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說的“垃圾電影多是因為有垃圾觀眾”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

K896067043


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馮小剛這麼說,就完全沒有道理。馮小剛也沒有資格這麼說。

為什麼呢?

馮小剛說這句話的背景,是2017年參加上海電影節的一個活動。在發言中談到為什麼那兩年中國電影爛片比較多,馮小剛有此一說。

首先,咱們要承認,2010-2016年這些年,中國電影票房突破100億之後,由於電影市場越來越火爆,所以有大量資本熱錢進場試圖渾水摸魚撈一把。目前中國電影最有聲勢的製片公司,包括萬達影視、樂視電影、阿里影業在內,幾乎都在這一時期成立。其它不知名的電影公司更是如過江之鯽,比比皆是。這是中國電影野蠻生長的初級階段,在這個時期,總會有一個相對混亂的過程,泥沙俱下,良莠不齊。

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爛片,甚至很多爛片也有不錯的票房。爛片和觀眾之間,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可以說是互相成就。

所以,因為垃圾觀眾產生了垃圾電影,這句話有一定道理。

但是,觀眾不是造成爛片的主要原因,根本原因在於有太多的資本力量湧進了中國電影市場,它們都想賺錢,市場被搞亂了,規矩被搞壞了,網絡水軍、小鮮肉、天價薪酬,全部是互聯網時代,也就是這兩年才發生的事情。這才是那兩年中國電影爛片橫行的根本原因。

那幾年最有代表性的爛片,就是郭敬明的《小時代》系列,以及各種青春愛情片。基本上全部都是爛片。

基本上這些電影,在豆瓣上的評分就沒有及格的。雖然豆瓣一向比較歧視國產片,但是這些爛片還真就是這個水平,特別爛。

那麼,觀眾在這個過程中,對這些爛片的出現有沒有責任?

應該說,觀眾肯定要負一定的責任,但不該負主要責任。

這些爛片確實都有不錯的票房,很多觀眾都去電影院買票支持了。那麼觀眾是有一點責任。

但是呢,這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資本的炒作。

當年以吳亦凡、鹿晗等為代表的流量明星在網上的熱度非常非常高,這些都是資本花錢炒作的結果。他們名氣這麼大,拍電影又是宣傳炒作,造成很高的熱度,有些觀眾因為審美水平不高,被騙了,才花錢去電影院。

這是當時爛片高票房的主要原因。

換句話說,很多觀眾也是受害者。他們是被騙了。

而觀眾之所以被騙,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當年中國電影真的沒有啥好電影啊。只有這些爛片啊,觀眾也沒得選擇餘地啊。

這些靠話題炒作和過度營銷的爛片還能取得高票房,也是由於這幾年中國電影市場發展太快,而新一批合格的電影製作人員還沒有成長起來,遠遠滿足不了迅猛發展的市場速度。

這就是資本的惡。他們製造爛片,讓觀眾無從選擇,然後還騙觀眾看這些爛片。

長此以往,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對此,李宗盛在一次音樂訪談中的話很有道理,“你喂他豬食,他就變成豬。”

所以,觀眾觀眾也是受害者啊。

但根本的原因還是背後的資本。

因此馮小剛這句話,大大的錯。

而且更加可惡的是,馮小剛不敢罵那些製造爛片的背後大資本,因為他不敢得罪這些金主啊。人家是給他投資拍電影的人啊,他怎麼敢得罪。

所以馮小剛只敢向觀眾開炮,這其實有點無恥。

至於為什麼說馮小剛沒有資格說“垃圾觀眾”,首先,一個人說話辦事必須要合乎身份。馮小剛的身份是什麼?他是一名電影導演。他說導演不能把觀眾當上帝,這話筆者贊同。咱們觀眾沒想當導演的上帝,也當不起馮導的上帝。

導演和觀眾到底是啥關係?除了少數電影能上升到藝術的高度,大多數電影就是大眾文化商品。導演和其他電影產業者是商品提供者,觀眾是消費者,這關係非常明瞭。導演拍出好電影,咱們買票支持,看爽了贊一個,不爽了罵一個。多簡單的事兒是不是?

