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朱祁鎮和王振洗白?以他倆的“能力”,沒有土木堡也會有火木堡

給朱祁鎮和王振洗白?以他倆的“能力”,沒有土木堡也會有火木堡

給朱祁鎮和王振洗白?以他倆的“能力”,沒有土木堡也會有火木堡

編者按:前一段時間的電視劇《大明風華》,裡面提到土木堡之戰,明軍幾十萬精銳被一個皇帝和一個太監送了。雖然歷史上沒有電視劇裡那麼誇張,但是也非常慘,按親歷者說法是二十萬人傷亡過半,精銳基本上報銷。關於此戰,近年來的網上討論,以往負責被黑鍋的王振似乎有被“洗白”的傾向,連帶很多人認為明英宗也不應該負主要責任。真的如此嗎?

給朱祁鎮和王振洗白?以他倆的“能力”,沒有土木堡也會有火木堡

公平的說,明英宗時的明朝邊防,因為之前的歷史積弊是存在很大問題。首先是缺兵。明朝初期北京周邊有兩處重要軍鎮,宣府和大同。根據考證,在明朝初年,宣府和大同守備官兵的總兵額為六萬四千五百人,但是到了土木堡之變前幾年呢?

給朱祁鎮和王振洗白?以他倆的“能力”,沒有土木堡也會有火木堡

根據《明英宗實錄》(卷116)的一個記錄:正統九年五月庚申,大同總兵官武進伯朱冕等奏:“……今本處軍馬止有24600餘人,……請以大同原調步軍2400人往山西行都司屯田者,仍舊遣回,選其半為馬隊。更于山西河南操備步軍內選1500人為馬隊,赴京領馬。”根據(卷158):正統十二年九月丁巳,宣府總兵官左都督楊洪言邊備五事:“宣府操備哨守等項馬步官軍止13500餘人,城堡關隘一十四處”也就是說,兩地加上後來的補充兵力,總共也就42000人,和原來的6萬人差了三分之一。而且,關鍵是這些軍隊都是分散駐紮的。

給朱祁鎮和王振洗白?以他倆的“能力”,沒有土木堡也會有火木堡

比如大同鎮,總共包括大同前、後衛(兩衛治大同),大同左衛、雲川衛(兩衛治左雲縣),大同右衛、玉林衛(兩衛治右玉縣),陽和衛、高山衛(兩衛治陽高縣),天成衛、鎮虜衛(兩衛治天鎮縣),平虜衛(治平魯縣),威遠衛(治右玉縣南),井坪千戶所(治今平魯縣井坪鎮)等13衛所。還有宣府的城堡關隘11處。所以,兩地能集結的機動兵力也很少。

給朱祁鎮和王振洗白?以他倆的“能力”,沒有土木堡也會有火木堡

然後就是軍隊戰鬥力下降。明朝的衛所軍嚴重依賴軍屯。從宣德年間開始就有侵吞屯田的事情發生,導致軍戶逃亡。到了正統三年(1438年),逃亡官軍竟達1633664人。這些士兵中不少是種地的屯田兵。屯田兵的減少,對於守兵的支援必然削弱。這就導致士兵缺額和戰鬥力下降;比如王翱提督遼東軍務時就發現,當地士兵缺乏戰鬥力,最後不得不整頓一番。

給朱祁鎮和王振洗白?以他倆的“能力”,沒有土木堡也會有火木堡

明軍狀態受到嚴重影響,那麼瓦剌呢?冷兵器研究所之前曾經寫過這個瓦剌部。明宣德八年(1433年),當時作為瓦剌首領脫歡迎立韃靼的君主脫脫不花為大汗。脫歡又在明宣德九年(1434年)攻殺東蒙古的阿魯臺,明正統三年(1438年),東蒙古的阿臺汗阿臺汗被脫歡俘殺,因此蒙古高原重新統一於瓦剌人手中。之後瓦剌又東征兀良哈三衛,降服哈密,又和當時玉門附近的一些蒙古部落和親。通過一系列手段,瓦剌實力是大大增強的。

給朱祁鎮和王振洗白?以他倆的“能力”,沒有土木堡也會有火木堡

在土木堡之戰,前明軍就和瓦剌交過手,當時瓦剌於正統十四年(1449)發動對明朝的攻擊。七月十一日,也先率部急進至貓兒莊,明大同參將吳浩率軍迎戰,敗死。到了七月十五日,宋瑛、朱冕還有石亨又率軍到大同。這批明軍大概在兩萬多人左右。結果因為監軍鎮守太監郭敬資格老,又是王振親信,因此京軍和大同軍全都不得不聽從他的指揮。結果此人胡亂指揮,直接導致了明軍“師無紀律,全軍覆敗”。宋瑛、朱冕戰死,石亨單騎逃回大同城,郭敬躲在草叢中,僥倖生還。此後,邊軍多逃匿,大同所屬諸堡依次陷沒。

給朱祁鎮和王振洗白?以他倆的“能力”,沒有土木堡也會有火木堡

如果說陽和之戰有太監郭敬瞎指揮,那麼第二撥明軍又和瓦剌有交手。明英宗命太保成國公朱勇選京營四萬五千人,令平鄉伯陳懷、駙馬都尉井源、都督耿義、毛福壽、高禮,太監林富率三萬往大同,都督王貴、吳克勤率萬五千往宣府,各備虜。那麼,這次沒有瞎指揮的應該能贏吧,而且也先主力也不在大同了。可結果,《否泰錄》記載,在英宗親征出居庸關到宣府後,前方傳來的消息是“井源敗報踵至”。《北使錄》則記載,英宗到達大同後,還命令平鄉伯陳懷領軍與虜出戰,敗績。可見,雖然明軍之前和其他蒙古部打有收穫,比如兀良哈,但是和瓦剌兵野戰上不佔優勢。

