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倒的是中小企業,但申請專項貸款為何是小米美團等大公司?


疫情下倒的是中小企業,但申請專項貸款為何是小米美團等大公司?


疫情之下,一片哀嚎。


關在家裡隔離的,該復工的想惜命,已失業的想掙錢。


而老闆更是滿腹苦水,最近西貝莜麵村老闆賈國龍和魅KTV投資人吳海就公開呼籲,要減輕中小企業稅負,讓他們不至於倒閉。


新潮傳媒復工第一件事就是裁員500人,至於北京K歌之王,乾脆直接和所有200名員工解除了勞動合同。


西貝莜麵村完美演繹了什麼叫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在他訴苦之後,浦東發展銀行主動聯繫他們,4天之內就到賬了1.2億,用於員工工資等開支,後續還會陸續到賬。


但這些企業其似乎遠遠不是通常所謂的中小微企業,以西貝為例,全國門店超過400家,員工超過20000人,正經的餐飲行業巨頭,品牌價值都有數億。


中大企業都挺不過去的背後,是無數即將陣亡的中小微企業,只是因為在輿論上的不擅長,這些企業集體失聲,只能默默硬挺或倒閉。跟不能確診的病人一樣,死了都沒人知道。


門口的餐館,去年下半年剛剛裝修,樓下散客,樓上包間,春節還接了點年夜飯生意,裝修錢估計都能掙回來,趕上了這次疫情,至少要歇業3個月到半年,別想著什麼免房租,他租的並不是什麼國有資產或者大型房產集團諸如萬達地產的鋪面,個人房東身上背的也有貸款,大概率不免。


親戚的手套廠,僱著20個工人,主要為大型工廠生產勞保手套等產品,現在上游沒復工,自己的工人也都在各地隔離,比如湖北員工,2月底前根本沒有來的希望。


老家某養雞場,辛苦孵出來的小雞整車掩埋,不是他心狠,是因為雞娃每天都要飼料,而到處封村封路,一來飼料運不進來,二來每天都有大量的成本,即便他把雞養大了,疫情不解除,就沒人來把雞買走,他現在的成雞已經滯銷,與其賠錢去養,不如直接掩埋。


朋友圈開旅行社的更是悽慘,公司40多個人,年前接了大量的單子包含國際訂單,最終大面積取消,而他此前已經支付了大量定金,加上投放的流量費用、人員成本,春節期間就賠了一百多萬,年後還面臨幾個月不能出團或開工,總虧損呀破500萬,西貝還能賣個外賣,他不知道自己還能幹點什麼。


每個人的生活圈都會有不少這樣的小老闆,按照年薪千萬的經濟學家任澤平的估計,疫情帶來的損失或要超過5000億。


為此,政府出了不少幫扶措施,但是否有用呢?吳海在《哎,我就是個中小企業的》一文裡講的很明白了,華而不實,只是緩沒有減。


很快,政府又推出了疫情專項貸款,條件很優惠,比如利率,按照最近一次公佈的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減100bp的上限,金融機構向相關企業提供貸款的利率將不超過3.15%,加上中央財政貼息50%,企業實際融資成本降至1.6%以下。


問題是一般中小企業拿得到嗎?做夢!


能拿到貸款的都是名單內的,全國性銀行往全國性名單內的企業發,地方法人銀行往本地區地方性名單內企業發放貸款,而在名單內的企業一要大,二要屬於疫情防控相關行業。


絕大部分中小微企業都屬於無名之輩。目前南海農商銀行已經發放了第一筆1.5億的貸款,給的是家做無紡布的企業,南海必得福無紡布有限公司。


無紡布是做口罩的重要原材料,如今這種工廠生意好到爆,壓根不是活不下去,錢拿來是錦上添花,用於擴大再生產。


無論如何,這家企業拿錢還是應該的,畢竟屬於防疫防控行業,那下面這幾個互聯網巨頭申請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疫情下倒的是中小企業,但申請專項貸款為何是小米美團等大公司?


小米、美團、滴滴哪個像缺錢的樣子,小米申請是要生產口罩,等他的口罩廠建好疫情早結束了,還是等比亞迪的靠譜。美團給武漢醫務人員免費送餐都要花40億,人家店家都是免費提供的,他送倒要40億了。滴滴倒罷了,總共也就要了5000萬。而且疫情對網約車確實有打擊。


這幾位都是有各種金融甚至保險牌照的,這錢要拿過去放貸都是666,比如美團給商戶,滴滴給車主一直都有貸款產品在,小米也早各種放款放得不亦樂乎,中間搞點利差相當完美。


互金從業幾年,行業公認銀行一般只做錦上添花的生意,比如人老乾媽不缺錢,要主動去推,哪家企業做的好,當地銀行會主動上門,真正缺錢的,不是國企或者大型企業的,你試試?


至於可憐的中小微企業呢?這次專項貸款估計靠不著啥。


幾年前聽過許小年的一次演講,提及他為什麼為小微金融站臺,為他們解決融資難的問題,因為中小企業問題不可能靠工、農、中、建等銀行,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像一隻地上跑的老鼠,而銀行是服務於獅子的。


P2P的風控乾的活,銀行根本不想幹,以曾在的那家平臺為例,中小企業不會建完整賬本的,他們還要根據客戶流水、收入、成本等替他做表,然後倒推其財務狀況,每放一筆還要人線下核查,甚至要到借款人家裡去看看其是否家庭和睦,積極樂觀。如此麻煩,放一筆款也就幾十萬。


這種髒活、累活,銀行老大哥怎麼會幹,也沒精力去幹。


從這點看,以服務中小微企業為主的P2P還不該死,至少不該死絕,備案本應去蕪存菁搞淨化,結果搞成了行業大屠殺。


還是給疫情之下的中小微企業留條活路吧,畢竟他們承擔了近80%人口的就業,而就業又代表了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