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中川园区"四轴联动"全面织牢新冠疫情防护网

针对当前工地和企业即将大面积复工复产,人员进入反流高峰期,疫情防控压力陡增的严峻形势。兰州新区中川园区积极创新防控举措,不断完善联防联控体系,全面优化网格化管理机制,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一是强化"关口联动",筑牢疫情防线。联合新区卫健局建立"人员隔离、全面消杀、快速移送、社会面管控"一体联防联控应急处置机制,积极衔接新区公安部门、机场、火车站及客运站,抽调58名工作人员,在机场高速出口、机场候车点、火车站、客运站(公交站)设置24小时交通防疫检测点5处,询问旅客来源流向,检测人员体温,进行车辆消杀,从源头上切断了疫情传染途径。积极创新工作手段,在新区率先利用"微信扫码登记"小程序等平台,登记往来车辆及人员居住地址、工作单位、联系电话、身体状况、途经中转疫区等19项信息,有效避免了车辆拥堵、信息重复录入及物品接触产生疫情传播的风险。同时,利用"智慧城市"、健康甘肃APP等平台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动态掌控来区返区人员活动轨迹、身体健康状况,第一时间排查处理潜在隐患,及时移送新区第一人民医院,大大提高了信息利用效率。

二是强化"上下联动",织密监控网络。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制度,建立了"园区—镇(街道)、部门—村(社区)—小区、住户、驻区企事业单位"四级疫情防控体系,抽调120名园区、街道工作人员组成网格员,划定管控区域、落实管控措施,做到疫情防控全覆盖、无遗漏。对辖区所有行政村、小区全面实行封闭式管理,在前期实施"出入证+体温检测"的基础上,率先推行"二维码扫码进门"平台,严防外来人口交叉传染风险。对各村、各社区共计7万多户家庭开展"地毯式、拉网式"排摸,共排摸出省外入区人员957人。认真落实"五个一"措施,街道社区采取人盯人的方式,借助视频监控、微信共享和视频通话等手段,对重点人员进行24小时监督居家隔离,及时掌握人员动态。同时,组建爱心志愿小分队,主动上门为隔离对象送去包括口罩、体温计、消毒液、宣传册及告知书等在内的"爱心礼包"40余份,主动为隔离对象提供代购服务,让居家隔离人员感受到党的关爱和温暖。按照"喜事推迟,丧事从简"的原则,园区各村、各社区提前下发倡议书,各住户主动签订承诺书,村组社区干部全程跟踪服务,从简办结丧事12起,取消群体性聚餐168场(次)1805桌约19000人,有效杜绝了疫情传播情况发生。各村及各小区群众和志愿者自发组成防控工作队,设置卡口检测点,对过往人群开展体温检测、防疫知识宣传和劝返工作,构建了群防群控、科学防控的良好格局。

三是强化"部门联动",严防交叉传染。组织园区农林水务、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全面取消辖区群众集会、文艺演出、展会展览等聚集性活动,责令各景区、培训机构、歌舞娱乐场所、酒吧、棋牌室等一律暂停营业,依法对辖区各农贸、活禽、餐饮、娱乐、医药等市场经营主体进行检查,关停酒馆、麻将馆及活禽经营场所65家,对湿地公园野生动物场所实施封闭管理,组织108家养殖场集中开展消毒灭源,严控畜禽随意调运。加大爱国卫生运动和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及时清扫环境卫生,定期对单元楼、垃圾桶进行全面消毒,实施垃圾分类管理,严防口罩、一次性手套等日常生活垃圾成为新的污染源。督促宾馆酒店、商场超市、小区物业对人员密集区域,采取定时清洁、消毒和通风,对公共场所、住宅小区电梯每日开展日常消毒4次,率先在各电梯间安装纸巾盒和垃圾桶307个,张贴间接按压电梯按钮温馨提示,降低交叉传染风险。

四是强化"企业联动",引导复工复产。按属地化管理原则,把企业疫情防控工作作为重点,主动加强对园区各企业、各施工单位疫情防控的督查指导,提前向辖区内企业下发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告知书》,并督促各企业在抓好复工复产的同时,严格落实信息登记、隔离观察、厂区消杀、个人防护等疫情防控措施。针对75家已复产企业,督促落实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疫情防控及消毒灭菌全覆盖,对已到岗的8500多名企业职工落实体温检测管理,对406名省外返岗人员实施宿舍隔离措施,确保企业在复产复工中不发生疫情传染问题。积极协调园区医药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全负荷生产酒精、口罩防护服等疫情防护用品。甘肃兰药日产75%酒精消毒液已达到5吨,佛慈制药向社会捐赠藿香正气丸、安宫牛黄丸等药品及防控物资约213万元,九州通加强省内外医药物资配送,共同守护了疫情期间防控物资供应生命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