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明代通俗文学第一人



冯梦龙:明代通俗文学第一人


  

  太湖文学滥觞于极为久远的吴娃船歌,源于民间的文学是真的文学!软绵绵水灵灵的山歌船曲便是真的文学,是“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明代通俗文学第一人冯梦龙,在晚明的声音好像一直回荡在太湖上空,久久不息……

  冯梦龙,字号较多,以“墨憨子”最为可爱。少有才气,并放荡不羁,常游于烟花巷里。有兄冯梦桂,画家;有弟冯梦熊,诗人。时人称为“吴下三冯”,一门风流。

  冯梦龙为晚明而生,虽有仕进之心,却屡试不售。落魄天涯,宦游四方,天启二年(1622年),倦归太湖,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险同周顺昌一道成为阉党狱下之囚。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终成贡生,旋即做了丹徒的训导,后又远走寿宁做了11年的知县。甲申年(公元1644年),面对闯王的大旗,满清的铁骑,忧愤的冯梦龙成了一个爱国志士!那年他已整整70岁了,他痛极了,怒极了,也累极了!在太湖边,清王朝刚开头,他就死了,他是为晚明而死的。

  冯梦龙是晚明思潮的代表之一,他的文学思想主要从那个泉州人李卓吾处来的。民间文学成了“性情之响”,“经书子史”成了“鬼话”,“诗赋文章”成了“淡话”。田夫野竖信口唱来的情歌,冯梦龙认为这是至情至性的“天地间自然之文”!

  民歌时调之集《挂枝儿》和《山歌》的整理奠定了冯梦龙在通俗文学史上的地位,“挂枝儿”兴于晚明,清初余势犹盛。就在当时,因为《挂枝儿》的辑集,遂有了“冯生《挂枝儿》乐府盛传海内”。吴地的船娘樵子更爱唱那“刘二姐偷情的《山歌》”,“童痴”编完“一弄”(《挂枝儿》)后又编了“二弄”—《山歌》,这是一部以太湖为中心的地区性民间歌曲集。《山歌》是太湖青年男女的情歌儿,大胆而奔放,热情又柔情!

  “人人说我与你有私情,寻场相骂洗身清。你便拔出子拳头只说大,我便手指子吴山骂洞庭。”相爱了如火,掩饰时如水,就连洞庭湖、太湖也被当作了挡箭的牌。

  冯梦龙不仅编民歌,还编小说,“三言”应该是苏州小说史上的骄傲,因为它是话本发展史上的一个丰碑!不仅编小说,还写小说,《平妖传》虽不是有名的长篇,但“妖由人兴”到底还是一个思想者的声音;《新列国志》虽不如《三国演义》那么有名,但到底冯梦龙曾经狠狠地在《春秋》和“四书”上下过一番功夫。

  《三言》是冯梦龙在广泛收集宋元明三代500年间的话本和拟话本的基础上,经过他的整理选编润色加工而辑撰的三个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的合称。《三言》原拟总题为《古今小说》,分三集刻印,后刊刻《古今小说一刻》时临时更名为《喻世明言》,故后有“通言”“恒言”之称。《三言》每集各收作品40篇,共120篇,其中少数几篇是冯梦龙的个人创作。《三言》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白话短篇小说总集,也是白话短篇小说发展历程上由民间艺人的口头艺术转为文人作家的案头文学的第一座丰碑。《二拍》是与冯梦龙同时代的作家凌氏在冯梦龙的影响下所创作的两种短篇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它都是作者个人的拟话本创作,每刻收作品40篇,因其中《大姊魂游完宿愿》在二刻中重复,另有一篇是杂剧,故实际共收作品78篇。由于《二拍》是作者个人的创作,所以它在中国白话短篇小说史上是空前的,它标志着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不仅经过冯梦龙的努力完成了由口头文学向书面文学的过渡,而且经过凌氏的努力实现了由集体创作到个人创作的转变,从而将白话短篇的创作方式引上了常规轨道。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三十一:“便捉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 从《三言二拍》的作品思想内容看,它们的积极健康的成分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描写市民生活和反映市民感情的作品表现出较鲜明的时代特色。《施润泽滩阙遇友》(《三言》)和《转运汉巧遇洞庭红》(《二拍》)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它们表现了小手工业者发家致富的生活道路和华商对海外冒险获宝致富的强烈向往;展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时的生活面貌与社会心态。其次反映了市民阶层在爱情婚姻问题上的新观念和新追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以上为《三言》作品)和《硬勘案大儒争闲气》(《二拍》)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对以感情的共鸣为基础的爱情、对人格尊严的尊重和反对对一切女性的侮辱和玩弄;而平等、自由、相互尊重已成为这些作品构架爱情故事的主旨。再次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掠夺与迫害及其内部斗争。《灌园叟晚逢仙女》《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三言》)和《青楼市探人踪》(《二拍》)等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但这类作品又常常夹杂着忠孝节义和宿命论等封建思想的糟粕。此外,这两部作品还存在着露骨的色情描写,这也是它们不健康的内容成分。在艺术上,它们保留了口头文学故事性强、曲折生动、描写细腻的优点,所以至今仍拥有广大的读者。

  冯梦龙不仅编小说、写小说,还编订戏曲、写戏曲。同时还有闻名于晚明以降的《情史》、《古今谭概》和《太霞新奏》等。通俗文学各个领域都取得如此成就的明代文学家,除了冯梦龙,可能实在找不出第二人了!

  即便在近四百年来的通俗文学史上,真正深谙“真的文学在民间”之理并实践而有成就的人,除了在太湖中浪游过的冯梦龙,实在也找不出“第二人”能称“第一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