所以導演就老老實實拍好自己電影,給觀眾提供優質商品,就完了。拿觀眾當對手,罵觀眾是垃圾,這完全不對。

觀眾是消費者,有權利評價商品,觀眾之間互相撕X罵對方欣賞水平不高也屬正常的觀影交流,非常合情合理。作為提供商品的導演,沒有資格罵觀眾。

此其一。

第二,馮小剛說這番話是為了炒作他的新電影,說這些話的初衷就大大有問題。

馮小剛是一個精明的導演。他雖然向來以口無遮攔著稱,但每次開炮必有目的。畢竟人家是大導演,名聲牌子擺在那,有事沒事出來罵大街找存在感這種事馮導還做不出來。

咱們看看馮小剛當時出席上海電影節是為了啥就知道了。

就在2017年的6月17日,馮小剛和編劇嚴歌苓攜新作《芳華》劇組一些亮相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式紅毯。並首度公開最新“姿·色”版海報,為這部當時定檔在國慶檔上映的電影宣傳造勢。


這前腳剛開完新片發佈會,後腳就開炮搞個大新聞。有這麼巧的事兒嗎?要說馮導沒有精心計算,我反正不信。

其實細心人不難發現,馮導每次有新作上映,娛樂版就絕對少不了猛料。就拿2016年的《我不是潘金蓮》為例,當時也是搞出了很多大新聞。先是9月份臨時撤檔國產檔,然後10月在武漢華中師大又弄出了“范冰冰出現現場活動又被逼退場”的鬧劇。

總之為了給新片宣傳炒作,馮小剛的歷史記錄非常豐富。

所以馮小剛在上海電影節說“垃圾電影和垃圾觀眾”的言論,本質上也是一種炒作,是為了給《芳華》做宣傳。

這個目的就很齷齪。

好了,以上就是關於馮小剛當年說這番話的原委始末。現在大家明白了吧?這徹頭徹尾就是馮小剛故意作驚人之語,這句話完全是瞎扯。


梁鵬飛


馮小剛代表了一個時代,這個時代已經遠去,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各位不知道看沒看過《老炮兒》,我覺得裡邊的老炮兒就是馮小剛。曾經在電影市場的快意江湖,到現在的邊緣化,這種落差很多人是受不了的,更何況是自視過高的馮小剛呢?

90年代是馮小剛的年代,在國產電影低迷、港臺電影壟斷大陸市場的那個時代,通過嫁接商業資本,馮小剛成功地製作出了頗具有本土特色的商業化電影,成為率先吃螃蟹的那一批人。那個時候的馮小剛可以說是生逢其時。但是現在這個年代顯然已經完全不同了。現在是80後、90後、00後的年代,現在的商業化幾乎無孔不入地滲入了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面對著這樣一個時代,老炮兒的那一套已經過時,馮式電影已經力不從心。

人性是共通的。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優秀的導演激發引導天使的一面,低劣的導演激發引誘魔鬼的一面。多元自由的文化市場,一定是文化的玫瑰與罌粟共存。比如美國,有曾經連續多年被評為美國最爛電視節目之首的《斯布林格秀》,這個節目裡充斥了性、欺騙、暴力、亂倫等醜聞,但這麼一個節目,壽命很長,且收視率不低。但同樣在美國,也有探索頻道、國家歷史頻道、歐普拉秀、新聞60分鐘等很多高品質的節目。

優秀的導演和製作人,應該承認這種文化的多元性,並致力於創造出不垃圾的電影,用良幣驅逐劣幣。

不要低估觀眾的審美力,很多好電影,都是高票房。好的電影,觀眾會口碑相傳。垃圾電影偶爾也會有高票房,為什麼?市場炒作,廣告營銷,這是一個在市場推廣上可以化腐朽為神奇的年代,但這不是觀眾的錯,是各方共謀的結果。甚至包括馮小剛最近一些年口碑一般的電影,在市場推廣中也摻入了很多炒作的因素。