給朱祁鎮和王振洗白?以他倆的“能力”,沒有土木堡也會有火木堡

除了野戰吃虧,明朝在邊防工事上也薄弱,當時大同宣府的外長城那時還沒有,獨石一帶並沒有長城。而宣府北路因為兵力少,也擋不住瓦剌。當時的獨石守備趙玫上疏請求增兵,是這樣說的:獨石、馬營、雲州、赤城、鵰鶚等七堡,止有軍馬七千分守,地廣兵少,乞於腹裡量撥官軍,帶領火器,前來訓練備用。

給朱祁鎮和王振洗白?以他倆的“能力”,沒有土木堡也會有火木堡

因此土木堡之變前,瓦剌知院阿剌帶領一萬人入侵,馬營,雲州,獨石,赤城,鵰鶚等眾多軍堡要麼陷落,要麼主將逃跑,基本上成了擺設。然後瓦剌軍幾乎來去自如。所以于謙說:“曩自逆虜犯邊,俊望風奔潰,將獨石永寧等十一城並棄之,遂使邊境蕭然,守備蕩盡,虜寇往來如在無人之境,聞者無不痛恨。”葉盛說:“以往事言之,獨石、馬營不棄,則乘輿何以陷土木?可見宣府防守空虛也是土木堡之變一個重要因素。當時明朝又是對付麓川,又是鎮壓鄧茂七起義,所以資源也不寬裕。所以從邊防態勢上來看,土木堡之敗似乎是種必然,沒有土木堡可能也會有火木堡、水木堡。

給朱祁鎮和王振洗白?以他倆的“能力”,沒有土木堡也會有火木堡

但要說是明英宗和王振沒責任,也是不負責任的。明英宗少年繼位。《大明風華》電視劇,說明英宗被當時的太皇太后張氏寵壞了,以至於張氏的弟弟被殺,成了明英宗出兵的理由之一。這個絕對的錯的。而土木堡之變時張氏還活著,三楊在後方。這個是錯的。正統七年(1442年),張太后因病去世,三楊裡的楊榮於正統五年(1440年)去世,楊士奇於正統九年(1444年)去世,楊溥則於正統十一年(1446年)去世。



給朱祁鎮和王振洗白?以他倆的“能力”,沒有土木堡也會有火木堡

目前來看,之前太皇太后張氏雖然不干預政事,但是明英宗想胡來是不行的。而土木堡之變前,三楊還在的時候,明朝朝政運行還算平穩。但是這幾個人一旦不在了,明朝內部就出問題了。因為沒人制得住王振,外加明英宗可能從小被管的厲害,所以特別信任太監,所以造成太監亂政,甚至直接插手軍事。除了上文說的陽和之戰,因為瞎指揮造成失敗以外,按照《平陰王朱勇神道碑》的說法:至雞鳴山,軍未及陣,監軍劉僧不度地形及兵之虛實,率其所部突入隘口。王懼僧失律,促兵進援。伏發,僧眾陷沒。王遂力戰以薨。

給朱祁鎮和王振洗白?以他倆的“能力”,沒有土木堡也會有火木堡

這也是由於太監亂了全局,導致朱勇戰死。顯然,明英宗對太監的崇信,直接使得太監監軍在軍事指揮上具有了壓倒性的權威。當時,明軍將領面對太監監軍不敢說話的除了朱勇以外,還有名將張輔。王振的一個親信太監喜寧,在土木堡之變的兩年前,就想侵佔張輔的田宅,處處欺凌張輔:庚午,太監喜寧侵太師英國公張輔田宅,輔不從,寧弟勝及其自淨家奴毀輔佃戶居室,毆輔家人妻墮孕死。輔訴之,寧得宥。法司鞫勝及其家奴俱當杖。上命勝贖罪,謫自淨者戍廣西南丹衛。勝言輔亦擅收自淨奴,上宥輔罪亦謫自淨者於南丹。至是張輔多次為喜寧欺侮,亦稍屈以避禍。

給朱祁鎮和王振洗白?以他倆的“能力”,沒有土木堡也會有火木堡

皇帝拉偏架,張輔這樣的名將受了欺負在太監面前都吃癟,還想擁有軍事決定權?然後再說說明英宗。他自己本身長於後宮之中,從小嬌生慣養。又沒有合適的人帶著,結果為人昏庸又自負。他在出徵的時候準備匆忙,軍隊缺乏部署,但是他本人生活可沒落下,當時帶去給他服務的宮女太監還有各種雜役就數千人。《明實錄》曾記載:“賞光祿寺廚役二千三百七人,各布一匹,以隨駕出征,來歸勞苦也”。記載中的這些是跑回來的,實際顯然更多。這個皇帝出征準備和部署上很差勁,但是在自己生活上考慮倒是周全。

給朱祁鎮和王振洗白?以他倆的“能力”,沒有土木堡也會有火木堡

總之,土木堡之變時,明英宗已經當了14年皇帝了。就算之前的邊防問題是積重難返,他作為最高統治者讓不懂軍事的太監,在軍事指揮權上獲得壓倒性優勢,然後還貿然出兵。這不是網絡上那些“文官陰謀論”所能輕易洗白的。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雙尾貓,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