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輝院士:提高乙型肝炎母嬰傳播阻斷率、診斷率和治療率

自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衛生威脅”的目標以來,至今已有3年。這3年中,我國在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績?還面臨哪些挑戰?臨床實踐中如何應對?在“第十一屆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療難點和熱點學術會議”上,北京大學醫學部莊輝院士以“我國消除病毒性肝炎威脅的臨床問題”為題作了大會報告,並接受了本刊專訪,解答了相關問題。


莊輝院士:提高乙型肝炎母嬰傳播阻斷率、診斷率和治療率


一、實現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衛生威脅目標的成績和差距


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衛生威脅”。為實現這一目標,WHO提出以下2個消除目標:①新發生的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減少90%;②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相關死亡減少65%。目前我國在減少新發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方面,已取得顯著成果。例如,WHO提出,到2030年5歲兒童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降至0.1%,目前我國已降至0.2%,到2030年我們達到0.1%的目標是可能的。


為實現上述兩大目標,WHO提出了9項措施指標:①新生兒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種率,即新生兒三針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種率達到90%;②新生兒乙肝疫苗首針及時接種率,即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種率達到90%;③血液安全達到100%;④安全注射達到100%;⑤減少危害達到83%;⑥乙型肝炎診斷率90%;⑦乙型肝炎治療率80%;⑧丙型肝炎診斷率90%;⑨丙型肝炎治療率80%。


據莊輝院士介紹,前4項我國已達到WHO提出的指標,即新生兒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種率已達到98%,新生兒乙型肝炎疫苗首針及時接種率已達到95%,血液安全和安全注射均已達到100%。減少危害,即給靜脈注射毒品者免費發放注射器,我國在試點已達到58%,但仍有較大差距。


目前,我國最大的挑戰是:如何提高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診斷率與治療率。兩者的診斷率僅分別為18.7%和18.2%,治療率僅分別為10.8%和7.0%。因此,今後我們應進一步提高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篩查和診斷,並對確診患者積極治療,提高診斷率和治療率。此外,雖然我國新生兒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成果顯著,但對一些高病毒載量孕婦尚未完全開展抗病毒預防。據保守估計,每年約有2萬名新生兒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因此,對高病毒載量的孕婦在孕期24~28周應進行抗病毒預防,進一步降低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嬰傳播。


二、我國消除乙型肝炎公共威脅的三個主要臨床問題及對策


莊輝院士介紹,我國在消除乙型肝炎公共威脅的3個重要的臨床問題是:①如何規範預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嬰傳播;②如何擴大乙型肝炎篩查和診斷;③如何提高乙型肝炎的治療率。莊輝院士在會上重點報告了乙型肝炎病毒母嬰傳播的規範預防,在訪談中給出了三個問題的解決方案。


1、規範預防HBV母嬰傳播


如何規範預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嬰傳播?這是大家關心的熱點問題,也是臨床上的重點問題。2017年侯金林教授等發表了《乙型肝炎母嬰阻斷臨床管理流程》;2018年竇曉光教授等發佈了《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育齡女性臨床管理共識》;2019年7月在《中華傳染病雜誌》上,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和GRADE中國中心聯合發佈了《中國乙型肝炎病毒母嬰傳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


今年12月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和感染病學分會聯合更新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19年版)》,該指南建議:妊娠中後期HBV DNA定量>2×105 IU/mL,在充分溝通並知情同意的基礎上,可於妊娠24~28周開始應用富馬酸替諾福韋酯(TDF) 或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療。如果孕婦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則按照慢性乙型肝炎進行抗病毒治療,分娩後繼續服用抗病毒藥物;如果以預防母嬰傳播為目的,則於產後即刻或1 ~3 個月停藥。應用TDF 治療,母乳餵養不是禁忌證。


2、擴大乙型肝炎的篩查和診斷


為實現WHO提出的提高乙型肝炎的篩查率和診斷率,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新增了一條推薦意見,即鼓勵在不涉及入托、入學和入職的健康體檢或就診時進行HBsAg、抗-HBc和抗-HBs篩查;對高危人群、孕婦、接受抗腫瘤(化療或放射治療)、免疫抑制劑和直接抗丙型肝炎病毒藥物 (DAAs)治療,以及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患者,應進行HBsAg、抗-HBc和抗-HBs篩查。對HBsAg、抗-HBc和抗-HBs均陰性者,建議接種乙肝疫苗。這對提高我國乙型肝炎的篩查率、診斷率和治療率有重要意義。



目前我國乙型肝炎的治療率低,僅10.8%。新的更新《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放寬了抗病毒治療的標準。


2015年版我國乙肝指南的治療標準是:HBeAg陽性患者,HBV DNA≥20 000 IU/mL(相當於105 copies/mL),ALT≥2倍正常值上限(>2×ULN);HBeAg陰性患者,HBV DNA≥2000 IU/mL(相當於104copies/mL),ALT≥2×ULN。


但新發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的推薦意見是:血清HBV DNA 陽性、ALT 持續異常(>ULN)且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者,建議抗病毒治療。


這樣可使得更多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療,有利於提高我國的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率,從而減少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關疾病的死亡,最終實現WHO提出的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衛生威脅的偉大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