還有,好電影如何評價?不單單是主題好就好,如何把深刻的社會主題“深入淺出”,用恰如其分的藝術手段把它呈現出來,讓觀眾在不知不覺中產生“移情”作用,這是至關重要的。《摔跤吧爸爸》、《奇怪的她》、《生死諜變》、《三傻大鬧寶萊塢》等,這些市場口碑居家的電影同樣有很深刻的社會主題。很多中國導演在這方面做得根本不夠,板起面孔說教,然後觀眾看不懂、欣賞不了就說觀眾垃圾,這樣的導演也是夠狂妄的。

至於說中國為什麼製作不出好電影?眾所周知的原因,根本的原因不在觀眾,在其他。創作人戴著鐐銬是跳不出太美的舞蹈的。


孫衛華


有多少人根本沒看視頻,直接上來看個題目就噴?我不喜歡馮小剛,但是我覺得他全程要表達的意思完全沒毛病,我也不喜歡拿觀眾當傻子的導演,更不喜歡只看標題都不看內容就胡說八道的人,還有題主的標題只說了馮小剛說的前半部分話,後面才是他要引出的主旨,才是正題,有些答主們也是有坑就跳



你猜我si誰


誰說的倒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這句話的邏輯到底結不結實。

\n


\n

如果說爛觀眾導致爛片盛行,那前一段時間《摔跤吧爸爸》逆市上長,一部冷門印度片票房高達13億票又該怎麼解釋?講述西藏信眾前往岡仁波齊朝拜的小片《岡仁波齊》,沒有大製作沒有大明星沒有悚人聽聞的劇情,題材也極其小眾,但票房居然也能超過1億,這又該怎麼解釋?

\n


\n

如果以這兩個最近的例子,簡單粗暴點,我們也可以得出觀眾是如此睿智,以至拯救了兩部賣相不佳命運慘淡的佳作?

\n


\n

其實,任何絕對性的判斷都值得懷疑。

\n


\n

也許真相的是這樣的:中國經濟的發展,讓文化休閒產業水漲船高。大眾觀影娛樂需求的高漲,導致整個電影 票房的膨脹。某些精明卻短視的商人及創作者發現了這個時代的趨勢,製作了順應這個時代最基本娛樂需求的電影,然後成為風口上的豬,取得了令人瞠目結舌的票房。這讓那些懶惰且沒有底線的商人看到了暴富的時機,以至於蜂擁而上。

\n


\n

對於觀眾而言,他們顯然能看出電影質量的優劣,但他們的觀影慾望如此強烈,以至於寬容了影片那些觸目驚心的瑕疵,但他們心裡也會埋下不滿的種子。這種不滿在《摔跤吧,爸爸》的熱映中就能看出,他們熱捧這部電影,除了這部影質量過硬,情感真摯動人外,還有一點,就是我們從內心並不真正尊重的印度也能拍出情感與深度、聲畫與節奏俱佳的傑作,而我們的電影製作者卻只會給吃一些外表光鮮內裡卻腐臭的垃圾,這是一種報復性的消費,是對中國電影現狀的不滿。

\n


\n

所以真正的邏輯是,觀眾的寬容,導致了那些投機者的猖狂,而這種投機的成功又放大了這種投機的風潮,最終損害了中國電影整體的信譽。但一部真正質量過關的大眾電影出現時,觀眾會用狂暴的熱情告知那些創作者:我已經忍你們很久了。


梅雪風


這種說法是片面的。

第一,“垃圾電影遍地開花”,完全是由觀眾造成的嗎?不一定,供給和需求往往相互影響。我不否認“垃圾電影”的出現觀眾確實佔了一部分責任,如果沒有觀眾對於這些“IP”大劇的追捧,根本就不會出現那麼多質量低下的電影。還記得以前,電視裡播的大多是諜戰劇紅色劇,那都是導演編劇根據歷史翻拍的。雖然單調些,但眾演員演技都在線,觀眾看了並不會輕易跳戲。時代在變,人們的審美也變了,開始崇尚一些情情愛愛的言情劇,這也沒什麼不對,畢竟影視文化內容發展得更加豐富多彩是一件好事。可是大家發現了嗎,如今所謂的IP大劇,劇情都大同小異,毫無新穎性,這樣下去,中國的影視業該如何發展?

