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半生缘》浅析曼璐悲剧命运酿成的原因

张爱玲小说有一种迷人的魅力,她的文字大多苍凉,人物大多具有悲剧的命运。她的作品每每读来让人欲罢不能,《半生缘》是张爱玲最长的长篇小说,前身《十八春》,后来由于对曼璐人物的争议比较大。张爱玲又重新改写才有了现在的《半生缘》。

张爱玲《半生缘》浅析曼璐悲剧命运酿成的原因

唐文标先生曾指出,张爱玲的小说是一个荒凉的,死的世界。诚然,张爱玲个人的成长经历和感情生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她的创作,“物化苍凉”成为她写作生涯中一直秉持的特质,用《金锁记》中的话说就是“一级一级走向没有光的所在”。

曼璐的堕落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向深渊,本文将细品曼璐的人生经历,感受她的痛苦,一窥那个时代悲剧女性的命运。

一、曼璐悲剧的一生

《半生缘》中的曼璐是一位典型的悲剧人物,曼璐从一位花季清纯少女沦落为烟花之地舞女,结婚后婚姻生活不幸引发扭曲人格,毁掉自己妹妹一生,最后在愧疚中死去,曼璐这一生牺牲了自己,后来性格大变,毁掉了自己妹妹,最后醒悟含恨而终,其人格是复杂的,悲剧的一生让人读来有一种苍凉的无力感。

1、被掠夺的一生

张爱玲《半生缘》浅析曼璐悲剧命运酿成的原因

曼璐在十几岁的时候正是如花的年纪,和初念张豫瑾也定下了婚约,原本曼璐可以像很多普通的女孩一样,顺利长大结婚生子,过上普通的生活。

可是一场意外夺去了曼璐父亲的生命,家中的顶梁柱倒下了,奶奶年迈,母亲软弱,弟弟妹妹们又年幼,生为长女的曼璐小小年纪担起了养家的责任,身为顾家长女,曼璐骨子里是有那种对家庭的付出牺牲感的,可见其本性善良。

为了抚养一大家子,曼璐退了和初恋张豫瑾的婚约,一脚踏入大上海的歌舞厅的名利场中,靠着自己年轻美貌曼璐做到了这个家的顶梁柱,让生活得以维持,弟弟妹妹顺利上学,还请了一位佣人服侍自己母亲和奶奶。

可是这些都是靠她依着年轻美貌在风月场所出卖自己肉体赚来的钱,曼璐这个选择彻底让她的一生悲剧无法回头,也为后来她一步步沦陷出卖自己灵魂埋下了种子。这是命运的无常,也是时代的悲哀。

2、错把婚姻当救命草

张爱玲《半生缘》浅析曼璐悲剧命运酿成的原因

随着时间流逝,曼璐也渐渐年老色衰,她自己也深深感受到了危机,风月场所到底只能吃青春饭,这个时候家里弟弟妹妹也长大了,妹妹曼桢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了,家里的负担也少了很多。

曼璐开始想要离开那个风月场所,重新来过,她以为婚姻可以拯救自己,可是她完全依附男人的模样奠定了她今后婚姻的悲剧基础。她内心深处自卑于自己的舞女身份,再次结婚的时候嫁给了那位“

笑起来像猫,不笑的时候像老鼠”的男人祝鸿才,祝鸿才也是经常出入于烟花之地的男人,做生意只想投机取巧。

结婚前祝鸿才殷勤的讨好曼璐,让曼璐嫁给她,结果原来祝鸿才是为了曼璐的钱,祝鸿才在生意上亏了很多钱,曼璐将自己一生积蓄给了这位她要嫁给的男人,其实在曼璐将所有积蓄交给祝鸿才的那一刻,曼璐就已经输了。

她以为自己全心全意可以换的祝鸿才的一样全心全意,甘愿委身嫁给她做妾,祝鸿才在乡下有一位原配老婆,同时还有一位女儿,他从未回去看过,后来他原配老婆死了,连下葬都是邻居帮忙弄的,他也未曾回去看过一眼,这样的人什么会真心对人。

当曼璐将自己依附在一位男人身上的时候,她就已经输了,自己的命运只有自己才能改变,错把婚姻当救命草注定是一场悲剧。

3、美好爱情的破灭

张爱玲《半生缘》浅析曼璐悲剧命运酿成的原因

当初曼璐为了家庭放弃自己美好的爱情,不想连累他,一脚踏入风月场所不复返。但是年少美好的爱情回忆一直是她夜深人静落寞时候的安慰。

与初恋张豫瑾之间的年少回忆是曼璐内心深度珍存的美好,后来面对豫瑾的冷淡曼桢有些恍然,见面之前她将那件紫色的旗袍拿出来,好好的打扮自己,当她发现多年的沧桑已经物是人非的时候,未免有些失落,当她以为豫瑾正在追求自己的妹妹的时候,她内心的嫉妒不平衡彻底爆发了,她亲手将那件紫色的衣服撕破,如同将她那些美好的回忆一同撕破。

美好爱情的破灭,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草,这个时候曼璐性格已经彻底扭曲了,加上那个时候她的婚姻摇摇欲坠,没有孩子,她为了报复,亲手毁掉了自己,也毁掉了自己妹妹的一生,为最终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4、人性泯灭的黑暗中

