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菏泽,有人这样为我们阻击疫情冲锋陷阵

中国山东网2月4日讯(记者 闫璐 王丹玉 张振胜 通讯员 牛小天 程萌 朱朝金 摄影 程萌 牛小天) 目前,菏泽市立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已全面调动科室资源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对于作为抗击疫情排头兵的感染科医疗团队,这注定是个“不一样”的春节,在院领导的带领号召下,感染性疾病科主任袁兆旭带领全科人员都在为战胜疫情,用尽全力奔跑,谱写了一个个感人故事。

在菏泽,有人这样为我们阻击疫情冲锋陷阵

“老战士”投入抗击疫情一线

今年53岁的葛方启从事感染工作有30个年头了,谈起这次疫情,他认为他们的本职工作就是“冲锋陷阵”。

在菏泽,有人这样为我们阻击疫情冲锋陷阵

大年初一,葛方启一直在发热门诊忙个不停,只有在没有患者的间隙,才靠着诊室的椅子休息了一下,偶尔间还要接打咨询病情的患者电话,片刻的休息之后,他又开始了工作。戴着护目镜,眼镜上的雾让他迷迷糊糊看不清楚,为方便观察病人,提高工作效率,明知有被感染的危险,他不管不顾,多次把护目镜移到了头顶。

大爱无疆,舍小家顾大家

赵爱英副主任医师作为第一批派驻发热门诊值班的医生,她深知肩上职责所在。除夕和初一门诊患者爆满,直到凌晨2点,她才匆匆吃了“年夜饭”。此时,她已穿着防护服连续工作了8个小时,后背早已全湿透,手指、脚趾被汗水泡得发白发涨,手腕被双层手套勒出一道道鲜红的深痕,脸上也被口罩系带勒出了突兀的花纹,极度不适。

在菏泽,有人这样为我们阻击疫情冲锋陷阵

如果说身体上的劳累还能克服,但谈及家人让她几度哽咽,揪心不止……87岁的老父亲10天前意外烫伤了下肢,面临截肢的危险,多次被下病危通知,目前仍在住院治疗,身为家中唯一做医生的女儿,顾不上照料病重的父亲,毅然冲锋在防治肺炎的最前线,其中滋味不能言表,触及泪流。

她说:“作为一名感染科医生,一名共产党员,在遏制肺炎最需要我的时候,舍小家顾大家,是我的职业使命,也是职责所在!坚决打赢这一仗,是对国家的忠,也是对父亲的孝,相信父亲不会怨我!”

黄艳秋主治医师,一直是感染科骨干医师,本职专业是传染病专业,同时又具有呼吸内科四年工作经验、心内科三年工作经验和ICU两年工作经验,曾参与2009年手足口病救治工作和2010年H1N1救治工作。

在菏泽,有人这样为我们阻击疫情冲锋陷阵

自疫情爆发到确诊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市领导高度关注,院领导高度关心,社会媒体聚焦。黄艳秋大夫在危急关头,顶着重重压力、夜以继日地为病人诊断、治疗,主导制定了我市第一例、第二例新冠肺炎病人的治疗方案。

目前,菏泽市确诊的两例新冠肺炎病人均已病情好转,恢复良好,她们创造了奇迹!

临危受命,为爱“拒团圆”

感染科医生赵花艳,由于老公家在外地,原准备除夕值完夜班后和老公回去过年,不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愈发严重起来,本来是值病房的夜班,临时改成发热门诊夜班,作为传染病专业出身的她二话不说,快速投入到疫情防控的工作中,为病人做好登记,耐心询问病人的病史,开检查单开药,留取咽拭子,安抚病人焦躁不安的情绪等等。

在菏泽,有人这样为我们阻击疫情冲锋陷阵

她说,和患者交流时护目镜上结了水雾,要把脸凑到电脑屏幕上才能看清,防护服不透气,出了一身汗也散不出去。但穿上这身白大褂,治病救人就是我们的天职,哪怕天灾人祸,我们都要守住医院这道防线。

为了提高看病效率,保护患者安全,赵花艳医生在工作期间提出了10条建议,均被疫情指挥部采纳。

年轻后辈,担起疫情一线重担

感染科医生马玉洁,自大年三十科室收治菏泽市第一例已确诊病人的当天晚上,接到医院指令,分配到发热门诊坐诊,作为接诊发热病人的第一线,重点工作就是接诊各种本地发热的病人,筛查到过武汉和从武汉回来的发热病人。

在菏泽,有人这样为我们阻击疫情冲锋陷阵

1月25日,疫情刚刚爆发,为了节省防护服,科室实行三班倒的制度,从早上8点到下午1点,为的就是让接班的医生吃过饭再来,夜班从下午6点一直持续到早晨8点,她说,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大年初一那天,前来门诊的人们排着一队队的长龙,马玉洁医生自下午6点钟接班后,一直到次日的凌晨4点,直到病人渐渐少了,她才感觉到防护服下的整个后背都湿透了,冻的直哆嗦。