第二,影視製作方也有很大的問題,隨波逐流,專門挑一些紅遍大江南北卻沒什麼營養的小說翻拍,挑一些流量王但又沒什麼演技內涵和責任感的演員擔任主角,一部劇本來可以二十集拍完的,非得拖沓劇情硬是要分成好幾部來拍,一部本來要半年以上才能拍完的戲,經過運用了科技手段例如“摳圖”,竟然能在短短兩個月就能完成,為了賺觀眾粉絲的錢,劇組也是挺拼。將劇情線拉長以後,就能得到更大的利潤回報,而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付給演員的片酬,所以在質量方面遠遠達不到高水平,甚至是屬於低端水平的,最終使觀眾的利益受損,這合理嗎?

為什麼會有爛片?不過是觀眾買賬和影視製作方的投其所好共同造成的後果罷了。


潑辣破謠言


不得不說,“垃圾電影多是因為有垃圾觀眾”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馮小剛攜《芳華》劇組亮相上海電影節並發表爭議言論)

為什麼這麼說?

市場需求促生市場生產活動。沒有爛片的市場需求,哪會有這麼多的爛片生產活動,哪會產生這麼多爛片?正是因為有很多觀眾喜歡看爛片,覺得那些不走腦子,好笑幼稚的爛片看著熱鬧、有意思,進而為這些片子買單,所以才催生了爛片的大市場。

(《封神傳奇》劇照)

為什麼會有人覺得爛片熱鬧、好看?因為爛片可以做到不講邏輯,不講道理,讓主角頭上籠罩一圈免死光環,可以飛天入地無往不利。同時,也正是不講邏輯的爛片,可以讓片中角色什麼原因也沒有,就去跟別人打一架,打得風風火火、熱熱鬧鬧。

事實上,現在還有很多人看電影前就關心兩件事情:有沒有那誰誰誰?打得激烈不激烈?

正是因為這種觀影品味,所以才有了不講邏輯、不講道理的爛片存在的土壤。


另一方面,反而那些好電影為了把故事講明白,把道理說清楚,需要有鋪墊、伏筆,需要有背景、前因後果,但是,這些東西交代起來漫長而乏味,常常還需要費腦子。所以,好電影就常常因為其認真,因為其嚴謹而吃力不討好,讓很多人看不懂,看不下去,感覺沉悶。

(《羅曼蒂克消亡史》劇照)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很大一部分觀眾是沒有欣賞優秀電影的眼光和智力的。反而手撕鬼子、褲襠藏雷這樣的片子讓他們看著很過癮、很爽、很感動。這跟“國人不配使用共享單車”是一個道理,好東西出來以後不受待見。


當然,馮小剛發表這樣的言論,也是一種“怒其不爭哀其不幸”的心理。他是希望國產電影好,希望更多的中國觀眾能夠享受到更優質的電影藝術,但無奈現實擺在眼前。



文藝青年讀美劇


馮小剛想表達的本意一部分是對的,但表達方式卻嚴重錯誤。中國垃圾電影開花主要是由於國家的文化環境,浮躁的生活方式以及大量的年輕腦殘女的存在。



超越時空hyperspace


垃圾電影的存在又不是觀眾一方造成的,投資方製作方演員導演很多關卡。。。。電影是一種集體的活動,再說,金盃銀盃不如觀眾的口碑,小鮮肉也好老戲骨也好,市場不捧她她能接到戲?難道你們這些導演就沒有一點責任,您可以不選擇迎合市場,請答作品說話,這樣一說,讓我想到了百鳥朝鳳,摔跤吧爸爸當初上映的時候排片率很低。觀眾的口碑好,排片率才上來。甚至大火,我們不缺好觀眾,只是缺少好的引導。