曼璐在重重人生重创之下渐渐的迷失了自我,渐渐的由最初无私善良付出的少女变成了堕落敏感扭曲的怨妇,她迷失在对物质的追求中,成为了男权社会的牺牲品,不惜毁掉自己的妹妹献给祝鸿才用来借腹生子稳固自己的婚姻。曼璐的人性彻底扭曲了,最后她在后悔与愧疚中含恨而终,这一生她从未受到公平对待,无私为人却遭到鄙视,嫁为人妻,逃不过男权社会统治的奴役。

曼璐的悲剧也许早就在她十七岁踏入烟花之地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那不仅仅是曼璐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底层女性的悲剧。

二、悲剧人生的成因

曼璐的一生无疑是一场悲剧,接下来将从家庭、爱情、婚姻和社会四个层面浅析曼璐悲剧人生的成因。

1、家人的轻视

张爱玲《半生缘》浅析曼璐悲剧命运酿成的原因

曼璐的悲剧在很大程度上是家庭造成的,如果不是因为父亲离世,作为长女的曼璐要养家,那时候美好年华的她也不会沦落为舞女,来供养一大家子。

曼璐的无私牺牲并没有换来家人的感恩,反而换来家人的轻视,弟弟杰明一边心安理得的享受曼璐出卖自己身子挣来的钱,一边辱骂曼璐做舞女给家庭蒙羞。母亲顾太太也不关心曼璐的幸福,对她进行人格的侮辱,后来希望她早点家人,开始对于祝鸿才是不同意的,后来看到祝鸿才有钱就同意了。曼璐无私的付出换来家人的轻视,亲情的扭曲让曼璐对于情感更加绝望,使得她进一步沦为金钱的奴役。

2、爱情的夭折

曼璐为了家庭,在本该美好纯真的年华,放弃了心爱的未婚夫,一脚踏入充斥金钱欲望的风月之地,岁月是流逝,曼璐在男人和金钱的欲望中渐渐沦陷,她成为了最好的交际花,在名利场中一步步陷入。

当她知道自己的初恋在追求自己的妹妹的时候,想起自己当年也是那样的清纯,如果不是因为家庭,她也如图妹妹那样美好,她恨,想要将曼桢身上的一切毁掉,年少的初恋是曼璐在污浊之地的一份美好回忆,她不是一个彻底的坏人,她的内心深处是渴望美好的爱情,美好的年华,她羡慕妹妹的干净,她觉得自己污浊了,她恨,可是无处可说,正是这样的矛盾导致了曼璐的性格扭曲。

她一边在名利场上待久了,贪恋世俗优越的生活,一边又贪恋美好的爱情,这种让她矛盾的心理,这么多年一直压抑在她心中,那份美好的回忆一直是心中那份美好,当那份美好破灭的时候,心中的不平衡爆发了,导致了悲剧的不可逆转。

3婚姻的不幸

张爱玲《半生缘》浅析曼璐悲剧命运酿成的原因

当曼璐年纪越来越大的时候,她感觉自己的辉煌时代要过去了,这个时候她想要一份稳定的婚姻用来当下辈子的依靠。

但是曼璐内心深处对于自己曾经做过舞女的经历有自卑,虽然她每天出入看起来光鲜亮丽,但是她知道自己舞女身份是难以启齿的,家人的冷落和轻视更加让她卑微,所以她才会退而其次的选择了只会投机取巧的祝鸿才做妾。

结婚后曼璐是准备全身心为家庭付出的,祝鸿才乡下的老婆死后,她将女儿招娣接到上海,扮起了贤妻娘母的角色,然而祝鸿才并不买账,“呸! 妈?她也配?”;随后,她召回了曾被她遣走的丫头宝儿,原因是祝鸿才很爱和宝儿搭讪,她想利用宝儿拴住鸿才的心。

后来祝鸿才直言喜欢曼桢,她开始不同意,后来孩子掉了,祝鸿才天天在外面不回来,她自己也没有能力再生育了,母亲提议借腹生子。她想到了自己的妹妹。到底是自己的妹妹好掌控一些,曼璐彻底扭曲了,为了稳固自己的婚姻,她出卖了亲情,毁掉自己妹妹的一生。在不幸的婚姻中曼璐越陷越深,沦为了男权社会的奴役。

4、封建的时代背景

在封建时代女人的贞洁看的很重,没有贞洁的女人是下品,有贞洁的女人是上品,而舞女是没有贞洁可言的,嫁出去都是运气。

婚姻对于曼璐来说不仅仅是逃出了那个污浊之地,可是她舞女身份在婚后一直像噩梦跟随着她。

加上祝鸿才发了国难财,母亲和奶奶都觉得曼璐“命好”,可是没人理解曼璐内心深处的苦楚,她渐渐年老色衰,祝鸿才每天可以在外面花天酒地,甚至自己姨太太的身份在那个时代都可能没法保住,那时男人可以三妻四妾,而女人必须三从四德。

加上传统思想结婚后女人还要生育后代,那个时候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曼璐的身体在之前流过胎,导致现在无法再生育,所有的对女性的要求让曼璐感到危机和敏感。

曼璐的悲剧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封建思想下女性的悲剧。

张爱玲《半生缘》浅析曼璐悲剧命运酿成的原因

三、结语

张爱玲《半生缘》中的主人公虽然是曼桢,但是曼璐的人物塑造让整本书更加升华。曼璐的悲剧让人读来每每心痛,却又无力,用鲁迅先生一句话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曼璐的悲剧让我们一窥那个时代底层女性的悲剧,引起今天我们更多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