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小常识—第五期


国学小常识—第五期

<strong>—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 —

大家晚上好,今天咱们来简单了解一下“百家争鸣”。所谓“百家争鸣”,通俗易懂的来说就是指战国时期的知识分子,涌现出一大批不同学派以及各学派之间争芳斗艳之局面。其形式上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吐槽大会。

《汉书·艺文志》将战国时期主要学派分为十家,分别是:<strong>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最辉煌灿烂,最独立,最自由的时代。出现了诸子百家相互争鸣的学术氛围与景象,他们对宇宙、对社会、对人伦,乃至世间万物都给出了自己的认知与解释。他们开宗立派广收弟子,开坛讲法、著书立说。这一空前时期,被后人称之为“百家争鸣”。

下面我们就来快速地了解一下这十大学派。

儒家:以六艺教学为方法,崇尚“礼乐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

道家: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和本源、构成及变化,主张道法自然。

墨家: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派的核心观点。

法家:主张依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名家:因从事论辩“名实”为主要学术。这里的名,指的是名称和概念,而实呢,所指的是事实和本质。

阴阳家:提倡阴阳五行说,并用其解释天、地、人。

纵横家:是战国时期游说诸侯的纵横捭阖之说,他们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无国界外交家。

杂家: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杂糅百家之长,自成一派。

农家: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主要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在他们看来,农业是衣食之本,应该在一切诸法之上。

小说家:根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小说家者流,盖处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孰能想到,百家争鸣时不甚上台面的小说家,如今却成为影响最广泛,受众最多的一支。

好,今天的《闻古知新》咱们就先到这,感谢您的关注。您别忘了,勤洗手,少出门。下载网家家客户端,让生活更美好。

明天咱们来简单聊一聊墨家,我们明天再见。


(背景音乐来自网络,如侵权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