、腹瀉或便秘、月經不調等。

崔永華指出,無論多麼恐慌、多麼不安,都是自然的、可以理解的,這些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消退。不要因為這些不舒適的感受而過於害怕和不接納,從而導致緊張情緒的惡性循環。要學會與這些症狀和平共處,更不要強求自己沒有情緒反應、完全做到不緊張。

建議三:“自我修復”有妙招

人類的心理有很強大的“自愈能力”,學會這幾招可以更快地“自我修復”:

●保持生活規律和穩定

儘量保持跟平時一樣的生活規律,睡眠、進食、運動、娛樂、家務都不能缺少。千萬不要手忙腳亂,自亂陣腳。讓生活作息維持規律,保持生活的穩定性,是心理穩定的重要內容。

●把不好的情緒寫下來

每天抽出一點點時間,把自己的心情“捋一捋”,把自己不好的情緒寫下來:心情有多不好,因為什麼不好,不好到什麼程度,寫得越詳細越好。在心理學上,“寫下來”相當於完成了兩個最重要的情緒管理過程:識別自己的情緒和傾訴,也可稱之為“心情日記”或“自我對話”。

●尋找適合的放鬆方式

想想現在或曾經有哪些興趣愛好?那麼就花一些時間去做這些可以讓自己平靜和愉悅的事情。比如聽喜愛的音樂,看喜歡的影視劇,和心愛的人聊天,適度做室內運動,或專注於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等。

●親朋好友要相互扶持

面對疫情帶來的風險,密切的家庭聯繫和社會支持是“安全感”的重要來源。每天保持至少一次和親友之間的聯繫,瞭解自己的朋友此時正在做什麼,正在想什麼,當發現大家也有相似的感受之後,就會感到釋然很多。

●呼吸調節和認知調節

如果我們能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呼吸節奏,讓呼吸變得深長緩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身體和情緒恢復平靜。嘗試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每天做幾次深長的腹式呼吸,有助於我們降低壓力、改善情緒、提升注意力。

建議四:必要時尋求專業幫助

“心理電量”監測就是定期(可以每2-3天)評估一下自己的心理狀況,每次大約需要3分鐘時間,自我評估工具見下面。

如果你的心理狀況已經影響到自己的正常生活、學習或工作,或持續失眠時,不要拒絕尋求專業的幫助。精神心理科的專業醫生會給你提供幫助。

新京報記者 王卡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