使命在肩,尽心站好每一次岗

作为一名感染性疾病专科医生的付裕,疫情的爆发让她意识到这次可能会面临防治传染性疾病的严峻考验。菏泽市立医院被列为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定点医院,接医院通知根据政府相关部门要求做好关于肺炎的疫情防控工作,此刻她更是感到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重任在身,使命在肩。

在菏泽,有人这样为我们阻击疫情冲锋陷阵

26日晚上11点钟的候诊室坐无虚席,两个就诊窗口应接不暇,忙碌中时间总是过的很快,科室的侯兰珍老护士长和马爱玉护士长看到这种情形,挤出自己有限的工作时间为她和同事们准备了工作餐,此时已是凌晨一点。

有个排队就诊的大爷说再忙也得让医生吃饭啊,我们可以等等。听到这句话,她的心里是宽慰的,直到凌晨2点,患者稍微少了点,她和赵爱英医生才轮着吃点饭,直到早上八点多同事接班。

积极响应,党员先锋全心助力

姬群英医生高度自觉响应各级号召,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落实"六不":不串门不聚餐不添乱、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实时宣传疫情防控正能量,全心助力疫情防控。

在菏泽,有人这样为我们阻击疫情冲锋陷阵

冲锋在前,针对救护物资紧缺事实,工作中基本放弃饮食和用水,忍受饥饿、饥渴奋战在疫情一线,并自发捐款,支援疫情前线,不叫苦不怕累,和大家并肩战斗。

积极分子,疫情到来不怯战

李新果主治医生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疫情爆发第一时间申请请战书,奋战在发热门诊——疫情的最前线,每次去发热门诊前,为了节省防护服,都尽量不喝水,这样可以延长去厕所的时间,每次出完门诊后衣服湿透,双手浸泡的发白。他说:“作为一名医生,守护人民的健康,我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为了战胜疫情,虽然艰苦,但是能为抗战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感觉每天都很充实而又意义,坚信定能战胜疫情,迎来春暖花开!”

在菏泽,有人这样为我们阻击疫情冲锋陷阵

作为拥有10名党员的科室,有这么一群可爱的人,坚决打赢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这一场硬仗。在这关键时刻,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想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去帮助患者解决问题。

医院就诊的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样本取样由医生来完成,将情况汇报于疫情指挥部,疫情就是命令,只要是需要他们做的,无论有多危险、多困难,也不会说个不字。

发热门诊第一位坐诊大夫:坐诊10小时未脱防护服

“我2005年进入医院上班,如今已经是第15个年头了。我的父亲也是老医务工作者,2003年的‘非典’疫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接到临时抽调的通知后,我就自备了內层隔离服,随时准备冲在前线。”

1月23日,菏泽市立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李诤临时被抽调进入院医疗救治组。当时,感染性疾病科主任袁兆旭已在岗工作一整晚,身心疲累,准备充分的李诤便主动请缨,成为了市立医院发热门诊第一位坐诊医生。

在菏泽,有人这样为我们阻击疫情冲锋陷阵

身穿三级防护服、戴着N95口罩与两层乳胶手套,李诤坐了在看诊医生的位置上。这一坐就是整整10个小时。

刚开始时他戴着护目镜,但没过两分钟,他又把护目镜摘下:“为了避免护目镜出现过多水汽,我们都会在护目镜上涂一层洗手液。但即使这样,护目镜也像一块磨砂玻璃似的,看不清楚病人的情况,也看不清楚电脑屏幕,发热门诊的患者很多,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所以我就把它取了下来,方便诊治更多的患者。”

10个小时未饮水、未进食、未休息,李诤的心中有一份责任与担当:“当时看着等待就诊的病人,他们心里着急,我心里更着急,所以忙起来也不觉得渴了也不觉得累了,病人看诊最重要。我既然坐在这里,就要负起这份责任。”

10个小时后,当李诤脱下防护服时,双手早已被汗水浸泡得发白、变形,汗水也顺着贴身衣物滴落。

采访中,中国山东网记者了解到,李诤家中有亲人病重住院,2岁的女儿又不小心摔伤骨折,他也未曾来得及照顾。提起家人时,这位铁骨铮铮的汉子一度哽咽、红了眼眶。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坚守岗位,在23日连续看诊10小时后,24日、25日又继续在发热门诊值班看诊,后又转至病房、参与确诊病例的救治。

“我是医生,只要病人有需要,我就上!”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出了李诤作为医务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在菏泽,有人这样为我们阻击疫情冲锋陷阵在菏泽,有人这样为我们阻击疫情冲锋陷阵

在发热门诊工作的其他几位大夫,也是上有老下有小,有的还在备孕,可她们全都积极响应号召,因为他们是医生、是护士,他们还记得当初曾念过的誓词。

他们就是这个时代,最可爱、最可敬的医中翘楚。他们做的事,虽算不上惊天动地,但他们每一位都闪闪发亮,每一位都值得我们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