小銘同學95


馮小剛導演愛懟人,有啥說啥,也不怕得罪人,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即使部分觀點並不能得到普遍認同,但他也不會因此“閉嘴”,所以在圈內有了個“小鋼炮”的稱號。

6月18日,小鋼炮又開炮了,這次他直接說中國垃圾電影不少,跟垃圾觀眾多脫不了干係。

不少觀眾就表示,話糙理不糙,粉絲盲目跟風買票,讓投資者認為只要花錢請一線花旦小鮮肉就能拿到高票房,於是導致忽視了電影本身的質量。

馮小剛認為,導演還是應該別把觀眾當上帝,把觀眾當對手,而且是很不好對付的對手,像尊重對手一樣尊重觀眾,尊重觀眾的內心、尊重觀眾的感受和尊重觀眾的錢是兩回事,兩種尊重。

馮小剛對現在的明星也很有意見,他稱自己的新片《芳華》就啟用新人,目的也不是為省錢,而是懶得和明星打交道。


音樂飈榜


馮小剛導演近些年的炒作功夫越來越高明,《我不是潘金蓮》剛上映的時候,小鋼炮就發了一篇陰陽怪氣的聲討文,直指王健林打壓排片,一時吵得沸沸揚揚。

而其參加上海國際電影節活動期間關於“垃圾電影多是因為有垃圾觀眾”的論述,說到底還是為了引起爭議,讓大家關注他的新電影《芳華》。如果說上面那句話還不算炒作,馮小剛第二天的發言就有點更不厚道了。

一條微博懟了一個節目和一個演員,《奔跑吧兄弟》和孫紅雷無辜躺槍。大家有沒有發現,他真是誰火就要懟誰,什麼話題熱就要參與。此外,小鋼炮還對小鮮肉進行了無情的批判,有些用詞真讓人震驚。

“這些孩子啊,太娘。市場怎麼會追求特孃的男孩呢?男孩應該陽光,有爺們勁兒。”“現在的男孩都很靦腆、俊美,再加上被包裝成那樣,現在的經紀公司起了很大的壞作用。那些照片都不是素顏,都修成雜誌那樣,搔首弄姿,欲蓋彌彰,想脫又不敢脫,你以為是開窯子(意指:妓院)的。”

批小鮮肉我舉雙手贊同,但後面那句話有些過於惡毒了,把小鮮肉比作妓女,很難相信這是馮大導演說出的話。

以上只是他懟天懟地為了引起輿論的關注和討論,接下來才是重點。

終於可以破案了,說了這麼多莫名其妙的話,最終落腳點還不是《芳華》,你說不是炒作誰信呢?而且為了捧黃軒,硬是把孫紅雷和小鮮肉們拉出來批判一番,套路深不可測。

以上是事件背景,看完大家應該明白了,“垃圾電影多是因為有垃圾觀眾”並不一定是馮小剛的心裡話,他說這些,就是為了熱度,為了炒作。

最後再分析一下“垃圾電影多是因為有垃圾觀眾”這句話。

這是很明顯的甩鍋行為,把電影人應該承擔的責任都推到了觀眾們身上。中國的電影觀眾最可憐,不但要在電影院看爛片,還要替爛片背鍋,大家說冤不冤。

爛片多說到底是拍爛片能賺到錢,只要是個IP,配上幾個流量明星都能有幾億票房,誰還願意認認真真拍電影,圈錢走人才是王道。

觀眾有任何選擇度嗎?沒有。很多觀眾都是被片方的宣傳騙進電影院的,而且在隨便拿出一部就是爛片的中國電影市場,觀眾還有選擇的餘地嗎?

所以說,這句話真是荒天下之大謬,真為馮小剛感到臉紅。

話放在這,離《芳華》上映還有一個多月,這期間馮小剛一定會再整出一些么蛾子,至於《芳華》的口碑和票房,個人不看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